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噪机构和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5962发布日期:2021-06-08 20:0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防风噪机构和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噪机构及应用该防风噪机构的拾音装置。


背景技术:

2.麦克风等拾音装置在户外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跑步或骑行等气流速较大的情况下,麦克风拾取到风声,而形成“呼呼”的噪声,影响麦克风对声音拾取的清晰度,对麦克风的使用效果造成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风噪机构,旨在降低麦克风的风噪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风噪机构,包括:
5.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声孔和出声孔;和
6.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进声孔和所述出声孔之间的区域。
7.可选地,所述导风件面向所述进声孔的表面呈曲面设置。
8.可选地,所述导风件面向所述进声孔的表面呈波浪形曲面设置。
9.可选地,所述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端和第二导风端,以及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端和所述第二导风端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导风端靠近所述进声孔,所述第二导风端靠近所述出声孔。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端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导风端的横截面的直径。
11.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进声孔,所述导风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件沿所述进声孔的排列方向并列设置。
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所述进声孔开设于所述顶壁,所述出声孔开设于所述底壁。
13.可选地,所述顶壁为弧形壁。
14.可选地,所述防风噪机构还包括防风网,所述防风网连接所述壳体,并罩盖多个所述进声孔。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拾音装置,包括麦克风以及防风噪机构;
16.所述防风噪机构包括:
17.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声孔和出声孔;和
18.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进声孔和所述出声孔之间的区域;
19.所述麦克风的前声腔连通所述防风噪机构的出声孔。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风噪机构包括壳体和导风件,导风件安装于壳体的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该导风件具体位于壳体的进声孔和出声孔之间。空气的气流由进声孔进入容纳腔内后,在到达出声孔之前会由导风件进行遮挡,气流作用于导风件上时,该导风件会对气流进行反射,不仅能改变气流的方向,还能削弱气流的能量,使能够到达出声孔的气流量和气流强度大大减小。
21.该防风噪机构位于拾音装置的上游,气流在经麦克风的拾音孔被拾取前,防风噪机构能够有效削弱气流大小和强度,麦克风拾取到的风噪声减小,从而使得麦克风拾取的有效信号相对较强,提高拾音装置对有效信号的信噪比和可懂度。该防风噪机构可以广泛应用于任何需要麦克风拾音的产品中。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风噪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剖视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防风噪机构14第二侧壁10壳体30导风件11顶壁31第一导风端111进声孔32第二导风端12底壁33主体部121出声孔200麦克风13第一侧壁
ꢀꢀ
27.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风噪机构100,该防风噪机构100可应用于具有麦克风200的拾音装置中,该具有麦克风200的拾音装置可以是耳机、手机、录音笔等相关产品。
32.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防风噪机构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10上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进声孔111和出声孔121。当该防风噪机构100应用于拾音装置时,拾音装置中的麦克风200连通防风噪机构100的出声孔121,具体地,麦克风200的前声腔连通出声孔121。该拾音装置在拾取声音的过程中,外界声波由防风噪机构100的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并经出声孔121到达麦克风200的前声腔,从而由麦克风200进行拾取。
3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风噪机构100还包括导风件30,该导风件30安装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壳体10,该导风件30具体位于壳体10的进声孔111和出声孔121之间。空气的气流由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内后,在到达出声孔121之前会由导风件30进行遮挡,气流作用于导风件30上时,该导风件30会对气流进行反射,不仅能改变气流的方向,还能削弱气流的能量,使能够到达出声孔121的气流量和气流强度大大减小。
34.该防风噪机构100位于拾音装置的上游,气流在经麦克风200的拾音孔被拾取前,防风噪机构100能够有效削弱气流大小和强度,麦克风200拾取到的风噪声减小,从而使得麦克风200拾取的有效信号相对较强,提高拾音装置对有效信号的信噪比和可懂度。该防风噪机构100可以广泛应用于任何需要麦克风200拾音的产品中。
35.该防风噪机构100可以为独立的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将防风噪机构100的壳体10安装于拾音装置的外壳,并使拾音装置上的麦克风200的拾音孔连通防风噪机构100的出声孔121。该防风噪机构100还可以为与拾音装置为一体式的结构,即,防风噪机构100的壳体10与拾音装置的壳体10为同一壳体10,麦克风200直接安装于该壳体10,则可以使麦克风200的前腔连通拾音机构的出声孔121,该结构可以进一步保证麦克风200与防风噪机构100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36.为了进一步提高防风噪机构100对风噪的抑制效果,导风件30的迎风面可以设置为曲面结构。具体地,导风件30面向进声孔111的表面呈曲面设置。当气流由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内,并作用于导风件30的表面时,该曲面结构能够平缓的对气流进行导向,以改变气流前进的方向,还能避免气流直击造成较大的噪声。气流在导风件30的曲面的导向下可沿着原路返回,或,沿着偏离出声孔121的方向前进,而作用于防风噪机构100的壳体10内壁,由壳体10内壁进一步反射,在多次反射过程中,气流的强度得到更大的削弱,进一步减小气流对麦克风200带来的风噪声。
