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箍型耳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4153发布日期:2020-09-01 18:5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发箍型耳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箍型耳戴装置。



背景技术: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利用这些骨传导技术制造的耳机,称之为骨传导耳机。

申请号为cn20152044556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骨传导耳机,其中该专利说明书中记载了:“所述耳机架为佩戴在头部的圆弧形支撑架,其绕于头后部的部分由面板、上壳和下壳扣合而成”。由此可知,这种骨传导耳机佩戴时,耳机架是绕于头后部的,这种佩戴方式不够美观;躺下时,耳机架会造成阻碍。对于长头发的用户,佩戴时也相当不便。此外这种耳机的扬声器的位置不能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箍型耳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耳机使用时绕于头后部,这种佩戴方式不够美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箍型耳戴装置,包括两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一骨传导扬声器;该发箍型耳戴装置还包括发箍主体,所述发箍主体具有两个端部;两所述发声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发箍主体的两端部;所述发箍主体的端部通过纵向调节结构和/或横向调节结构与所述发声单元连接,所述纵向调节结构驱动所述发声单元沿纵向方向活动,所述横向调节结构驱动所述发声单元沿横向方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第一磁性单元,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

弹片,所述弹片包括内环体和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上且向外延伸;所述内环体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通过支撑件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或直接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

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中;以及

第一传导件,所述第一传导件设置于所述弹片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臂部;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内环体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沿所述内环体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其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内环体固定连接;所述内环体悬空。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所述连接臂的末端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柱下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柱下部顶面上的支撑柱上部;所述支撑柱上部穿过所述定位孔,所述连接臂的末端限位在所述支撑柱上;

或,所述支撑件还包括一支撑环,所述支撑柱固设于所述支撑环上,所述支撑环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上。可选地,所述骨传导扬声器包括:

底板;

下磁铁,所述下磁铁固设所述底板上;

下线圈,所述下线圈环设于所述下磁铁的内侧;

上磁铁,所述上磁铁固设于所述下磁铁的上方;所述下磁铁与所述上磁铁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间隙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

上线圈,所述上线圈环设于所述上磁铁的内侧,所述上线圈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

振动片,所述振动片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和所述下磁铁之间;

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固设于所述上磁铁的上方;以及

第二传导件,所述第二传导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导件包括:

传导柱,所述传导柱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以及

传导片,所述传导片固设于所述传导柱的顶部。

可选地,所述上磁铁的底面固设于有上垫片,所述下磁铁的顶面固设有下垫片,所述振动片的周缘夹固在所述上垫片与所述下垫片之间。

可选地,所述发声单元还包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所述骨传导扬声器设于所述空气传导扬声器上。

可选地,所述纵向调节结构为齿轮齿条调节结构或阻尼片调节结构;所述横向调节结构为齿轮齿条调节结构或双转轴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该发箍型耳戴装置使用时,发箍主体如发箍一样绕在头顶部,还起到了发箍的作用;

2、发箍主体的端部通过一纵向调节结构和/或一横向调节结构与发声单元连接,纵向调节结构用于纵向调节发声单元的位置;横向调节结构用于横向调节发声单元的位置;该发箍型耳戴装置具有发声单元位置可调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头型大小或佩戴习惯而调节;

3、该发箍型耳戴装置佩戴时不封闭耳道,用户还能听到外声音,使用时更安全,且保护听力,增强了佩戴舒适度,减少压迫感,杜绝因封闭耳道而造成耳压不平衡状态产生的不适;

4、该发箍型耳戴装置佩戴时不妨碍用于躺下等动作,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发箍型耳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和空气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和空气传导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箍型耳戴装置,包括两发声单元100,两所述发声单元100包括一骨传导扬声器110a和一扬声器外壳120,所述扬声器外壳120包括底壳121以及盖合在底壳121上的面壳122,两者围合成容置腔,所述发声单元100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面壳122上设有安装孔1221,所述安装孔1221内固设有振皮123。

