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4724发布日期:2021-12-17 23:3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提升,电子设备的功耗也越来越大,对散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散热片对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固定的散热片对电子设备中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6.第一壳体;
7.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可相对于第一壳体活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围合形成可调节的第一容置腔;
8.发热元件,发热元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中;
9.柔性散热件,柔性散热件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柔性散热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柔性散热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连接;
10.其中,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的过程中,柔性散热件可展开或者收拢。
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发热元件以及柔性散热件,第二壳体可相对于第一壳体活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可调节的第一容置腔,发热元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中,柔性散热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中,柔性散热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连接,柔性散热件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的过程中,柔性散热件可展开或收拢,在电子设备展开时柔性散热件也随之展开,从而增大柔性散热件的散热面积,有助于柔性散热件充分利用第一容置腔内的空间进行散热,提高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12.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3.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状态下的一个横截面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状态下的一个横截面示意图;
1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种状态下的又一个横截面示意图;
21.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另一种状态下的又一个横截面示意图;
22.图9是连接轴、卷轴、弹簧片以及柔性散热件装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23.图中示出:110

第一壳体、120

第二壳体、130

第一容置腔、210

发热元件、220

主板、230

主板支架、240

均热件、300

柔性散热件、310

第一散热片、320

第二散热片、410

连接轴、420

套管、421

第二容置腔、422

开孔、430

弹簧片、500

卷轴屏、600

中框结构、610

第一支架、620

第二支架、621

连接部、622

齿条、700

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
29.第一壳体110,
30.第二壳体120,第二壳体120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活动,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围合形成可调节的第一容置腔130;
31.发热元件210,发热元件21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30中;
32.柔性散热件300,柔性散热件300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30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连接;
33.其中,在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运动的过程中,柔性散热件300可展开或
者收拢。
34.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个人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等。
35.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卷轴屏手机,其包括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是滑动连接的;再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折叠屏手机,其包括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是转动连接的;再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包括长度可调节的镜架的虚拟现实眼镜,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是镜架上可以滑动连接的两个部分的壳体;再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包括分别对应显示屏侧的壳体与键盘侧的壳体,两者之间可以是转动连接的。
36.当然,以上是对电子设备的类型,以及电子设备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的活动连接方式的一些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备可以不限于以上类型,且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可以是滑动连接或者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此处也不作具体限定。
37.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30,由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活动连接。相应地,该基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30也可以是可调节的。
38.第一容置腔130可调节,可以具体表现为第一容置腔130的空间大小或者空间形状等可以得到调节。比如,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滑动,可以使得第一容置腔130的空间大小能够得到调节;再比如,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时,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转动,可以使得第一容置腔130的空间形状能够得到调节。
39.在第一容置腔130中可以设置有发热元件210。比如,发热元件2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电源芯片、摄像模组或者射频单元等等,此处不作一一举例说明。
40.发热元件210在工作过程中会热量,通过设置散热结构可以及时将热量散发,以避免电子设备的温度过高。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可以包括柔性散热件300,以用于对发热元件210进行散热。
41.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连接。当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存在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可以相应得到展开或者收拢。
42.在一些举例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可以是与发热元件210连接,而发热元件210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即柔性散热件300可以是通过发热元件210间接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如此,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基于热传导的方式将发热元件210产生的热量导出并散热。
43.当然,实际应用中,柔性散热件300也可以与发热元件21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发热元件210上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到柔性散热件300上。此时,柔性散热件300的一端可以是直接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并使得柔性散热件300与发热元件210相对设置,增加柔性散热件300上可用于对流换热的面积。
