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4366发布日期:2021-06-01 23:5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于智能移动终端,对于一些移动终端设备(比如手机),既要配置用于外放声音的扬声器箱,又需要配置非外放声音的受话器,不利于智能移动终端的轻薄化发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集外放声音和非外放声音于一体的扬声器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箱,以解决现有的扬声器箱仅用于外放声音或者受话器作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扬声器箱,包括设有容置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位于所述扬声器箱的不同侧;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出音孔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用于朝向所述第二出音孔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以及具有穿孔的磁碗,所述磁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穿孔自所述第一表面贯穿延伸至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发声组件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一磁路系统,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发声组件包括第二振动系统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第二磁路系统,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具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安装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磁间隙与所述第二磁间隙通过所述穿孔连通形成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部面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之边缘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之边缘之间的围板,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中的一者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另一者贯穿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或者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所述磁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之间,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围板上,所述第二出音孔贯穿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上;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之间的第一振膜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一音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膜、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磁间隙插设于所述磁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路系统包括第一主磁体、第一副磁体以及第一主极芯,所述第一主磁体和所述第一副磁体均固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第一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磁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副磁体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一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一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设于所述第二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出音孔之间的第二振膜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振膜、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磁间隙插设于所述磁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音圈包括具有第一中空内孔的第一音圈本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音圈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一音圈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所述第二音圈包括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第二音圈本体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音圈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第二音圈本体设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于所述第一磁间隙内;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路系统包括第二主磁体、第二副磁体、第二主极芯以及副极芯,所述第二主磁体和所述第二副磁体均固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副磁体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主磁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副磁体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二主极芯设于所述第二主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所述副极芯设于所述第二副磁体之朝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声组件还包括第一盆架,所述第一盆架包括具有第三中空内孔的第一盆架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一盆架本体朝靠近所述第二出音孔延伸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柱,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固设于所述第一盆架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端部;

