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及音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241发布日期:2020-09-08 15:2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及音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效器,特别涉及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和音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持多音效的声卡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声卡在切换音效时,必须重新启动对应的音效处理才能实现音效的切换,切换速度慢,用户体验度低。此方面的问题亟待发明人解决。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旨在实现音频处理效果的快速切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包括音频输入接口、控制器、切换控件和多个能够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所述音频输入接口分别与各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连接,以输入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音效处理模块进行音效处理;所述切换控件和所述音效处理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所述切换控件控制各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与所述音频输入接口之间的通断,进而使得所述音频输入接口能够在多个同时运行的所述音效处理模块之间进行实时切换。可选的,所述音频输入接口为多个,且各个所述音频输入接口分别与每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连接,以通过所述切换控件控制各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与所述音频输入接口之间的通断,进而使得多个所述音频输入接口能够在各个同时运行的所述音效处理模块之间进行实时切换。可选的,所述音效处理模块内还设有多个开关组件,所述音频输入接口通过所述开关组件连接至所述音效处理模块。可选的,所述音频输入接口为话筒接口,以接收外部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可选的,所述音效处理模块为fpga、dsp或arm处理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的,还包括参数调节控件,所述参数调节控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以调节各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的参数。可选的,所述切换控件和所述参数调节控件包括物理按键、编码器、触控板或控制信号接收器,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器。可选的,还包括音频输出接口和混合模块,所述音频输出接口与所述混合模块连接,所述混合模块与各个所述音效处理模块连接,以输出音频信号。可选的,还包括外接设备接口,所述外接设备接口分别与各个音效处理模块电连接,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交互。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频系统,包括话筒、以及如上所述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所述话筒与所述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的音频输入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能够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并通过切换控件控制各个音效处理模块与音频输入接口之间的信号通断,使得音频输入接口能够在多个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之间进行实时切换,实现了处理音效的快速切换,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音频输入接口60音频输出接口20控制器70参数调节控件30切换控件100音频系统40音效处理模块110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50外部设备接口120话筒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包括音频输入接口10、控制器20、切换控件30和多个能够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40,音频输入接口10分别与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连接,以输入音频信号,并通过所述音效处理模块进行音效处理;切换控件30和音效处理模块40分别与控制器20电连接,以通过切换控件30控制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与音频输入接口10之间的通断,进而使得音频输入接口10能够在多个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40之间进行实时切换。该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可以是外置声卡、usb声卡、音/视频直播设备、录音设备、或者具备音效处理功能的话筒等等的音频设备。在本实施例中,音效处理模块40为具备音效处理能力的运算核心,该音效处理模块40可以同时运行,多个音效处理模块40可以分别用于处理不同的音频效果。优选的,该音效处理模块40可以是fpga、dsp或arm处理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应当理解的是,多个音效处理模块40可以设置在一个芯片中,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多个芯片中,在此不作限定。该音频输入接口10可以是话筒接口、乐器接口、线路输入接口等。具体的,可以是trs接口、trrs接口、rca接口、xlr接口、光纤接口、同轴接口、3.5mm音频接口、6.35mm音频接口或2.5mm音频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音频输入接口10可以是话筒接口,以接收外部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该话筒接口可以是卡农同轴数字音频接口、莲花头同轴数字音频接口、大三芯同轴数字音频接口或大三芯模拟音频接口。该音频输入接口10可以直接连接至音效处理模块40,或者也可以通过一模数转换模块连接至音效处理模块40。本实施例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通过设置多个能够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40,并通过切换控件30控制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与音频输入接口10之间的信号通断,使得用户通过操作切换控件30,即可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使得音频输入接口10能够在多个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40之间进行实时切换,实现了处理音效的快速切换,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的,音频输入接口10为多个,且各个音频输入接口10分别与每个音效处理模块40连接,以通过切换控件30控制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与多个音频输入接口10之间的通断,进而使得多个音频输入接口10能够在各个同时运行的音效处理模块40之间进行实时切换。例如,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可以包括多个话筒接口,每个话筒接口连接多个音效处理模块40,音效处理模块可以同时运行,进而实现多用户独立音效的使用场景。具体的,音效处理模块40内设有多个开关组件,音频输入接口10通过开关组件连接至音效处理模块40。控制器20通过发送控制信号至音效处理模块40,音效处理模块40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按照预设规则控制对应的开关组件断开或闭合。以实现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与音频输入接口10之间的信号通断。进一步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还包括参数调节控件70,参数调节控件70与控制器20连接,以调节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的参数。在本实施例中,切换控件30和参数调节控件70可以包括物理按键或编码器,该物理按键或编码器可以设置在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机身并与控制器20连接,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器20,进而控制音效处理模块40与音频输入接口10的通断。对应于该物理按键或编码器,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还可以包括指示灯,以指示对应的按键状态,该指示灯可以是数码管、led等。或者,切换控件30和参数调节控件70可以包括控制信号接收器,该控制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来自手机或者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器20。或者,切换控件30和参数调节控件70也可以包括触控板,该触控板与控制器20连接,以根据用户的操作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器20。进一步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还包括音频输出接口60和混合模块,音频输出接口60与混合模块连接,混合模块与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连接,以输出音频信号。该音频输出接口60可以是耳机接口、音箱接口或耳麦接口等。优选的,该音频输出接口60可以是3.5mm耳机接口。该音频输出接口60可以为多个。进一步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还包括外接设备接口50,外接设备接口50分别与各个音效处理模块40电连接,以与外部设备进行音频数据交互。该外接设备接口50可以是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移动终端或计算机,当然该usb接口还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usb芯片,以对音频数据进行打包传输或解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频系统100。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音频系统100包括话筒120、以及如上所述的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话筒120与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的音频输入接口10连接。该多音效核心的音频设备1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音频系统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