44.柔性散热件300可以是整体或者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30中。一般来说,发热元件210位于第一容置腔130中,柔性散热件300用于对发热元件210散热,因此,柔性散热件可以是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30中。
45.比如,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容置腔130中,而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位于第一容置腔130中,也可以是从第一容置腔130穿透第二壳体120到达电子设备的外部。
46.柔性散热件300为柔性结构,因此,可以产生形变以实现展开或者收拢。至于柔性散热件300的收拢方式,可以是折叠收拢或者卷绕收拢等。
47.比如,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容置腔130的容积减小时,柔性散热件300在第一容置腔130的壁面的限制下自由折叠,或者是沿着预设的折痕折叠。再比如,柔性散热件300在收拢时,可以是卷绕在连接于第二壳体120上的转轴上。当柔性散热件300展开时,可以是从折叠状态展开,或者是从卷绕状态展开等。柔性散热件300的展开与收拢,可以导致其散热面积发生变化。
48.以下结合一些举例,来对柔性散热件300的展开与收拢的实现进行说明。
49.在一个举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卷轴屏手机,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可以是通过发热元件210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10上,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当第一壳体110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滑动时,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距离增大,柔性散热件300展开。反之,当第一壳体110朝向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滑动时,柔性散热件300收拢。
50.再比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折叠屏手机,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两者分别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屏幕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屏幕连接,或者与第二壳体120连接。当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二壳体120转动时,柔性散热件300位于第一屏幕与第二屏幕之间过渡区的部分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柔性散热件300整体产生展开或收拢。
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发热元件210以及柔性散热件300,第二壳体120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活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围合形成可调节的第一容置腔130,发热元件21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30中,柔性散热件30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30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连接,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运动的过程中,柔性散热件300可展开或收拢,在电子设备展开时柔性散热件300也随之展开,从而增大柔性散热件300的散热面积,有助于柔性散热件300充分利用第一容置腔130内的空间进行散热,提高对发热元件210的散热效果。
52.在一个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为石墨烯散热片。
53.一般来说,石墨烯材料具有耐高温、良好的导热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其散热系数是铜的2~5倍,但密度却只有铜的1/10~1/4,质量上更轻,同时石墨烯易于加工,可根据需要定制形状大小,可塑性好,其他方面,石墨烯材料还有屏蔽电磁波等优点。
54.因此,本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为石墨烯散热片,可以获得石墨烯材料的优点。
55.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柔性散热件300也可以是例如石墨片、导热硅胶片或符合材料片等。
56.在一些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可以是一体的;而在另一些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散热片与第二散热片,两者所采用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7.为简化说明,以下将主要以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58.如图2至图6所示,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卷轴屏500,卷轴屏5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卷轴屏5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活动连接,卷轴屏500、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能够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容置腔130。
59.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是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卷轴屏手机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距离相对较近,卷轴屏500可供用户使用的屏幕的面积较小;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卷轴屏手机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距离相对较远,卷轴屏500可供用户使用的屏幕的面积较大。
60.如图4所示,图4为电子设备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横截面示意图。基于图4可见,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围合形成的腔体,可以通过位于电子设备的正面的开口与外部空间连通,而卷轴屏500则可以覆盖该开口,并与第一壳体110以及第二壳体120共同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的第一容置腔130。
61.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距离相对较近,两者围合形成的腔体之间的宽度(图中宽度方向记为w)较小,因此,卷轴屏500裸露在外的部分的宽度也相对较小,隐藏在第一容置腔130中的部分的宽度较大。
62.如图5所示,图5为电子设备处于图3所示的状态下的横截面示意图。在图5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以相互远离,以使得两者围合形成的腔体之间的宽度较大,因此,卷轴屏500裸露在外的部分的宽度也相对较大,隐藏在第一容置腔130中的部分的宽度较小。
63.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卷轴屏500能够比较可靠地形成对上述电子设备的正面开口的覆盖,可以使得卷轴屏500的第一端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卷轴屏50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120活动连接。
64.第一壳体110在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等同于在卷轴屏500的第一端施加了拉力。卷轴屏500的第二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自由端,并且卷曲收纳在第一容置腔130中。在第一壳体110的拉动下,卷轴屏500的第二端可以从由卷曲状态不断展开,卷轴屏500裸露在外的部分的宽度也相应增大。
65.为了提高卷轴屏500的工作可靠性,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且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用于支撑卷轴屏500。
66.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可以具体为电子设备所包括的中框结构600的组成部分。如图4和图5所示,中框结构600可以是设置于卷轴屏500的朝向第一容置腔130的一侧,以起到对卷轴屏500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67.如图6所示,图6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结合图6可见,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均可以是呈梳齿状的结构,也可以就是,各个支架可以包括连接部621,以及位于连接部621一侧且沿连接部621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齿条622,相邻的两个齿条622之间可以存在间隙。