该发箍型耳戴装置还包括一u型的发箍主体200,所述发箍主体200具有两个端部,两所述发声单元100设于所述发箍主体200的两端部。该发箍型耳戴装置使用时,发箍主体200如发箍一样绕在头顶部,还起到了发箍的作用。所述发箍主体200的端部通过纵向调节结构210a与所述发声单元100连接,所述纵向调节结构210a为阻尼片调节结构,其包括一纵向阻尼片,所述纵向阻尼片的一端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发箍主体200的端部,另一端与所述扬声器外壳120固定连接。所述纵向调节结构210a驱动所述发声单元100沿纵向方向活动。所述纵向调节结构210a用于纵向调节所述发声单元100的位置。该发箍型耳戴装置具有发声单元100位置可调的特点。

参考图3,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a包括第一磁性单元111a、弹片112a、第一音圈113以及第一传导件114a。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a中形成有第一磁间隙1111。所述弹片112a包括内环体1121a和连接臂1122a,所述连接臂1122a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环体1121a上且向外延伸。与现有技术中弹片相比,与现有技术中弹片相比,该弹片112a不具有外圈,结构更简单,尺寸相对更小,动态范围更大,振动时行程更长,由于振动行程和低频性能相关,振动行程越长,低频性能越好,因此该弹片具有良好的低音性能。

所述内环体1121a悬空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a上,所述连接臂1122a通过支撑件115而固定在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a上。所述第一音圈113设置于所述弹片112a的下表面且伸入所述第一磁间隙1111中。所述第一传导件114a设置于所述弹片112a的上表面。工作时,所述第一音圈113通电后驱动所述弹片112a振动,所述弹片112a驱动所述第一传导件114a振动,第一传导件114a通过骨传导原理实现音频的传输。该第一骨传导扬声器110a具有上述弹片,因此该第一骨传导扬声器110a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微型化、质量轻的特点,并在实现微型化的同时,拓宽了低频性能。

参考图3,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a包括第一u铁1112和第一磁铁1113。所述第一u铁1112具有u铁底壁11121,所述u铁底壁11121的周缘向上延伸而形成u铁侧壁11122。第一u铁1112还起到外壳的作用,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第一磁铁1113为柱状磁铁,其一磁极固定在所述u铁底壁11121的中部,其另一磁极设有第一华司11131,华司起到导磁作用。所述第一磁间隙1111为第一磁铁1113的侧面与所述u铁侧壁11122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

参考图4,所述连接臂1122a包括连接部11221a和旋臂部11222a。所述连接部11221a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121a的外周缘上且沿所述内环体1121a的径向往外延伸。所述旋臂部11222a沿所述内环体1121a的周向延伸,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1221a的末端。

参考图5和图6,所述支撑件115包括支撑环1151和三个支撑柱1152。所述支撑环1151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a上,所述支撑柱1152固设于所述支撑环1151上。所述连接臂1122a的末端设有定位孔11223,所述支撑柱1152穿过所述定位孔11223,所述连接臂1122a限位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柱1152上。

所述支撑柱1152包括支撑柱下部11521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柱下部11521顶面上的支撑柱上部11522,所述支撑柱上部11522穿过所述连接臂1122a末端的所述定位孔11223,所述连接臂1122a的末端限位在所述支撑柱下部11521的顶面上。

实施例2

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发箍主体200的端部还通过横向调节结构220a与所述发声单元100连接,所述横向调节结构220a驱动所述发声单元100沿横向方向活动,其用于横向调节发声单元100的位置。所述横向调节结构220a为双转轴调节结构,其包括第一转轴221、连接件222和第二转轴223。所述第一转轴221可转动地设于发箍主体200的端部,所述连接件222与所述第一转轴221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23与所述连接件222连接。所述连接件222转动时实现横向调节所述发声单元100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3

