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壳体组件及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4444发布日期:2021-06-02 00:0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音箱壳体组件及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音箱壳体组件及音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各种小型智能音箱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产中。音箱壳体的底部一般设有脚垫,脚垫在承载音箱重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壳体底部的耐摩性。音箱在工作时,喇叭的震动会通过壳体传递至脚垫,脚垫与壳体之间的接触会进一步增大震动,从而影响音箱的音效,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音箱壳体组件及音箱,壳体组件中的脚垫组件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震作用,降低震动对音箱音效的不利影响。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箱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其底部设有凹部,所述凹部上设有安装部;

脚垫组件,其设于所述凹部内,所述脚垫组件包括:

固定部,其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杆;

减震部,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减震部能够沿所述固定杆运动;

底垫部,其设于所述减震部的底部,所述底垫部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弹性支撑部;

当所述脚垫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与所述壳体抵靠,所述减震部的顶部与所述凹部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

当所述脚垫组件处于承重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与所述壳体抵靠并受力变形,所述减震部的顶部与所述凹部的顶部抵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垫部包括软胶部和硬胶部,所述软胶部包括底壁,所述底壁沿其周向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所述硬胶部设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空间内,所述硬胶部与所述减震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胶部与所述减震部之间通过双面胶固定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胶部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减震部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对应插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包括连通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部的上部,所述第一凹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凹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减震部位于所述第一凹部内,并且所述减震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凹部的直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设于所述侧壁的顶部、并与所述台阶部抵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胶部的外侧壁上沿其周向还设有第二弹性支撑部,当所述脚垫组件处于所述承重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抵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支撑部由多个间隔设置的锯齿组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螺母,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螺母螺接,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止挡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部的底部设有第三凹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三凹部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音箱,包括如上所述的音箱壳体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音箱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脚垫组件,脚垫组件中的减震部和第一弹性支撑部起到减震缓冲、支撑音箱的作用,具体的,音箱在工作时,脚垫组件处于承重状态,壳体下压,壳体给予脚垫组件一定的压力,此时第一弹性支撑部与壳体抵靠并受力变形,随着壳体的下压,减震部与壳体相互靠近,直至减震部的顶部与凹部的顶部抵靠,通过减震部与凹部之间的抵靠、以及第一弹性支撑部与壳体之间的抵靠,可以大大减小震动冲击,提高减震缓冲的作用,进而降低震动对音箱音效的不利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在壳体下压之前减震部与凹部之间的间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减震缓冲作用。第一弹性支撑部和减震部共同起到支撑音箱重量的作用,提高脚垫组件的承重能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音箱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音箱壳体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当脚垫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a部当脚垫组件处于承重状态时的放大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脚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脚垫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根据实施例的底垫部的爆炸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凹部,111-第一凹部,112-第二凹部,113-台阶部,120-安装部;

200-脚垫组件,210-固定部,211-固定杆,212-螺纹段,213-止挡部,220-减震部,221-第二插接部,222-第三凹部,230-底垫部,231-软胶部,2311-第一弹性支撑部,2312-第二弹性支撑部,2313-底壁,2314-侧壁,232-硬胶部,2321-第一插接部,240-双面胶,25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的音箱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00和脚垫组件200。图1中壳体100只示出部分。

参照图8,壳体100即为音箱的外壳,壳体100的底部设有凹部110,凹部110上设有安装部120。

脚垫组件200设于凹部110内,脚垫组件200对壳体100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

再结合图5和图6,脚垫组件200包括固定部210、减震部220以及底垫部230。

固定部210用于与安装部120固定连接,以实现脚垫组件20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固定部210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杆211。减震部220套设于固定杆211上,减震部220能够沿着固定杆211往复运动。底垫部230设于减震部220的底部,底垫部230沿其周向设有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

参照图3,当脚垫组件200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与壳体100抵靠,减震部220的顶部与凹部110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250,此时减震部220与壳体100是脱离状态。

参照图4,当脚垫组件200处于承重状态时,壳体100下压,壳体100给予脚垫组件200一定的压力,此时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与壳体100抵靠并受力变形,随着壳体100的下压,减震部220与壳体100相互靠近,直至减震部220的顶部与凹部110的顶部抵靠,减震部220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并且此时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和减震部220共同起到支撑音箱重量的作用。

音箱在工作时,脚垫组件200是处于承重状态的,音箱喇叭的震动会通过壳体100传递至脚垫组件200处,通过减震部220与凹部110之间的抵靠、以及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与壳体100之间的抵靠,可以大大减小震动冲击,提高减震缓冲的作用,进而降低震动对音箱音效的不利影响,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减震部220为圆柱型的橡胶件,提高减震缓冲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底垫部230为塑胶件,底垫部230包括软胶部231和硬胶部232,软胶部231与硬胶部232通过塑胶双射模具注塑成型。

软胶部231包括底壁2313,底壁2313沿其周向设有向上延伸的侧壁2314,侧壁2314上设有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与壳体100抵靠,底壁2313与音箱的放置面抵靠,软接触提高减震作用。

硬胶部232设于底壁2313和侧壁2314围成空间内,硬胶部232与减震部220连接,硬胶部232提高提高脚垫组件200的承重能力。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硬胶部232与减震部220之间通过双面胶240固定连接,便于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7,硬胶部232上设有第一插接部2321,减震部220上对应设有第二插接部221,第一插接部2321与第二插接部221对应插接,进一步提高硬胶部232与减震部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2321为插柱,第二插接部221为插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凹部110包括连通的第一凹部111和第二凹部112,第一凹部111位于第二凹部112的上部,第一凹部111的直径小于第二凹部112的直径,第一凹部111与第二凹部112之间形成台阶部113。

减震部220位于第一凹部111内,并且减震部220的直径小于第一凹部111的直径,便于减震部220对第一凹部111内的上下运动。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设于侧壁2314的顶部、并与台阶部113抵靠。

第一凹部111和第二凹部112的设置对减震部220和底垫部230起到了一定的运动限位作用,使整个减震缓冲结构更为紧凑可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软胶部231的外侧壁2314上沿其周向还设有第二弹性支撑部2312,参照图4,当脚垫组件200处于承重状态时,第二弹性支撑部2312与壳体100的底面抵靠,具体为与壳体100和第二凹部112的拐角连接位置处抵靠,通过第二弹性支撑部2312的抵靠作用,进一步提高脚垫组件200对音箱的支撑作用,同时,第二弹性支撑部2312的设置也可以避免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因变形过大而失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第一弹性支撑部2311由多个间隔设置的锯齿组成,此种结构更加利于弹性变形,减震缓冲效果更好。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安装部120为螺母,壳体100为塑胶壳体,螺母为注塑螺母。固定杆211的顶部设有螺纹段212,螺纹段212与螺母螺接,固定杆211的底部设有止挡部213。固定部211实则为一个螺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减震部220的底部设有第三凹部222,止挡部213位于第三凹部222内,以将减震部220限位于第一凹部111内,对减震部220起到限位作用。

实施例一中脚垫组件200的安装步骤如下:

将减震部220安装到第一凹部111内;

将固定部210的螺纹段212与安装部120(螺母)螺接,此时减震部220即被限位在止挡部213和第一凹部111之间;

将双面胶240粘接在减震部220的底部;

将底垫部230粘接在双面胶240的另一侧,完成安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音箱包括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音箱壳体组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