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926609发布日期:2022-10-25 22:5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系统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大型监控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数据服务器与设备之间对接采用设备之间对接采用gb/t 28181协议(国际协议)。
3.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与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时,需要进行多种参数的配置,且相同的终端设备对接固定的数据服务器,可靠性较低,且数据传输较低。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直接建立连接的便捷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6.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的通讯连接;
7.所述重定向服务器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8.所述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9.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服务端标识,并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11.获取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12.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
13.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14.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其中,
15.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重定向服务器通讯连接;
16.所述重定向服务器与至少一个数据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根据重定向服务器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17.所述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18.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19.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三方平台、代理服务器以及注册中心,其中,
20.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重定向服务器通讯连接;
21.所述重定向服务器与至少一个数据服务器通讯连接,所述根据重定向服务器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22.所述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2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24.所述代理服务器连接于所述三方平台,并向注册中心写入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注册信息;
25.注册中心,接收所述代理服务器的注册数据,以使得所述数据服务器根据所述注册数据与所述代理服务器通讯连接。
26.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27.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的通讯连接;重定向服务器获取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标识,并根据服务端标识与目标服务器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终端设备在接入数据服务器时,无需配置多种参数,可以由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来确定目标服务器,然后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在该网络类型下的服务端标识以实现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提升终端设备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分配策略进行分配,同一个终端设备能够连接不同的数据服务器,提升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且有利于实现数据服务器的实时动态扩展。再一方面,防止了由于部分数据服务器停用造成的终端设备无法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30.图1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配置接入参数的示意图;
31.图2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配置视音频参数的示意图;
32.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3.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各交互端之间数据交互示意图;
34.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的数据流向图;
35.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重定向服务器执行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6.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流程图;
37.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与三方平台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数据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39.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40.相关技术中,随着大型监控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平台、设备之间对接采用gb/t 28181协议(国标协议),但由于国标协议在定制初期,目标便是在局域网或者专网中,并且配置复杂且很难配置,需要固定服务器地址,对服务器稳定性要求极高。单个项目中,由于各个视频监控厂商普遍单台国标服务器并发在4000左右,且无法对接多种异构网络,无法形成大规模集群化监控系统。往往采用多级级联的方案进行部署,成本高且维护量巨大,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41.参照图1和图2所示,数据服务器接入配置复杂且很难配置,面向大规模接入实施时难以规模部署;异构网络(互联网、局域网、专网等)条件下终端接入,需配置不同数据服务器地址,难以统一部署;对于一台终端设备,通过国标进行接入,需要配置8个参数,终端设备对接配置固定数据服务器,难以实现高性能、高可靠、高容灾,实时动态快速扩展。。
42.下面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43.图3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s310,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的通讯连接;
45.步骤s320,所述重定向服务器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46.步骤s330,所述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47.步骤s340,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服务端标识,并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48.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终端设备在接入数据服务器时,无需配置多种参数,可以由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来确定目标服务器,然后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在
