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8218069发布日期:2021-12-28 22:5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直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b2b(商家对商家)的商品对象信息系统中,可以为卖家用户提供直播服务。由于买卖双方都是商家,因此,卖家用户除了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商品的讲解,还可以与买家用户进行商业洽谈,等等。例如,常见的直播场景包括:工厂直播(例如,由主播带着大家参观工厂的厂房车间、流水线等),新品直播(例如,新品发布相关的直播),现场的档口直播(主播在店铺档口开播,观众可以与主播互动,告诉主播尺码,进行现场打版等),另外还有些主播自己是设计师,可以对自己的设计过程进行直播,等等。
3.但是,b2b系统中的主播在开播时,通常并没有专业的mcn团队,甚至没有专业的开播设备,因此,直播能力可能比较差。例如,主播开播的一种典型的方式是,在距离主播比较远的地方架设一部手机,用于采集主播的音视频流并向服务端进行推流,同时,在主播面前比较近的地方放置另一部手机,使得主播可以在直播过程中查看用户的评论等信息,并与用户进行互动。但是,由于手机屏幕尺寸有限,因此,用户评论内容的字体比较小;另外,主播在直播过程中,还需要一边看向远端的手机,一边通过近处的手机查看用户评论内容,因此,经常存在难以看清用户评论内容的情况。即使在直播间配备大屏设备,并通过投屏的方式将主播面前的手机界面展示到大屏设备中,改善的效果也比较有限。例如,如果用于推流的手机本身摄像头性能较差,会影响直播画面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是难以通过投屏的方式来获得解决的。
4.现有技术中,一种可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pc设备进行开播,这种pc设备可以配备高性能的摄像头,硬件门槛也比较低,但是,在协同性以及便携性等方面会比较差,主播只能坐在pc设备前进行开播,不适于在工厂、档口等场景中进行随时随地的开播。另一种方案是采用专业的直播一体机设备进行开播,这种设备具有摄像头性能高,屏幕大,方便遥控等优点,但协同性以及可定制性同样较差,而且硬件门槛高,对于中小型商家而言,硬件成本可能是不可接受的。
5.因此,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开播能力,以适应多种直播场景的需求,成为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了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开播能力,以适应多种直播场景的需求。
7.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8.一种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包括:
9.接收到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的请求后,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所述大屏端设备关联有第一摄像头设备,所述主
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且关联有同一应用程序;
10.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并创建能力流转管理服务;
11.通过所述能力流转管理服务,将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流转到所述大屏端设备,并将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的能力流转到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
12.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控制能力,以便通过所述直播控制能力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
13.一种多设备协同直播装置,包括:
14.设备确定单元,用于接收到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的请求后,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所述大屏端设备关联有第一摄像头设备,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且关联有同一应用程序;
15.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并创建能力流转管理服务;
16.能力流转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能力流转管理服务,将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流转到所述大屏端设备,并将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的能力流转到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
17.控制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控制能力,以便通过所述直播控制能力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20.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21.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3.通过本技术实施例,以分布式软总线技术作为基础,将同一应用程序提供的多个不同能力,从主播端设备无缝流转到其他更适合的设备上,其中包括具体的直播预览能力、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互动信息展示能力等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进行采集的能力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在主播端设备表达对直播过程进行控制的能力,等等。这样,可以利用大屏端设备显示屏尺寸大的特点,实现对各项信息更清晰直观的展示,利用第一摄像头设备的采集能力,弥补主播端设备在音视频流采集能力方面的弱点,并且,使得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移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主播可以利用现有设备或者投入较少的硬件成本,完成直播互动功能在多设备上的迁移流转和音视频流在多设备上的协同开播能力,使得应用程序提供的各种能力能够在更适合的设备上进行表达,从而通过软件的方式打破设备的限制,可以实现各种设备间的优势互补。
2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还可以将协播端设备也参与到多设备协同直播过程中,此时,还可以在协播端设备表达与观众或者主播进行互动的能力,并且,具体的互动信息还可
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发送到大屏端设备中进行展示。此外,还可以协播端设备还可以直接从大屏端设备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本地拉取,可以提升协播端播放音视频流的实时性,同时起到节省带宽的作用。
