电子装置以及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0081发布日期:2020-08-28 17:1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以及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以及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边缘多是结构简单,呈现色彩单调。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单一的颜色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及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旨在改变现有手机的壳体结构,以解决呈现色彩单调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包括:

第一效果件,包括:

透镜;以及

效果片,与所述透镜相对设置;以及

第一壳体,与所述效果片分别位于所述透镜的两侧,其边缘向所述透镜的一侧延伸设置以形成可透光的弯折部,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弯折部上,以使得由所述效果片反射或发出的光线依次透过所述透镜和所述弯折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其可透光,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形成一收容空间,包括:

盖板,和

弯折部,自所述盖板边缘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延伸设置;

显示屏,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盖板覆盖于所述显示屏上;以及

第一效果件,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包括:

透镜,于所述收容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弯折部上;以及

效果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与所述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透镜的两侧,以使得由所述效果片反射或发出的光线依次透过所述透镜和所述弯折部。

采用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在第一壳体的边缘延伸出弯折部,在弯折部通过透镜和效果片的配合,使得效果片可透过透光的弯折部呈现出晶莹剔透的色彩,以解决呈现出色彩单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与图1类似,其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的a-a剖视图;

图4与图1类似,其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的b-b剖视图;

图5与图1类似,其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与图5类似,其为图5中所示电子装置的c-c剖视图;

图7与图5类似,其为图5中所示电子装置的d-d剖视图;

图8与图3类似,其为图3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与图4类似,其为图4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与图8类似,其为图8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与图9类似,其为图9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与图8类似,其为图8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与图9类似,其为图9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与图12类似,其为图12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与图13类似,其为图13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与图14类似,其为图14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与图15类似,其为图15中所示电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3,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图3与图1类似,其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的a-a剖视图;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可包括显示屏20、中框组件40、前壳60和后壳80。其中,中框组件40的一侧与前壳60扣合,另一侧与后壳80扣合,形成电子装置100的机壳(也可被称为“保护壳体”或“壳体”),机壳内形成收容空间,而显示屏20收容于此收容空间内。具体地,电子装置100可以为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具有显示和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地,电子装置100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

对于上述所述的“前壳”和“后壳”等名称可以互换,例如“前壳”也可以被称为“后壳”;可以理解地,“前壳”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另外,“后壳”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

需要指出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

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屏2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屏20可以与电子装置100的电池、处理器等电性连接,用于显示信息。显示屏20可包括显示区201和非显示区202,非显示区202设置于显示区201的一侧,或围设于显示区201的外围。

请参阅图3和图4,图4与图1类似,其为图1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b-b剖视图;其中,中框组件40可包括中框41和基板42,中框41为框状结构,其截面可为矩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在此并不限定具体地截面形状,基板42可以为片状结构,其位于中框41中,其边缘与中框41的内侧壁连接,基板42可以作为电子装置100安装电池、处理器、电路板、摄像头、显示器20等电子元件的基座。可以理解地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组件40可以省略基板4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甚至可以省略中框组件40,并由前壳60和后壳80扣合形成电子装置100的机壳。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前壳60可包括盖板62。盖板62为平面结构,盖板62覆盖在显示屏20上以对显示屏20起保护作用。盖板62可以由玻璃、透明亚克力、透明聚碳酸酯板、塑料等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盖板62的四周边缘可向中框组件40一侧延伸设置盖板弯折部64,以使得盖板弯折部64呈矩形框状结构,如此就形成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弯折部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弯折部。在前壳60与中框组件40扣合时,盖板弯折部64与中框组件40例如中框41扣合,对于盖板弯折部64与中框组件40例如中框41的扣合方式可采用胶(透明双面胶、透明无影胶等)粘接、卡扣结构等形式,在此不限定具体的扣合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自所述盖板64的部分边缘向中框组件40一侧延伸设置。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中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渐变,例如,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靠近盖板62一侧的厚度较远离盖板62一侧的厚度小,以使得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远离盖板62的一侧与中框41扣合可增强前壳60的支撑强度,另外也可以由厚度渐变的特征而形成凸透镜以呈现出不同的透明效果。图4中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均匀,可以减少由盖板弯折部64所形成的机壳边缘的宽度(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在上下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的宽度较在左右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大),进而使得电子装置100的屏幕更大。