该网络类型下的服务端标识以实现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提升终端设备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分配策略进行分配,同一个终端设备能够连接不同的数据服务器,提升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且有利于实现数据服务器的实时动态扩展。再一方面,防止了由于部分数据服务器停用造成的终端设备无法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9.在步骤s310,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的通讯连接。
50.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终端设备中配置重定向地址,具体为置互联网为dns域名,其余网络为ip地址,在终端设备需要接入数据服务器时,可以首先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之间的通讯连接。
51.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通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52.在步骤s320中,所述重定向服务器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5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确定上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即终端设备的ip地址,然后可以获取由数据管理模块确定上述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与网络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确定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54.在步骤s330中,所述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5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重定向服务器在确定上述终端设备的网络类型之后,可以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具体而言,可以首先获取各个数据服务器注册信息,其中上述注册信息中包括了数据服务器的负载信息,然后可以根据负载信息确定各个数据服务器被终端设备连接的优先级,可以将负载最低的数据服务器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负载最高的数据服务器的优先级设置为最低,即上述优先级与数据服务器的负载负相关。
56.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负载最低的数据服务器确定为目标服务器,然后可以根据上述终端设备的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在该网络类型下的服务端标识,即目标服务器在该网络类型下的ip,并将该服务端标识发送至上述终端设备。
57.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数据服务器可以定期向分布式缓存中报负载信息以及设备信息,用以在业务流程中,能够让重定向服务通过负载信息,进行负载算法;在设备请求过程中,查找终端设备是否在线,如果在线在哪一台数据服务器中。
58.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设备信息的字段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设备id:终端设备的id;设备来源ip:终端设备设备连接数据服务器时的来源ip;设备来源端口:终端设备连接数据服务器时的来源端口;设备网络类型:数据服务器根据设备的来源ip以及数据管理单元配置的网络类型关联关系,映射出来的设备网络类型(互联网、局域网、专网等);数据服务器实例id:数据服务器的唯一id,用于匹配唯一的一个数据服务器。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59.在步骤s340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服务端标识,并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60.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接收有重定向服务器发送的服务端标识,并根据
服务端与上述目标服务器连接,进而实现数据传输。
61.具体而言,参照图4所示,建立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的通讯连接;重定向服务器获取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重定向服务器获取数据服务器的负载信息,并根据负载信息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服务端标识,并根据服务端标识与目标服务器连接。
62.在本示例实时方式中,在上述目标服务器与上述终端设备连接后,终端设备可以预设时间为间隔向上述目标服务器发送心跳信号,以使得上述目标服务器能够根据上述心跳信号确定终端设备的连接状态,其中上述预设时间可以是30秒、20秒、40秒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63.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再确定一超时时间,其中上述超时时间可以是预设时间的3倍、4倍等,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设置,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64.在本示例实时方式中,若目标服务器在超时时间后没有接收到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心跳信号,则判定上述终端设备处于离线状态,此时目标服务器生成离线信息,并获取上述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检测上述终端设备是否与其他数据服务器连接,若上述是终端设备已经与其他服务器连接则,则目标服务器不对上述离线信息进行处理,若上述终端设备还没有与其他数据服务器进行连接,则目标服务器将上述终端设备的离线信息传输至上述重定向服务器,以使得上述重定向服务器能够对上述终端设备进行重新分配数据服务器。
65.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服务器中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流媒体服务器会向目标服务器发送数据获取请求,目标服务器在接收到上述流媒体服务器发送的数据获取请求之后,将数据获取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连接的终端设备,然后由终端设备响应上述数据获取请求,将数据获取请求对应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上述流媒体服务器。
66.具体而言,可以参照图5所示,其中,上述数据获取请求可以是收流请求,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由流媒体服务器501执行步骤s501与步骤s502,首先生成收流参数,并发送收流请求,并将上述收流请求发送至流媒体网关502,由流媒体网关502执行步骤s503、步骤s504和步骤s505,接收到收流请求之后根据设备接入网络类型,将收流ip进行转换,具体而言,根据终端设备504接入网络类型转换收流请求中的收流ip,并将收流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503,之后由目标服务器503执行步骤s506、步骤s507和步骤s508,接收收流请求,转换为国际请求,发送拉流请求,具体而言,将收流请求中的收流地址转换为与终端设备504的网络类型适配的目标地址,并生成拉流请求,由上述终端设备504执行步骤s509,接收拉流请求,响应拉流请求并将拉流请求对应的数据流发送至上述流媒体服务器501。
67.具体而言,流媒体服务器501发送的收流请求的具体参数可以包括收流局域网地址(192.168.1.72),收流端口,收流ssrc标识,流任务id以及流媒体服务id。流媒体网关502发送的收流流请求的具体参数可以包括收流地址(公网:182.145.195.234),收流端口,收流ssrc标识,流任务id以及流媒体服务id。向终端设备504发送拉流请求中的具体参数可以包括收流地址(公网:182.145.195.234),收流端口,收流ssrc标识。通过终端设备出厂参数预置,可以将原本终端设备中8个配置参数改为不进行配置的方式,配合数据服务器跨网络支持,大大减少了装维过程中的配置工作,配合重定向服务器终端免配置接入的目标。
68.多个数据服务器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设计,所有数据服务器向注册中心注册数据
