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04030发布日期:2021-04-23 16:2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支架
1.本申请是专利名称为一种手机支架、专利号为2020204423241、申请日为2020.03.31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尤其是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外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外卖骑手一般骑着电动车或者自行车进行送外卖,但是外卖骑手在骑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手机来对送餐路线进行导航,外卖骑手一般会用手机支架来对手机进行固定,但是目前手机支架的结构比较简单,不能对手机进行多位置固定,同时固定也不牢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改进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9608705u一种具有自动锁结构的手机支架,包括支架体,支架体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前盖板和后盖板之间设有可伸缩的上夹持组件、左夹持组件、右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其中上夹持组件包括可在支架体内滑动的上夹持座,在上夹持座上设有第一弹簧件,第一弹簧件的下端与支架体连接,在上夹持座的上部设有与前盖板端面垂直设置且可伸缩的上夹持夹,上夹持夹与上夹持座之间设有第二弹簧件;由于其左夹持组件和右夹持组件只能夹持手机的左右两侧,因此需要增加下夹持组件来承托手机的底部,该种手机支架结构复杂,而且不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提供一种手机支架,结构更简单,操作更便捷。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左夹持组件、右夹持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左夹持组件包括设在支架主体内的第一滑板,所述右夹持组件包括在支架主体内的第二滑板;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之间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容置腔体内设有橡胶缓冲块,所述橡胶缓冲块位于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之间;左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一侧护板和第一低托板,右夹持组件的第二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二侧护板和第二低托板。
6.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滑板的边缘对应橡胶缓冲块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板的边缘对应橡胶缓冲块处设有第二凹槽。
7.作为改进,所述左夹持组件还包括位于支架主体左侧的第一夹板和设在支架主体右侧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滑板与第一滑块连接;所述右夹持组件还包括位于支架主体右侧的第二夹板和设在支架主体左侧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滑板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一侧护板和第一底托板,所述第二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二侧护板和第二底托板。
8.所述第一夹板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第二翻边。
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侧护板的内侧和第二侧护板的内侧均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为橡胶垫;所述第一底托板和第二底托板上均设有u形孔。
10.作为改进,所述支架主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配合形成容置腔体,所述支架主体的左侧设有供第一滑板滑出的第一左开口和供第二滑块滑出的第二左开口;所述支架主体的右侧设有供第二滑板滑出的第一右开口和供第一滑块滑出的第二右开口;所述前盖和后盖为铝合金盖体,前盖与后盖通过螺栓连接,前盖的正面设有胶垫。
11.作为改进,第一滑板的正面与前盖之间、第一滑板的背面与后盖之间、第二滑板的正面与前盖之间、第二滑板的背面与后盖之间、第一滑块的正面与前盖之间、第一滑块的背面与后盖之间、第二滑块的正面与前盖之间以及第二滑块的背面与后盖之间均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所述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槽和凸起。
12.作为改进,所述支架主体内设有缓存块,所述缓冲块位于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之间。