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与盖板62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一样,也可以采用半透明的透光性材料。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可设置第一效果件,以使得第一效果件透过盖板弯折部64呈现出不同的图像。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为曲面,其上的第一效果件可为镀层或涂层或贴片。具体可以采用黑色油墨对此曲面进行丝印制成黑色丝印涂层。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式进行金属镀层,形成反光镀层。贴片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品,也可以是带有镂空图案的塑料制品;贴片可以是膜片,可以是纹理片,可以是纹理膜片。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与中框41扣合的面为端面66,端面66为平面,其上也设置了和盖板弯折部6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上的第一效果件相似的第二效果件,例如端面66上设置的第二效果件为在端面66上采用电镀的方式进行金属镀层以形成的反光镀层。当然也可以是采用黑色油墨对此曲面进行丝印制成黑色丝印涂层。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及第二效果件可以透过盖板弯折部64呈现出不同的图像例如第一及第二效果件本身具有的形状、图案、色彩等要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的图像,也可以为经过反射和/或折射呈现出周围环境的图像;所以,第一及第二效果件可以不应仅限于镀层或涂层或贴片。

可以理解地是,人之所以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线被物体反射,并在眼球中成像;所以第一效果件和第二效果件可以反射光线,以使得人看到第一及第二效果件的形状、图案、色彩等信息,在第一效果件和第二效果的配合(例如,第一效果件反射或发出的光线可被作为第二效果件的反光镀膜反射)下给人一种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和图4,后壳80与前壳60的结构类似,其包括后盖板82及自后盖板82边缘向前壳60一侧延伸设置的后盖板弯折部84,以使得后盖板弯折部84呈矩形框状结构,如此就形成一对相对设置的长边弯折部及一对相对设置的短边弯折部。在后壳80与中框组件40例如中框41扣合时,后盖板弯折部84与中框组件40例如中框41扣合,对于后盖板弯折部84与中框组件40例如中框41的扣合方式可采用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卡扣结构等形式,在此不限定具体的扣合方式。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自所述盖板64的部分边缘向中框组件40一侧延伸设置。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中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渐变,例如,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靠近后盖板82一侧的厚度较远离后盖板82一侧的厚度小,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远离后盖板82的一侧与中框41扣合可增强后壳60的支撑强度,另外也可以由厚度渐变的特征而形成凸透镜以呈现出不同的透明效果,使得第一效果件透过后盖板弯折部84呈现的图像更加晶莹剔透,提高了电子装置100的美感。图4中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均匀,以与前壳60配合,使得电子装置100的形状更加圆滑。在一实施例中,后盖板82与盖板62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一样,也可以采用半透明的透光性材料,当然也可以采用不透光的材料;而后盖板弯折部84与后盖板82所采用的材料也可以一样。在一实施例中,后盖板82及后盖板弯折部8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均可设置效果件(例如,后盖板82上可设置第一效果件,例如,后盖板弯折部84上设置第二效果件),以使得效果件透过后盖板82及后盖板弯折部84呈现出不同的图像。在一实施例中,效果件可为镀层或涂层或贴片。具体可以采用黑色油墨进行丝印制成黑色丝印涂层,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式进行金属镀层,形成反光镀层,贴片多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制品,也可以是带有镂空图案的塑料制品;贴片可以是膜片,可以是纹理片,可以是纹理膜片。例如,后盖板弯折部8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为曲面,其上的第一效果件可以为黑色丝印图层;例如,后盖板82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设置的第一效果件为渐变色图层。在一实施例中,后盖板弯折部84与中框41扣合的面为端面86,端面86为平面,其上可以设置和后盖板弯折部8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上的第一效果件相似的第二效果件,例如端面86上设置的第二效果件为在端面86上采用电镀的方式进行金属镀层以形成的反光镀层,当然也可以为,采用黑色油墨对此曲面进行丝印制成黑色丝印涂层。

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装置100也可以在收容空间内设置一块屏幕朝向后盖板84的显示屏20,后盖板84覆盖在显示屏20上以对显示屏20起保护作用。而显示屏20可作为后盖板82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设置的第一效果件,以显示图像。

