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26706326发布日期:2021-09-22 15:5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
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信号传输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预 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各国发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卫星通信技术呈现高速发展态 势。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以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hap)为载体进行无线通信的新领域,其规模和技术逐步完善。空间信息 网是将卫星网络、hap网络及地面接入网络组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空天地一 体化通信网络,从而实现空间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图1为空间信息 网架构,由部署在不同轨道、执行不同任务的航天器及地面接入网组成, 网内各通信系统既能独立运行,又能相互联通,从而具有获取大时空尺度 信息的优势,并具备宽带大容量数据的传输能力。空间信息网覆盖面广、 能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空间信息,为灾害监测、资源勘察、地形测绘、 气象预测和科学探测等各种应用提供通信基础设施。
3.为加快空间信息网建设,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3年发 布了“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而美国拟到 2025年建成功能完善、攻防兼备的“空间网”。目前各航天大国的空间信 息网计划主要包括tsat计划、ipn计划、omni计划、ngsi计划、scan 计划及rostelesat计划。
4.空间信息网中,除地面接入网,其他通信系统大多采用无线信道。最 初的空间信息网中的无线通信链路也是在rf技术支持下实现的。然而, 大量rf频段已被占用,没有足够的剩余信道带宽进行大容量数据的传 输,且传输速率较低。为此,研究学者们开始考虑将电磁频谱的高频部分(光)运用到空间信息网的无线通信中。fso作为一种工作在光频段的, 且支持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受到关注。fso通信的 基本原理是以激光作为信息载体在大气、真空等传输介质中传输。相比于 rf技术,fso带宽高、无需申请频段、便于部署、安全性高,且在传输容 量、传输速率和传输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fso也存在局限性,fso 通信链路极易受到天气影响,尤其在雾和雪的天气下,信号衰减十分严 重,可能导致频繁的链路中断。由于空间信息网是一个立体化网络,对于 暴露在大气中的链路,如空

空链路、地

地链路、空

地链路以及星

地链 路,若大气环境恶劣,fso的通信性能将差强人意,往往不能满足通信要 求。rf链路很少被雾影响,却易被雨影响。由于雾和雨几乎不会同时发 生,综合考虑fso和rf链路的优缺点,fso/rf混合通信技术开始受到关 注。
5.又由于在美军网络中心战概念的推动下,现代战场上流动的信息量激 增,迫切需要能够支持gb/s甚至tb/s级速率的通信链路提供骨干连接, 而这已远远超出了目前使用的通信链路的能力,需要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 案。一直以来,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将自由空间无线光(fso)通信视为突 破射频通信限制、提供高速无线通信能力的最佳候选方案之一,但受制于 光电转换效率、光检波器效率、指向误差以及路径损耗等实际应用问题的 影响,到目前为止fso通信仍只少量应用于一些特殊环境。在此背景下, 美国防先期研究计划
局(darpa)提出了将射频和自由空间光通信混合应用 的方案,用以满足构建高速宽带空间网与天基网等骨干网的需求。
6.实际上美空军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空地fso通信外场测试, 1983年启动了have lace研究计划验证空空激光通信的可行性,1995年 底又开展了recc-intel cross link(ricl)计划研究空空交叉链路通 信。为了将fso引入战场通信应用,美国darpa在2002~2003年开展了 太赫兹作战回传(thor)项目,检验将多个fso通信终端连接到一个网 络内以满足军事应用可靠性需求的可行性。thor验证的结果表明:开发 能够装备到飞机上且提供必需性能的终端是可行的,但是要达到必需的可 靠性,需装备这类终端的飞机数量过多。为了解决可靠性问题,darpa提 出了将fso通信的高数据率和射频通信的高可靠性混合起来应用的思 路。目前在军用领域推动这种混合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是美国darpa和美 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它们已开展了多次验证和测试活动,包括光射 频通信链路试验(orcle)、射频/光综合组网战术瞄准网络技术(iron
‑ꢀ
t2)、光射频辅助通信(orca)和自由空间光实验性网络试验(foenex)。
7.因此,无论是从国家信息网建设的角度还是军事应用,混合fso/rf 通信技术都被认为是下一代主干网的关键技术。目前关于混合fso/rf系 统的实验数据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项目提出建立混合fso/rf实验系 统,综合应用孔径平均、部分相干光、空间分集、信道编码等技术提升系 统的性能,并利用大数据融合技术对云、雾、雨、雪等气象信息进行处 理,并最终实现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技 术。
8.目前,提出来的大部分fso/rf通信系统的自动切换算法均是基于信 噪比、误码率、或者丢包率等信息损失为前提,这些方法均是以牺牲时效 性为前提,会对通信系统造成极大的时延。另外,大部分的fso/rf通信 系统的自动切换算法均依靠本地对大气环境数据的测量,然后做出预测, 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通信距离较短的情况,而对于远距离通信的情况则不适 用。
9.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技 术。首先对气象大数据融合并预测fso通信链路的信道可用度,然后根据 fso通信链路可用度进行切换开关的控制判决,再次选择fso通信链路为 数据传输链路时则进一步利用信噪比和误码率来进行二次判决,最终能让 通信系统时刻选择最佳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 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
11.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12.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13.步骤1,首先对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和预测,并估算fso通信链路的链 路功率余量以及大气环境对光信号的衰减;
14.步骤2,对fso通信链路功率余量和大气对光信号总衰减进行比较, 依据结果进行切换开关的控制判决;
15.步骤3,选择fso通信链路为数据传输链路时则进一步利用信噪比和 误码率来进行二次判决;
16.步骤4,最终能让通信系统时刻选择最佳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17.基于气象大数据的fso通信链路功率余量和大气对光的总衰减分析步 骤如下:
18.激光链路的链路余量(估计值)表示:
19.m(l)=p
tx