服务器的信息,并且定时刷新数据服务器的信息,重定向服务器在工作时,会读取数据服务器的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包括权重、负载、数据服务器端口、数据服务器主机名、是否可用,从而完成服务发现的动作。对于需要移除数据服务器,会先将数据服务器信息改为不可用,重定向服务器便不会再向该数据服务器指派设备,随着该数据服务器的设备陆续重定向到别的数据服务器中,便停止该数据服务器;若需要横向扩展数据服务器,只需要直接启动即可,重定向服务器会按照既定分配策略,优先把设备分配到负载数量低的数据服务器上。
69.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数据服务器注册信息如下表所示:
[0070][0071]
由上表可知,数据服务器的注册信息可以包括app名、app唯一编码、创建时间,相当于服务启动时间、最后刷新时间、机房、环境、主机名、服务地址、版本号、租户信息、权重、扩展数据、最大负载以及当前负载。
[0072]
进一步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有重定向服务器执行,参照图6所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73]
步骤s610,获取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所述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
[0074]
步骤s620,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
[0075]
步骤s630,根据所述网络类型确定所述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以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端标识与所述目标服务器连接。
[0076]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中的重定向服务器执行的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77]
在进一步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参照图4所示,包括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其中,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通讯连接;重定向服务器与至少一个数据服务器通讯连接,根据重定向服务器用于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服务端标识与目标服务器连接。
[0078]
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的具体执行的步骤的详细步骤上述已近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79]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参照图7所示,包括上述数据传输装置710、以及三方平台730、代理服务器720以及注册中心,即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三方平台、代理服务器以及注册中心,其中,终端设备与重定向服务器通讯连接;重定向服务器与至少一个数据服务器通讯连接,根据重定向服务器用于终端设备的网际互连协议地址,并确定互连协议地址对应的网络类型;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中确定目标服务器,并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的服务端标识,并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服务端标识与目标服务器连接;代理服务器连接于三方平台,并向注册中心写入代理服务器的注册信息;注册中心接收代理服务器的注册数据,以使得数据服务器根据注册数据与代理服务器通讯连接。
[0080]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重定向服务器以及数据服务器的具体执行的步骤的详细步骤上述已近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0081]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代理服务器720连接于上述三方平台730,并向注册中心写入代理服务器720的注册数据,注册中心接收上述代理服务器的注册数据,意识的上述数据服务其能够于上述代理服务器通讯连接。
[0082]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7所示,在建立上述数据服务器与代理服务器720的通讯连接之后,三方平台730可以获取待获取数据所在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并向上述代理服务器720发送数据获取指令,代理服务器720根据设备信息确定数据获取指令对应的参考数据服务器,并将数据获取指令发送至参考数据服务器;参考数据服务器将数据获取指令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数据获取指令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将待发送数据发送至三方平台。
[0083]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数据传输装置中可以包括多个数据服务器,例如第一数据服务器、第二数据服务器等,也可以设置有多个三方平台730,例如,第一三方平台730、第二三方平台730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对数据服务器和三方平台730的数量做具体限定。
[0084]
具体而言,参照图8所示,其中上述数据获取指令可以是拉流请求,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首先有三方平台执行步骤s801,发送拉流请求,然后由上述代理服务器720执行步骤s802,收到拉流请求,步骤s803,查询负载;步骤s804,是否存在设备,步骤s805,返回失败;具体而言,代理服务器720收到拉流请求并在存储库750中查询设备负载数据,并判断
是否都能存在于三方平台所需数据的设备是否与上述数据服务器740连接,若不连接则,直接由三方平台执行步骤s806,收流失败,若存在,则代理服务器执行步骤s807,向数据服务器发送拉流请求,然后由上述数据服务器执行步骤s808和步骤s809,接收拉流请求,并获取本地收流地址,接收代理服务器中的流媒体代理服务器721的收流地址,之后由上述流媒体代理服务器721执行步骤s810和步骤s811,分配收流地址和分配发流地址,并向上述数据服务器返回收流地址,再由上述数据服务器执行步骤s812和步骤s813,返回收流地址,向设备发送取流信息,具体为,将生成取流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504,之后由上述终端设备504执行步骤s814,收到并响应,和步骤s815发送数据流,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接收取流信息并响应,向流媒体代理服务器发送数据流,最后由上述流媒体代理服务器执行步骤s816,收到数据流,和步骤s817,向三方平台推送数据流,接收数据流并向三方平台发送接收到的数据流以完成数据传输。
[0085]
综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较于现有技术,一方面,终端设备在接入数据服务器时,无需配置多种参数,可以由重定向服务器根据分配策略来确定目标服务器,然后根据网络类型确定目标服务器在该网络类型下的服务端标识以实现终端设备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提升终端设备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分配策略进行分配,同一个终端设备能够连接不同的数据服务器,提升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且有利于实现数据服务器的实时动态扩展。再一方面,防止了由于部分数据服务器停用造成的终端设备无法接入数据服务器的问题,提升了终端设备与数据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0086]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0087]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0088]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089]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
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0090]
此外,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0091]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0092]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