25.再者,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第二摄像头设备加入到协同中,这样,在通过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采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摄像头设备对讲解对象的细节,或者工厂加工生产过程等进行音视频流采集。并且这种其他的摄像头设备也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这样,不需要复杂的物理线路连接,即可以通过主播端设备实现对这种第二摄像头的远程启动,第二摄像头设备采集到的音视频流还可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发送到大屏端设备,以实现对多路音视频流的合流,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多种复杂直播场景下的需求。
2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大屏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播端设备的控制界面示意图;
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协播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
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示意图;
3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开播能力,以适应多种直播场景的需求,提供了多设备协同开播的实现方案。在该方案中,具体参与协同直播的设备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通过建立多设备间的软件通信连接总线,完成多设备间无物理线路连接的互联互通,从而低时延高带宽的设备间信息传输)功能,使得各个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例如,具体的设备可以包括主播端设备(主播是直播中担任主要角色对外展示讲解对象的角色,主播端设备主要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大屏端设备(也即,具有更大显示屏的设备),这些设备都可以是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设备,并且大屏端设备还可以关联有摄像头。另外,还可以基于分布式软总线的设计特
点,为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等不同的设备开发相同的应用程序(例如,可以称为直播应用等),该应用程序在能力粒度上可以划分为多个模块。在进入到多设备协同开播模式后,可以将具体应用程序按照能力拆分到不同的设备上去,并实现无缝的流转,从而可以将具体的能力由更合适的设备进行表达,多个设备所表达的多种不同能力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开播方案。例如,可以将该应用程序提供的对直播音视频流进行采集的能力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将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例如,实时在线人数,直播观看人数、商品曝光次数等)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等,流转到大屏端设备中。主播端设备中则可以表达对大屏端设备进行控制的能力,此时,主播端设备可以仅起到“遥控器”的作用,等等。
38.由于可以由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因此,主播只要面对该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即可,而不再需要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摄像头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具体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各项实时数据、用户互动评论信息等,也都可以在大屏设备通过更大的显示屏进行展示,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展示效果。同时,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不需要通过硬件线路的连接,而是通过无线传输去完成,可以更好地体现便携性,主播在开播过程中可以更随意的移动位置,或者移动自己的主播端设备等。在硬件方面,如果主播已有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手机等终端设备(例如,使用了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操作系统等等),则只需要购买大屏端设备就可以完成开播,性价比高;并且,摄像头,大屏端设备的显示器等,还可以根据商家地投入情况定制。
39.总之,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方案打破硬件限制,将不同的应用能力,打散到最合适的硬件设备上,实现硬件与硬件之间能力的互补,拓展开播能力,满足用户对大屏、可定制化、无线等多方面的需求。另外,在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支持下,不同设备之间能力的流转可以是无缝的,主播不需要学习成本,心智上也不需要额外的门槛,实现了大屏互动和多设备协同开播的能力。
40.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41.分布式软总线是手机、平板、智能穿戴、智慧屏、车机等分布式设备的通信基座,为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了统一的分布式通信能力,为设备之间的无感发现和零等待传输创造了条件。依托软总线技术,可以实现多台设备共同协作完成一项任务,任务也可以由一台设备传递至另一台设备继续执行。对于用户而言,无需关注多台设备的组网,软总线可以实现自发现、自组网。对于开发者而言,也无需针对不同设备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适配不同的网络协议和标准规范。
42.总线原本是传统计算机硬件体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电路再与总线相连接,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因此,在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总线,微型计算机是以总线结构来连接各个功能部件的。
43.相较于传统计算机中的硬总线,分布式软总线是一条虚拟的、“无形”的总线。也即,能够通过软件的形式,连接同处于一个局域网内部的所有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设备,并且具有自发现、自组网、高带宽和低时延等特点。
44.目前,一些操作系统已经能够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因此,对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场景而言,如果主播的手机等设备搭载了上述操作系统,则直接用这种手机作为主播端设备,即可实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多设备协同开播。对于大屏端设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以智能电视等设备作为显示屏,此时,如果该智能电视搭载了能够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则也可以在该智能电视中安装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之后,作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大屏端设备。或者,如果以电视中未搭载能够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或者使用非智能的电视设备作为显示屏,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的显示屏,则还可以为这种显示屏配备辅助设备,此时,具体的显示屏+辅助设备,组成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大屏端设备。其中,具体的辅助设备可以是搭载了能够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的手机,或者,还可以是定制化的“盒子”设备,可以在该“盒子”设备中烧录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等等。对于后者,由于定制化的“盒子”功能更集中,成本比较低,因此,可以作为更优选的实现方式。此时,具体的“盒子”可以与显示屏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设备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该盒子上,等等