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纵向调节结构210b和所述横向调节结构220b均是齿轮齿条调节结构。所述纵向调节结构210b包括设于所述发箍主体200上的第一齿轮211以及活动地设于发箍主体200内的一第一齿条212,第一齿条212和第一齿轮211啮合。所述横向调节结构220b包括一盒体224、活动地设于所述盒体224内的第二齿条225以及设于所述盒体224上的第二齿轮226。第二齿条225和第二齿轮226啮合。齿轮转动时驱动齿条伸缩而实现位置的调节。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2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4

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12b,其连接臂1122b呈辐射状地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121b的外周缘上。该弹片具有容易加工成型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体1121b为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内环体1121b的形状直接置换为三角形、方形、跑道形、椭圆形,上述技术特征的置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属于等同置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5

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12c,其连接臂1122c呈悬臂状地固设于所述内环体1121c的外周缘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体1121a为三角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内环体1121c的形状直接置换为圆形、方形、跑道形、椭圆形,上述技术特征的置换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属于等同置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6

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12d,其连接部11221d呈圆拱形。所述连接部11221d具有受力强度高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7

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12e,其连接部11221e与所述内环体1121e的连接处呈弧形地向上延伸。该弹片112e具有节省横向空间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8

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弹片112f,其所述旋臂部11222f与所述连接部11221f连接的端部呈弧形并沿所述内环体1121f的轴向延伸。该弹片112f具有节省横向空间的特点。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9

参考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a还包括第一外壳116a,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b和所述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16a内,所述第一传导件114a伸出所述第一外壳116a。所述支撑件115,115’容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16a内,其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支撑件115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与所述弹片的下表面之间。另一个所述支撑件115’设于所述第一外壳116a和所述弹片112a的上表面之间。两个支撑件115,115’能够更稳固地固定弹片。

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b包括t铁1114和第二磁铁1115。所述t铁1114包括t铁底座11141以及固设于所述t铁底座11141中部的导磁柱体11142。所述第二磁铁1115为环形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t铁底座11141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二华司11151。所述第一磁间隙1111为所述第二磁铁1115的内周面与所述导磁柱体11142的侧面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0

参考图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其弹片112g的连接臂1122g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磁性单元111b上,其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内环体1121g固定连接,所述内环体1121g悬空。该弹片112g不需要支撑件固定,具有节省空间、降低成本、简化装配的优点,该骨传导扬声器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9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9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1

参考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c包括第三磁铁1116、第四磁铁1117和下极板1118。所述第三磁铁1116为柱体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下极板1118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三华司11161。所述第四磁铁1117为环形磁铁,其一磁极固设于所述下极板1118上,其另一磁极上设有第四华司11171。所述第一磁间隙1111为所述第三磁铁1116的侧面和所述第四磁铁1117内周面围合而成的环形间隙。所述第一磁性单元111c为双磁式结构,所述第一磁间隙1111内磁场更强。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9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9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2

参考图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b包括底板1172、下磁铁117a、下线圈118a、上磁铁117b、上线圈118b、振动片119、定心支片1143以及第二传导件114b。底板1172为pcb板,用于下线圈118a和上线圈118b的供电。所述下磁铁117a固设所述底板1172上。所述下线圈118a环设于所述下磁铁117a的内侧。所述上磁铁117b固设于所述下磁铁117a的上方;所述下磁铁117a与所述上磁铁117b隔开,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磁间隙1171,所述第二磁间隙1171上、下两侧的两个磁极互为异名磁极。所述上线圈118b环设于所述上磁铁117b的内侧,所述上线圈118b中形成有一第二通孔1181。所述振动片119悬空于所述第二磁间隙1171中,其周缘固定在所述上磁铁117b和所述下磁铁117a之间。所述定心支片1143通过第二外壳116b而固设于所述上磁铁117b的上方。所述第二传导件114b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181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119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1143。

所述第二传导件114b包括传导柱1141以及传导片1142。所述传导柱1141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181内,其根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振动片119上,其顶部穿过所述定心支片1143。所述传导片1142固设于所述传导柱1141的顶部。