p
sens

a
prop

a
tx

a
rx
ꢀꢀꢀ
(1)
20.(1)式中,m(l)为链路余量,p
tx
为发射机的发射功率,p
sens
为接收机 的最小灵敏度,a
tx
和a
rx
分别是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耦合等损耗, 为传输过程中的几何衰减(光束发散),其中λ为激光波长 (nm),l为传输距离(m);
21.大气环境对光信号的总衰减(估计值):
22.a
link
=a
turb
+a
atm
ꢀꢀꢀ
(2)
23.(3)式中a
link
为链路总衰减,a
turb
湍流对光的等效衰减, a
atm
=a
fog
+a
rain
天气因素导致的衰减(如雾、雨等因素),雾和雨是激光通 信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天气。
24.大气湍流导致的光信号衰减均值可以由rytov近似法求得:
[0025][0026]
式中λ为光波长(nm),l为传输距离(m),为折射率结构常数(m

2/3
)。
[0027]
用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来表征大气湍流强度,它反映了激光在大气 中传输时所受到湍流影响的强弱。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高度的变化可用 hufnagel

valley折射率结构常数模型来表征:
[0028][0029]
式中h是距离地面的高度,c0是地面附近的折射率结构常数,v是垂直 于传输路径的风速。
[0030]
在雾霾中引起的光衰减可由mie散射理论计算。当对比感阈ε=0.05 时,修正后的半经验kruse公式可以得到的单位长度的大气衰减率为:
[0031][0032]
式中v为能见度(单位为km),λ为激光波长(单位为nm),其中q为波 长修正因子是由经验数据所决定的。kim对kruse模型有效性进行研究后 提出了当能见度小于6km时,对kruse模型中系数q进行了修正:
[0033]
[0034]
雨对fso的衰减影响跟距离有关,并且它被认为是非波长选择性散 射,因为雨滴的半径(200

2000μm)远大于fso光源波长,这使得波长对 于雨衰减的影响很小。根据文献,当将陆地fso路径的雨衰减测量值与降 雨率测量值对比时,发现雨衰减系数(db/km)能够由以下公式很好的近 似:
[0035]
a
rain
=κr
rainα
[db/km]
ꢀꢀꢀ
(12)
[0036]
这里的r
rain
是降雨率(单位为mm/h),κ和α是由频率和温度决定的, 表2列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系数。
[0037]
表2雨衰减模型中参数取值
[0038][0039]
远程气象站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c++调用webservice接口的方法获取 天气预报信息。天气预报信息,可以便于分析现场实地测量数据的状态, 也可以对系统性能进行预测。
[0040]
天气对激光传输衰减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0041]
雾对fso通信链路衰减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0042]
对雾事件的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0043]

根据本地测量仪器或者远程数据采集平台得到能见度等参数,通 过已有的理论公式/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公式5和公式6)估算出衰减 值;
[0044]

再利用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能见 度进行短时预测;
[0045]

通过使用短时预测的能见度和理论公式,预测短时衰减值。
[0046]
雨对fso通信链路衰减模型:
[0047]
对雨事件的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0048]

根据本地测量仪器或者远程数据采集平台得到降雨率等参数,通 过已有的理论公式/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公式5和公式6)估算出衰减 值;
[0049]

