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nb
‑
iot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以第一npusch功率发送消息3,所述消息3包括所述nb
‑
iot端的标识信息,所述nb
‑
iot端的标识信息用于冲突解决;随机接入尝试失败后,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之后,以第二npusch功率发送所述消息3,所述第二npusch功率功率大于所述第一npusch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的配置下进行所述随机接入尝试时,对于所述消息3的重传,所述消息3在第(x+1)次随机接入尝试时的发送功率大于所述消息3在第x次随机接入尝试时被发送的发送功率;所述x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不大于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的配置下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消息3在所述第(x+1)次随机接入尝试时的发送功率等于x倍的第二功率增长步长加上所述第一npusch功率;所述第一npusch功率为首次随机接入尝试时消息3的发送功率;所述第二功率增长步长为2db或者3db。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1或2的配置下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的配置下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1或2的配置下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时,对于所述消息3的重传,所述消息3的功率为第三npusch功率;所述第三npusch功率为所述消息3的初始功率加上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时对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功率的总的抬升量;所述总的抬升量小于或者等于8db;所述消息3的初始功率为所述nb
‑
iot端第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时发送所述消息3的功率。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的配置下进行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消息3重传时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与首次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消息3时的发送功率的差不超过8db。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之后,还包括:判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是否与所述nb
‑
iot端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识匹配;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与所述nb
‑
iot端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识不匹配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后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以所述第二npusch功率发送所述消息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总次数未达到预设的总的随机接入尝试次数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0,并且ecl为0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未达到预设的ecl为0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的配置下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所述第(z+1)次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功率大于第z次随机接入尝试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功率,所述z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和/或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1,并且ecl为1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未达到预设的ecl为1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1的配置下以所述nb
‑
iot端的最大发射功率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和/或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2,并且ecl为2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未达到预设的ecl为2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2的配置下以所述nb
‑
iot端的最大发射功率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0,并且ecl为0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达到预设的ecl为0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1的配置下以所述nb
‑
iot端的最大发射功率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和/或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1,并且ecl为1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达到预设的ecl为1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2的配置下以所述nb
‑
iot端的最大发射功率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以进行下一次随机接入尝试;和/或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2,并且ecl为2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次数达到预设的ecl为2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尝试的最大次数时,所述nb
‑
iot端等待下一次随机接入。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ecl为0时,对于每一次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功率增加第一功率增长步长;所述第一功率增长步长为2db或者3db;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功率与第一次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时的发送功率的差不超过8db;所述第一功率增长步长等于所述第二功率增长步长。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消息3之后,包括: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消息4,所述消息4包括冲突解决标识;判断所述冲突解决标识与所述消息3的标识信息是否匹配;所述冲突解决标识与所述消息3的标识信息不匹配时,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后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以所述第二npusch功率发送所述消息3。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冲突解决标识与所述消息3的标识信息匹配时,以第一上行功率发送消息5,所述消息5为随机接入成功后所述nb