该骨传导扬声器110b工作时,上线圈118b和下线圈118a通电后产生磁场,振动片119振动并驱动第二传导件114b,从而将电信号转换成音频信号。相对于动圈式的骨传导扬声器,该骨传导扬声器110b在信号转换过程中损失更小,特别是高频音频信号,因此该骨传导扬声器110b具有高频性能好的特点。由于动圈式骨传导扬声器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空间,且空气参与了振动过程,因此无法有效控制漏音现象;与现有技术的动圈式骨传导扬声器相比,该第二骨传导扬声器110b还具有体积小,有效减少入耳部分的面积,并减少对空气辐射声波,从而减少漏音。

所述上磁铁117b的底面固设于有上垫片1191,所述下磁铁117a的顶面固设有下垫片1192,所述振动片119的周缘夹固在所述上垫片1191与所述下垫片1192之间。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3

参考图1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发声单元100还包括一空气传导扬声器130,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b设于所述空气传导扬声器130上。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b和所述空气传导扬声器130复合后,使用时,两者可以相互切换,同时具备了空气传导扬声器和骨传导扬声器两者的优点。

所述空气传导扬声器130包括第三外壳131、第二磁性单元132a、振膜133以及第二音圈134。所述骨传导扬声器110固设于所述第三外壳131上。所述第三外壳131的顶壁上设有第一导音孔1311,导音孔起到导音的作用。所述第二磁性单元132a容置于所述第三外壳131内,所述第二磁性单元132a中形成有第三磁间隙1321。所述振膜133悬空设置于所述第三外壳131内,其周缘与所述第三外壳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音圈134与所述振膜133固定连接并伸入所述第三磁间隙1321中。该空气传导扬声器130为动圈式扬声器,具有优异的低音性能,与该骨传导扬声器110b结合后,能够输出全频段高分辨音频。

所述第二磁性单元132a包括第二u铁1322a、第五磁铁1323a以及第五华司1324a。所述第二u铁1322a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外壳131固定连接,所述振膜133的周缘与所述第二u铁1322a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铁1322a的侧壁上环设有向外延伸的延伸部13221,所述延伸部13221上设有第二导音孔13222,所述第二导音孔13222上设有第一调音网13223。所述第五磁铁1323a固设于所述第二u铁1322a上,所述第三磁间隙1321为所述第五磁铁1323a的侧面与所述第二u铁1322a的侧壁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所述第五华司1324a设于所述第五磁铁1323a的顶面上。

一第三导音孔1325依次贯穿所述第二u铁1322a的底壁、所述第五磁铁1323a和所述第五华司1324a,所述第三导音孔1325上设有第二调音网13251。调音网对输出音频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2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2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14

参考图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磁性单元132b包括第三u铁1322b、第六磁铁1323b、第六华司1324b、第七磁铁1326、第七华司1327以及pcb板1328。

所述第三u铁1322b的侧壁与所述第三外壳131固定连接,所述振膜133的周缘与所述第三u铁1322b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磁铁1323b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1322b上。所述第六华司1324b设于所述第六磁铁1323b的顶面上。所述第七磁铁1326呈环状,其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1322b上且套在所述第六磁铁1323b的外侧,所述第三磁间隙1321为所述第六磁铁1323b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七磁铁1326的内环面围合而成的环状间隙。所述第二磁性单元132b为双磁式结构,所述第二磁间隙1171内磁场更强。

所述第七华司1327设于所述第七磁铁1326的顶面上。所述pcb板1328固设于所述第三u铁1322b的底面上。所述pcb板1328起到提供电气连接的作用。

一第四导音孔1329依次贯穿所述pcb板1328、所述第三u铁1322b的底壁、所述第六磁铁1323b和所述第六华司1324b,所述第四导音孔1329上设有第三调音网13291。

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3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13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