所述第二发声组件还包括第二盆架,所述第二盆架包括具有第四中空内孔的第二盆架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二盆架本体朝靠近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柱,相邻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振膜的边缘固设于所述第二盆架本体之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撑柱之远离所述第二盆架本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之远离所述第一盆架本体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延伸凸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环形支撑台,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环形支撑台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环形支撑台与所述第二出音孔之间,所述第一振膜与所述环形支撑台和所述第一端部面板围合形成第一前声腔,所述环形支撑台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前声腔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撑台的外侧与所述围板的内侧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壳体还设有从所述环形支撑台之设有所述开口的部位延伸至所述围板之设有所述第一出音孔的部位的导声通道,所述导声通道贯穿设有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出音孔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支撑台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端部面板上的环形支撑部和从所述环形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面板延伸凸设的限位部,所述环形支撑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和朝向所述第二端部面板设置的支撑端面,所述限位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前声腔的第二内侧面和与所述第二内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外侧面的距离,所述支撑端面与所述第二内侧面围合形成卡槽,所述开口自所述第一内侧面贯穿延伸至所述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盆架之远离所述第二盆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一振膜的边缘夹设于所述第一盆架和所述支撑端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设备本体以及上述的扬声器箱,所述扬声器箱安装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设备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出声孔的第一出声面板,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出音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设于所述第二端部面板与所述第一出声面板之间且环绕于所述第二出音孔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箱和移动终端,在扬声器箱的不同侧设有两个出音孔,在扬声器箱内设有两个发声组件,第一发声组件朝向第一出音孔发声,第二发声组件朝向第二出音孔发声,其中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放声音以实现扬声功能,另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非外放声音以实现听筒功能,实现了一个扬声器箱既可以外放声音、又可以不用外放声音就能传送声音的功能;(2)一个发声组件的磁路系统设于磁碗的第一表面,另一个发声组件的磁路系统设于磁碗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使两个发声组件装配的比较紧凑,有利于扬声器箱的小型化设计;而且,磁碗将两个磁路系统分隔开,利于减少两者之间的干扰,有助于提高扬声器箱的性能;(3)将第一磁间隙与第二磁间隙通过穿设于磁碗的穿孔连通形成磁通道,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均可以受到第一磁路系统的磁体和第二磁路系统的磁体的作用,增加了bl参数,音圈与磁体间切割磁感线运动更多,驱动力变强,进一步提高扬声器箱的低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与第二出声面板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与环形密封件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声单体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盆架与副极芯的装配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扬声器箱;1、壳体;101、上盖;102、下壳;11、容置空间;111、第一前声腔;12、第一端部面板;13、第二端部面板;131、第二出音孔;14、围板;141、第一出音孔;15、环形支撑台;151、环形支撑部;1511、开口;1512、第一内侧面;1513、第一外侧面;1514、支撑端面;152、限位部;1521、第二内侧面;1522、第二外侧面;153、卡槽;16、导声通道;161、连通孔;2、发声单体;3、第一发声组件;31、第一振动系统;311、第一振膜;312、第一音圈;3121、第一音圈本体;3122、第一延伸部;3123、第一中空内孔;32、第一磁路系统;321、第一主磁体;322、第一副磁体;323、第一主极芯;33、第一盆架;331、第一盆架本体;332、第一支撑柱;333、第三中空内孔;4、第二发声组件;41、第二振动系统;411、第二振膜;412、第二音圈;4121、第二音圈本体;4122、第二延伸部;4123、第二中空内孔;42、第二磁路系统;421、第二主磁体;422、第二副磁体;423、第二主极芯;424、副极芯;43、第二盆架;431、第二盆架本体;432、第二支撑柱;433、第四中空内孔;434、导气孔;5、磁碗;51、第一表面;52、第二表面;53、穿孔;6、磁通道;61、第一磁间隙;62、第二磁间隙;200、第一出声面板;210、第一出声孔;300、环形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设有容置空间11的壳体1以及收容于容置空间11内的发声单体2,壳体1设有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位于扬声器箱100的不同侧;发声单体2包括用于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3、用于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4以及具有穿孔53的磁碗5。

通过在扬声器箱100的不同侧设置第一出音孔141和第二出音孔131,在扬声器箱100内设置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的第一发声组件3和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的第二发声组件4,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放声音以实现扬声功能,另一个发声组件用于移动终端的非外放声音以实现听筒功能,实现了一个扬声器箱同时具备外放声音和非外放声音传送声音的功能。

请参阅图2和图5-6,磁碗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穿孔53自第一表面51贯穿延伸至第二表面52;第一发声组件3包括第一振动系统31和用于驱动第一振动系统31振动发声的第一磁路系统32,第一磁路系统32具有第一磁间隙61,第二发声组件4包括第二振动系统41和用于驱动第二振动系统41振动发声的第二磁路系统42,第二磁路系统42具有第二磁间隙62,第一磁路系统32安装于第一表面51,第二磁路系统42安装于第二表面52,第一磁间隙61与第二磁间隙62通过穿孔53连通形成磁通道6。

通过设置包括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的磁碗5,第一表面51和第二表面52相对设置,第一发声组件3的第一磁路系统32安装在第一表面51,第二发声组件4的第二磁路系统42安装在第二表面52,第一发声组件3和第二发声组件4装配的比较紧凑,有利于扬声器箱100的小型化设计。并且,第一发声组件3和第二发声组件4的磁路系统通过磁碗5分隔开,降低两者之间的干扰,有利于提高扬声器箱100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膜311和第二振膜411的振动方向相同,有利于增加空气的振动量,提高扬声器箱100的性能。

