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16896发布日期:2022-12-13 16:17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2.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小型化以及轻便化的摄像模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件,目前在便携终端本体上至少配置有一个以上的摄像头模块。而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对摄像模组的高像素和高帧率等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现有摄像模组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3.马达是构成高像素摄像模组不可或缺的元件,在摄像模组工作的过程中,马达可驱动镜头进行多方位移动,以实现拍摄过程中的光学自动对焦功能(以下简称af功能,auto focus,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抖功能(以下简称ois功能: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图像稳定),af功能是指通过马达使具有透镜的托架在光轴方向上线性运动,对被摄体进行聚焦,以在位于透镜后部的图像传感器(cmos、ccd等)处产生清晰图像的功能。ois功能是指由于颤动使感光组件抖动时,通过马达使具有感光组件的托架沿补偿该抖动方向自适应地运动,而提高图像清晰度的功能。
4.而随着手机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对马达的驱动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前电子设备(如手机)对摄像模组的体积有较大的限制,马达的占用体积随着镜头的增大而相应的增加。换句话说,在镜头向更大体积、更大重量发展的趋势下,马达所能提供的驱动力却难以相应地增加。而在驱动力受限的前提下,镜头越重,马达能驱动镜头移动的行程越短,影响对焦和防抖能力,而为了实现更好效果的光线对焦功能和光学防抖功能,通常需要更大行程的移动。
5.另一方面,由于镜头重量的增加,马达驱动镜头移动的速度变慢,镜头到达预定的补偿位置时间越长,将会直接影响对焦和防抖效果,导致图像不清晰。若要增加马达的驱动力,则需要增加马达的体积,造成马达机构复杂,零件数量增加,并且设备主体的厚度趋于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通过磁吸构件和磁石之间产生的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便于保持活动载体在摄像模组中的稳定性,保持置中的效果,有效防止带有活动载体的感光组件随着摄像模组的晃动或倒置而产生脱落。
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通过将光学防抖和自动对焦分开设置,便于获得较大的防抖行程和对焦行程,有利于对摄像模组的较大抖动进行补偿,而不需要增加马达体积,保证摄像模组的小型化。
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结构简单,得以保证摄像模组小型化的同时,实现感光组件在光轴正交面的防抖修正功能和复位功能,以及镜头在光轴方向的af功能。
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及摄像模组,其通过支承机构和导向槽保证位移精度,降低摩擦力,便于提高摄像模组的防抖行程。
10.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包括活动载体、固定基座、驱动机构、导向槽、支承机构以及磁吸构件,所述活动载体用于承载感光组件,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活动载体沿光轴方向间隔地对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线圈和至少一组磁石,所述磁石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的周侧,所述线圈中至少有一组安装于所述活动载体的周侧,所述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之间,所述支承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磁吸构件安装于所述活动载体并与所述磁石对向设置,得以在所述磁吸构件和所述磁石之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得以将所述支承机构被夹持于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活动载体之间。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至少一组线圈包括至少一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安装于所述活动载体的周侧,所述磁石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磁石形成第二磁场回路,得以驱动所述活动载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沿光轴的正交面位移,对感光组件进行抖动修正,所述磁吸构件设置于带有所述活动载体的感光组件中,得以驱动感光组件沿光轴正交面复位。
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磁石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轴向设置,所述磁吸构件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的背面,所述磁吸构件和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轴向设置地固定于所述活动载体的四周。
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槽包括多个轨道,所述轨道分别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的相对面,各个所述支承机构容纳于各个所述轨道中,得以使所述支承机构可滚动地支撑所述活动载体沿光轴的正交面径向位移。
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槽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呈十字交叉结构,所述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相邻所述第二线圈的间隔处,所述第一轨道沿x方向或y方向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轨道相对沿y方向或x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下表面,得以使所述支承机构在所述第一轨道或所述第二轨道内移动。
1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承机构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导向槽的数量至少为3对,所述支承机构是滚珠。
1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向槽和所述支承机构的数量分别为四个,所述导向槽分别内凹地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相对地四角处,所述支承机构可滚动地支撑于所述活动载体的四角。
1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截面结构为u形、v形或梯形。
