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设备系统和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35225发布日期:2022-04-21 15:5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听力设备系统和其运行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听力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2.听力辅助设备用于供应有听力障碍或者听力受损的人员,这些人员通常一直或者大多数时间佩戴这种设备,以补偿听力缺陷。在此,听力辅助设备可以以不同的结构形式被提供,以满足佩戴者的个体化的需求。例如,听力辅助设备被构造为耳后听力设备(hdo,behind the ear,“bte”)、具有外部听筒的听力设备(reciever in canal,“ric”)或者耳内听力设备(“ido”)。
3.听力辅助设备具有至少一个电声转换器、特别是麦克风,利用电声转换器采集来自佩戴者的周围环境的(空气)声音。相应的由转换器输出的信号由信号处理单元针对佩戴者的需求被处理、特别是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被引导至听筒(扬声器),并且由听筒作为声音输出至耳道中或者佩戴者的鼓膜。
4.在此,听力辅助设备可以与外围设备的数字(虚拟)辅助装置耦合,数字(虚拟)辅助装置被设置为用于提供(辅助)服务。为此,执行语音识别,并且由数字辅助装置解释识别出的语音或者其内容。
5.例如从de 10 2018 209 719 a1中给出了一种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以及识别听力设备的用户的方法,该听力设备系统具有听力设备和虚拟辅助装置,用户将语音指令发送到至少一个虚拟辅助装置,其中,由至少一个虚拟辅助装置接收语音指令的内容,并且听力设备将包含关于释放条件的存在的信息的信息信号传输到至少一个虚拟辅助装置。在此,由至少一个虚拟辅助装置根据关于释放条件的存在的信息来执行语音指令的内容。
6.在de 10 2018 209 822 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控制听力设备系统的至少一个听力设备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其中,在由听力设备采集的麦克风信号中自动检查听力设备佩戴者的自语音分量,并且其中,在识别出自语音分量时,将麦克风信号的随后的音频序列从听力设备传输至外围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给出一种特别合适的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的方法,该听力设备系统具有听力辅助设备以及提供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的外围设备。特别是,在此,要避免数字辅助装置对语音序列的错误的识别和/或错误的解释。此外,要给出这种听力设备系统和相应的听力辅助设备。
8.在方法方面,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特征来解决。在听力辅助设备方面,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特征来解决,并且在听力设备系统方面,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本发明的特征来解决。有利的扩展方案和设计方案是下面的描述的主题。在此,结合方法的描述同样也适用于听力设备系统,反之亦然。
9.所述方法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该听力设备系统具有听力辅助设备和外围设备。例如被构造为智能电话或者所谓的智能扬声器(smart speaker)的外围设备可以与听力辅助设备以信号传输技术耦合,并且也适当地耦合。在此,外围设备提供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其也称为虚拟辅助装置。例如,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是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或者谷歌应用的“google now”。
10.根据方法,在来自听力辅助设备的麦克风信号中优选自动检查听力辅助设备的佩戴者的自语音分量。换言之,针对佩戴者自己的语音的存在,对麦克风信号进行分析。在此,麦克风信号表示由听力辅助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环境声音,环境声音由麦克风转换为了麦克风信号。
11.在此,例如借助佩戴在耳廓上或者耳廓后的(环境)麦克风与佩戴在佩戴者的耳道中的(耳道)麦克风的信号的水平比较,来进行该自语音识别(英语:“own voice detection”)。替换地或者附加地,为了识别佩戴者自己的语音,将空间滤波器、特别是单耳或者双耳波束成形应用于听力辅助设备的麦克风的信号,从而可以确定来自于佩戴者的嘴部的声音。
12.此外,根据方法,在识别出自语音分量时,听力辅助设备在麦克风信号中优选自动检查预先定义的数字辅助装置的激活指令。在此,适宜地,该激活指令存储在听力辅助设备的存储器中。也就是说,听力辅助设备对麦克风信号进行语音识别(词语识别(worterkennung))。特别是,激活指令用于激活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接口。
