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7330发布日期:2021-05-28 11:1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音视频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视频播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视频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功能也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尤其是随着语音与各种终端的交互技术越发成熟,通过语音交互控制智能终端的音视频终端也由此应运而生,而常规音视频终端的显示屏是以显示屏的中心点为旋转点,如此一来,如果音视频终端的出音区临近显示屏的长侧边设置,则显示屏在横屏或竖屏切换时会存在遮挡出音区的问题,从而会影响音视频终端的出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音视频终端,旨在解决现有音视频终端的显示屏在旋转状态会影响出音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音视频终端,包括:

音箱,所述音箱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正面具有装配区及出音区;

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第一长侧边和与所述第一长侧边相邻的第一短侧边,所述显示屏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装配区,所述显示屏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长侧边之间形成第一间距,所述显示屏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短侧边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显示屏在转动轨迹上具有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在所述横屏状态,所述第一长侧边临近所述出音区,在所述竖屏状态,所述第一短侧边临近所述出音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可选地,所述出音区位于所述装配区下方。

可选地,所述显示屏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线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中线,所述显示屏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中线的间距等于所述显示屏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中线的间距,所述装配区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中线,所述第一中线与所述第二中线的交点在所述装配区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中线上。

可选地,所述音视频终端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连接于所述音箱和所述显示屏,以将所述显示屏转动连接于所述音箱。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外露于所述装配区,所述显示屏连接于所述旋转轴的外露端。

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支撑耳片,所述支撑耳片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旋转孔可旋转配合。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固定耳片,所述固定耳片开设有第一固定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周侧的过孔,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配合,所述过孔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固定耳片固定于所述显示屏。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限位耳片,所述限位耳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以及限位槽,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配合,所述支撑耳片朝向所述限位耳片的一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延伸轨迹的圆心角为直角。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紧固弹片和紧固螺母,所述旋转轴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母适配的螺纹,所述紧固弹片开设有过孔,所述旋转轴穿设于所述过孔与所述紧固螺母紧固配合;所述紧固弹片设于所述支撑耳片和所述紧固螺母之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屏可转动安装于音箱壳体的装配区,使显示屏在转动过程具有横屏状态和横屏状态旋转90°的竖屏状态,显示屏具有第一长侧边和与第一长侧边相邻的第一短侧边,第一长侧边垂直于第一短侧边设置,显示屏的转动轴线分别与第一长侧边和第一短侧边形成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在横屏状态,第一长侧边临近出音区,在竖屏状态,第一短侧边临近出音区,通过将第一间距设为不小于第二间距,且显示屏以转动轴线为圆心,沿第一短侧边朝向第一长侧边的方向转动,从而显示屏在横屏状态的第一长侧边与出音区的距离不小于显示屏在竖屏状态第一短侧边与出音区的距离,因此,显示屏在两种状态切换,显示屏朝向出音区的侧边与出音区之间的距离不变小,所以显示屏在两种状态均不会遮挡出音区,从而影响出音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的音视频终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视频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视频终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音视频终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音箱和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音视频终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音视频终端包括:

音箱100,所述音箱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的正面具有装配区120及出音区130;

显示屏200,所述显示屏200具有第一长侧边210和与所述第一长侧边210相邻的第一短侧边220,所述显示屏200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装配区120,所述显示屏20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长侧边210之间形成第一间距271,所述显示屏20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短侧边220之间形成第二间距272,所述第一间距271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272,所述显示屏200在转动轨迹上具有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在所述横屏状态,所述第一长侧边210临近所述出音区130,在所述竖屏状态,所述第一短侧边220临近所述出音区130。