45.从软件层面而言,在上述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中,可以支持具体的应用程序以ability(能力)为单位进行部署。ability是应用程序所具备的能力的抽象,也是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具备多种能力(即可以包含多个ability)。具体的,应用程序的能力分为两种类型:fa(feature ability)和pa(particle ability)。其中,fa代表具有ui(用户界面)的功能,是用户可见的能力,并旨在与用户进行互动。pa表示没有ui的能力,并且主要用于提供对fa的支持,例如,提供计算功能作为后台服务或提供数据访问功能作为数据存储库,等等。
46.另外,在上述支持支持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的操作系统中,还可以支持多设备分布式流转功能。通过这种流转功能,可以打破设备界限,实现多设备联动,使用户应用程序中的多项能力可分可合、可流转。
47.基于上述特点,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开发具体用于实现多设备协同开播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可以安装于参与协同的多个不同的设备中,也即,可以为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协播端设备等开发同一款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中,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能力,包括多种不同的fa、pa等。例如,直播音视频流采集pa,直播音视频流预览展示fa,用户评论fa,实时直播数据(包括实时在线人数,直播观看人数、商品曝光次数等)fa,协播与主播互动fa,开播控制fa,等等。这些能力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常规模式下,可以通过主播端设备中的该应用程序进行开播,包括进行音视频流的采集,预览,直播数据、用户评论等信息的展示等等,都可以在同一设备上完成;而在切换到多设备协同开播模式之后,则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起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如果存在协播端设备,也可以与大屏端设备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将该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音视频流预览展示fa,用户评论fa,实时直播数据fa,协播与主播互动fa等能力,无缝流转到大屏端设备中,直播音视频流采集能力则可以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也即,可以通过大屏端设备启动关联的摄像头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并对上述各fa进行展示;相应的,主播端设备中可以关闭音视频采集、预览、直播实时数据展示等能力,仅表达开播控制fa即可,主播可以利用该fa,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
48.另外,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相应的控制模块,以实现设备的初始化,不同设备
间连接的建立,服务的创建(例如,能力流转管理服务的创建等),以及具体对上述各项fa、pa流转的触发等等,进而实现直播互动在多设备上的流转,以及音视频流在多设备上的协同开播。此外,在多设备协同开播结束后,又可以将各项能力流转回主播端设备中,以此实现多项能力的可分可合。
49.从系统架构角度而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涉及主播端设备,以及屏端设备,大屏端设备还可以关联有摄像头设备,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能够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且关联有同一应用程序。在多设备协同开播模式下,可以将该应用程序关于音视频流的采集,预览,直播数据、用户评论等信息的展示等能力,无缝流转到大屏端设备中,通过大屏端设备对上述各项能力的界面进行展示,并启动关联的摄像头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主播端设备仅起到控制作用即可。
50.此外,还可以加入协播角色,使得协播端设备也可以加入到多设备协同开播过程中,协播可以通过协播端设备输入用于与观看者用户或者主播进行互动的内容,并且可以发送到大屏端设备中进行展示。
51.再者,如图2所示,摄像头设备的数量也可以扩展,甚至可以扩展出支持分布式软总线能力的摄像头设备,使得可以在通过大屏端的摄像头设备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采集的同时,通过其他的摄像头对货品细节,或者工厂的车间、流水线等情况进行音视频流的采集,采集的音视频流可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发送给大屏端设备,由大屏端设备通过合流之后组成完整的直播音视频流后进行预览展示,还可以进行向服务端的推流,等等。
52.其中,如前文所述,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协播端设备、以及其他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摄像头设备之间,都不需要通过硬件方式连接,而是通过分布式软总线的方式进行无线连接,使得各个设备的位置不受限制。例如,主播端设备以及大屏端设备可以位于直播间,由主播进行控制,以及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采集,同时还可以由位于工厂车间中的摄像头设备对车间情况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当然,需要保证各个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中),等等。
53.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54.首先,本技术实施例从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中关联的同一应用程序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参见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
55.s301:接收到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的请求后,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所述大屏端设备关联有第一摄像头设备,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且关联有同一应用程序。
