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8163发布日期:2022-10-11 17:54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的制作方法
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vsim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


背景技术:

2.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都可以连上网络以获得更多的网络服务。目前可携式设备可以透过sim卡或esim技术连上网络。
3.然而,目前的sim卡或esim技术不允许使用者的可携式设备在一个国家内存取其他网络,仅能透过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sim卡或esim配置文件(esim profile)存取该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若使用者欲存取其他网络,则需要购买其他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sim卡或订阅,并手动更换可携式设备中的sim卡或esim配置文件才可存取其他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
4.另外,目前的sim卡或esim技术也不允许使用者的可携式设备存取不同国家的网络。若使用者欲存取不同国家的网络,同样需要购买不同国家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sim卡或订阅,并手动更换可携式设备中的sim卡或esim配置文件才可存取不同国家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
5.此外,目前的sim卡模块或esim模块有个缺点,就是需要在使用者的可携式设备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或chrome操作系统)中开发专用的sim管理程序及复杂的驱动程序(例如mbim driver)以对sim卡及网络联机信息进行管理。
6.由于目前的sim卡模块或esim模块有上述缺点,故造成开发者于开发端与使用者于使用端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其可内嵌或外接于可携式设备,在无需手动更换sim卡的情况下,即可达成让可携式设备在一个国家内存取其他网络或存取不同国家的网络的优点。另外,开发者不需于可携式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开发专用的sim管理程序及复杂的驱动程序。
8.根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该可携式设备至少包括一插槽。该vsim模块包括一射频芯片、一基频处理器、一内存、一应用处理器以及一连接器。该射频芯片耦接一天线。该基频处理器耦接该射频芯片。该内存用以储存一vsim连接管理程序。该应用处理器耦接该内存,用以执行该vsim连接管理程序。该连接器用以与该可携式设备的该插槽连接。其中当该vsim连接管理程序被该应用处理器执行时,启用一vsim服务。
9.根据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携式设备。该可携式设备至少包括一插槽以及一vsim模块。该vsim模块包括一射频芯片、一基频处理器、一内存、一应用处理器以及一连接器。该射频芯片耦接一天线。该基频处理器耦接该射频芯片。该内存用以储存一vsim
连接管理程序。该应用处理器耦接该内存,用以执行该vsim连接管理程序。该连接器用以与该可携式设备的该插槽连接。其中当该vsim连接管理程序被该应用处理器执行时,启用一vsim服务。
附图说明
10.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11.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的方块图;
12.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内嵌至一可携式设备的示意图;
13.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外接至一可携式设备的示意图;及
14.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连接管理程序被执行以启用vsim服务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发明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发明的理解造成混淆。
16.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100的方块图。vsim模块100包括一射频芯片(rf)110、一基频处理器(bp)120、一应用处理器(ap)130、一天线140、一连接器150及一内存160。射频芯片110耦接天线140及基频处理器120。应用处理器130耦接基频处理器120、连接器150及内存160。
17.内存160例如是非瞬时的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体。内存160储存一vsim连接管理程序(vsim connectivity management)170。vsim连接管理程序170可实现为在应用处理器130上执行的指令。
18.射频芯片110耦接天线140,用以接收和传输讯号。
19.基频处理器120用以处理数字讯号与模拟讯号转换、及数字讯号调变、编码等。
20.应用处理器130用以执行vsim连接管理程序170,以启用vsim服务。
21.连接器150例如是m.2接口的连接器或usb接口的连接器,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22.在一实施例中,射频芯片110、基频处理器120、应用处理器130及内存160可实现为一系统单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
23.请参照图2。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100内嵌至一可携式设备1的示意图。可携式设备1包括一处理器11、一插槽12及一内存13。可携式设备1例如是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智慧手表、智慧手环或平板计算机等。内存13例如是非瞬时的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体。内存13可储存一操作系统14,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或chrome操作系统。处理器11可运行此操作系统14。插槽12设置在可携式设备1中,例如是m.2界面的插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vsim模块100可透过连接器150与可携式设备1中的插槽12连接,以内嵌于可携式设备1中。当vsim模块100透过连接器150与可携式设备1中的插槽12连接时,可携式设备1与vsim模块100可互相传输数据,以进行沟通。
24.请参照图3。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模块100外接至一可携式设备2的
示意图。可携式设备2包括一处理器21、一插槽22及一内存23、。可携式设备2例如是笔记本电脑、智能型手机、智慧手表、智慧手环或平板计算机等。内存23例如是非瞬时的计算机可读取储存媒体。内存23可储存一操作系统24,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或chrome操作系统。处理器22可运行此操作系统24。插槽22设置在可携式设备2上,例如是usb接口的插槽,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vsim模块100可透过连接器150与可携式设备2上的插槽22连接,以外接至可携式设备2。当vsim模块100透过连接器150与可携式设备2的插槽22连接时,可携式设备2与vsim模块100可互相传输数据,以进行沟通。
25.请同时参照图2、3及4。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vsim连接管理程序170被执行以启用vsim服务的流程图。
26.步骤s1110,载入rsim(remote sim)。在一实施例中,rsim可实现为一实体卡,并插在可携式设备或vsim模块100的一卡槽内(未绘示)。在另一实施例中,rsim可实现为一软件卡,并储存在vsim模块100的内存中。rsim用于从vsim服务器下载vsim配置文件(vsim profile)之前,先连接至网络,以及用于在vsim搜索网络的过程中,协助完成vsim的认证(例如透过rsim传送vsim认证请求至vsim服务器及透过rsim从vsim服务器接收vsim认证回复)。
27.步骤s1120,透过rsim搜寻网络。
28.步骤s1130,判断rsim是否成功注册至网络。若是,则执行步骤s1140;若否,则回到步骤s1120。
29.步骤s1140,启用rsim数据。
30.步骤s1150,从vsim服务器下载vsim配置文件(vsim profile)。
31.步骤s1160,载入vsim。vsim为一软件卡,并储存在vsim模块100的内存中。
32.步骤s1170,透过vsim搜寻网络。
33.步骤s1180,判断是否从网络接收到vsim认证请求。若是,则执行步骤s190;若否,则回到步骤s170。
34.步骤s1190,透过rsim传送vsim认证请求至vsim服务器。
35.步骤s1200,透过rsim从vsim服务器接收vsim认证回复。
36.步骤s1210,透过vsim传送vsim认证回复至网络。
37.步骤s1220,透过vsim完成网络的注册。
38.步骤s1230,启用vsim服务(例如连接至外国的网络服务供应商所提供的网络)。
39.另外,在一实施例中,本案所揭露之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100可搭配一vsim应用程序一起运作。请参照图2。以图2为例,vsim应用程序可安装在可携式设备1的操作系统14上,并储存在内存13中(未绘示),处理器11可运行vsim应用程序。vsim应用程序用以为使用者提供vsim的各种管理和控制功能,以提供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在一实施例中,vsim的各种管理和控制功能例如包括当前vsim所属的运营商名字、vsim所驻留的cell id、信号强度的管理和控制等。
40.如此一来,本案所揭露之应用于可携式设备的vsim模块100,其可内嵌或外接于可携式设备,在无需手动更换sim卡的情况下,即可启用vsim服务,达成让可携式设备在一个国家内存取其他网络或存取不同国家的网络的优点。另外,开发者不需于可携式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开发专用的sim管理程序及复杂的驱动程序(例如mbim driver)以对sim卡及网络
联机信息进行管理。
41.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包括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任何设计改动。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动,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