68.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进行装配时,一个支架的齿条622可以插入到另一个支架的相邻两个齿条622之间的间隙中,并可以在间隙中活动。
69.第一支架610与第二支架620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滑动时,两个支架之间也可以相对运动。而在一个示例中,两个
支架相对运动时,一个支架的齿条622,可以保持始终位于另一个支架的与该齿条622对应的间隙中,如此,可以在卷轴屏500裸露在外的屏幕部分的宽度发生变化时,始终保持对这部分屏幕的有效支撑,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70.可选地,发热元件210与第一壳体110固定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通过发热元件21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
71.如上文所示的,发热元件2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电源芯片、摄像模组或者射频单元等等。为简化说明,下文实施例中,可以以发热元件210位于主板220上为例进行说明。
72.如图4和图5所示,发热元件210可以随主板220共同固定在第一壳体110上,并且可以随第一壳体110运动。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于发热元件210,相应可以随第一壳体110运动。
73.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则可以是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的。当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随第一壳体110朝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两端之间的距离增加,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得到展开,比如,柔性散热件300可以是从卷绕状态展开,也可以是从折叠状态展开。此时,柔性散热件300的散热面积可以得到增加。
74.而当第一壳体110朝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两端之间的距离减小,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在第一容置腔130的壁面的限制下折叠收拢,或者,柔性散热件300也可以在其他机构的牵引下,卷绕到预设的卷轴上。
75.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发生相对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得到展开或收拢,以使得柔性散热件300的散热面积能够与第一容置腔130的空间大小匹配,有效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而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通过发热元件210与第一壳体110连接,则可以使得发热元件21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柔性散热件300,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76.如上文所示的,发热元件210可以是随主板220共同固定在第一壳体110上,而为了提高主板220与第一壳体110之间的固定强度,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容置腔130中进一步设置主板支架230,主板220可以通过主板支架230,更为可靠地与第一壳体110固定。
77.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均热件240,均热件240与发热元件210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连接于均热件240的远离发热元件210的一侧。
78.本实施例中,均热件240可以是均热板或者热管等具有较高导热性能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柔性散热件300可以与均热件240紧密贴合。通过设置均热件240,可以将发热元件210产生的热量比较均匀地传导至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一端,从而有助于提高热量传导的效率。
79.如上文所示的,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连接于第二壳体120,具体来说,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直接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的连接件间接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的。
80.以下结合一个应用例,对柔性散热件300直接连接于第二壳体120的构造进行举例说明。
81.结合图4与图5,该应用例中,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包括第一散热片310与第二散热片320,两者之间可以固定连接或者一体连接。其中,第一散热片310可以是固定连接在发热
元件210上的,第二散热片320则可以能够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容易理解的是,当第二散热片32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认为是上述收拢的状态。
82.第二散热片320可以是整体位于第一容置腔130中的,在折叠状态下,第二散热片320折叠收纳于第一容置腔130中,至于第一容置腔130中用于收纳第二散热片320的空间,可以是与第二散热片320的第二端所处的位置是匹配的。
83.如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下,第二散热片320可以是折叠收纳于主板220等结构的一侧的空间(记为第一空间r)内,该第一空间r的宽度可以随着第一壳体110的移动而变化。
84.在一些举例,折叠收纳的方式,可以是自由折叠;或者,第二散热片320上也可以具有预设的折痕,其可以沿这些折痕进行折叠。
85.当然,以上是对第二散热片320的折叠方式的一些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其具体的折叠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86.容易理解的是,第二散热片320处于折叠的状态下,其散热面积通常较小,但是可以比较可靠地容纳在较小的第一空间内。
87.如图5所示,而随着第一壳体110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上述的第一空间r的宽度增大,第二散热片320可以由折叠状态不断展开,从而转换为展开状态,散热面积也相应增大,从而有效提升第二散热片320的散热效果。
88.可见,本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片320在折叠状态下,折叠收纳于第一容置腔130中,收纳方式比较简单,柔性散热件30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装配要求较低,有助于降低两者之间的装配难度。
89.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连接轴410,连接轴410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30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通过连接轴410与第二壳体120连接。
90.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通过连接轴410连接至第二壳体120,如此,可以通过连接轴410为柔性散热件300提供足够的附着长度,提高柔性散热件30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91.在一个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与连接轴410可以是固定连接的,连接轴410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柔性散热件300在收拢的状态下,可以折叠收纳在连接轴410的附近。
92.在本示例中基础上,结合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当上述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时,电子设备的爆炸图可以是如图6所示。
93.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卷轴屏500、第一支架610、第二支架620、柔性散热件300以及连接轴410。至于以上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94.此外,在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20上还可以设置按键700,比如开关机按键700或者音量调节按键700等等,至于各个按键700可实现功能以及与电子设备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此处也不作具体描述。