56.具体的,在默认状态下,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中表达应用程序的直播音视频流采集、预览、直播实时数据以及用户评论展示等各项能力,同时,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中提供用于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的操作入口,这样,可以由主播来控制是否需要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
57.在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之后,该主播端设备侧可以对附近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设备进行检测,之后,可以自动将检测到的各个设备作为需要参加协同的目标设备。或者,在另一种更适合实际应用场景的方式下,可以将检测到的各设备在主播端设备的界面中进行展示,由主播选择使用哪些设备进行协同。这样,可以根据主播的设备选择情况,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
58.具体实现时,具体的目标设备至少可以包括主播端设备以及大屏端设备。其中大屏端设备关联由第一摄像头设备,由于该第一摄像头主要用于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数据流的采集,在直播过程中,基本不需要移动该第一摄像头的位置,因此,该第一摄像头设备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连接到大屏端设备上。当然,在具体实现时,该第一摄像头设备也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与大屏端设备的通信,等等。另外,该第一摄像头设备也可以为多个,以此实现多机位的画面采集。
59.s302: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并创建能力流转管理服务。
60.在确定出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之后,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以使得两者之间可以实现无线的通信连接。并且,可以创建能力流转管理服务,以用于支持应用程序的能力在不同设备之间的流转。
61.s303:通过所述能力流转管理服务,将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流转到所述大屏端设备,并将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的能力流转到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
62.在创建了能力流转管理服务之后,就可以将主播端设备中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流转到所述大屏端设备,另外,可以将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的能力流转到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也就是说,可以将主播端设备采集音视频流的能力关闭,由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由于大屏端设备的显示屏尺寸更大,因此可以实现对具体预览信息、实时数据、互动数据等更好的展示。另外,由于第一摄像头设备是可以配置的,因此,在主播端设备的音视频采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第一摄像头设备进行补足。
6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体验角度来划分,可以将具体的流转分为跨端迁移和多端协同两种。其中,所谓的跨端迁移是指,在a端运行的fa迁移到b端上,完成迁移后,b端fa继续任务,而a端fa退出。在用户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当使用情境发生变化时(例如:从室内走到户外或者周围有更合适的设备等),之前使用的设备可能已经不适合继续当前的任务,此时,可以选择新的设备来继续当前的任务。
64.多端协同是指,多端上的不同fa/pa同时运行,或者交替运行实现完整的任务;或者,多端上的相同fa/pa同时运行实现完整的任务。此时,多个设备作为一个整体为用户提供比单设备更加高效、沉浸的体验。
65.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下,关于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fa,直播实时数据展示fa,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fa,可以通过跨端迁移的方式,流转到大屏端设备中,拉起大屏端设备中对应的fa,而主播端设备中的这些fa则可以退出,不再继续执行对应的任务。
66.而关于音视频流,则可以通过多端协同的方式实现协同开播。例如,具体的,可以将直播画面采集能力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由大屏端设备启动该第一摄像头设备,采集到的音视频流则可以通过大屏端设备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fa进行展示,主播端设备中的直播控制fa则可以用于对直播过程进行控制,以此实现通过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的协同开播。
67.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应用程序还涉及到推流能力,也即,将采集到的直播音
视频流推流到服务端。关于该推流能力(pa),一种方式下,可以流转到大屏端设备中执行,也即,由大屏端设备将直播音视频流推流到服务端。或者,另一种方式下,还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中保留推流能力,此时,大屏端设备可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分布式虚拟化设备,将直播音视频流传输到主播端设备,由主播端设备进行推流,等等。
6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fa,直播实时数据展示fa,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fa等迁移到大屏端设备之后,由于大屏端设备的显示屏尺寸相对比较大,因此,可以采用划分阵地(区域)的方式,将不同的fa分别进行展示。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将大屏显示区域划分为三个阵地,分别对上述三个不同fa进行展示,以实现对各类信息更清晰直观的展示。
69.s304: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控制能力,以便通过所述直播控制能力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
70.在将预览展示fa,直播实时数据展示fa,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fa等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将直播音视频采集能力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之后,主播端设备可以作为控制设备来存在。此时,可以在该主播端设备中表达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控制能力,这样,在直播过程中,主播可以通过具体的直播控制fa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例如,如图5所示,具体的控制可以包括:控制大屏端设备声音大小、页面切换(主页面与弹窗页面、账号页面等的切换),对大屏端设备的直播开关浏览控制,对大屏端设备的实时数据滚动进行控制,对大屏端设备的互动消息(例如,对上品进行确认),在多摄像头设备参与协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控制摄像头连接,如控制哪些摄像头可以连接或者断开等等。
