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单体和颈戴式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1252发布日期:2021-03-30 20:2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音箱单体和颈戴式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箱单体和应用该音箱单体的颈戴式音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的一些音箱单体中,例如音箱单体的音箱单体,其出声孔一般是固定于某一侧,因此在佩戴时必须将设有出声孔的一侧以朝上的姿态进行佩戴。用户如果不小心将出声孔一侧朝下佩戴(即戴反),出声孔就会被人体的躯干、肩膀遮挡,导致听音体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目前用户在佩戴颈挂音箱时,需要识别佩戴方向,给用户的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箱单体,旨在让用户使用时,无需识别佩戴方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音箱单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所述第一壳壁开设有第一出声孔,所述第二壳壁开设有第二出声孔;

封堵板,所述封堵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弹性件和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用于产生磁力,并可驱动所述弹性件,所述封堵板连接于所述弹性件,以通过所述弹性件带动而封堵所述第一出声孔或者所述第二出声孔。

可选地,所述音箱单体还包括障碍感应器,所述障碍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壳壁或者所述第二壳壁的外表面,所述障碍感应器电连接于所述磁性组件,并可用以感知障碍。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另一端连接所述磁性组件和所述封堵板。

可选地,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电磁铁和与所述电磁铁对应设置的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和所述封堵板,所述电磁铁与所述障碍感应器电连接,并可与所述磁性件产生磁力而驱动所述弹性件。

可选地,所述封堵板和所述驱动结构的数量均为两个,定义其中一所述封堵板为第一封堵板,另一所述封堵板为第二封堵板,定义其中一所述驱动结构为第一驱动结构,另一所述驱动结构为第二驱动结构;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板,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和所述第二封堵板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封堵板打开所述第一出声孔、所述第二封堵板封堵所述第二出声孔,或者所述第一封堵板封堵所述第一出声孔、所述第二封堵板打开所述第二出声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出声孔正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第二壳壁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壳壁、所述第二壳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封堵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壁与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第二封堵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壁与所述隔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隔板面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形成有安装面,所述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安装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颈戴式音箱,所述颈戴式音箱包括:

颈戴本体;和

两音箱单体,两所述音箱单体分别连接于所述颈戴本体的两端,所述音箱单体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音箱单体。

可选地,所述颈戴式音箱还包括方向检测模块和处理器,所述方向检测模块与所述音箱单体信号连接,并用以检测所述音箱单体的佩戴方向;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方向检测模块信号连接,并用以确定两所述音箱单体的左声道功能或者右声道功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音箱单体,通过在壳体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壁和第二壳壁中分别开设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使得两个出声孔均可以出声;而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驱动结构和封堵板,使得驱动结构带动封堵板封堵第一出声孔或者第二出声孔。因此用户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当其中一侧的出声孔紧贴躯干时,可通过磁性组件的磁力驱使弹性件,从而使封堵板将该侧的出声孔封堵,使声音从另一侧的出声孔传出。例如,如果当第一壳壁贴向用户躯干时,可利用封堵板封堵第一出声孔,使得声音从第二出声孔传出,反之则封堵第二出声孔。如此,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随意佩戴,无需识别佩戴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将封堵板连接于驱动结构的弹性件,驱动结构的磁性组件产生磁力后,通过磁驱的方式驱动弹性件,由弹性件的伸缩运动带动封堵板,使得安装设计结构更简单,便于操作,而且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箱单体正面佩戴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箱单体反面佩戴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戴式音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户正面佩戴颈戴式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户反面佩戴颈戴式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音箱单体300。其中,该音箱单体300既可以应用于颈戴式音箱500中,也可以应用于背戴式音箱或者其它部位的运动式扬声器等。

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音箱单体300包括:

壳体310,所述壳体3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壁310a和第二壳壁310b,所述第一壳壁310a开设有第一出声孔311,所述第二壳壁310b开设有第二出声孔312;