请参阅图2-5,壳体1包括上盖101和下壳102,上盖101盖合于下壳102上。上盖101包括第二端部面板13,下壳102包括与第二端部面板13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面板12以及连接于第一端部面板12之边缘与第二端部面板13之边缘之间的围板14,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中的一者贯穿设于围板14上、另一者贯穿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或者第二端部面板1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音孔141贯穿设于围板14上,第二出音孔131贯穿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上,磁碗5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与第二出音孔131之间,第一表面51朝向第一端部面板12,第二表面52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将第一出音孔141贯穿设于围板14上,第一发声组件3朝向第一出音孔141发声,用于进行外放声音的传送;将第二出音孔131贯穿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上,第二发声组件4朝向第二出音孔131发声,用于进行非外放声音的传送。其中,第一端部面板12和围板14一体成型,提高扬声器箱100的稳固性以及减少装配工序。当然,第一端部面板12和围板14也可以分别制作,然后装配在一起。

请参阅图2和图5-6,第一振动系统31包括设于第一磁路系统32与第一端部面板12之间的第一振膜311和用于驱动第一振膜311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312,第一音圈312的一端连接第一振膜311、另一端从第一磁间隙61插设于磁通道6内。第一磁路系统32包括第一主磁体321、第一副磁体322以及第一主极芯323,第一主磁体321和第一副磁体322均固设于第一表面51,且第一副磁体322环绕设置于第一主磁体321的外周,第一副磁体322与第一主磁体321之间形成第一磁间隙61,第一主极芯323设于第一主磁体321之朝向第一振膜3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极芯323的导磁作用,可以有效增加磁通道6的磁通量,从而提高发声单体2的声学性能。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箱将第一磁间隙与第二磁间隙通过穿设于磁碗的穿孔连通形成磁通道,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均可以受到第一磁路系统的磁体和第二磁路系统的磁体的作用,增加了bl参数,音圈与磁体间切割磁感线运动更多,驱动力变强,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箱的低频性能。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5-6,第二振动系统41包括设于第二磁路系统42与第二出音孔131之间的第二振膜411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振膜411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412,第二音圈412的一端连接第二振膜411、另一端从第二磁间隙62插设于磁通道6内。第二磁路系统42包括第二主磁体421、第二副磁体422、第二主极芯423以及副极芯424,第二主磁体421和第二副磁体422均固设于第二表面52,且第二副磁体422环绕设置于第二主磁体421的外周,第二副磁体422与第二主磁体421之间形成第二磁间隙62;第二主极芯423设于第二主磁体421之朝向第二振膜411的一侧,副极芯424设于第二副磁体422之朝向第二振膜4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极芯423和副极芯424的导磁作用,可以有效增加磁通道6的磁通量,从而提高发声单体2的声学性能。

优选地,第一主磁体321、第二主磁体421、第一副磁体322和第二副磁体422采用磁钢。可以理解,第一主磁体321、第二主磁体421、第一副磁体322和第二副磁体422也可以采用天然磁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磁体321和第二主磁体421均呈长方形,第一副磁体322、第二副磁体422和副极芯424均设有四个,一个第一副磁体322对应第一主磁体321的一个边,一个第二副磁体422对应第二主磁体421的一个边,一个副极芯424对应一个第二副磁体422。

请参阅图2和图6-8,第一音圈312包括具有第一中空内孔3123的第一音圈本体3121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部3122,第一音圈本体3121之远离第一延伸部3122的一端连接第一振膜311,第一音圈本体3121设于第一磁间隙61内,第一延伸部3122延伸于第二磁间隙62内。第二音圈412包括具有第二中空内孔4123的第二音圈本体4121以及若干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延伸部4122,第二音圈本体4121之远离第二延伸部4122的一端连接第二振膜411,第二音圈本体4121设于第二磁间隙62内,第二延伸部4122延伸于第一磁间隙61内;第一延伸部3122位于第二延伸部4122的外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3122和第二延伸部4122均设有四个,一个第一延伸部3122对应一个第二延伸部4122,相应地,磁碗5设有四个穿孔53,一个第一延伸部3122和一个第二延伸部4122穿设于一个穿孔5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3122和第二延伸部41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或者,不设置第一延伸部3122和第二延伸部4122也是可以的。