1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磁石之间形成轴向间距,所述轴向间距为0.05~0.5mm,优选的,所述轴向间距为0.1~0.3mm,优选的,所述轴向间距为0.1mm。
1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磁吸构件和所述导向槽在光轴正交面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所述磁吸构件为铁片,所述磁石的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磁吸构件的数量与所述磁石数量相一致,所述磁石沿所述固定基座的四个周边设置。
20.作为一种优选,其进一步包括载体框架,所述载体框架包括镜头载体及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外周的所述固定基座,镜头组件容纳于所述镜头载体中,所述至少一组线圈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所述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径向设置,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
磁石形成第一磁场回路,得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光轴方向移动,进行自动对焦。
2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固定基座设有容置腔、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固定基座的四周,所述第一开口开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容置腔的轴向下侧,所述磁石固定于所述容置腔中。
2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载体框架进一步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弹性连接所述镜头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所述弹性支撑件得以支撑所述镜头载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沿光轴方向移动对焦,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上弹片、下弹片以及至少一对延伸部,所述上弹片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的上表面,所述下弹片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和所述固定基座的下表面,所述延伸部得以电导通所述固定基座和所述弹性支撑件,使得所述第一线圈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2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延伸部为两个或四个,所述延伸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的角处,各个所述延伸部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和悬丝,所述悬丝弯曲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
2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磁石包括第一磁石以及至少二第二磁石,所述第一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径向设置,得以驱动所述镜头载体沿光轴移动,所述第二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的另外相邻两侧,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轴向设置,得以驱动所述活动载体沿光轴正交面移动。
2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对所述镜头载体沿光轴方向的可驱动行程为
±
250μm,所述驱动机构对所述活动载体沿光轴正交面方向的可驱动行程为
±
150μm。
26.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上述的感光芯片驱动装置、镜头组件以及感光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安装有至少一透镜,镜头组件设置于固定基座中,所述感光组件得以感光成像,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感光组件沿光轴正交面方向位移。
2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滤光片、线路板、感光芯片以及电子元件,所述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芯片和所述电子元件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滤光片贴附于所述活动载体内,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感光芯片位于所述活动载体后方。
28.作为一种优选,通过嵌入式注塑的方式将电路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基座中,所述固定基座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2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固定基座的外表面开设有lds槽,在所述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所述固定基座通过所述lds槽的导电镀层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30.作为一种优选,其进一步包括外壳,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和所述感光组件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基座固接于所述外壳。
3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活动载体包括支架主体及延伸臂,所述延伸臂自所述支架主体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滤光片贴附于所述延伸臂上。
3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延伸臂可以呈台阶型结构,所述滤光片贴附于所述延伸臂的上台阶,所述感光芯片的非光学区或所述线路板贴附于所述延伸臂的下台阶。
附图说明
3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爆炸图;
35.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感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37.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固定基座和支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活动载体和支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活动载体和延伸部的结构示意图。