请参阅图1至图7,图5与图1类似,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与图5类似,其为图5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c-c剖视图;图7与图5类似,其为图5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d-d剖视图;其中,图1中电子装置100在上下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的宽度较在左右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大;图5中电子装置100在上下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的宽度与在左右两侧由前壳60和后壳80形成的机壳边缘的宽度一致。

需要理解的是,此处以及下文中的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中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渐变,例如,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靠近盖板62一侧的厚度较远离盖板62一侧的厚度小,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远离盖板62的一侧与中框41扣合可增强前壳60的支撑强度。图7中盖板弯折部64与图6中盖板弯折部64的形状相同。图6中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渐变,例如,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靠近后盖板82一侧的厚度较远离后盖板82一侧的厚度小,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远离后盖板82的一侧与中框41扣合可增强后壳80的支撑强度。图7中后盖板弯折部84与图6中后盖板弯折部84的形状相同。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与图3类似,其为图3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与图4类似,其为图4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中框组件40省略了基板42,中框组件40可包括中框41,电子装置100内部设置了电路板45等结构,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均匀。盖板弯折部6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设置的第一效果件可包括凸透镜43和效果片(也可被称为“第一效果片”或“第二效果片”)44,效果片44可设置在电路板45的四周,也可设在其他器件的周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凸透镜43通过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盖板弯折部64与效果片44之间,当然,凸透镜43也可以与盖板弯折部64为一体结构,以使得盖板弯折部64在其延伸方向上从一端到中部的厚度渐变,从中部到另一端的厚度渐变。凸透镜43与效果片44可以设置间隙,以使得效果片44上的形状、图案、颜色等信息经过凸透镜43放大后再透过盖板弯折部64呈现。在一实施例中,效果片44可以为表面设置镀层或涂层的板状结构例如金属板或pvc板。在一实施例中,效果片44可以为led发光片或呼吸灯等可发光的电子元器件,也可以为led反光片。效果片44可以与电子装置100的电池、处理器等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后盖板弯折部84也可以设置包括凸透镜43和效果片44的第一效果件。在一实施例中,图8中盖板弯折部6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均匀。图7中盖板弯折部64与图6中盖板弯折部64的形状相同。图6中后盖板弯折部84在延伸方向上的厚度均匀。图7中后盖板弯折部84与图6中盖板弯折部64的形状相同。

请参阅附图10和图11,图10与图8类似,其为图8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与图9类似,其为图9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8和图9中所示电子装置100不同的是:图10和图11所示电子装置100将中框组件40省略,电子装置100可包括显示屏20、前壳60和后壳80。其中,前壳60与后壳80直接扣合,形成电子装置100的机壳,机壳内形成收容空间,而显示屏20收容于此收容空间内。在前壳60和后壳80扣合时,端面66和端面86接触,而设置在端面66上的第二效果件设置在端面66于端面86之间,在一实施例中,端面66上的第二效果件也可作为端面86上的第二效果件。

请参阅附图12和图13,图12与图8类似,其为图8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与图9类似,其为图9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设置在盖板弯折部64上的第一效果件可包括凸透镜43和效果片(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效果片”或“第二效果片”)44,凸透镜43可经过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的形式固定在盖板弯折部64上,效果片44可设置在凸透镜43远离盖板弯折部64一侧的表面4301上,效果片44可以为镀层或涂层或贴片。在一实施例中,凸透镜43靠近盖板弯折部64一侧的表面4302可设置雾面,以使得光线穿过后变得更加柔和。需要注意的是,凸透镜43靠近盖板弯折部64一侧的表面4302还可设置具有其他效果的表面,例如磨砂面,例如具有特定图案(例如企业标识)的表面,例如具有特定字(例如企业名称)的表面。

可以理解地是,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电子装置100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设置图10和图11所示的效果件44。