13.如果识别出激活指令,那么针对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听力辅助设备借助算法对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由佩戴者的词语构成的语音序列的部分进行处理。听力辅助设备为此特别是具有信号处理单元。下面,也将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佩戴者的语音序列的该部分简称为语音信号。
14.随后,麦克风信号中的处理后的部分被传输至外围设备,并且适宜地进一步转发至数字辅助装置,用于通过数字辅助装置进行语音识别。
15.优选以(live(现场))“流”的方式进行传输。在识别出激活指令时,记录激活指令和后续的语音序列,并且将其特别是作为音频信号、即作为具有诸如“wma”或者“mp3”的音频格式的信号直接传输至外围设备。
16.因此,基于通过听力辅助设备进行的处理,有利地使得能够改善通过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进行的对语音的识别。特别是,在此,与处理信号以获得对于人来说更好的可理解性不同,或者与处理信号以补偿听力辅助设备的佩戴者的听力损失不同,例如使用不同的算法、滤波器或者参数,对于这些算法、滤波器或者参数,处理后的语音信号或者相应地输出的声音对于人来说感觉不舒服和/或不习惯,但就识别率而言,更适合用于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
17.适宜地,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使得通过语音识别对激活指令或者其之后的语音序列或者其词语的识别率尽可能高并且尽可能正确。换言之,针对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对语音信号进行调整。
18.根据一个优选的扩展方案,为此,算法是自适应的。换言之,算法是可改变的,特别地是可调整的。适宜地,算法是可调整的,并且适宜地对算法进行调整,使得提高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的识别率。为此,例如调整算法的参数、系数和/或函数。在此,例如根据优
化方法来进行调整。例如,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或者包括机器学习。
19.根据一个优选的扩展方案,优选针对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的识别率的提高,借助训练来调节或者调整算法和/或对算法进行了调节或者调整。例如,在声学家进行的一般的适配(fitting)的过程中,在为此设置的听力辅助设备的训练运行模式中,或者在听力辅助设备的正常运行期间,进行这种训练。
20.适宜地,当识别率低于预设的阈值时,对算法进行调整。为了确定识别率,例如将响应信号从数字辅助装置或者外围设备输出至听力辅助设备,其中,响应信号包含关于激活指令和/或后续的语音序列是否被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所识别或者以足够的可靠性被识别的信息。
21.总之,特别优选针对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对算法进行了调整和/或算法是可调整的,特别是针对激活指令和/或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尽可能高的识别率。
22.根据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算法包括空间滤波器、特别是单耳或者双耳波束成形。因此,在处理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部分时,将空间滤波器应用于麦克风信号中的该部分。因此,在空间上相互间隔开的噪声/语音源可以相应地被放大或者衰减。
23.优选借助波束成形来抑制干扰源,即减小其信号强度。与用于处理用于输出到佩戴者的信号的波束成形相比,在此,可以使用比较“激进的”滤波器,因为处理后的语音信号不输出给佩戴者,并且被佩戴者感觉是舒服的。相反,仅要提高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的识别率。因此,特别优选使语音信号中的不是来自佩戴者的嘴部的组成部分减小为零,和/或使用比较小的(空间)区域来作为佩戴者的嘴部。
24.例如,在此,使用用于进行自语音识别的空间滤波器。然而,优选使用另外的空间滤波器,该另外的空间滤波器不改变语音信号的自语音分量,而是使语音信号的其它部分减小、优选减小为零。
25.根据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算法包括噪声滤波器。噪声滤波器根据语音信号的信噪比,减小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即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佩戴者的语音序列的部分。总之,在处理语音信号时,将噪声滤波器应用于语音信号。
26.特别是,在此,已经借助在时间上事先进行的训练,例如在声学家处对听力辅助设备的一般的适配的过程中,对噪声的减小的强度、即噪声的衰减的量进行了调节或者调整。附加地或者替换地,可以借助(另外的)训练来调节噪声的减小的强度。
27.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算法包括频谱滤波器,频谱滤波器特别是选择性地修改语音信号的频谱组成部分。频谱滤波器以合适的方式减小语音信号的低频率、特别是小于500hz或者小于200hz的频率的频率范围内的组成部分。在此,这些组成部分也可以减小为零,因此从语音信号中去除这些分量。作为其替换或者附加,以合适的方式借助频谱滤波器放大语音信号的高频率、特别是大于4khz的频率的频率范围内、即摩擦声(frikative)和辅音(konsonaten)的范围内的组成部分。
28.借助频谱滤波器,特别是可以在信噪比比较低的情况下,提高激活指令和/或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可识别性。