40.图中标号:1、镜头组件;2、感光芯片驱动装置;10、活动载体;11、支架主体;12、延伸臂;13、延伸柱13;20、载体框架;21、镜头载体;22、固定基座;221、容置腔;222、第一开口;223、第二开口;23、弹性支撑件;231、上弹片;232、下弹片;233、延伸部;233a、导电延伸部;233b、复位延伸部;234a、上内廓;235a、上外廓;236a、上弹性部;234a、下内廓;235a、下外廓;236a、下弹性部;237、第一固定端;238、第二固定端;239、悬丝;30、驱动机构;31、第一线圈;32、第二线圈;33、磁石;41、导向槽;411、第一轨道;412、第二轨道;42、支承机构;43、磁吸构件;50、外壳;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60、感光组件;61、滤光片;62、线路板;63、感光芯片;64、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4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44.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5.需要说明的是,如在本技术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包括载体框架20、活动载体10、驱动机构30、导向槽41、支承机构42以及磁吸构件43,所述载体框架20用于容置镜头组件1,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载体框架20沿光
轴方向间隔地对向设置,所述驱动机构30包括至少一组线圈和至少一组磁石33,所述磁石33安装于所述载体框架20的周侧,所述线圈中至少有一组安装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周侧,所述导向槽41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载体框架20之间,所述支承机构4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41中,所述磁吸构件43安装于所述活动载体10并与所述磁石33对向设置,得以在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之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得以使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正交面位移。从而,所述支承机构42得以沿着所述导向槽41支承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载体框架20之间的相对移动,得以为所述活动载体10提供支撑和导向,提高位移精度和防抖行程,同时,通过所述磁吸构件43和磁石33沿光轴方向对向设置,使得所述磁吸构件43和磁石33之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便于保持载有所述第二线圈32的活动载体10在摄像模组中的稳定性,保持带有所述活动载体10的感光组件60置中的效果,有效防止所述活动载体10随着摄像模组的晃动或倒置而产生脱落。
48.其中,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沿光轴方向对向设置,并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由于磁吸构件43和磁石33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准,如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正交面径向移动或绕光轴转动时,所述磁石33和磁吸构件43之间会产生偏移,但所述磁石33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磁吸构件43所在的平面始终保持平行,同时,所述磁石33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磁吸构件43所在的平面分别正交于光轴,故而“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之间产生沿光轴方向的磁吸力”指的是所述磁石33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磁吸构件43所在平面之间产生的磁吸力,包括但不限于竖直方向的磁吸力、偏移竖直方向的倾斜磁吸力。
49.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正交坐标系(x,y,z)进行说明,z方向是光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将与z轴正交的x方向和y方向作为光轴正交方向,x方向为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沿光轴正交的平面是x方向和y方向形成的平面,“径向”是与z轴正交的方向,“轴向”是指两个z轴正交面之间的对向设置,不仅包括与z轴平行的方向,也包括接近z轴平行的方向。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组线圈包括至少一第一线圈31、至少一第二线圈32,所述磁石33分别与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相对隔开设置,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磁石33形成第一磁场回路,得以驱动所述载体框架20沿光轴方向移动,进行自动对焦,所述第二线圈32和所述磁石33形成第二磁场回路,得以驱动所述活动载体10相对所述载体框架20沿光轴的正交面方向移动,进行抖动修正。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框架20包括镜头载体21以及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21外周的固定基座22,镜头组件1容纳于所述镜头载体21中,所述第一线圈31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21的外周,所述磁石33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周侧,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一线圈31相对径向设置,且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二线圈32相对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线圈32安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上,所述活动载体固接感光组件60。其中,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一线圈31相对径向设置是指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一线圈31沿x方向或y方向对向设置,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二线圈32相对轴向设置是指所述磁石33和所述第二线圈32沿z方向对向设置。其中,所述固定基座22为一定子。
52.若对所述第一线圈31通电,基于所述磁石33产生的磁场与所述第一线圈31中流过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形成所述第一磁场回路,产生洛伦兹力,驱动带有所述第一线圈31的所述镜头载体21相对所述固定基座22沿z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1沿z方向移动,