37.该曲面结构可以为波形曲面结构,即,导风件30面向进风孔的表面呈波浪形曲面结构。波浪形曲面为凸起和凹陷相结合的曲面结构,当由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内的气流强度较大时,该波浪形的曲面能够对气流的方向进行多次改变,以进一步削弱气流强度,进一步降低气流引起的风噪。
38.导风件30的结构可以包括主体部33,以及位于主体部33两端的第一导风端31和第二导风端32,第一导风端31和第二导风端32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主体部33平滑过渡连接第
一导风端31和第二导风端32。第二导风端32位于第一导风端31远离进声孔111的一侧,即,第一导风端31靠近进声孔111,第二导风端32靠近出声孔121。当气流由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内后,在第一导风端31的导向下经主体部33朝向第二导风端32方向运动,该第一导风端31、主体部33和第二导风端32可以分别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两侧对气流的流向进行导向,对气流起到分散的作用。该导风件30的摆放方向还能使需要拾取的声音顺着第一导风端31朝向第二导风端32方向运动,从而顺利到达出声孔121,减少该导风件30对需要拾取的声音的阻挡。
39.进一步地,可使第一导风端31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第二导风端32的横截面的直径,导风件30的横截面呈类似水滴的形状。导风件30可以整体为水滴的结构,即第一导风端31和第二导风端32为球形,主体部平滑过渡连接球形的第一导风端31和第二导风端32。该导风件30还可以为截面呈水滴形状的柱状结构。
40.该结构下,由于第一导风端31的直径较小,只有少部分气流在第一导风端31的作用下被反射,大部分气流顺着第一导风端31的导向被分隔为多个方向,并分别沿主体部33的表面朝向第二导风端32的方向前进,该过程中能够平缓的削弱气流的能量,使到达第二导风端32的气流能量较弱,由于水滴形的特殊形状,第二导风端32较主体部33凸出,气流在经主体部33缓冲后会沿着第二导风端32凸起的方向,而朝向远离出声孔121方向前进。
41.壳体10上设有多个进声孔111,该进声孔111可以沿壳体10的表面间隔均匀排布。导风件30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导风件30沿进声孔111的排布方向并列设置。当气流由多个进声孔111进入容纳腔内后,气流由多个导风件30的第一导风端31的阻隔,散开为多个方向,并进一步经多个导风件30的主体部33和第二导风端32导向分散为更多的方向,更好的对气流强度进行削弱。
42.防风噪机构100的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11和底壁12,进声孔111设于顶壁11,出声孔121设于底壁12,麦克风200的拾音孔与防风噪机构100底部出声孔121相连通,使得该出声孔121位于风噪能量最小的位置。这样保证麦克风200拾取的风噪最小。壳体10还可以于出声孔121处设置网布,网布罩盖出声孔121,可以进一步减小风噪。
43.壳体1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顶壁11和底壁1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为一致、第一侧壁13和第二侧壁14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为一致,第三和第四侧壁的尺寸和形状也可以为一致,使得壳体10形成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结构,或者为相对称的结构。
44.多个进声孔111在顶壁11上间隔均匀分布。每个导风件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多个导风件30沿第一侧壁13至第二侧壁14方向间隔排列。
45.壳体10的顶面可以为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能够对外界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沿着该弧形结构的切线方向流动,气流不易直接冲击顶面,从而达到减小风噪的作用。顶壁11呈弧形结构还能使该防风噪机构100的整体外形简洁。
46.本实用新型的防风噪机构100还可以在壳体10上设置防风网,该防风网连接于壳体10,并罩盖多个进声孔111。该防风网可以为网布,该网布设于顶壁11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以对气流起到进一步阻挡的作用。
47.壳体10的结构可以为,顶壁11直接由钢网制成,即,第一侧壁13、第二侧壁14、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分别连接壁防风网的四个侧边,该结构呈弧形的顶壁11可以直接由钢网弯
曲成型,成型工艺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48.上述结构还可以为在壳体10的顶壁11上相应的位置进行镂空处理,并在高镂空区域设置钢网。
49.当气流流经钢网时,钢网的网孔以及钢丝弧面能够对气流进行反射和导向,对气流的强度进行削弱。网布设于钢网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以对气流起到进一步阻挡的作用。
50.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钢网呈弧形并安装于壳体10的顶壁11上,钢网厚度为h,钢网的厚度h满足范围:0.15mm≤h≤0.3mm。钢网上均匀分布进声孔111,进声孔111的孔径为d,进声孔111的孔径d满足范围:0.05mm≤d≤0.2mm。钢网13的开孔率大于40%,进声孔111的分布的范围长度为l,宽度为w,该长度l满足:4mm≤l≤6mm,宽度w满足:1mm≤w≤3mm,进声孔111分布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也可以为其他异形表面,该长度和宽度为进声孔111分布表面的投影所对应的矩形区域。网布可以于容纳腔内贴附于壳体10,该网布可以由编织物材料构成,其透气量为q,透气量q满足:3150l/m2≤q≤5825l/m2。具有进声孔111的钢网和网布构成该防风噪机构100的第一道防风噪结构,阻挡和疏通风能量进入容纳腔内部。
5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导风件30的第一导风端31的直径为d1,该d1满足:0.7mm≤d1≤1mm,导风件30的第一导风端31与顶壁11的垂直距离为h1,h1满足:0.7mm≤h1≤2mm,第二导风端32的直径为d2,该d2满足:1.3mm≤d2≤1.5mm。每个导风件30的第一导风端31的中心至第二导风端32的中心距离为h2,h2满足:3mm≤h2≤5mm,相邻导风件30的第二导风端32间距为d3,d3满足:0.6mm≤d3≤1mm。在壳体10的容纳腔内设置的导风件30构成了该防风噪机构100的第二道防风噪结构,进一步提高拾音装置的信噪比。
52.可以理解地,上述尺寸仅针对个别产品,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防风噪机构100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而设计为不同尺寸。
53.防风噪机构100的壳体10可以由塑胶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5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拾音装置,该拾音装置包括麦克风200和防风噪机构100,该防风噪机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拾音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麦克风200的前声腔连通防风噪机构100的出声孔121。
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