再利用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降雨 率进行短时预测;
[0050]

通过使用短时预测的降雨率和理论公式,预测短时衰减值。
[0051]
利用fpga实现混合fso/rf切换控制系统:
[0052]
采用ldpc混合编码与cbpsk/16qam调制的物理层传输方案,收、发 两端仅需一对编、译码器,具体如图2所示,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0053]
输入信息序列经由ldpc编码器后,其输出码字序列分别送到fso链 路的cbpsk调制器与rf链路的16qam调制器;
[0054]
发送端可依据接收端反馈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误码率、信噪比、能 见度、降雨率等信息得出的判决信息),进行两路传输链路的自适应切 换;
[0055]
接收端将fso链路和rf链路传输的调制符号分别解调并输出软信 息,送给ldpc译码器迭代译码输出。
[0056]
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0057]
步骤1,获取本地环境数据和区域环境数据;
[0058]
步骤2,本地环境数据短期预测;
[0059]
步骤3,进行本地fso链路余量进行估计;
[0060]
步骤4,依靠本地环境数据对信息光衰减进行估计与短期预测
[0061]
步骤5,判别fso链路是否可用,fso链路不可用,执行步骤6;fso 链路可用,执行步骤7;
[0062]
步骤6,切换至rf链路,进行信号传输,传输信号传输完毕,执行步 骤12;
[0063]
步骤7,根据区域环境数据进行区域环境数据短期预测;
[0064]
步骤8,依据区域环境数据进行光信号的衰减区间估算与预测;
[0065]
步骤9,判别链路余量是否大于区域衰减最大值,当链路余量小于区 域衰减最大值,执行步骤6;当链路余量大于区域衰减最大值,执行步骤 10;
[0066]
步骤10,切换至fso链路;
[0067]
步骤11,判别误码率是否大于阈值,误码率小于阈值,执行步骤 12,误码率大于阈值,执行步骤6;
[0068]
步骤12,切换至fso链路,通过fso链路传输信号;传输信号传输完 毕,执行步骤13;
[0069]
步骤13,结束。
[0070]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71]
本发明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系统,混合 fso/rf通信技术是同时综合了fso通信系统带宽高、无需申请频段、便于 部署、安全性高的等优点,以及rf受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仅受雨的影响 较为明显)的优点。混合fso/rf通信技术可以用于空间通信网中空间网 和天基网等骨干网,以及地面“最后一公里”的楼宇间局域网。总之,未 来混合fso/rf通信技术在国家骨干网、军用网、以及民用网等方面都有 着巨大的潜力。
附图说明
[0072]
图1是本发明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系 统的结构示意图;
[0073]
图2是本发明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系 统的混合fso/rf系统的混合编码与切换控制系统图;
[0074]
图3是本发明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系 统的混合fso/rf系统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76]
附图1

3可知,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 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7]
步骤1,首先对气象数据进行采集和预测,并估算fso通信链路的链 路功率余量以及大气环境对光信号的衰减;
[0078]
步骤2,对fso通信链路功率余量和大气对光信号总衰减进行比较, 依据结果进行切换开关的控制判决;
[0079]
步骤3,选择fso通信链路为数据传输链路时则进一步利用信噪比和 误码率来进行二次判决;
[0080]
步骤4,最终能让通信系统时刻选择最佳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0081]
基于气象大数据的fso通信链路功率余量和大气对光的总衰减分析步 骤如下:
[0082]
激光链路的链路余量(估计值)表示:
[0083]
m(l)=p
tx

p
sens

a
prop

a
tx

a
rx
ꢀꢀꢀ
(1)
[0084]
(1)式中,m(l)为链路余量,p
tx
为发射机的发射功率,p
sens
为接收机 的最小灵敏度,a
tx
和a
rx
分别是发射机和接收机的耦合等损耗, 为传输过程中的几何衰减(光束发散),其中λ为激光波长 (nm),l为传输距离(m);
[0085]
大气环境对光信号的总衰减(估计值):
[0086]
a
link
=a
turb
+a
atm
ꢀꢀꢀ
(2)
[0087]
(4)式中a
link
为链路总衰减,a
turb
湍流对光的等效衰减, a
atm
=a
fog
+a
rain
天气因素导致的衰减(如雾、雨等因素),雾和雨是激光通 信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天气。
[0088]
大气湍流导致的光信号衰减均值可以由rytov近似法求得:
[0089][0090]
式中λ为光波长(nm),l为传输距离(m),为折射率结构常数(m