封堵板320,所述封堵板320设于所述壳体310内;以及

驱动结构340,所述驱动结构340设于所述壳体310内,所述驱动结构340包括弹性件341和连接所述弹性件341的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用于产生磁力,并可驱动所述弹性件341,所述封堵板320连接于所述弹性件341,以通过所述弹性件341带动而封堵所述第一出声孔311或者所述第二出声孔312。

壳体310可以是具有规则形状的外壳,例如,壳体3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形、正方体形,或者其它的异形等。壳体310内形成有安装腔,音箱单体300包括喇叭组件350、电源370、控制电路板380等部件,喇叭组件350、电源370、控制电路板380以及驱动结构340、封堵板320等均安装于安装腔内,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则与安装腔连通,如此当喇叭组件350播放声音时,可经由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传出。

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主要是供声音传出,保证音质效果不变,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等等,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的孔口面积则可根据第一壳壁310a和第二壳壁310b的面积以及音箱单体300的整体功率、尺寸等进行适应性的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封堵板320可以为直板结构,封堵板320的面积则应当大于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的孔口面积,以确保封堵板320在封堵的状态下可以完全封堵覆盖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

弹性件341可以是弹簧、或者弹力条等,磁性组件主要用于提供磁驱力,以带动弹性件341伸缩运动,从而使得封堵板320可以被带动进行滑动,以对第一出声孔311、第二出声孔312进行封堵或者打开的操作。

可以理解地,在使封堵板320封堵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时,其既可以是在佩戴后通过电控自动控制磁性组件产生磁力而进行驱动弹性件341,也可以是用户在佩戴后手动控制磁性组件的开关而产生磁力驱动弹性件341。

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音箱单体300,通过在壳体310相对设置的第一壳壁310a和第二壳壁310b中分别开设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使得两个出声孔均可以出声;而通过在壳体310内设置驱动结构340和封堵板320,使得驱动结构340带动封堵板320封堵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因此用户在佩戴使用的过程中,当其中一侧的出声孔紧贴躯干时,可通过磁性组件的磁力驱使弹性件341,从而使封堵板320将该侧的出声孔封堵,使声音从另一侧的出声孔传出。例如,如果当第一壳壁310a贴向用户躯干时,可利用封堵板320封堵第一出声孔311,使得声音从第二出声孔312传出,反之则封堵第二出声孔312。如此,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随意佩戴,无需识别佩戴的方向,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技术中通过将封堵板320连接于驱动结构340的弹性件341,驱动结构340的磁性组件产生磁力后,通过磁驱的方式驱动弹性件341,由弹性件341的伸缩运动带动封堵板320,使得安装设计结构更简单,便于操作,而且可靠性好。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音箱单体300还包括障碍感应器360,所述障碍感应器360设于所述第一壳壁310a或者所述第二壳壁310b的外表面,所述障碍感应器360电连接于所述磁性组件,并可用以感知障碍。

该实施例中,障碍感应器360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者激光传感器,障碍感应器360主要是用于感应前方一定距离内是否存在障碍。实际应用中,例如当障碍感应器360安装于第一壳壁310a的外表面时,用户佩戴后,如果第一壳壁310a贴向人体躯干,即此时第一出声孔311被遮挡,障碍感应器360则可感应前方的距离内存在障碍,从而发出信号以使磁性组件产生磁力,从而通过弹性件341带动封堵板320将第一出声孔311进行封堵;而如果第二壳壁310b贴向人体躯干时,此时安装于第一壳壁310a的障碍感应器360将不会感应前方距离内存在障碍,也即第一出声孔311朝外,而第二出声孔312朝内被遮挡,障碍感应器360发出信号以使磁性组件产生磁力,通过弹性件341带动封堵板320将第二出声孔312封堵。如此,通过障碍感应器360对前方距离内障碍的感应即可形成对佩戴方向的判定,从而控制封堵板320可以自动的选择对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封堵,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为了使障碍感应器360能够得到稳固安装,本申请中第一壳壁310a或者第二壳壁310b的外表面凹设有安装槽3101,所述障碍感应器360嵌设于所述安装槽3101。通过设置安装槽3101,障碍感应器360与安装槽3101可嵌接固定,从而使障碍感应器360可以被紧固限位,使用过程不易掉落,而且障碍感应器360安装的操作也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障碍感应器360的外表面与壳体310的壳壁面位于同一平面,如此设置,使得障碍感应器360既不会突出壳壁表面而影响使用,或者被碰损,同时也不影响正常感知障碍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使得音箱单体300整体的外形更加美观。