实现自动对焦,该洛伦兹力的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和所述第一线圈31中电流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
53.若对所述第二线圈32通电,基于所述磁石33的磁场与在所述第二线圈32中流过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驱动带有所述第二线圈32的所述活动载体10沿x方向或y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感光组件60沿x方向或y方向移动,实现ois防抖修正,所述第二磁场回路中的洛伦兹力方向是与磁场的方向(z方向)和电流的方向(x方向或y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或x方向)。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构件43位于所述第二线圈32的背面,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第二线圈32相对轴向设置地固定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周。也就是说,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第二线圈32相重叠,所述磁吸构件43可内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中,如所述磁吸构件43完全被所述活动载体10覆盖,所述第二线圈32固定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表面,以避免增加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的高度;所述磁吸构件43也可以嵌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如所述磁吸构件43部分嵌于所述活动载体10中,所述磁吸构件43的正面高出所述活动载体10的表面,所述第二线圈32叠加于所述磁吸构件43的正面;所述磁吸构件43也可以平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表面,所述第二线圈32叠加于所述磁吸构件43的正面。其中,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第二线圈32均与所述磁石33对向设置。其中,所述磁吸构件43的数量与所述磁石33的数量相同,至少为3个。
55.其中,所述磁吸构件43与所述磁石33沿z方向对向设置,而不是沿x方向或y方向对向设置(如将所述磁吸构件43设置于所述外壳50的侧壁上),当所述磁吸构件43设置于所述外壳50的侧壁上时,所述磁吸构件43对所述磁石33产生x方向或y方向的磁吸力,在ois行程增大时,所述磁石33和所述磁吸构件43之间的距离将增大,磁吸力将会减弱,导致所述活动载体10复位困难。相对于所述磁吸构件43与所述磁石沿x方向或y方向对向设置,将所述磁吸构件43与所述磁石33沿z方向对向设置有助于对所述磁石33产生z方向的吸力,当所述磁石33在光轴正交面所需的行程增大时,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之间的距离并不会受到ois行程的影响,便于所述活动载体10实现更大的ois行程,有利于快速复位。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吸构件43为能够与所述磁石33相互吸引并产生磁吸力的材质,如铁片等。通过铁片与所述磁石33间的磁吸力使得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活动载体10之间通过所述支承机构42摩擦接触,保持所述活动载体10在摄像模组的稳定性,使得所述活动载体10保持置中的效果,不会随着摄像模组的晃动或倒置而产生脱落,同时,所述活动载体10在光学防抖后通过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之间的磁吸力快速回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初始位置为所述活动载体10在进行光学防抖之前的位置。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41包括多个轨道,所述轨道分别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相对面,各个所述支承机构42容纳于各个所述轨道中,得以使所述支承机构42可滚动地支撑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的正交面位移。从而,在所述活动载体10与所述固定基座22间设置所述轨道,并将所述支承机构42容纳于所述轨道之中,用于在进行光学防抖时,所述活动载体10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22沿着x方向和/或y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支承机构42始终保持对所述活动载体10的动态支撑,使得所述活动载体10平稳的滑动,保证位移精度。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41设有第一轨道411和第二轨道412,所述第一轨道
411和所述第二轨道412呈十字交叉结构,所述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相邻所述第二线圈32的间隔处,所述第一轨道411沿x方向或y方向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轨道412相对于所述第一轨道411沿y方向或x方向开设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下表面,得以使所述支承机构43在所述第一轨道411和所述第二轨道412之间移动,所述支承机构42为滚珠,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通过对所述第一轨道411和所述第二轨道412不同方向的设置,所述支承机构43的运动轨迹被限制于所述轨道内,有助于对所述活动载体10在移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通过滚珠得以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进一步减小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活动载体10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高所述活动载体10在光学防抖过程中运动的稳定性,提高成像质量。
59.其中,所述活动载体10的上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下表面是指沿光轴方向,从所述活动载体10到所述固定基座22的方向为从下到上。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机构42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导向槽41的数量至少为3对,所述磁石3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个所述导向槽41中设置一颗滚珠。
