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幕发声结构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4983发布日期:2021-04-09 13:0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幕发声结构与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幕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幕发声结构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屏幕逐渐朝无边框、无视觉限制迈进,因此需要对前置摄像头与手机顶部听筒进行重新安排,因此为了免去手机顶部听筒的设计,演变出屏幕发声技术。

屏幕发声技术运用到手机上的原理是通过手机的其他部件代替扬声器振膜震动发声。目前市场上屏幕发声技术主要有悬臂压电陶瓷方案及屏幕激励器方案,其中悬臂压电陶瓷方案采用驱动单元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能通过微震方式与框架共震,发出声音;屏幕激励器方案采用震动机械能直接传输到屏幕,然后让屏幕代替传统扬声器振膜发声。

现有的屏幕发声技术中需要一组振动模块进行发声处理,导致整机厚度增大的问题;同时悬臂压电陶瓷方案及屏幕激励器方案中激励器贴合于中框而非屏幕玻璃,会导致频响不平坦性,echo处理性能下降,双mic降噪性能下降,影音外放效果不佳,通话保密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在于提供一种屏幕发声结构与电子设备,主要解决了现有的屏幕发声技术中采用悬臂压电陶瓷方案与屏幕激励器方案,必须设置振动模块,导致的整机厚度增加的问题;以及激励器贴合中框会导致频响不平坦性、echo处理性能下降、双mic降噪性能下降、影音外放效果不佳、通花保密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屏幕发声结构,包括移动终端的内部驱动电路;还包括顺序且层叠设置的前盖板、ito压电薄膜与后盖板;所述ito压电薄膜的两端端面均形成有导电线路,且所述导电线路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ito压电薄膜在所述内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振动,并带动所述前盖板或后盖板共振发声。

优选地,所述ito压电薄膜为双面带有ito镀膜的聚偏氟乙烯薄膜。

优选地,所述前盖板包括前盖保护玻璃,所述后盖板包括整机组装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ito压电薄膜与整机组装模块之间的显示模块,且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ito压电薄膜与前盖保护玻璃之间的扩散板。

优选地,所述前盖板包括玻璃面板,所述后盖板包括后装饰玻璃。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玻璃面板与ito压电薄膜之间的显示模块,且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ito压电薄膜与后盖保护面板之间的扩散板。

优选地,所述ito压电薄膜与显示模块通过fpc柔性板与所述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主要包括了前述提出的屏幕发声结构。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屏幕发声结构中,前盖板或后盖板为ito压电薄膜提供支撑作用,同时采用ito压电薄膜振动时带动其共振实现屏幕发声,结构更为简单,且直观地降低了整机厚度,更符合现阶段移动终端的轻薄化设计需求;

第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屏幕发声结构中,采用聚偏氟乙烯薄膜作为振动组件,其比激励器与悬臂陶瓷的振动更为均匀,令屏幕发声更加均匀,功耗更低,且实现整屏发声;

第三,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屏幕发声结构中采用聚偏氟乙烯薄膜作为振动件,其与显示模块搭配后不影响显示效果,无干涉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一种组装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二种组装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三种组装方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一种组装方式;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二种组装方式;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屏幕发声结构的第三种组装方式。

附图标记:ito压电薄膜10(pvdf薄膜11);lcm21、oled22;整机组装模块31、后装饰玻璃32;玻璃电容屏41、钢化屏42、film电容屏43;光学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屏幕发声技术中采用悬臂压电陶瓷方案与屏幕激励器方案,必须设置振动模块,导致的整机厚度增加的问题;以及激励器贴合中框会导致频响不平坦性、echo处理性能下降、双mic降噪性能下降、影音外放效果不佳、通话保密性差的问题。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屏幕发声结构,其包括移动终端的内部驱动电路,还包括顺序且层叠设置的前盖板、ito压电薄膜10与后盖板;ito压电薄膜10的两端端面均形成有导电线路,且导电线路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ito压电薄膜10在内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振动,并带动前盖板或后盖板共振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ito压电薄膜10为膜状结构,较为柔软,因此前盖板或后盖板主要为ito压电薄膜10提供了支撑作用,且在ito振动的前提下,前盖板与后盖板可实现共振进而实现屏幕发声的原理。

其中,ito压电薄膜10为双面带有ito镀膜的聚偏氟乙烯薄膜11(下文称pvdf薄膜11)。

在本实施例中,pvdf薄膜11的两面均需进行ito镀膜操作,以保证导电线路对pvdf薄膜11的全覆盖。

更具体地,前盖板为前盖保护玻璃,后盖板为整机组装模块30。

在本实施例中,前盖保护玻璃与ito压电薄膜10之间通过光学胶50粘合设置,确保ito压电薄膜10与前盖保护玻璃之间的贴合紧密程度,进而确保共振实现屏幕发声。其中,光学胶50优选但不限定地采用oca光学胶50。应强调的是,oca是一层无基材光学透明的特种双面胶,并不影响显示模块的正常表达。

