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e-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6672803发布日期:2021-09-17 23:1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e-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物品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物品识别指的是让计算机去分析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流中的物体,并标记出来,便于人员对物品进行查找,对于目标物品,可以从其他众多图像中找到同一物品的图像,由于这些图像通常是由不同摄像头拍摄的不连续帧,所以技术解决了跨摄像头跨场景下的识别与检索,增强了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其本质是对识别对象特征的学习。
3.目前,广泛使用物品识别技术识别方式,一般只针对较为单一的物品进行识别辨认与对象跟踪。
4.但是现在的物品识别技术,动态物体追踪技术仅限于小范围、近距离跟踪,对于跨区域,多摄像头合作的动态追踪,目前没有成熟高效的无需人工干预的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使用时,利用re

id的数据时空连续性的特点,结合物体识别技术,扩大re

id应用范围,使其不仅可以对人进行识别,还可以识别跟踪各种物体,提出“跨区域、跨场景的动态物体跟踪”技术,多个摄像头协同工作,对同一物体对象进行跟踪,后台绘制物体运动轨迹,配合开发安卓端app以解决个人物品的跟踪防丢失。
6.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包括:
7.网络摄像头,所述网络摄像头对监控对象进行实时监控采集原始图像信息,并用于传输监控数据。
8.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对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并对汇总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判断运动物品类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存储,可以将单独的数据再次对比得到的位置信息进行发送。
9.用户端app,所述用户端app安装在用户智能终端,用于接受服务器所发送的位置信息,输出到用户智能终端,并可以注册信息物品跟踪服务,发送至服务器。
10.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摄像头与服务器双向信号连接,所述服务器与用户端app双向信号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网络摄像头包括图像传感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所述图像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服务器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图像对比模块、存储模块、图像筛选模块、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
性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图像对比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存储分级模块和检索模块,所述图像筛选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用户端app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和本体存储模块,所述本体存储模块与信号转换模块双向电性连接。
14.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网络摄像头的部署,将实际监控范围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各个区域部署网络摄像头,作为跟踪物品运动轨迹的必要设备;
16.s2:网络摄像头的数据发送策略,如果监控区域发现图像活动,则网络摄像头向服务器每秒发送一次图像,如果监控区域图像活动停止,则摄像头在1分钟内向服务器每秒发送一次图像,如果监控区域图像活动停止时间超过1分钟,则网络摄像头进入休眠模式,停止向服务器发送图像;
17.s3:服务器对传回图像的处理,服务器对比同一摄像头两次传回的图像,得到像素值改变的区域,将这一部分像素经过cnn网络,判断出图像中除了人之外运动物体的类别,获取运动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与数据库中注册过的该类物品通过re

id技术进行对比,如果存在高符合度的物品,则为该物品更新位置信息,否则不对任何物品更新位置信息。
18.进一步的,根据s1中的操作步骤中,在网络摄像头进行部署时,所述网络摄像头部署完成后可以均速进行360
°
转动。
19.进一步的,根据s2中的操作步骤中,在网络摄像头发送数据时,所述网络摄像头以一个发送周期进行数据发送,所述发送周期为一分钟。
20.进一步的,根据s3中的操作步骤中,在服务器进行图像处理时,采用算法,对不同运动物品进行相应的存储工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系统实时根据图像识别结果,为用户构建个人物品清单,动态跟踪技术,后台绘制物品移动轨迹。在用户寻找个人物品时,打开app中的个人物品清单,搜索想要寻找的物品,就可以得到物品目前的具体位置。
23.(2)、在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监控发现用户在丢弃垃圾时,将通过app,自动推送此垃圾的分类类别,和这类垃圾的处理建议,无需用户手动查询。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的系统图;
25.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的详细系统图。
26.附图说明:1、网络摄像头;2、服务器;3、用户端app。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