为了使弹性件341得到稳固安装,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310的内壁面凸设有固定柱313,所述弹性件341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柱313,另一端连接所述磁性组件和所述封堵板320。其中,固定柱313可以与壳体310形成为一体结构,弹性件341的一端可通过焊接、螺接等方式固定于固定柱313。当磁性组件产生磁力后,压缩弹性件341,弹性件341的压缩运动带动封堵板320运动打开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同时弹性件341存储弹性势能;而当需要封堵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时,撤去磁性组件的磁力,弹性件341释放存储的弹性势能,从而带动封堵板320将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封堵关闭。而固定柱313可以使弹性件341在伸缩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固,确保弹性件341存储和释放弹性势能时能带动封堵板320运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电磁铁343和与所述电磁铁343对应设置的磁性件342,所述磁性件342连接所述弹性件341和所述封堵板320,所述电磁铁343与所述障碍感应器360电连接,并可与所述磁性件342产生磁力而驱动所述弹性件341。其中,磁性件342可以为永磁体,如磁铁等,电磁铁343通电后产生磁性与磁性件342产生磁力,从而带动弹性件341伸缩运动,以使封堵板320可滑动而封堵第一出声孔311或者第二出声孔312,实现自动性选择出声孔出声。

为了实现封堵板320对第一出声孔311、第二出声孔312的封堵以及打开动作,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封堵板320和驱动结构340的数量均为两个,定义其中一所述封堵板320为第一封堵板320a,另一所述封堵板320为第二封堵板320b,定义其中一所述驱动结构340为第一驱动结构,另一所述驱动结构340为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板320a,所述第二驱动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封堵板320b,所述第一封堵板320a和所述第二封堵板320b于所述壳体310的内表面滑动,以使所述第一封堵板320a打开所述第一出声孔311、所述第二封堵板320b封堵所述第二出声孔312,或者所述第一封堵板320a封堵所述第一出声孔311、所述第二封堵板320b打开所述第二出声孔312。

该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均包括弹性件341和磁性组件。实际情况中,当音箱单体300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第一封堵板320a和第二封堵板320b分别封堵关闭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以形成对产品的保护。在使用时,以障碍感应器360安装于第一壳壁310a为例,用户佩戴后,如果障碍感应器360感应到障碍,表明第一壳壁310a贴向人体躯干,即此时第一出声孔311被遮挡,障碍感应器360发出信号使第二驱动结构的电磁铁343上电,与磁性件342产生磁力,压缩弹性件341而使第二封堵板320b打开第二出声孔312,第一驱动结构的电磁铁343则保持不上电状态,第一封堵板320a不产生运动而继续封堵第一出声孔311。反之,如果障碍感应器360未感应到障碍,表明第二壳壁310b贴向人体躯干,即此时第二出声孔312被遮挡,障碍感应器360发出信号使第一驱动结构的电磁铁343上电,与磁性件342产生磁力,压缩弹性件341而使第一封堵板320a打开第一出声孔311,第二驱动结构的电磁铁343则保持不上电状态,第二封堵板320b不产生运动而继续封堵第二出声孔312。如此,通过选择性的打开出声孔的方式,可以确保播放声音时音波集中统一,不会被分散,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音质效果和用户听音的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驱动结构正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出声孔311与所述第二出声孔312正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分别打开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时,弹性件341的伸缩运动距离一致,不会有动作延迟。并且正对设置的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使得用户无论佩戴哪个方向时(如正戴或者反戴),佩戴后出音的位置相同,从而确保听音的品质,不会由于佩戴方向不同而出现音质差别的现象。

