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43261发布日期:2023-04-06 10:41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数据业务以及无处不在的接入需求正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但是上述数据业务与接入需求与日渐稀少的频谱资源构成了一对显著的矛盾。在频谱日趋饱和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频谱的利用率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就是在这种前提下诞生的,该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提升频谱的利用率的核心候选技术。它通过在网络设备侧布置几十甚至上百根天线来实现在同一时频资源上与空间分离的多个终端设备同时通信。

2、在4g时代,广播信道波束是通过波束赋形(beamforming)形成的一个垂直窄、水平宽的波束。一个广播信道波束即可完成对整个小区的覆盖。

3、而进入5g时代,广播信道通过一组波束赋形形成的窄波束在一段时间内以扫描的方式发送。通过数字通道数增多,可以在垂直面上可以形成更多的波束,带来更大的覆盖范围。例如在传统蜂窝(sub6g)频段下,新无线(new radio,nr)协议限制了广播波束数目最多为8个。

4、准共址(quasi co-located,qcl)的概念在lte系统中已经出现,与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类似,nr系统中也有qcl关系。示例性地,网络设备需要实时根据当前对终端设备最优的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波束来配置ssb与跟踪参考信号(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trs)的qcl关系,进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最优ssb波束的大尺度参数来估计或辅助估计用于接收trs的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但是,如果网络设备侧的ssb波束发生变化,而新的最优ssb波束对应的qcl关系没有及时配置给终端设备,则可能导致终端设备使用错误的大尺度参数来进行信道估计,造成终端设备掉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波束切换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由于网络设备侧的ssb波束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qcl关系导致终端设备使用错误的大尺度参数进行信道估计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波束切换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将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二波束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存在重叠部分,终端设备位于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的重叠部分,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与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相同,且所述第一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索引k对应的波束的覆盖范围属于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索引k对应的波束的覆盖范围,k≥0;在所述网络设备从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集合的过程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n个指示信息,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中,第i个指示信息是在所述网络设备从第2i-1个第三波束集合切换至第2i个第三波束集合之前发送的,所述第i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2i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波束承载的信号与第一信号的准共址qcl关系,所述i取遍1至n-1中的任意一个正整数;第n个指示信息是在所述网络设备从第2n-1个第三波束集合切换至所述第二波束集合之前发送的,所述第n个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承载的信号与所述第一信号的qcl关系,所述第三波束集合的总数为2n-1。

3、采用上述方法,网络设备可以执行多次波束切换,以实现从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二波束集合,并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指示信息,以实现及时更新qcl关系,避免终端设备使用错误的大尺度参数来进行信道估计,造成终端设备掉话。

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任意两个第三波束集合的覆盖范围相同。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2;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存在至少两个波束的波束指向相同。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从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不需要更新qcl关系。

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1小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2,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波束数目n3大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2;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为n1+n3-n2,其中,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前n1个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n1个波束相同,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后n3-n2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前n个波束的覆盖范围相同。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从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不需要更新qcl关系。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前n1个波束中的波束索引j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n1个波束中的波束索引j对应的波束相同,1≤j≤n1;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后n3-n2个波束分别对应的波束索引均大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中的最大波束索引。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发送指示信息的次数。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1小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2;所述网络设备支持的最大波束数目n3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n2相同;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包括的波束数目为n1+1,其中,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前n1个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n1个波束相同,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最后1个波束的覆盖范围与所述前n个波束的覆盖范围相同。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从第一波束集合切换至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不需要更新qcl关系。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前n1个波束中的波束索引j对应的波束与所述第一波束集合包括的n1个波束中的波束索引j对应的波束相同,1≤j≤n1;所述第1个第三波束集合中的最后1个波束对应的波束索引大于所述第二波束集合中的最大波束索引。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减少发送指示信息的次数。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号可为trs。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n个指示信息中的每个指示信息可由下行控制信息、或无线资源控制消息、或者媒体接入层控制单元携带。

12、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设计。该装置可以是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对应的功能的芯片或电路,或者是包括该芯片或电路的设备。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以及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其中存储器所存储的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该装置或者安装有该装置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14、其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或者,如果该装置为芯片或电路,则通信接口可以是该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例如输入/输出管脚等。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相应的功能单元,分别用于实现以上方法中的步骤。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

1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装置上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1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装置上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18、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

19、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中任一可能设计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描述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