更具体地,还包括设置于ito压电薄膜10与整机组装模块之间的显示模块,且显示模块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且显示模块优选但不限定地使用lcm21与oled22。其中,lcm指lcd显示模组或液晶模块,而oled指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基于前保护玻璃有以下三种优选方案:1)前保护玻璃采用玻璃电容屏41时,直接采用光学胶50将玻璃电容屏41与pvdf薄膜11贴合,并顺序叠设于lcm21以及整机组装模块30上;2)前保护玻璃采用钢化屏42时,钢化屏42与pvdf薄膜11的一端面采用光学胶50贴合,pvdf薄膜11的另一端面顺序叠设有film电容屏43、lcm21以整机组装模块30;3)前保护玻璃采用钢化屏时,钢化屏与pvdf薄膜11的一端面采用光学胶50贴合,pvdf薄膜11的另一端面顺序叠设有oled22与整机组装模块。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以及与其相似的组装方式的发声装置都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it0压电薄膜10与显示模块通过fpc柔性板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图1至图3所示。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实施例同样提出了一种屏幕发声结构,包括内部驱动电路、前盖板、ito压电薄膜10与后盖板,且ito压电薄膜10为双面带有ito镀膜的聚偏氟乙烯薄膜(下文称pvdf薄膜11),上述结构间的位置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更具体地,前盖板为玻璃面板,后盖板为后装饰玻璃32。

在本实施例中,ito压电薄膜10与后装饰玻璃32之间通过光学胶50贴合设置。其中,ito压电薄膜10与后装饰玻璃32之间优选地采用oca光学胶50。

更具体地,还包括设置于玻璃面板与ito压电薄膜10之间的显示模块,且显示模块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其中,显示模块优选但不限定的采用lcm21与oled22。

在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基于后装饰玻璃32有以下三种优选方案:1)玻璃面板采用玻璃电容屏41,具体为玻璃电容屏41、lcm21、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顺序设置,且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之间通过oca光学胶50粘合;2)玻璃面板采用钢化屏42与film电容屏43,具体为钢化屏42、film电容屏43、lcm21、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顺序设置,且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之间通过oca光学胶50粘合;3)玻璃面板采用钢化屏42与oled22,具体为钢化屏42、oled22、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顺序设置,且pvdf薄膜11与后装饰玻璃32间通过oca光学胶50粘合。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以及与其相似的组装方式的发声装置都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中it0压电薄膜10与显示模块通过fpc柔性板与内部驱动电路电性连接,具体连接方式可参照图4至图6所示。

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发声装置中,对于组装该发声装置都需进行以下确认步骤:

s1,检验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外观正常;

s2,对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正反面进行ito镀膜及ito线路制作;

s3,将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裁剪为特定尺寸;

s4,检测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外观及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则执行下一步;

s5,电性连接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与内部驱动电路;

s6,测试上电后的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的性能及声效是否符合要求,若是,则执行下一步;

s7,贴合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前盖保护玻璃、触控sensor与lcm。

其中触控sensor优选但不限定地包括玻璃电容屏,或钢化屏与film电容屏的叠加设计。

在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为了确保聚偏氟乙烯薄膜能实现振动与带动前保护玻璃(或后装饰玻璃)共振,需确保其外观完好,且各性能正常,因此设置有步骤s1、步骤s4、步骤s6,优选地在步骤s7后还可设置有另外的检测整机组装完成后是否正常发声的检测步骤。

更具体地,步骤s1中聚偏氟乙烯薄膜(下文称pvdf薄膜11)的外观检测应包括但不限定为是都存在包泡、穿孔、划痕、皱纹、斑点。

更具体地,步骤s2中ito镀膜与ito线路制作优选但不限定得包括下述流程:pvdf薄膜11反面覆膜→正面清洗→正面ito透明层镀膜→正面ito层上光阻涂布→正面ito曝光→正面ito显影→正面ito蚀刻剥膜→pvdf正面覆膜→反面清洗→反面ito透明层镀膜→反面ito层上光阻涂布→反面ito曝光→反面ito显影→反面ito蚀刻剥膜。

更具体地,步骤s3中pvdf薄膜11应裁剪为与整机外形尺寸大小一致,或者至少将pvdf薄膜11的大小限制于与整机外形公差±0.02μm以内。

更具体地,步骤s5中pvdf薄膜11上优选设置有ic连接器,用于与内部驱动电路实现电性连接,具体为在pvdf薄膜11上使用特定设备(例如acf机台)设置导电胶膜后点胶固定,通过acf机台对pvdf薄膜11的pin区域进行点胶,并使用预本压机台将内部驱动电路进行绑定压合。

更具体地,步骤s7中的前保护玻璃也可替换为后装饰玻璃,并根据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的安装方式进行组装。

由上可知,该安装方式主要解释了发声装置在前置检测与安装中的工艺流程,其中主要针对pvdf薄膜11进行检测,并确定经过检测的pvdf薄膜11组装后形成的整机可实现屏幕发声,保证发声装置的正常运行。

优选但不限定的是,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提出的一种屏幕发声结构,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主要指全面屏手机。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提出的一种屏幕发声结构及电子设备,可针对前保护玻璃,也可针对后装饰玻璃进行组装,令采用本结构组装的发声装置整机厚度降低、发声均匀、外放效果更佳,且提高了私密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