2/3
)。
[0091]
用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来表征大气湍流强度,它反映了激光在大气 中传输时所受到湍流影响的强弱。折射率结构常数随高度的变化可用hufnagel

valley折射率结构常数模型来表征:
[0092][0093]
式中h是距离地面的高度,c0是地面附近的折射率结构常数,v是垂直 于传输路径的风速。
[0094]
在雾霾中引起的光衰减可由mie散射理论计算。当对比感阈ε=0.05 时,修正后的半经验kruse公式可以得到的单位长度的大气衰减率为:
[0095][0096]
式中v为能见度(单位为km),λ为激光波长(单位为nm),其中q为波 长修正因子是由经验数据所决定的。kim对kruse模型有效性进行研究后 提出了当能见度小于6km时,对kruse模型中系数q进行了修正:
[0097][0098]
雨对fso的衰减影响跟距离有关,并且它被认为是非波长选择性散 射,因为雨滴的半径(200

2000μm)远大于fso光源波长,这使得波长对 于雨衰减的影响很小。根据文献,当将陆地fso路径的雨衰减测量值与降 雨率测量值对比时,发现雨衰减系数(db/km)能够由以下公式很好的近 似:
[0099]
a
rain
=κr
rainα
[db/km]
ꢀꢀꢀ
(12)
[0100]
这里的r
rain
是降雨率(单位为mm/h),κ和α是由频率和温度决定的, 表2列出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的系数。
[0101]
表2雨衰减模型中参数取值
[0102][0103]
远程气象站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c++调用webservice接口的方法获取 天气预报信息。天气预报信息,可以便于分析现场实地测量数据的状态, 也可以对系统性能进行预测。
[0104]
天气对激光传输衰减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0105]
雾对fso通信链路衰减模型的估计与预测:
[0106]
对雾事件的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0107]

根据本地测量仪器或者远程数据采集平台得到能见度等参数,通 过已有的理论公式/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公式5和公式6)估算出衰减 值;
[0108]

再利用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能见 度进行短时预测;
[0109]

通过使用短时预测的能见度和理论公式,预测短时衰减值。
[0110]
雨对fso通信链路衰减模型:
[0111]
对雨事件的分析流程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0112]

根据本地测量仪器或者远程数据采集平台得到降雨率等参数,通 过已有的理论公式/经验公式/半经验公式(公式5和公式6)估算出衰减 值;
[0113]

再利用温度、风速、湿度等参数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降雨 率进行短时预测;
[0114]