61.所述导向槽41和所述支承机构42的数量分别为四个,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导向槽41在光轴正交面上依次间隔地设置,所述导向槽41的位置可以开设在沿光轴正交面的对角上,所述磁吸构件43可以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边,或者,所述导向槽41的位置开设在沿光轴正交面的四边,所述磁吸构件43可以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角。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41分别内凹地开设于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固定基座22相对地四角处,所述支承机构42可滚动地支撑于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角,从而有助于保持所述活动载体10的稳定性。并且将所述导向槽41和所述支承机构42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固定基座22相对的四角处,可以充分利用所述活动载体10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空余空间,从而为所述导向槽41提供更大的空间位置,使其具有更长的纵向尺寸,使得通过所述导向槽41和所述支承机构42来为所述活动载体10进行导向时,可以为所述活动载体10提供更大的移动行程,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大行程的光学防抖。
63.其中,对于x方向开设的所述导向槽41来说,沿x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承机构42的直径,沿y方向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所述支承机构42的直径,保证所述支承机构42沿x方向的运动;对于y方向开设的所述导向槽41来说,沿y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承机构42的直径,沿x方向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所述支承机构42的直径,保证所述支承机构42沿y方向运动。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石33的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线圈32、所述磁吸构件43的数量与所述磁石33数量相一致,所述磁石33沿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个周边设置,所述磁石33和所述磁吸构件43对向设置,所述磁吸构件43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上表面并位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边,所述第二线圈32叠加于所述磁吸构件43的上方,通过所述磁吸构件43和所述磁石33在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活动载体10之间产生磁吸力,所述磁石33位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边,由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边空间更大,可以适于安置更大尺寸的磁石33,进而可以提供较大的驱动力。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411和所述第二轨道412的截面结构为u形、v形或梯形。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32设置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四边,并与所述磁石
33对向设置,所述第二线圈32和所述磁石33之间形成轴向间距,所述轴向间距为0.05~0.5mm,优选的,所述轴向间距为0.1~0.3mm,优选的,所述轴向间距为0.1mm。从而所述磁石33不会与所述第二线圈32接触,造成干涉,并能产生良好的磁感应。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31贴附于所述镜头载体21的外侧壁,所述磁石33为两用磁石,即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的共用磁石,在进行自动对焦时,所述第一线圈31通电后得以与所述磁石33产生电磁感应,以驱动所述第一线圈31进而带动所述镜头载体21沿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的af,由于只需要驱动所述镜头载体21及其中的镜头组件1移动,相对来说,af这一过程中只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得以实现,减小功耗;在进行光学防抖时,所述第二线圈32通电后得以与所述磁石33产生电磁感应,以驱动所述第二线圈32带动所述活动载体10进而带动感光组件60移动,使得所述感光组件60整体沿光轴正交面方向移动,四组所述第二线圈32和所述磁石33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驱动力。本技术中,分开控制af行程和ois行程,避免af和ois相互之间的干扰,减小各自组件的负担。
68.其中,各个所述磁石33上包括四个磁极,每个n极和s极相邻设置,由于所述磁石33为两用磁石,可以减小部件的数量,使得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的结构更加简单。其中,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内可以设置ic、霍尔器件等其他位置感测装置,以与所述磁石33对向设置,用以检测所述磁石33的位置。
6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第二线圈32也可以不共用所述磁石33,所述第一线圈31设置于所述镜头载体21周侧,所述磁石33包括第一磁石以及至少二第二磁石,所述第一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一侧,所述第一磁石与所述第一线圈31相对径向设置,当所述第一线圈31通电后,所述第一磁石和所述第一线圈31间产生磁场力驱动所述镜头载体21沿光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另外相邻两侧,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32相对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磁石所在的侧面和所述第一磁石所在的侧面不同,以避免造成磁干扰,当所述第二线圈32通电后,所述第二磁石与所述第二线圈32间产生磁场力驱动带有所述活动载体10的感光组件60沿光轴正交面移动。其中,所述第二磁石也可以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另外三侧,或者所述第一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相邻两侧,所述第二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另外相邻两侧。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石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磁石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相邻的两侧面,已实现x方向和y方向的光学防抖。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22设有容置腔221、第一开口222以及第二开口223,所述容置腔221位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周,所述第一开口222开设于所述容置腔221的径向内侧,所述第二开口223开设于所述容置腔221的轴向下侧,所述磁石33固定于所述容置腔221中。其中,所述容置腔221位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边,所述容置腔221为开放型腔体,所述磁石33通过倒贴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容置腔221中,所述磁石33与所述第一线圈21隔空对向设置,所述磁石33与所述第二线圈32隔空对向设置。