在本实施例中,音箱100用于播放音频,壳体110为音箱100的外部保护壳体110,壳体110朝向用户的一面为正面,壳体110的正面上具有装配区120和出音区130,装配区120用于安装显示屏200,出音区130是指音箱100发出音频的部位,其中,出音区130可设于装配区120的周侧,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显示屏200用于显示及运行app,显示屏200安装于音箱100壳体110正面的装配区120,且朝向背离装配区120的方向显示使用,同时,显示屏200具有两组长侧边和短侧边,两长侧边相对设置,两短侧边相对设于两长侧边的两端以形成显示屏200的周边,其中,第一长侧边210和第一短侧边220是指显示屏200相邻的一组长侧边和短侧边,显示屏200具有转动中心270,转动中心270为显示屏200与音箱100连接的连接点,显示屏200围绕转动中心270的转动轴线旋转,其中,显示屏200可通过马达自动旋转,也可以手动旋转,具体不作限制。同时,转动轴线与第一长侧边210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间距271,转动轴线与第一短侧边220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二间距272,显示屏200在转动过程具有旋转轨迹,显示屏200在旋转轨迹上具有两个适用状态,即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在横屏状态,显示屏200的横向长度大于纵向宽度,即第一长侧边210为显示屏200横向侧边,第一短侧边220为显示屏200的纵向侧边,第一长侧边210临近于出音区130,在竖屏状态,显示屏200的第一短侧边220临近于出音区130,同时,第一间距271不小于第二间距272,且横屏状态旋转至竖屏状态的旋转方向是由第一短侧边220朝向第一长侧边210的方向旋转,从而显示屏200由横屏状态旋转至竖屏状态,第一短侧边220与出音区130的距离大于第一长侧边210与出音区130的距离,因此可以有效防止显示屏200在两种状态切换时遮挡出音区130,影响出音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的音视频终端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显示屏200可转动安装于音箱100壳体110的装配区120,使显示屏200在转动过程具有横屏状态和横屏状态旋转90°的竖屏状态,显示屏200具有第一长侧边210和与第一长侧边210相邻的第一短侧边220,第一长侧边210垂直于第一短侧边220设置,显示屏200的转动轴线分别与第一长侧边210和第一短侧边220形成第一间距271和第二间距272,在横屏状态,第一长侧边210临近出音区130,在竖屏状态,第一短侧边220临近出音区130,通过将第一间距271设为不小于第二间距272,且显示屏200以转动轴线为圆心,沿第一短侧边220朝向第一长侧边210的方向转动,从而显示屏200在横屏状态的第一长侧边210与出音区130的距离不小于显示屏200在竖屏状态第一短侧边220与出音区130的距离,因此,显示屏200在两种状态切换,显示屏200朝向出音区130的侧边与出音区130之间的距离不变小,所以显示屏200在两种状态均不会遮挡出音区130,从而影响出音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的音视频终端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间距271等于所述第二间距272。在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间距271小于第二间距272,则横屏状态切换至竖屏状态时,显示屏200与出音区130之间的间距会变小,可能会存在竖屏状态的显示屏200遮挡出音区130的问题,而如果第一间距271大于第二间距272,则横屏状态切换至竖屏状态时,音视频终端的高度会变大,从而会增大音视频终端的占用空间,因此,第一间距271等于第二间距272,可以保持显示屏200在横竖屏切换时,不影响出音区130的出音效果,且不会增大音视频终端的体积,从而使音视频终端的结构空间得到了合理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出音区130位于所述装配区120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出音区130设于装配区120非下方的其他方向,则音视频终端在横屏状态和竖屏状态之间切换时,需要在显示屏200与放置台面之间预留旋转空间,否则,显示屏200在切换状态时会与放置台面发生碰撞,从而损坏显示屏200,而出音区130设于装配区120下方,显示屏200安装于装配区120,从而显示屏200与放置台面形成了一定间距,因此显示屏200在活动范围内始终处于悬空状态,从而有效避免显示屏200在旋转过程与放置台面发生碰撞,所以提高了音视频终端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显示屏20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线230及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中线240,所述显示屏20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中线230的间距等于所述显示屏20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中线240的间距,所述装配区120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中线140,所述第一中线230与所述第二中线240的交点在所述装配区12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中线140上。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20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中线230和沿宽度延伸的第二中线240,第一中线230和第二中线240具有一交点,需要解释的是,此处的交点为显示屏200的中心点260,显示屏200的转动中心270与第一中线230和第二中线240的距离相同,从而显示屏200由横屏状态转动至竖屏状态时,竖屏状态的第一中线230与横屏状态的第二中线240重合,所以竖屏状态的显示屏200相对位于横屏状态显示屏200的居中位置。其次,装配区120具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三中线140,在横屏状态,第二中线240与第三中线140平行,且第二中线240在装配区120上的投影与第三中线140重合,因此横屏状态的显示屏200相对位于装配区120的居中位置,同时,装配区120上设有与转动中心270对应的装配点,装配点为显示屏200与音箱100连接的连接点,转动中心270的转动轴线穿过转动中心270和装配点,所以装配点与第三中线140的距离与转动轴线与第二中线240的距离相同,由于转动轴线与第一中线230和第二中线240的距离相同,因此,显示屏200由横屏状态转动至竖屏状态,第一中线230与第三中线140平行,且装配点与第三中线140的距离与转动轴线与第一中线240的距离相同,所以第一中线230在装配区120上的投影与第三中线140重合,因此在横屏状态或竖屏状态,显示屏200的中心点260在装配区120上的投影均位于第三中线140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显示屏200与音箱100因中心点260不在同一纵向方向而导致音视频终端容易倾斜而受到损坏,所以提高了音视频终端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音视频终端还包括连接件300,所述连接件300分别连接于所述音箱100和所述显示屏200,以将所述显示屏200转动连接于所述音箱10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00用于将显示屏200转动连接于音箱100,连接件300可以为旋转轴310,旋转轴310分别连接于显示屏200的转动中心270和装配区120的装配位,以使显示屏200相对于音箱100转动,也可以在显示屏200周侧设置多根旋转支杆,多根旋转支杆一端与显示屏20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音箱100活动连接,显示屏200与旋转支杆的连接点可绕旋转轴310线转动,以支撑显示屏200转动,而显示屏200与音箱100的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制,其主要目的是增大显示屏200与音箱100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显示屏200转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300包括旋转轴310,所述旋转轴310可旋转安装于所述壳体110,且所述旋转轴310的一端外露于所述装配区120,所述显示屏200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10的外露端311。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310用于连接显示屏200和音箱100,旋转轴310的一端安装于音箱100的壳体110,另一端外露于装配区120以连接显示屏200。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壳体110开设有通孔150,所述旋转轴310穿设于所述通孔150,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10的支撑耳片330,所述支撑耳片330开设有旋转孔331,所述旋转轴310与所述旋转孔331可旋转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开设有通孔150,旋转轴310穿设于通孔150,以使旋转轴310在通孔150内旋转,其中,通孔150开设于壳体110的装配区120,支撑耳片330用于增大连接件300在壳体110上的固定面积,以提高连接件300固定于壳体110上的稳定性,支撑耳片330设于壳体110开设有通孔150的位置,支撑耳片330开设有旋转孔331,旋转轴310穿设于旋转孔331和通孔150,以将旋转轴310连接于音箱100壳体110,同时,旋转轴310朝向壳体110的一端设有紧固螺母320,旋转轴310上设有螺纹,通过旋转紧固螺母320调节显示屏200与音箱100之间的间距,从而可以调节旋转轴310的旋转扭力,以方便用户旋转显示屏200。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显示屏200的固定耳片340,所述固定耳片34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周侧的过孔,所述旋转轴310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配合,所述过孔通过紧固件将所述固定耳片340固定于所述显示屏20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耳片340用于增大连接件300在显示屏200上的固定面积,以方便用户旋转显示屏200,旋转轴310的轴体上开设有限位部312,固定耳片340上开设有与限位部312适配的第一固定孔341,旋转轴310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41,旋转轴310旋转时,旋转轴310的轴体与第一固定孔341抵接,以使显示屏200与旋转轴310同向旋转,过孔用于安装紧固件,过孔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于第一固定孔341的周侧,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钉,具体不作限制,其主要目的是将固定耳片340固定于显示屏200,以提高显示屏200旋转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限位耳片350,所述限位耳片35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以及限位槽351,所述旋转轴310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固定配合,所述支撑耳片330朝向所述限位耳片350的一面设有限位凸起332,所述限位凸起332位于所述限位槽351内;所述限位槽351沿所述旋转轴310的周向延伸,所述限位槽351的延伸轨迹的圆心角为直角。在本实施例中,限位耳片350设于固定耳片340和支撑耳片330之间,用于限制显示屏200的旋转角度,限位耳片350上开设有与旋转轴310的限位部312适配的第二固定孔,旋转轴310穿设于第二固定孔,以使限位耳片350随旋转轴310的转动而转动,同时,限位耳片350开设有限位槽351,支撑耳片330朝向限位耳片350的一面设置有与限位槽351配合的限位凸起332,限位凸起332位于限位槽351内,需要解释的是,当限位凸起332与限位槽351的一端壁抵接时,显示屏200处于横屏或竖屏状态。