通过使用短时预测的降雨率和理论公式,预测短时衰减值。
[0115]
利用fpga实现混合fso/rf切换控制系统:
[0116]
采用ldpc混合编码与cbpsk/16qam调制的物理层传输方案,收、发 两端仅需一对编、译码器,具体如图2所示,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0117]
输入信息序列经由ldpc编码器后,其输出码字序列分别送到fso链 路的cbpsk调制器与rf链路的16qam调制器;
[0118]
发送端可依据接收端反馈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误码率、信噪比、能 见度、降雨率等信息得出的判决信息),进行两路传输链路的自适应切 换;
[0119]
接收端将fso链路和rf链路传输的调制符号分别解调并输出软信 息,送给ldpc译码器迭代译码输出。
[0120]
一种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0121]
步骤1,获取本地环境数据和区域环境数据;
[0122]
步骤2,本地环境数据短期预测;
[0123]
步骤3,进行本地fso链路余量进行估计;
[0124]
步骤4,依靠本地环境数据对信息光衰减进行估计与短期预测
[0125]
步骤5,判别fso链路是否可用,fso链路不可用,执行步骤6;fso 链路可用,执行步骤7;
[0126]
步骤6,切换至rf链路,进行信号传输,传输信号传输完毕,执行步 骤12;
[0127]
步骤7,根据区域环境数据进行区域环境数据短期预测;
[0128]
步骤8,依据区域环境数据进行光信号的衰减区间估算与预测;
[0129]
步骤9,判别链路余量是否大于区域衰减最大值,当链路余量小于区 域衰减最大值,执行步骤6;当链路余量大于区域衰减最大值,执行步骤 10;
[0130]
步骤10,切换至fso链路;
[0131]
步骤11,判别误码率是否大于阈值,误码率小于阈值,执行步骤 12,误码率大于阈值,执行步骤6;
[0132]
步骤12,切换至fso链路,通过fso链路传输信号;传输信号传输完 毕,执行步骤13;
[0133]
步骤13,结束。
[0134]
本发明基于气象大数据预测的混合fso/rf自适应切换通信系统,混合 fso/rf通信技术是同时综合了fso通信系统带宽高、无需申请频段、便于 部署、安全性高的等优点,以及rf受大气环境影响较小(仅受雨的影响 较为明显)的优点。混合fso/rf通信技术可以用于空间通信网中空间网 和天基网等骨干网,以及地面“最后一公里”的楼宇间局域网。总之,未 来混合fso/rf通信技术在国家骨干网、军用网、以及民用网等方面都有 着巨大的潜力。
[0135]
整体fso/rf链路平台:
[0136]
1、fso通信链路和rf链路;
[0137]
fso通信链路主要由fso发送和接收机组成。这里,可以选择采用 lightpointe公司生产的flightstrata 155e的fso通信系统。链路的 每一端都有一个收发器,收发器包括了一个发射机和接收器用来进行双向 传输。
[0138]
实验开始运行,首先由链路一端发送载有来自网络数据的红外光束。 链路的另一端通过接收光束、滤波光信号并且通过一根光纤连接到网络。
[0139]
rf链路选择5g信号发射器
[0140]
2、由多测量仪器与数据采集器构成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数据 采集系统为接收端采集,远程数据采集系统获取的是气象区域数据,在接 收端进行处理和判决,再反馈给发送端进行链路选择控制。
[0141]
通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stm32控制器组成的数据采集器与各 个测量仪器所组成。主要测量值包括了可见度、降雨率、降雪率、大气水 含量、大气压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太阳辐射、pm2.5、 pm10以及大气中气体成分等参数。由于涉及到的影响参数众多,所以尽可 能的选择多参数集成测试设备,
[0142]
具体测量仪器有:
[0143]
vantage pro2自动气象站:可采集风、温、湿、光照、雨量、太阳 辐射、紫外辐射、气压、露点、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叶面湿度、et等气 象因子,并可自动生成noaa气象报告和趋势分析。
[0144]
snc4000

air:可以采集分析pm10、pm2.5、以及大气成分(二氧化 硫、二氧化氮等)等参数含量。
[0145]
vaisala pwd11能见度测量仪:可以识别7种降水类型(雨,冻雨, 毛毛雨,冻毛毛雨,雨加雪,雪,冰粒)。量程在10

20000m。
[0146]
rm young翻斗式雨量计:通过利用每次一翻倒可以测量0.2mm的雨 水来测量雨的强度。水桶的每一次翻倒,都会产生一个电信号,从而记录 降雨量的时间。这个雨量计被连接到一个nexsensisic数据记录器的数字 终端,然后再将数据发送到画图软件ichart上。由于采集数据的时间间 隔为1分钟,因此雨时间将被记录并转换为mm/h。
[0147]
pvm

100含水量测量:gerber scientific,inc.公司推出的pwm
‑ꢀ
100可以用来测量气溶胶体积、表面积和有效半径。可以利用它来测量含 水量和整体粒子表面积。
[0148]
雪量计:主要用来测量降雪率。主要用来在湿雪天气下的降雪率。
[0149]
thorlab pm100光功率计:主要用来检测接收信号光强。
[0150]
3、本地服务器数据存储系统:
[0151]
本地服务器主要由计算机构成,建立本地数据库,将internet接口 传递过来的本地实时数据和远程预测数据按照时间关系对应储存,以便下 一步的分析处理。
[0152]
4、远程气象站的预测数据采集系统:
[0153]
远程获取天气预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php、python、java、c++等 技术。这里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本发明通过c++调用webservice接口的 方法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天气预报信息,可以便于分析现场实地测量数据 的状态,也可以对系统性能进行预测。
[0154]
利用fpga实现混合fso/rf切换控制系统。
[0155]
ldpc码因其低线性译码复杂度和逼近想农限的特性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软切换fso/rf混合链路;
[0156]
采用ldpc混合编码与cbpsk/16qam调制的物理层传输方案,收、发 两端仅需一对编、译码器,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0157]
输入信息序列经由ldpc编码器后,其输出码字序列按一定比例分割 为两部分,分别送到fso链路的cbpsk调制器与rf链路的16qam调 制器。
[0158]
这里的数据分割比例,发端可依据接收端反馈的链路状态信息,进行 自适应调节。
[0159]
接收端将fso链路和rf链路传输的调制符号分别解调并输出软信 息,进行比特似然比(llr)信息合并之后,送给ldpc译码器迭代译码 输出。
[01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 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