7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体框架20进一步包括弹性支撑件23,所述弹性支撑件23弹性连接所述镜头载体21和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弹性支撑件23得以支撑所述镜头载体21相对所述固定基座22沿光轴方向移动对焦,所述弹性支撑件23包括上弹片231、下弹片232以及至少一对延伸部233,所述上弹片231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21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上表面,所述下弹片232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21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下表面,所述
延伸部233得以电导通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弹性支撑件23,使得所述第一线圈31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其中,所述上弹片231和所述下弹片232也可以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侧壁,本技术不做限制。从而通过所述弹性支撑件23得以将所述镜头载体21置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3通过弹力将所述镜头载体21保持在所述固定基座22中,同时,所述弹性支撑件23通过弹力将所述镜头载体21拉回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是指所述镜头载体21在沿光轴方向af位移前的位置。其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是所述镜头载体21和所述固定基座22沿光轴的方向,光轴的前方为上表面,相对来说,光轴的后方为下表面。
7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弹片231包括上内廓234a、上外廓235a以及上弹性部236a,所述上弹性部236a弹性连接所述上内廓234a和所述上外廓部235a,使得所述上内廓234a和所述上外廓235a之间得以沿z方向相对运动,其中,所述上内廓234a固接于所述镜头载体21的上表面,所述上外廓235a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上表面,得以使所述上弹片231a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21的上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上表面,其中,固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嵌合固定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其中,所述上弹性部236a呈蜿蜒型结构,便于弹性连接所述上内廓234a和所述上外廓235a。
7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弹片232和所述上弹片231的结构类似,所述下弹片231包括下内廓234b、下外廓235b以及下弹性部236b,所述下弹性部236b弹性连接所述下内廓234b和所述下外廓部235b,使得所述下内廓234b和所述下外廓235b之间得以沿z方向相对运动,其中,所述下内廓234b固接于所述镜头载体21的下表面,所述下外廓235b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下表面,得以使所述下弹片231b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镜头载体21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下表面,其中,固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嵌合固定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其中,所述下弹性部236呈蜿蜒型结构,便于弹性连接所述下内廓234b和所述下外廓235b。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延伸部233包括第一固定端237、第二固定端238和悬丝239,所述悬丝239弯曲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端237和所述第二固定端238,所述第一固定端237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可电连接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第二固定端238电连接所述上弹片231和/或所述下弹片232,得以通过所述上弹片231和/或所述下弹片232电导通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固定基座22。
7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233的数量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四个,当所述延伸部233的数量为2个时,通过所述延伸部233实现电路导通;当所述延伸部的233的数量为4时,其中一对所述延伸部233实现电路导通,其中另一对所述延伸部233通过其弹力实现感光组件60的复位功能。进一步地,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四角处,其中一对所述延伸部233分别一体连接于所述上弹片231的两侧或所述下弹片232的两侧,得以电导通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固定基座22。从而通过所述延伸部233与所述固定基座22的电路导通,得以实现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固定基座22的电连接,所述延伸部233可以与所述上弹片231或所述下弹片232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上弹片23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所述下弹片23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固定基座22集成了导电功能,将所述第一线圈31电连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上,并通过所述固定基座22导通到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的外部,以简化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的电连接结构。
77.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对所述延伸部233设置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一对邻角处,得以电导通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第一固定端237和所述第二固定端238