71.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实现多设备协同开播。当然,如前文所述,具体参与协同的目标设备还可以包括协播端设备,也就是说,参与直播的角色可能不仅包括主播,还可以包括协播(直播中担任上品、发布优惠券、观众互动、主播互动等辅助直播的角色),因此,也可以将协播端设备加入到多设备协同开播中。具体的,该协播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设备,并且,也可以关联有与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相同的应用程序。当然,该应用程序在协播端设备中表达的界面与主播端设备中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可以根据登录的账号等来区分主播或者协播的身份,然后表达出不同的界面。具体的,在协播端设备中展示出的界面中可以包括用于加入到多设备协同开播中的操作控件,之后,该设备可以检测出附近的大屏端设备,并与该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
72.如图6所示,具体可以在协播端设备中表达应用程序提供的“上品”(用于在直播过程中将讲解的商品对象发布到当前直播会话关联的可购买清单(例如,直播间的“商品袋”等)中,使得买家用户可以从“商品袋”选择该商品对象,并按照直播中的价格进行购买)、“优惠”(用于在直播过程中发放优惠券等)、“秒杀”等能力。另外,还可以表达应用程序提供的用于与主播和/或直播观看者用户进行互动的能力,例如,包括回复观众的评论,或者向主播提供提示信息,或者帮助信息。例如,提示信息可以包括:对接下来即将讲解的对象进行提示,或者,对当前讲解对象的卖点等进行提示,或者,对用户评论信息中的一些热点信息、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等进行提示,等等。帮助信息可以包括具体的改善建议等信息,例如,如果发现当前的直播文案不够活泼,则可以提示主播多使用一些更活泼的文案,还可以提供示例文案;又如,发现主播用户当前使用的滤镜效果不够好,则可以提示用户切换滤
镜,还可以提供建议的滤镜类型,等等。
73.协播端设备在接收到与主播和/或直播观看者用户的互动内容后,可以通过所述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发送到所述大屏端设备进行展示。其中,在大屏端设备的互动fa中,可以提供用于对协播的互动信息进行展示的区域,以用于对协播提供的互动内容进行展示。例如,如图4所示,在互动fa展示区域,上半部分可以是对协播提供的互动内容进行展示的区域,下半部分是对观众的评论信息进行展示的区域,等等。
74.关于“上品”、“优惠”、“秒杀”等,也可以将具体的操作结果发送到大屏端设备中,以弹窗或者浮层等方式进行展示,如果需要主播进行确认等,则可以通过主播端设备中表达的控制能力进行控制,等等。
75.另外,具体实现时,协播端设备中通常也具有展示主播音视频流的需求,在现有技术中,协播端设备需要从服务端拉流,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协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了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并且,由大屏端设备关联的第一摄像头设备进行主播音视频流的采集,因此,可以在所述协播端设备中表达从所述大屏端设备拉取直播音视频流的能力,这样,协播端设备可以直接从大屏端设备进行拉流,大屏端设备可以通过所述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将所述直播音视频流传输给所述协播端设备。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涉及到从大屏端设备到协播端设备之间的本地传输,因此,还可以在所述大屏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对音视频流进行本地编码的能力,相应的,在协播端设备中表达解码能力,使得大屏端设备在对音视频流进行编码后,传输给协播端设备,由所述协播端设备进行本地解码后进行播放。这样,可以使得协播端设备更及时地获得直播音视频流,同时可以起到节省带宽的作用。
76.除了可以通过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协播端设备等进行协同直播之外,还可以对摄像头设备进行扩展,以满足一些复杂直播场景下的需求。例如,有些直播场景中,可能需要展示讲解对象的一些细节,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直播设备屏幕比较小,摄像头距离讲解对象比较远,因此,需要主播走到开播设备的面前去更好的展示,但是这样会影响直播体验。或者,另一种典型的场景是与工厂相关的直播,在这种场景中,商家的开播设备可能比较简陋,难以做到一边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采集,一边把真实的工厂场景进行展示,等等。
77.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实施例中参与协同的目标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摄像头设备,并且,这种第二摄像头设备也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例如,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摄像头设备中烧录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操作系统,等等,使得摄像头设备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这样,如果主播在开播过程中,需要对讲解对象细节或者工厂中的生产加工场景进行直播视频流采集,则还可以购买一个或多个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摄像头。在启动多设备协同开播模式之后,还可以将这种摄像头也检测出来,由直播选择是否将其加入到协同开播的目标设备中来,如果是,则也可以在第二摄像头设备与所述主播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然后,通过所述主播端设备启动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这种第二摄像头设备采集的音视频流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进行合流,形成对直播场景更完整的展示。
78.其中,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与所述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这样,第二摄像头设备可以将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提供给所述大屏端设备。之后,可以通过所述大屏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与所述第
二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进行合流处理,并进行预览展示。如果需要在大屏端设备进行推流,则大屏端设备还可以直接将合流结果推送到服务端,等等。
79.可见,通过本技术实施例,以分布式软总线技术作为基础,将同一应用程序提供的多个不同能力,从主播端设备无缝流转到其他更适合的设备上,其中包括具体的直播预览能力、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互动信息展示能力等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对主播进行音视频流进行采集的能力流转到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设备,等等。这样,使得主播可以利用现有设备或者投入较少的硬件成本,完成直播互动功能在多设备上的迁移流转和音视频流在多设备上的协同开播能力,使得应用程序提供的各种能力能够在更适合的设备上进行表达,从而通过软件的方式打破设备的限制,可以实现各种设备间的优势互补。