29.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用于减小语音信号的低频率的组成部分和/或用于放大语音信号的高频率的组成部分的频率范围。附加地或者替换地,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调
整衰减或者放大的量。
30.空间滤波器、噪声滤波器和/或频谱滤波器优选仅在频率空间中处理语音信号。
31.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在处理语音信号时,通过听力辅助设备、特别是通过其语音识别单元执行语音识别。在此,根据适宜的方式,在每个识别出的激活指令和/或语音序列的词之后,在语音信号的相应的点处插入(词)分离信号、特别是零信号。也就是说,因此使激活指令和/或语音序列的词彼此分离。
32.以这种方式,即使在发音不清楚的情况下,也使通过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对激活指令和/或语音序列的词的识别变得容易。
33.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如果外围设备或者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没有识别出或者没有充分可靠地识别出激活指令和/或其之后的语音序列,那么外围设备、特别是数字辅助装置向听力辅助设备传输错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借助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其中,事先改变了算法。特别是,以与训练类似的方式,来调整算法的参数、系数和/或函数。在此,例如根据针对识别率的优化方法来进行调整。
34.此外设置为,将重新处理后的语音信号传输至外围设备,并且在那里传输至数字辅助装置,以进行语音识别。因此,有利地使得能够重新由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对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进行分析,而听力设备的佩戴者不必重复激活指令或者语音序列。
35.在此,利用改变后的算法的重新处理以及重新发送优选自动进行。在任何情况下,听力辅助设备的佩戴者的舒适度都有利地得到提高。
36.根据本发明,听力设备系统的听力辅助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麦克风,借助麦克风,采集来自听力辅助设备的环境的声音,并且可以产生相应于该声音的麦克风信号。
37.此外,听力辅助设备不仅具有用于针对听力辅助设备的佩戴者的自语音分量检查麦克风信号的自语音识别单元(其与麦克风以信号传输技术耦合),而且还具有第一语音识别单元,其用于针对相关联的外围设备的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的预先定义的激活指令检查麦克风信号。
38.此外,听力辅助设备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提供用于处理语音信号的算法。在此,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算法来处理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部分,即,在识别出数字辅助装置的预先定义的激活指令时,根据算法来处理语音信号。特别是,算法适配于和/或可以适配于数字辅助装置或者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适宜地,信号处理单元与自语音识别单元和/或与第一语音识别单元通过信号传输技术耦合。
39.为了将麦克风信号的处理后的部分传输至外围设备,听力辅助设备具有第一传输单元。第一传输单元优选被配置为用于例如借助蓝牙或者蓝牙le(bluetooth low energy,蓝牙低功耗)进行无线传输或者无线电传输。
40.根据本发明,特别是根据上面示出的变形方案中的一个中的方法运行或者可运行的听力设备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听力辅助设备。例如,该听力辅助设备系统具有第二听力辅助设备,用于佩戴者进行双耳倾听,其中,两个听力辅助设备可以以信号传输技术相互耦合,并且适宜地也相互耦合。
41.补充地,该听力设备系统包括具有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的外围设备。外围设
备包括第二传输单元,用于接收由听力辅助设备传输的麦克风信号的部分。附加地或者替换地,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将响应信号,例如用于由听力辅助设备的听筒(扬声器)输出声音的音频信号,和/或错误信号(如果激活指令和/或其之后的语音序列没有或者没有充分可靠地借助外围设备的语音识别被识别),传输到听力辅助设备。为了对激活指令和/或语音序列进行语音识别,外围设备具有第二语音识别单元,第二语音识别单元与数字辅助装置耦合、特别是由数字辅助装置控制和/或使用。
附图说明
42.下面,借助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43.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听力设备系统,其具有听力辅助设备和提供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的外围设备,以及
44.图2示出了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的方法流程,其中,由听力辅助设备处理麦克风信号中的表示数字辅助装置的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部分,并且其中,将该处理后的部分传输至外围设备的数字辅助装置。