贴附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外周,所述第二固定端238固接所述上弹片231或所述下弹片232;其中另一对所述延伸部233设置所述固定基座22的另一对邻角处,所述第一固定端237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第二固定端238固接于所述活动载体10,所述第二固定端238不与所述上弹片231或所述下弹片232相连,另一对所述延伸部233不导电,通过其弹力为所述感光组件60进行ois时提供一定的回复力,优选地,所述活动载体10具有至少两个由所述活动载体10上的角处向上延伸的延伸柱13,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端238固接于所述延伸柱13,得以通过所述延伸部233的弹力将所述活动载体10拉回初始位置,其中,初始位置是指所述活动载体10在进行ois位移前的位置。
78.也就是说,所述延伸部233包括一对导电延伸部233a和一对复位延伸部233b,所述导电延伸部233a用于电导通所述第一线圈31和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导电延伸部233a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一对同侧角处,所述复位延伸部233b分别位于所述固定基座22的另一对同侧角处,所述导电延伸部233a的第一固定端237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导电延伸部233a的第二固定端238固接于所述上弹片231或所述下弹片232;所述复位延伸部233b的所述第一固定端237固接于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复位延伸部233b的第二固定端238固接于所述活动载体10的延伸柱13上,所述复位延伸部233b用于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正交面移动的复位,通过所述复位延伸部233b的弹力将所述活动载体10拉回初始位置,初始位置是指所述活动载体在进行ois位移前的位置。
7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0对所述镜头载体21沿光轴方向的可驱动行程为
±
250μm,所述驱动机构30对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正交面方向的可驱动行程为
±
150μm。
80.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上述的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镜头组件1以及感光组件60,所述镜头组件1安装有至少一透镜,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镜头组件1沿光轴方向位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自动对焦,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用于驱动所述感光组件60沿光轴正交面方向位移,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组件1包括镜筒以及沿光轴方向设置的多个镜片,所述镜筒可采用粘贴或扣合的方式与所述镜头载体21固定,也可将所述镜头组件1与所述镜头载体21设置为一体结构,即所述镜头载体21具有取代所述镜筒,用于容纳所述镜头组件1中的镜片,当所述镜头载体21沿光轴方向移动时,得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1移动来实现af功能,相比于常规马达结构中通过所述镜筒固定于所述镜头载体21中,通过一体式的结构可以减掉所述镜筒的尺寸,减少常规镜筒和所述镜头载体21间存在的间隙,有助于进一步减小所述摄像模组的尺寸。
8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光组件60包括滤光片61、线路板62、感光芯片63以及电子元件64,所述线圈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62,所述感光芯片63和所述电子元件64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62,所述滤光片61贴附于所述活动载体10内,所述线路板62和所述感光芯片63位于所述活动载体10后方。其中,所述电子元件64位于所述感光芯片63外侧,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载体10包括支架主体11及延伸臂12,所述延伸臂12自所述支架主体11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滤光片61贴附于所述延伸臂12上。其中,所述延伸臂12可以呈台阶型结构,所述滤光片61贴附于所述延伸臂12的上台阶,所述感光芯片63的非光学区贴附于所述延伸臂12的下台阶。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62、感光芯片63、活动载体10以及滤光片61封装为一体结构,形成一封闭空间,使得所述感光芯片63容纳于该封闭空间中,提升所述感光芯片63的封闭性,保证在所述摄像模组制作或者使用过程中所述感光芯片63成像不受灰尘的影响。
84.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嵌入式注塑的方式(insert molding技术)将电路一体成型于所述固定基座22中,所述固定基座22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62,便于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第一线圈31的线路导通。
8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22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二lds槽,在所述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所述固定基座22通过所述lds槽的导电镀层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62,便于所述固定基座22和所述第一线圈31的线路导通。其中,所述lds槽深度不大于20~30μm,宽度不小于60μm,在槽内运用lds(激光直接成型技术),在lds槽表面镀设导电镀层(例如可以是镍钯金的镀层),从而可以避免内部其他金属干扰,实现电路导通。
8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32电连接于所述感光组件60的线路板62,并通过所述线路板62向上延伸导通于所述固定基座22,所述固定基座22通过所述导电延伸部233b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圈31,以实现所述摄像模组的电连接结构。
8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模组进一步包括外壳50,所述感光芯片驱动装置2和所述感光组件60容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基座22固接于所述外壳。其中,所述外壳50包括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所述第一壳体51从前方包覆所述载体框架20,所述第二壳体52从后方包覆所述感光组件60,所述载体框架20支撑所述活动载体10沿光轴正交面移动,以防止发生外部冲击时成像组件冲出,造成摄像模组损坏,所述固定基座22固接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
88.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