请参阅附图14和图15,图14与图12类似,其为图12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与图13类似,其为图13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12和图13中所示电子装置100不同的是,对设置在盖板弯折部64上的第一效果件进行了改进。具体地,盖板弯折部64于收容空间内的表面设置的第一效果件可包括凸透镜43、载体罩47和效果片(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效果片”或“第二效果片”)44,其中,载体罩47可与盖板弯折部64的表面固定,例如通过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的形式,以形成一容置空间。在一实施例中,容置空间可为密闭的空间,也可以与收容空间相通。凸透镜43在容置空间内与盖板弯折部64固定,例如通过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等形式。凸透镜43朝向载体罩47一侧的表面4301设置效果片44,和/或载体罩47朝向凸透镜43一侧的表面4701设置效果片44(请参阅图14和图15),在一实施例中,载体罩47与凸透镜43紧密接触;以将效果片44固定在载体罩47与凸透镜43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载体罩47与凸透镜43之间有缝隙,而效果片44设置在载体罩47上。可以理解地是,效果片44可为镀层或涂层或贴片,例如荧光粉涂层,还可以为直接置于容置空间内的led发光片或呼吸灯等可发光的电子元器件,还可以为直接置于容置空间内的led反光片。

请参阅附图16和图17,图16与图14类似,其为图14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与图15类似,其为图15中所示电子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前壳60中的盖板62中间镂空形成框状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前壳60也可以省略盖板62。前壳60中的盖板弯折部64于端面66处与中框41固定,例如采用胶(透明双面胶、透明uv胶等)粘接、卡扣结构等形式固定。在一实施例中,盖板弯折部64于端面66处向中框41一侧延伸设置多个凸起,凸起均布在端面66上,中框41朝向端面66一侧的表面向远离端面66的一侧凹陷形成多个凹槽,以使得凸起伸入凹槽内将中框41与盖板弯折部64固定,而后盖板弯折部84与中框41也可采用凹槽和凸起的卡扣配合形式固定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图16和图17所示的机壳可以作为保护壳体直接套在电子装置100的表面,以保护电子装置100。在一实施例中,盖板62也可以为一块完整的板状结构,其可以设置成保护膜例如防窥膜、镜子膜、ar膜、磨砂膜、高清膜、防刮保护膜、3d膜、手机机身防刮花保护膜、钻石膜、钢化膜等形式,将设置在保护壳体内的电子装置100的屏幕进行保护。在一实施例中,选择要保护的电子装置100,然后选择如图16和图17所示的保护壳体,将电子装置100置于后盖板84上,将中框41于后壳80安装好,将前壳60扣合在中框41上,如此即可将保护壳体安装在电子装置100周围,对电子装置进行保护,而设置的第一效果件以及第二效果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样的,凸透镜43也可以替换为凹透镜。

对于上述名称“盖板弯折部”和“后盖板弯折部”可以互换,例如,“盖板弯折部”也可被称为“后盖板弯折部”,另外,“盖板弯折部”也可被称为“弯折部”,“后盖板弯折部”也可被称为“弯折部”。

请参阅附图18和图19,分别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中框组件40的结构示意图。该中框组件40可以包括中框41、基板42和辐射体48;中框41和基板42用金属材质制成。

具体地,基板42可以为镁合金基板,具体结构可以参阅以上中框组件40,在此不再赘述。中框41可以为镁合金边框,该中框41可以和基板42一体成型,比如采用金属注塑的方式在模具中注塑成型,再比如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一体成型,还比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中框41位于基板42的周缘。上述中框组件40还可以包括其他元器件,该元器件可以为摄像头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该基板42和中框41之间形成有多个缝隙,每一缝隙在中框4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中框41。且每一个缝隙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每一开口从基板42至中框41至外界方向贯穿中框41。

在一些实施例中,缝隙可以为五个,包括第一缝隙401、第二缝隙402、第三缝隙403第四缝隙404和第五缝隙405。需要说明的是,缝隙也可以为六个、七个或更多,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其中,第一缝隙401具有第一开口4011,第一缝隙401可以从第一开口4011一侧延伸形成,第一缝隙401包括第一缺口4012;第二缝隙402具有第二开口4021和第三开口4022,第二缝隙402可以从第二开口4021一侧和第三开口4022一侧延伸交织形成,及第二缝隙402包括第二缺口4023;第三缝隙403具有第四开口4031,第三缝隙403可以从第四开口4031一侧延伸形成,及第三缝隙403包括第三缺口4032。