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包括:网
络摄像头1,网络摄像头1对监控对象进行实时监控采集原始图像信息,并用于传输监控数据,服务器2,服务器2用于对获取的监控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并对汇总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判断运动物品类型,针对不同物品进行存储,可以将单独的数据再次对比得到的位置信息进行发送,用户端app3,用户端app3安装在用户智能终端,用于接受服务器2所发送的位置信息,输出到用户智能终端,并可以注册信息物品跟踪服务,发送至服务器2。
28.具体的,网络摄像头1与服务器2双向信号连接,服务器2与用户端app3 双向信号连接,网络摄像头1将不同区域的监控采集的图像信息传输至服务器2,服务器2对接收到的信息,将不同区域网络摄像头1传回的所有图像信息进行自动切割,通过传统图像识别的方法确定物体的“类”、初始区域,并收集图像特征,根据物品的“类”,在存储模块中寻找相应模型,同时对收集到的图像特征进行学习,用户端app3,将需要寻找的物品数据传输到服务器2,通过服务器2进行筛选对比将具体结果发送到用户端app3。
29.具体的,网络摄像头1包括图像传感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图像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使用时,通过图像传感模块对环境进行捕捉,形成图像信号,并传输到信号转换模块,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对环境的探测工作,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服务器2。
30.具体的,服务器2包括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图像对比模块、存储模块、图像筛选模块、信号发送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图像对比模块和信号发送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存储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存储模块包括存储分级模块和检索模块,图像筛选模块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信号接收模块可以用来接收数字信号,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信号转换模块可以将数字信号与图像信号进行相互转换,便于后续模块进行处理工作,图像对比模块用来对不同区域的模块进行对比,便于收集物品的特征,存储模块用来对收集的特征与图像进行存储工作,图像筛选模块,用来给用户提交的物品进行标记添加标记“类”,信号发送模块用于传输数字信号,分级存储模块用于划分存储模块的空间,检索模块用于在存储模块内对图像筛选模块发送的带标记“类”进行检索,通过检索模块获得用户需求的数据。
31.具体的,用户端app3包括信号转换模块和本体存储模块,本体存储模块与信号转换模块双向电性连接,信号转换模块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图像信号传输到用户智能终端,本体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本地“类”数据库,使得用户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仍可以进行物品查找。
32.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33.步骤一、网络摄像头1的部署,将实际监控范围划分为多个区域,在各个区域部署网络摄像头1,作为跟踪物品运动轨迹的必要设备,通过使用多个网络摄像头1,利用不同网络摄像头1传输不同角度的图像信息,提高特征学习的全面性;
34.步骤二、网络摄像头1的数据发送策略,如果监控区域发现图像活动,则网络摄像头1向服务器2每秒发送一次图像,如果监控区域图像活动停止,则网络摄像头1在1分钟内向服务器2每秒发送一次图像,如果监控区域图像活动停止时间超过1分钟,则网络摄像头1进入休眠模式,停止向服务器2 发送图像;
35.步骤三、服务器2对传回图像的处理,服务器2对比同一摄像头两次传回的图像,得到像素值改变的区域,将这一部分像素经过cnn网络,判断出图像中除了人之外运动物体的类别,获取运动物体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与数据库中注册过的该类物品通过re

id技术进行对比,如果存在高符合度的物品,则为该物品更新位置信息,否则不对任何物品更新位置信息,服务器2使用信号接收模块对网络摄像头1传输的数字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图像信号,根据特征对比得到相应的数据,之后传输到存储模块中,存储模块内部的存储分级模块根据物品的种类不同进行不同的“类”存储,分割存储模块的储存范围,当用于使用用户端app3上传需要查找物品的数字信号时,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图像信号,传输到图像筛选模块,使用图像筛选模块进行标记工作,发送到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使用检索模块,对物品进行对比查找,查找完成后将查找结果发送到信号转换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信号发送模块发送到用户端app3中。
36.对现有的物品识别技术与本实施例的识别技术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以下数据:
[0037][0038]
根据表1数据可知,采用本实施例的识别技术,在使用上,通过本发明一种基于re

id技术在对物品识别中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提高物品识别的准确度,并增加预留用户“类”库使得用户可以自主创建“类”库进行数据上传的效果。
[0039]
本发明中,系统实时根据图像识别结果,为用户构建个人物品清单,动态跟踪技术,后台绘制物品移动轨迹。在用户寻找个人物品时,打开app中的个人物品清单,搜索想要寻找的物品,就可以得到物品目前的具体位置,监控发现用户在丢弃垃圾时,将通过app,自动推送此垃圾的分类类别,和这类垃圾的处理建议,无需用户手动查询。
[004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