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移动设备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且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播放音乐等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的运用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中,而发声器件中的振动系统尤为重要,整个发声器件通过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
相关技术发声器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形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壳体设有贯穿其上的发声孔,所述发声孔将所述前声腔和外界连通。
然而,发声器件的发声孔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变动方向,发声器件不能随意搭配产品,灵活性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活性更好的发声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形成前声腔和后腔,所述壳体包括贯穿其上的发声孔,所述发声孔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由导声壁围成的第一导声通道,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发声孔连通的转动段和由所述转动段远离所述壳体一端延伸的延伸段,所述转动段为可弯折的管状结构,所述前声腔依次经所述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动段的外侧包括至少两个沿自所述壳体朝所述延伸段相互间隔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由所述转动段的外表面凹陷形成且所述环形槽沿所述转动段的周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包括四个且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转动段为弹性的管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由所述底板的周缘弯折延伸的底板侧壁以及盖设于所述底板侧壁的顶板,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侧壁以及所述顶板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孔贯穿所述底板侧壁或所述底板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包括底壁、由所述底壁向所述顶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围壁以及由所述第一围壁的外侧向远离所述底壁方向延伸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一围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壁共同形成定位台阶,所述发声单体设有振膜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定位台阶并使得所述振膜、所述第一围壁以及所述底壁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
优选的,所述底板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围壁向所述底壁凹陷的缺口、自所述发声孔向所述缺口延伸的延伸壁,所述延伸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前声腔依次经所述缺口、所述第二导声通道、所述发声孔以及第一导声通道与外界连通以形成侧发声结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由导声壁围成的第一导声通道,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发声孔连通的转动段和由所述转动段远离所述壳体一端延伸的延伸段,所述转动段为可弯折的管状结构,所述前声腔依次经所述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外界连通;采用此种结构,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以实现发声,同时所述第一导声通道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段以实现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导声通道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匹配,即在兼顾发声器件标准化的同时解决客户产品存在的微小变动问题;仅增加第一导声通道以实现方向的改变,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器件100,该发声器件100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的壳体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且用于发声的发声单体3以及由导声壁2围成的第一导声通道23。发声单体3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形成前声腔10a和后腔10b,其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31。
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1、由所述底板11的周缘弯折延伸的底板侧壁12、盖设于所述底板侧壁12的顶板13以及发声孔14,所述底板11、所述底板侧壁12以及所述顶板13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所述底板侧壁12设有贯穿其上且用于将所述前声腔10a与外界连通的发声孔14,当然所述发声孔14并不限于设置在底板侧壁,还可以设置在顶板13或底板11上。
具体的,所述底板11包括底壁111、由所述底壁111向所述顶板13方向延伸的第一围壁112、由所述第一围壁112的外侧向远离所述底壁111方向延伸的第二围壁113、自所述第一围壁112向所述底壁111凹陷的缺口115以及自所述发声孔14向所述缺口115延伸的延伸壁114,所述第一围壁112远离所述底壁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围壁113共同形成定位台阶121,所述发声单体3设有所述振膜31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定位台阶121并使得所述振膜31、所述第一围壁112以及所述底壁111共同围成所述前声腔10a。即通过设置定位台阶121,组装发声器件100时,可以使得发声单体3快速定位并实现固定。所述延伸壁114远离所述发声孔14的一端同时抵接于第一围壁112、第二围壁113以及底壁111,且所述延伸壁114与所述底壁111共同围成第二导声通道1140。
第一导声通道23设置于所述壳体1外侧,所述第一导声通道23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1并与所述发声孔14连通的转动段21和由所述转动段21远离所述壳体1一端延伸的延伸段22,所述转动段21为可弯折的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段21和所述延伸段22依次连通成第一导声通道23,所述前声腔10a依次经所述缺口115、所述第二导声通道1140、所述发声孔14以及第一导声通道23与外界连通以形成侧发声结构。
优选的,所述转动段21的外侧包括至少两个沿自所述壳体1朝所述延伸段22相互间隔设置的环形槽211,所述环形槽211由所述转动段21的外表面凹陷形成且所述环形槽211沿所述转动段21的周向延伸。优选的,所述环形槽211包括四个且等间隔设置。即通过设置第一导声通道23,将所述前声腔10a与外界连通以实现发声,同时所述第一导声通道23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段21以实现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导声通道23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匹配。
优选的,所述转动段21为弹性的管状结构,有益于转动段21实现调节转动其轴向。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发声器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侧的由导声壁围成的第一导声通道,所述第一导声通道包括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发声孔连通的转动段和由所述转动段远离所述壳体一端延伸的延伸段,所述转动段为可弯折的管状结构,所述前声腔依次经所述发声孔和所述第一导声通道与外界连通;采用此种结构,将所述前声腔与外界连通以实现发声,同时所述第一导声通道通过转动所述转动段以实现改变方向,使得第一导声通道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匹配,即在兼顾发声器件标准化的同时解决客户产品存在的微小变动问题;仅增加第一导声通道以实现方向的改变,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