其中,第四缝隙404具有第五开口4041,第四缝隙404可以从第五开口4041一侧延伸形成,及第四缝隙404包括第四缺口4042;第五缝隙405具有第六开口4051,第五缝隙405可以从第六开口4051一侧延伸形成,及第五缝隙405包括第五缺口4052。

其中,上述缝隙内可填充非金属基板49,非金属基板49在缝隙内分别与基板42、辐射体48固定连接。具体的,该非金属基板49可以包括第一非金属基板491、第二非金属基板492、第三非金属基板493、第四非金属基板494和第五非金属基板495。其中,第一非金属基板491可以设置于第一缝隙401内,第二非金属基板492可以设置于第二缝隙402内,第三非金属基板493可以设置于第三缝隙403内,第四非金属基板494可以设置于第四缝隙404内,第五非金属基板495可以设置于第五缝隙405内。该非金属基板49可以采用塑胶注塑的方式成型在缝隙内。

其中,辐射体48可以包括至少五个辐射体48,至少五个辐射体48增加信号辐射强度,增加电子设备收发信号的效率。每一辐射体48电性连接到印制电路板上以实现信号的传输,以及每一辐射体48电性连接到基板42实现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体48可以包括五个辐射体48,包括:第一辐射体481、第二辐射体482、第三辐射体483、第四辐射体484和第五辐射体485。

其中,第一辐射体481形成在第一缝隙401位置,具体的,第一辐射体481形成在第一缺口4012位置,该第一辐射体481与第一缺口4012相邻。该第一辐射体481可以收发低频段(700-960mhz)以及中高频段(1710-2700mhz)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辐射体481并不限于收发低频段以及中高频段的信号,还可以收发其他信号。

其中,第二辐射体482形成在第二缝隙402位置,具体的,第二辐射体482形成在第二缺口4023位置,该第二辐射体482与第二缺口4023相邻。该第二辐射体482可以收发低频段(700-960mhz)以及中高频段(1710-2700mhz)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辐射体482并不限于收发低频段以及中高频段的信号,还可以收发其他信号。

其中,第三辐射体483形成在第三缝隙403位置,具体的,第三辐射体483形成在第三缺口4032位置,该第三辐射体483与第三缺口4032相邻。该第三辐射体483可以收发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wifi信号。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三辐射体401并不限于收发gps、wifi信号,还可以收发其他信号。

其中,第四辐射体484形成在第四缝隙404位置,具体的,第四辐射体484形成在第四缺口4042位置,该第四辐射体484与第四缺口4042相邻。该第四辐射体484可以收发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wifi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第四辐射体484并不限于收发gps、wifi信号,还可以收发其他信号。

其中,第五辐射体485形成在第五缝隙405位置,具体的,第五辐射体485形成在第五缺口4052位置,该第五辐射体485与第五缺口4052相邻。该第五辐射体485可以收发低频段(700-960mhz)以及中高频段(1710-2700mhz)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五辐射体485并不限于收发低频以及中高频段的信号,还可以收发其他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五开口4041与第二开口4021位于中框41同一侧,且第四辐射体484位于第五开口4041与第二开口4021之间;第六开口4051与第三开口4022位于中框41同一侧,且第五辐射体485位于第六开口4051与第三开口4022之间。其中,第五开口4041与第二开口4021均位于中框41的长边一侧,第六开口4051与第三开口4022均位于中框41的长边一侧。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设置多个辐射体,并且至少一个天线辐射体设置在中框41的长边侧,可以提升金属盖上部的净空区域面积,且通过辐射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辐射体的辐射强度。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100采用五个辐射体48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四辐射体484和第五辐射体485的位置不仅局限于以上说明。

下面以基板42和中框42一体式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将基板42和中框42一体式结构定义为天线组件。

请参阅图19,该天线组件可以包括基板42和中框41。

其中,天线组件的电路板上可以设置多个信号源。所述多个信号源均用于产生无线信号,信号源分别与天线辐射体连接,信号源用于产生射频信号、卫星定位信号、无线保真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电子装置100可以控制其中的某几个信号源工作,同时控制另外的几个信号源不工作。也即上述多个信号源可以不必同时全部处于工作状态。

其中,基板42可以为镁合金基板,具体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中框41可以为镁合金边框,具体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42和中框41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以形成多个缝隙和多个辐射体。其中,缝隙可以参阅以上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