1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滑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二滑块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滑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复位按钮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连接部与支架主体左侧边缘挡块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连接部与支架主体右侧边缘挡块之间;所述复位按钮设在第一滑板与第二滑板之间,所述第三弹簧设在复位按钮与支架主体的底面之间,复位按钮包括按压部和阻挡部,所述支架主体的正面设有供按压部伸出的通孔,所述阻挡部的两端顶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相对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斜面。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呈l型,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可以夹持手机的左右两侧,而与第一侧护板连接的第一底托板以及与第二侧护板连接的第二底托板可以承托手机的底部,因此可以将手机稳定的固定在支架主体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具有侧夹和底托的功能,因此可以省去下夹持组件的结构,整体结构更简单,操作也更简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状态正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张开状态正面示意图。
20.图5为支架主体内部示意图。
21.图6为左夹持组件与右夹持组件配合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23.图8为支架主体立体图。
24.图9位后盖示意图。
25.图10位复位按钮示意图。
26.图11为另一种安装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支架,包括支架主体1、左夹持组件2、右夹持组件3和复位组件6。左夹持组件2与右夹持组件3组合形成夹持空间,当左夹持组件2与右夹持组件3反向移动时,夹持空间扩大,此时可以将手机放入夹持空间内,为便于操作,按下复位组件6后,可以将左夹持组件2和右夹持组件3复位即相对移动,从而缩小夹持空间,将手机夹持固定。
29.如图1至7所示,所述左夹持组件2与右夹持组件3对称设置,左夹持组件2包括位于支架主体1左侧的第一夹板、设在支架主体1内的第一滑板24和设在支架主体1右侧的第一滑块22,所述第一夹板通过第一滑板24与第一滑块22连接;所述右夹持组件3包括位于支架主体1右侧的第二夹板、设在支架主体内的第二滑板34和设在支架主体1左侧的第二滑块32,所述第二夹板通过第二滑板34与第二滑块32连接;所述第一滑块22通过第一连接部25与第一滑板24连接,所述第二滑块32通过第二连接部35与第二滑板34连接,第一连接部25和第二连接部35呈l形,使第一滑块22与第二滑块32能够交叉,最终第一滑块22位于支架主体1的右侧,且位于第二夹板的上方,第二滑块32位于支架主体1的左侧,且位于第一夹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一侧护板21和第一底托板23,所述第二夹板呈l型,其包括第二侧护板31和第二底托板3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呈l型,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31可以夹持手机的左右两侧,而与第一侧护板21连接的第一底托板23以及与第二侧护板31连接的第二底托板33可以承托手机的底部,因此可以将手机稳定的固定在支架主体1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具有侧夹和底托的功能,因此可以省去下夹持组件的结构,整体结构更简单,操作也更简便。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夹板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第一翻边26,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部向内弯折形成第二翻边36,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处于夹持状态时,翻边可以包围在手机的正面边缘,通过侧护板、翻边和支架主体1可以将手机的边缘包围,从而防止手机掉出。所述第一侧护板21的内侧和第二侧护板31的内侧均设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为橡胶垫,当第一侧护板21和第二侧护板31处于夹持手机侧面状态时,保护垫可以保护手机边缘,防止刮花手机,另外,橡胶垫具有更好的摩擦系数,当橡胶垫与手机侧面接触时,通过摩擦力防止手机向上跳动而掉出手机支架。所述第一底托板23和第二底托板33上均设有u形孔,该u形孔供充电线穿过,即使手机放置在手机支架上也能对其进行充电,另外,u形孔也可用于疏水。所述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32的外侧面呈凹弧形,手指按压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32缩进过程更舒适。
30.如图1、8所示,所述支架主体1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前盖11、后盖12、左夹持组件2和右夹持组件3均为铝合金件,铝合金件的表面可以喷涂油漆层,以提升手机支架的外观。前盖11与后盖12通过螺栓连接,前盖11和后盖12的内侧面设有螺拴柱,使得前盖11与后盖12之间配合形成容置腔体,第一滑板24、第一滑块22、第二滑板34和第二滑块32能够在容置腔体内滑动伸缩。如图8所示,所述后盖12的边缘设有围板16,用于封闭容置腔体,所述支架主体1的左侧设有供第一滑板24滑出的第一左开口15和供第二滑块32滑出的第二左开口14;所述支架主体1的右侧设有供第二滑板34滑出的第一右开口和供第一滑块22滑出的第二右开口。所述前盖11的正面设有橡胶垫13,当手机放置支架主体1上后,橡胶垫13可以保护手机的背面,而且可以增加手机与前盖11的摩擦力。
31.如图5所示,所述容置腔体内设有橡胶缓冲块8,所述橡胶缓冲块8位于第一滑板24
与第二滑板34之间,所述第一滑板24的边缘对应橡胶缓冲块8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滑板34的边缘对应橡胶缓冲块8处设有第二凹槽,凹槽可以避让橡胶缓冲块8,使第一滑板24与第二滑板34在夹持状态时能够贴合,缓冲块8可以防止第一滑板24与第二滑板34发生猛烈的撞击,起到一定的消声作用。