请参阅图2、图5和图9-10,第一发声组件3还包括第一盆架33,第一盆架33包括具有第三中空内孔333的第一盆架本体331以及自第一盆架本体331朝靠近第二出音孔131延伸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柱332,相邻第一支撑柱332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固设于第一盆架本体331之远离第一支撑柱332的端部,第一振膜311遮盖第三中空内孔333。第二发声组件4还包括第二盆架43,第二盆架43包括具有第四中空内孔433的第二盆架本体431以及自第二盆架本体431朝靠近第一端部面板12延伸的若干个第二支撑柱432,相邻第二支撑柱432之间间隔设置,第二振膜411的边缘固设于第二盆架本体431之远离第二支撑柱432的端部,第二振膜411遮盖第四中空内孔433。第二支撑柱432之远离第二盆架本体431的端部连接第一支撑柱332之远离第一盆架本体331的端部。在本实施例中,副极芯424之远离第二磁间隙62的一侧连接第二盆架43并与第二盆架43一体成型。具体地,副极芯424之远离第二磁间隙62的一侧与第二盆架本体431连接,四个副极芯424位于第四中空内孔433中,相邻两个副极芯424与第二盆架本体431形成导气孔434,导气孔434连通第四中空内孔433与容置空间11,因而增强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3和副极芯424之间的空气流通,降低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3和副极芯424之间的气压,加快了第二振膜411与第二主极芯423和副极芯424之间的热量散发速度,进而改善了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

请参阅图2-3和图11-12,壳体1还包括从第一端部面板12延伸凸设于容置空间11内的环形支撑台15,第二出音孔131与环形支撑台15间隔相对设置,发声单体2设于环形支撑台15与第二出音孔131之间,第一振膜311与环形支撑台15和第一端部面板12围合形成第一前声腔111,环形支撑台15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前声腔111与第一出音孔141的开口1511。

优选地,环形支撑台15包括凸设于第一端部面板12上的环形支撑部151和从环形支撑部151朝向第二端部面板13延伸凸设的限位部152,环形支撑部151包括朝向第一前声腔111的第一内侧面1512、与第一内侧面1512相对设置的第一外侧面1513和朝向第二端部面板13设置的支撑端面1514,限位部152包括朝向第一前声腔111的第二内侧面1521和与第二内侧面1521相对设置的第二外侧面1522,第一外侧面1513与第二外侧面1522对齐设置,第一内侧面1512与第一外侧面1513之间的距离l1大于第二内侧面1521与第二外侧面1522的距离l2,支撑端面1514与第二内侧面1521围合形成卡槽153,开口1511自第一内侧面1512贯穿延伸至第一外侧面1513,第一盆架33之远离第二盆架43的一端插设于卡槽153内,第一振膜311的边缘夹设于第一盆架33和支撑端面1514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2-3和图11-12,环形支撑台15的外侧与围板14的内侧之间具有间距,壳体1设有从环形支撑台15之设有开口1511的部位延伸至围板14之设有第一出音孔141的部位的导声通道16,导声通道16贯穿设有连通开口1511与第一出音孔141的连通孔161。第一振膜311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通过第一前声腔111、开口1511、连通孔161和第一出音孔141传送到扬声器箱100之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图中未示出),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示出)以及上述的扬声器箱100,扬声器箱100安装于设备本体内,设备本体包括设有第一出声孔210的第一出声面板200,第一出声孔210与第二出音孔131连通。当然,设备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出音孔141连通的第二出声孔。

优选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形密封件300,环形密封件300设于第二端部面板13与第一出声面板200之间且环绕于第二出音孔131的外周。

第一发声组件3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穿过第一出音孔141、第二出声孔向外发出,从而实现扬声功能,第二发声组件4振动发出的声音依次穿过第二出音孔131、第一出声孔210向外发出,从而实现受话功能(听筒功能)。本实施例通过一个扬声器箱同时实现受话功能和扬声功能,利于移动终端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