80.在扩展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和上述能力提供给主播中控控制走播、坐播画面切换,多摄像头协同录制主播、讲解对象、工厂等功能,还可以实现对主播的多视角拍摄。另外,还可以通过协播端设备实现与用户或主播的互动,等等。从而低本高效的满足了商家大屏开播、多设备协同的诉求,同时用软硬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商家直播的能力。
81.总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针对协同性、互动性、便携性、可定制型和硬件门槛等各方面的问题,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解决:
82.1、设备间高效协同:主播端设备操控摄像头开播状态;大屏端设备关联的摄像头采集主播讲解画面;大屏端设备展示主播讲解画面分发音视频流;协播端设备还可以从大屏端设备中进行本地音视频流的拉取并进行播放。
83.2、大屏互动:大屏端设备可以展示实时直播数据和互动信息(可以包括买家用户的评论信息,协播输入的与买家用户或者主播进行互动的信息等);主播端设备可以操控大屏互动;协播端设备可以与主播、观众,通过大屏进行互动。
84.3、连接线路少:由于目标设备可以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因此,不同的目标设备间在同一局域网内完成无线连接,且可以保障数据快速可靠的传输。
85.4、设备可配:可选配置的摄像头(例如,关于是否带麦克风,以及其他的性能的都可以由商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另外,大屏设备也是可配置的,可以选用智能显示设备,还可以选择普通的显示屏+“盒子”等方式来实现。
86.5、高性价比设备:主播端设备与协播端设备可以是手机等,只要能够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即可。大屏端设备可以由显示器外接辅助设备(例如,“盒子”等)的方式来实现,.摄像头设备为视情况可选(包括数量、性能等)。
87.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具体例子中,获得的最终效果包括:硬件设备方面,主播仅需要准备主播一台手机、可配的大屏显示器一个、大屏显示器的辅助设备一台,以及视情况的若干可配摄像头,另外,在有协播的情况下,还可以为协播准备一台手机。软件应用方面,在主播端手机上安装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多个设备上的应用是同一个。主播开播后,当主播选择大屏端设备之后,可以将音视频录制交给连接大屏端设备的摄像头,主播手机此时显示遥控界面,同时大屏端设备显示直播实时数据和直播互动数据,大屏端设备上的摄像头会采集音视频流,还可以进行推流,同时可以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将音视频流推给协播手机播放。可扩展地,主播可以配置多个如上摄像头,实现对商品的采集录制,对走播工厂的录制,多机位的录制等,同时推流到云端,最终在云端实现合流,推送给观众播放。
8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能会涉及到对用户数据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符合所在国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下(例如,用户明确同意,对用户切实通知,等),在适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在本文描述的方案中使用用户特定的个人数据。
89.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设备协同直播装置,参见图7,该装置可以包括:
90.设备确定单元701,用于接收到启动多设备协同直播模式的请求后,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所述目标设备包括:主播端设备,大屏端设备,所述大屏端设备关联有第一摄像头设备,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且关联有同一应用程序;
91.连接建立单元702,用于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与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并创建能力流转管理服务;
92.能力流转单元703,用于通过所述能力流转管理服务,将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音视频流的预览展示能力,直播实时数据展示能力,以及用户评论信息展示能力流转到所述大屏端设备,并将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采集的能力流转到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
93.控制能力表达单元704,用于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直播控制能力,以便通过所述直播控制能力实现对直播过程的控制。
94.具体的,所述设备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
95.对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的设备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各设备在所述主播端设备的界面中展示,根据主播的设备选择情况,确定参与协同的多个目标设备。
96.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可以为多个,以用于从多个视角对主播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
97.另外,所述目标设备还包括协播端设备,所述协播端设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且关联有所述同一应用程序;
98.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用于:
99.在所述协播端设备与所述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
100.所述装置还包括:
101.互动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协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用于与主播和/或直播观看者用户进行互动的能力;
102.互动内容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到与主播和/或直播观看者用户的互动内容后,通过所述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发送到所述大屏端设备进行展示。
103.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104.音视频流拉取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协播端设备中表达从所述大屏端设备拉取直播音视频流的能力,以及本地解码能力;
105.编码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大屏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对音视频流进行本地编码的能力,以便在接收到所述协播端设备的拉流请求后,通过所述分布式软总线连接,将所述直播音视频流传输给所述协播端设备,由所述协播端设备进行本地解码后进行播放。
106.其中,所述目标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摄像头设备,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支持分布式软总线功能;