由于限位耳片350绕旋转轴310的轴线进行转动,因此,限位凸起332以旋转轴310的轴线为转动中心,在限位耳片350上具有转动轨迹,而限位凸起332位于限位槽351内,所以限位槽351沿旋转轴310的周向延伸以形成限位凸起332的转动空间,其中,由于横屏状态转动至竖屏状态需转动90°及其倍数,而转动超过90°会存在转动过程中显示屏200与音箱100的中心点260距离过远而导致音视频终端容易倾斜而受到损坏,因此限位槽351的延伸轨迹的圆心角为直角可以有效限制显示屏200的旋转范围,从而提高音视频终端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连接件300还包括紧固弹片360和紧固螺母320,所述旋转轴310的周壁设有与所述紧固螺母320适配的螺纹,所述紧固弹片360开设有过孔,所述旋转轴310穿设于所述过孔与所述紧固螺母320紧固配合;所述紧固弹片360的两相对侧面分别抵接所述支撑耳片330和所述紧固螺母320。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轴310的周壁设有与紧固螺母320适配的螺纹,紧固弹片360开设有过孔,旋转轴310穿设于过孔与紧固螺母320配合,同时,紧固弹片360设于支撑耳片330与紧固螺母320之间,通过调节紧固螺母320与支撑耳片330之间的距离,使紧固弹片360的两相对侧面分别抵接支撑耳片330和紧固螺母320,而由于紧固弹片360具有回形弹力,在回形弹力的范围值内,连接件300可以有效保持显示屏200与音箱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延长音视频终端的使用时长,而相比于没有紧固弹片360,仅用紧固螺母320固定,音视频终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设备的磨损会导致紧固螺母320松弛,因此会影响显示屏200与音箱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