95.而在另一个示例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与连接轴410连接,连接轴410与第二壳体120转动连接,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卷绕在连接轴410上,或者从连接轴410上展开。
96.换而言之,本示例中,可以通过连接轴410的转动,使得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在
连接轴410上卷绕或者转出。
97.在又一示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弹簧片430,弹簧片430的一端与连接轴410固定连接,弹簧片430的另一端与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98.本示例中,通过弹簧片430的变形,使得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在连接轴410上卷绕或者转出。
99.如上文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卷轴屏手机,相应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卷轴屏500,卷轴屏500可以存在卷曲的部分。在一个示例中,连接轴410的轴向两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连接轴410的周面则可以与卷轴屏500的卷曲部分内切。
100.如图4至图5所示,第二壳体120朝向第一容置腔130的一侧设置有弯曲表面,卷轴屏500的外表面可以与该弯曲表面接触并可以相对滑动。而卷轴屏500的内表面则可以与连接轴410周面接触。如此,连接轴410与第二壳体120直接可以形成一用于卷轴屏500滑动的空间,并且在第一壳体110相对第二壳体120运动时,连接轴410可以保证卷轴屏500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110可靠贴合,并使得卷轴屏500可以可靠覆盖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围合后形成的开口。
10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卷轴屏500可以单独配置导引轴,以起上述连接轴410的作用。
1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套管420,套管420与第二壳体120固定连接;
103.套管42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二容置腔421与开孔422,连接轴410设置于第二容置腔421内,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从开孔422伸出套管420。
104.本实施例中,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具体卷绕于套管420内部的连接轴410上,套管420可以起到对柔性散热件300的保护作用,同时,套管420的周面上的开孔422,也可以为柔性散热件300在连接轴410上的卷绕或转出提供导向作用。
105.基于连接轴410与套管420的设置,可以避免柔性散热件300过于散乱地分布在第一容置腔130中对其他部件的运动造成干扰,从而提高电子设备内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紧凑性与工作可靠性。
106.此外,电子设备是卷轴屏手机的情况下,套管420的外表面也可以与
107.如图7所示,图7为柔性散热件300处于收拢的状态时的电子设备的横截面示意图。从图7中可见,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比较靠近,第一空间r的空间相对较小,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是卷绕于连接轴410上。
108.如图8所示,图8为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处于展开的状态时的电子设备的横截面示意图。结合图8可见,第一壳体110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例如发热元件210、主板220等部件和第一壳体110同步运动,以使得第一空间r的宽度增加。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从连接轴410上转出,并经套管420的周面上的开孔422到达套管420外侧,进而获得更大的散热面以用于对发热元件210散热。
109.可见,第二壳体120相对第一壳体110的运动,第一容置腔130中的空间大小也可以得到相应调节,而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可以随第一容置腔130的调节,卷绕于连接轴410或者从连接轴410上转出展开,从而实现散热面积的调节,以充分利用第一容置腔130的空间,提高散热效果。
110.在一个可行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连接轴410可以是转动连接在第二壳体120上的,
并且可以配置有电机,当柔性散热件300需要进行收拢时,通过电机驱动连接轴410转动,以主动将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卷绕于套管420上。
111.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容置腔421中还设置有弹簧片430,连接轴410固定连接于第二壳体120或者固定连接于套管420,弹簧片4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连接轴410与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
112.如图9所示,图9为连接轴410、套管420、弹簧片430以及柔性散热件300装配后的横截面示意图。连接轴410与弹簧片430可以设置于套管420的第二容置腔421内,其中,连接轴410可以是固定在套管420或者第二壳体120上的。弹簧片430可能呈螺旋线布置,其一端与连接轴410连接,另一端则与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连接。
113.柔性散热件300处于收拢的状态时,上述的弹簧片430可以处于释放状态,将柔性散热件300的第二端卷绕在连接轴410上。而当第一壳体110朝向远离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从套管420的周面上的开孔422中不断被拉出,从而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弹簧片430可以产生相应变形,以适应柔性散热件300从连接轴410上的转出过程。
114.柔性散热件300在展开的状态下,到达套管420外部的部分得到展开,散热面增大,散热效率可以得到提升。
115.而当第一壳体110朝靠近第二壳体120的方向运动时,柔性散热件300可以在弹簧片430的回弹力作用下,不断经从套管420的周面上的开孔422卷绕到连接轴410上,从而切换到第一状态。
116.基于以上工作过程可见,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弹簧片430的设置,能够使得柔性散热件300自动卷绕到连接轴410上,避免柔性散热件300对其他部件的工作造成干扰。弹簧片430的结构较为简单,能够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的装配难度与制作成本。
117.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的情况下,上述的套管420可以与卷轴屏500接触,起到对卷轴屏500的运动限制的作用。同时,套管420需要具有较大的外径以容纳上述的弹簧片430和连接轴410等,相应地,套管420可以与卷轴屏500更好地接触,提高卷轴屏500的运动可靠性。
118.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上述的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可以配置有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用于驱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运动,比如,在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的情况下,驱动结构可以用于驱动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滑动。
119.该驱动结构可以与电子设备所包括的处理器连接,该处理器可以是上述发热元件210的一种。此外,处理器可以连接有由于监测电子设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20.处理器可以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基于温度信号对驱动结构进行控制,以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对运动,调节第一容置腔130,并使得柔性散热件300在展开的状态与收拢的状态之间切换,调整散热能力。
121.比如,电子设备为卷轴屏手机,当温度信号指示电子设备温度过高时,处理器控制驱动结构,以使得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互远离,柔性散热件300切换至展开的状态,散热能力提升,以便对电子设备快速降温。
1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