‑
iot端通过npusch发送给所述基站的上行数据;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不大于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为所述消息5的初始功率加上所述nb
‑
iot端在ecl为0时对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功率的总的抬升量;所述总的抬升量小于或者等于8db;所述消息5的初始功率为所述nb
‑
iot端首次随机接入尝试时发送所述消息5的功率。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重传p1次之后,所述nb
‑
iot端成功接入所述基站,所述nb
‑
iot端成功接入所述基站后,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为q1;在所述nb
‑
iot端的另一次成功的随机接入过程中,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重传次数为p2,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为q1;p1大于p2时,q1大于q2;p1与p2之间的差越大,q1与q2之间的差越大。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为p
npusch,c
(2);p
o_npusch,c
(j)=p
o_nominal_npusch,c
(j)+p
o_ue_npusch,c
(j);其中,j=1或2;i表示第i个时隙,p
cmax,c
(i)为基站给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
cmax,c
(i)为23dbm;m
npusch,c
(i)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个数下发送所述消息3的功率补偿值,m
npusch,c
(i)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子载波个数来确定;p
o_nominal_npusch,c
(2)=p
o_pre
+δ
preamble_msg3
;其中,p
o_nominal_npusch,c
(2)表示所述基站期待收到对应j=2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称功率,p
o_pre
和δ
preamble_msg3
分别根据sib2中的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和deltapreamblemsg3
‑
r13确定;p
o_ue_npusch,c
(2)=0;对于npusch formatl或npusch format2格式的消息3,a
c
(2)=1;所述pl
c
是路损;p_comp为所述消息3或所述消息5的功率补偿量;当p_comp为所述消息3的所述功率补偿量时,所述功率补偿量为所述第二功率增长步长;所述消息5的所述功率补偿量为2db或3db。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为p
npusch,c
(1);p
o_nominal_npusch,c
(1)为所述基站期待收到对应j=1的所述消息5的标称功率,由所述sib2的p0
‑
nominalnpusch
‑
r13字段指定;p
o_ue_npusch,c
(1)表示对应j=1的所述消息5的标称功率的补偿值,由所述消息4的p0
‑
ue
‑
npusch
‑
r13字段指定;对于npusch format1格式的所述消息5,a
c
(1)由所述sib2的alpha
‑
r13字段指定;对于npusch format2格式的所述消息5,a
c
(1)=1。17.一种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用于nb
‑
iot端的随机接入过程,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接收随机接入响应;发送消息3,所述消息3包括所述nb
‑
iot端的标识信息,所述nb
‑
iot端的标识信息用于冲突解决,所述消息3的发送功率为p
npusch,c
(2);
p
o_npusch,c
(j)=p
o_nominal_npusch,c
(j)+p
o_ue_npusch,c
(j);其中,j=1或2;i表示第i个时隙,p
cmax,c
(i)为基站给所述nb
‑
iot端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
cmax,c
(i)为23dbm;m
npusch,c
(i)为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子载波个数下发送所述消息3的功率补偿值,m
npusch,c
(i)根据所述子载波间隔和所述子载波个数来确定;p
o_nominal_npusch,c
(2)=p
o_pre
+δ
preamble_msg3
;其中,p
o_nominal_npusch,c
(2)表示所述基站期待收到对应j=2的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称功率,p
o_pre
和δ
preamble_msg3
分别根据sib2中的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和deltapreamblemsg3
‑
r13确定;p
o_ue_npusch,c
(2)=0;对于npusch format1或npusch format2格式的所述消息3,a
c
(2)=1;所述pl
c
是路损;p_comp为所述消息3或所述消息5的功率补偿量。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消息3之后,还包括:接收消息4;发送消息5,所述消息5的发送功率为p
npusch,c
(1);p
o_nominal_npusch,c
(1)为所述基站期待收到对应j=1的所述消息5的标称功率,由所述sib2的p0
‑
nominalnpusch
‑
r13字段指定;p
o_ue_npusch,c
(1)表示对应j=1的所述消息5的标称功率的补偿值,由所述消息4的p0
‑
ue
‑
npusch
‑
r13字段指定;对于npusch format1格式的消息5,a
c
(1)由所述sib2的alpha
‑
r13字段指定;对于npusch format2格式的消息5,a
c
(1)=1。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补偿量为2db或3db。20.一种nb
‑
iot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nb
‑
iot芯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使得所述nb
‑
iot芯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21.一种nb
‑
io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和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nb
‑
iot芯片,所述天线与所述nb
‑
iot芯片连接以实现所述nb
‑
iot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22.一种nb
‑
iot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nb
‑
iot设备和基站,所述nb
‑
iot设备与所述基站之间无线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nb
‑
iot端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B
技术研发人员:韩宜峰 曾年 王继辉 彭博 吕云飞 袁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汇顶科技(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30
技术公布日:20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