107.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与所述主播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
108.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
109.启动单元,用于通过所述主播端设备启动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以用于与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进行合流。
110.另外,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与所述大屏端设备之间建立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以便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将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提供给所述大屏端设备;
111.此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112.合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大屏端设备将所述第一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与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采集的直播音视频流进行合流处理,并进行预览展示。
113.其中,所述第二摄像头设备用于对讲解对象的细节或者工厂的加工生产区,进行直播音视频流的采集。
114.另外,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115.第一推流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大屏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推流能力,以便通过所述大屏端设备将直播音视频流推送到服务端。
116.或者,所述大屏端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直播音视频流提供给所述主播端设备;
117.此时,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118.第二推流能力表达单元,用于在所述主播端设备中表达所述应用程序提供的推流能力,以便通过所述主播端设备将直播音视频流推送到服务端。
119.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0.以及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21.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
122.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关联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执行时,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23.其中,图8示例性的展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架构,例如,设备8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飞行器等。
124.参照图8,设备8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125.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设备8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互动。例如,处理部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互动。
126.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8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
例包括用于在设备8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127.电源组件806为设备8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设备8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128.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设备8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129.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设备8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130.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131.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设备8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设备8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设备8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设备800或设备8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设备8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设备8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设备8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132.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设备8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设备8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或2g、3g、4g/lte、5g等移动通信网络。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13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设备8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134.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设备80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本公开技术方案提供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

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135.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136.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137.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多设备协同直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