32.如图5、7所示,所述复位组件6包括第一弹簧64、第二弹簧65、复位按钮61和第三弹簧66。所述第一弹簧64位于第一连接部25与支架主体1左侧边缘挡块111之间,所述第二弹簧65位于第二连接部35与支架主体1右侧边缘挡块之间,同时按压第一滑块22和第二滑块32,可以迫使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克服弹簧的弹力而反向移动;所述第一连接部25上设有第一弹簧座62,所述第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弹簧座63,第一弹簧64的一端套在第一弹簧座62上,第二弹簧65套在第二弹簧座63上。所述复位按钮61设在第一滑板24与第二滑板34之间,所述第三弹簧66设在复位按钮61与后盖12之间,第三弹簧66迫使复位按钮61具有上下移动的趋势;如图10所示,所述复位按钮61包括柱形的按压部611和阻挡部612,阻挡部612呈长方形,按压部611位于阻挡部612的中间位置,所述前盖11的中间位置设有供按压部611伸出的通孔112,通孔112的形状与按压部611的形状相似;所述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的边缘对应按压部611处设有避让槽,防止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缩回时与按压部611发生碰撞;所述阻挡部612的两端顶部设有第一斜面613,所述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相对一侧底部设有第二斜面241、341;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滑板24的内侧面与第二滑板34的内侧面接触,此时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位于阻挡部612的上方,从而压紧复位按钮61,使第三弹簧66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的按压部611藏在通/112内,前盖11的支撑面基本保持平整,不会影响放置手机;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处于张开时,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相分离,直到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的边缘离开阻挡部612,此时阻挡部612没有约束,在第三弹簧66的弹力下,整个复位按钮61向上移动,按压部611凸出前盖11,而且阻挡部612的两端则分别与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的端部相抵,从而保证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处于张开状态,将手机放入夹持空间内,利用手机的背面按压按压部611,使复位按钮61下沉,由于第一斜面613与第二斜面241、341的配合,使第一滑板24和第二滑板34在第一弹簧64和第二弹簧65的作用力下迅速缩回复位,实现夹持手机的目的。
33.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主体1的背面下部设有usb连接器5,所述usb连接器5包括绝缘外壳、设在绝缘外壳内的电路板和usb接口;us接口露出绝缘外壳外,可供放置在手机支架上的手机充电;绝缘外壳配有防水胶塞,不充电时可以遮蔽usb接口;usb连接器5可以通过线缆与电动车上的蓄电池连接,以保证供电的持续性。
34.如图1、2所示,手机支架可以通过安装座4固定在电动车的车头横杆上,所述安装座4包括固定夹块41和活动夹块42,固定夹块41和活动夹块42上均设有弧形凹槽,两弧形凹槽配合形成夹口43,固定夹块41与活动夹块42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调节螺栓可以调节夹口43的大小;固定夹块41背面的一端通过球关节44与支架主体1的背面连接,球关节44上设有调节松紧的旋钮,旋钮位于安装座4的上方,操作起来更方便,另外,可以通过球关节44调节手机支架的摆放角度。
35.如图11所示,手机支架还可以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电动车的倒后镜位置,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斜杆45,连接斜杆45的下端与固定板46连接,固定板46上设有安装孔,连接斜杆45的上端通过球关节与支架主体1的背面连接;球关节上设有调节松紧的旋钮,旋钮位于安
装座的上方,操作起来更方便,另外,可以通过球关节调节手机支架的摆放角度。
36.如图5、6、9所示,第一滑板24的正面与前盖11之间、第一滑板24的背面与后盖12之间、第二滑板34的正面与前盖11之间、第二滑板34的背面与后盖12之间、第一滑块22的正面与前盖11之间、第一滑块22的背面与后盖12之间、第二滑块32的正面与前盖11之间以及第二滑块32的背面与后盖12之间均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所述滑动导向机构包括滑槽7和凸起9,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板24的正面和背面边缘设有滑槽7,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对应位置设有凸起9,凸起9与前盖11和后盖12一体成型;第二滑板34的正面和背面边缘设有滑槽7,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对应位置设有凸起9,凸起9与前盖11和后盖12一体成型;第一滑块22的正面一侧以及背面的另一侧设有滑槽7,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对应位置设有凸起9,凸起9与前盖11和后盖12一体成型;第二滑块32的正面一侧以及背面的另一侧设有滑槽7,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对应位置设有凸起9,凸起9与前盖11和后盖12一体成型。凸起9与滑槽7的配合不但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滑动部件的滑动更顺畅;在凸起9的作用下,使滑板和滑块不能与前盖11和后盖12形成面接触,仅仅依靠凸起9与滑槽7的接触进行滑动,从而减少滑动部件的摩擦力,提高滑动部件滑动的顺畅度;由于滑板和滑块都是喷漆的铝合金部件,若采用面接触的滑动接触,势必会造成滑板和滑块的大面积脱漆,影响手机支架的外观,采用凸起9与滑槽7接触的方式,可以防止脱漆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