进一步地,壳体310内设有隔板330,所述隔板330位于所述第一壳壁310a与所述第二壳壁310b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壳壁310a、所述第二壳壁310b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第一封堵板320a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壁310a与所述隔板330之间,所述第二封堵板320b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壁310b与所述隔板330之间。其中,隔板330可竖立于壳体310内,使得隔板330与第一壳壁310a以及第二壳壁310b之间均形成有滑动的空间,如此第一封堵板320a在滑动时可限位于第一壳壁310a与隔板330之间,第二封堵板320b则限位于第二壳壁310b与隔板330之间,有效的确保了第一封堵板320a和第二封堵板320b的正常滑动,并且在封堵状态下不会与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之间形成有空隙而出现漏音的现象。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本申请所述隔板330面向所述弹性件341的一侧形成有安装面,所述电磁铁343固定于所述安装面。通过在隔板330设置安装面,并且电磁铁343固定于安装面,使得电磁铁343可以得到稳固的安装,而且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固定结构。另一方面,安装于隔板330的电磁铁343能够与磁性件342接触而限制弹性件341的伸长运动,从而避免封堵脱离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使第一封堵板320a和第二封堵板320b在封堵出声孔的状态下不漏音,本申请中第一封堵板320a和第二封堵板320b的外表面设有隔音层,如此通过增设的隔音层使得第一封堵板320a和第二封堵板320b封堵状态下隔音效果更好。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喇叭组件350与所述第一出声孔311之间的距离和与所述第二出声孔312之间的距离相同。其中,喇叭组件350可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壳体310的安装腔内,喇叭组件350可设置于第一出声孔311和第二出声孔312之间的侧方位置。通过将喇叭组件350与两个出声孔之间的距离等同设置,使得在无论通过哪个出声孔出声时,即用户佩戴任一方向时,用户听音的质感不会由于与声源距离不同而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体验。

结合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颈戴式音箱500,该颈戴式音箱500包括颈戴本体100和两音箱单体300,两音箱单体300分别连接于颈戴本体100的两端,该音箱单体3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颈戴式音箱5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际应用中,用户将颈戴本体100挂脖佩戴后,两音箱单体300分别位于左肩和右肩处,而在其中一音箱单体300处设置障碍感应器360,该障碍感应器360与两音箱单体300的驱动结构340联动,从而通过障碍感应器360的位置,将两个音箱单体300贴向用户肩膀一侧的出声孔封堵关闭,而声音将从另一侧播放。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式音箱500还包括方向检测模块(未标示)和处理器(未标示),所述方向检测模块与所述音箱单体300信号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方向检测模块信号连接。其中,所述方向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音箱单体300的佩戴方向,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佩戴方向确定两所述音箱单体300的左声道功能或者右声道功能。

实际应用中,可预先设定障碍感应器360在右肩并且朝上时,此时为正面佩戴,而当障碍感应器360在左肩并朝下时为反面佩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检测模块(如重力传感器)对障碍感应器360的位置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障碍感应器360未感应障碍时(即此时障碍感应器360朝上,正面佩戴),此时处理器(如微处理器)将障碍感应器360所在的音箱单体300的发声设定为右声道发声,使障碍感应器360所在的音箱单体300压缩中、高音频区信号;而当检测到障碍感应器360感应障碍时(即此时障碍感应器360朝下,反面佩戴),此时处理器将障碍感应器360所在的音箱单体300的发声设定为左声道发声,使障碍感应器360所在的音箱单体300压缩低音频区信号。如此,可以将障碍感应器360作为标志,在检测判断颈音箱单体300的佩戴方向后,根据佩戴方向自动设置左声道和右声道,从而无论用户正面佩戴还是反面佩戴颈戴式音箱500,均可以相应设置左声道和右声道功能,用户使用无需识别佩戴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