45.彼此相应的部分和参量在所有附图中始终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46.图1示出了听力设备系统2,其具有听力辅助设备4和外围设备6。听力辅助设备包括两个环境麦克风8,借助环境麦克风8,可以采集来自听力辅助设备4的佩戴者的周围环境的声音。此外,听力辅助设备4具有耳道麦克风10,耳道麦克风10用于采集佩戴者的耳道中的声音。
47.环境麦克风8和耳道麦克风10分别是电声转换器。它们将相应采集的佩戴者的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也简称为环境声音)或者采集的耳道中的声音(也简称为耳道声音)转换为麦克风电信号sm、s
m’、s
m”。
48.麦克风信号sm、s
m’、s
m”可以输出至自语音识别单元。为此,麦克风8和10以信号传输技术与自语音识别单元12连接。
49.在此,自语音识别单元12被配置为用于执行自语音识别。换言之,借助自语音识别单元12,例如借助适合于此的滤波器或者借助水平比较,针对佩戴者自己的语音的存在,对麦克风信号sm、s
m’、s
m”中的至少一个或者从其导出的信号进行分析。
50.在图1以及下文中,为了更好的理解的目的,仅参考麦克风信号sm。下面的描述也以类似的方式适用于麦克风信号s
m’和s
m”或者从其导出的信号。
51.此外,听力辅助设备4包括以信号传输技术与自语音识别单元12耦合的第一(词识别单元)语音识别单元14,用于针对相关联的外围设备6的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16的预先定义的激活指令,对麦克风信号sm进行检查(分析)。在此,激活指令存储在未进一步示出的听力辅助设备4的存储器上。
52.为了处理麦克风信号sm或者其一部分s
t
,听力辅助设备4包括与语音识别单元12耦合的信号处理单元18。信号处理单元18提供用于处理麦克风信号sm或者其一部分s
t
的算法a。在此,信号处理单元18被配置为,在识别出数字辅助装置16的预先定义的激活指令时,根据算法a,处理麦克风信号sm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部分s
t
。麦克风信号
的该部分s
t
下面也称为语音信号s
t

53.听力辅助设备具有第一传输单元20,用于将处理后的语音信号s
t,b
无线传输到外围设备6。为此,第一传输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18耦合。
54.此外,第一传输单元20和自语音识别单元12与放大单元22以信号传输技术耦合,放大单元22根据佩戴者的听力缺陷,处理并且放大由第一传输单元20接收的音频信号或者麦克风信号sm或者由用于进行自语音识别的自语音识别单元12处理后的麦克风信号sm,并且将相应的听筒信号sh输出至听筒24(在此是微型扬声器),听筒24同样引入到佩戴者的耳道中。听筒24将听筒信号转换为声音,并且将声音输出至佩戴者的耳道中。根据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替换方案,放大单元22集成在信号处理单元18中。
55.此外,图1所示的听力设备系统2具有外围设备6。外围设备6包括第二传输单元26,用于接收由听力辅助设备4传输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s
t,b
,和/或用于将响应信号sa、例如音频信号或者错误信号传输至听力辅助设备4。
56.外围设备提供语音控制的数字辅助装置16。数字辅助装置16控制和/或使用与第二传输单元26以信号传输技术耦合的外围设备6的第二语音识别单元28,以及与第二语音识别单元28耦合的分析单元30,第二语音识别单元28用于对传输的处理后的语音信号s
t,b
进行语音识别,分析单元30用于对由第二语音识别单元28识别出的词或者识别出的词序列进行分析。
57.图2示出了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系统2的方法。在第一步骤i.中,由环境麦克风8采集声音,并且转换为表示该声音的麦克风信号sm。麦克风信号sm被输出至自语音识别单元12。在第二步骤ii.中,自语音识别单元12对麦克风信号sm执行自语音识别(“own voice detection”)。
58.如果在步骤ii.中识别出听力辅助设备4的佩戴者自己的语音,那么在第三步骤iii.中,借助听力辅助设备4的第一语音识别单元14,针对数字辅助装置16的激活指令,对麦克风信号sm进行分析,激活指令存储在听力辅助设备的存储器中。在此,将作为该分析的结果而确定的词或者词序列与所存储的激活指令比较。
59.如果识别出激活指令,即所确定的词或者所确定的词序列与所存储的激活指令一致,那么在第四步骤iv.中,根据算法a处理麦克风信号sm,更准确的说处理麦克风信号sm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紧接在其之后的语音序列(词序列)的部分s
t

60.在此,算法a包括空间滤波器fr,空间滤波器fr被设计为单耳或者双耳波束成形,以便将听力辅助设备4的佩戴者自己的语音与其它噪声或者语音源分离。在此,不改变借助滤波器fr识别出的语音信号s
t
中的自语音分量,而使语音信号s
t
中的其它分量减小为零。
61.附加地或者替换地,算法a包括噪声滤波器fn,噪声滤波器fn减小语音信号s
t
中的噪声。在此,减小的强度取决于语音信号s
t
的信噪比snr,其中,信噪比snr越小,那么该减小越大。
62.附加地或者替换地,算法包括频谱滤波器fs,频谱滤波器fs减小(衰减)语音信号s
t
的对应于小于5khz的频率的组成部分。附加地,借助频谱滤波器fs来放大语音信号s
t
的对应于大于10khz的频率的组成部分。
63.总之,在处理语音信号s
t
时,将空间滤波器fr、噪声滤波器fn和/或频谱滤波器fs应用于该t。
64.作为滤波器fr、fn、fs的附加或者替换,在处理语音信号s
t
时,借助第一语音识别单元14对语音信号s
t
进行语音识别。在每个识别出的激活指令和/或语音信号s
t
的语音序列的词之后,在语音信号s
t
的相应的点处插入分离信号s0。在此,该分离信号s0例如表示静音、即没有声音。因此,借助该分离信号s0将激活指令和/或语音序列的词彼此分离。
65.借助在时间上事先进行的训练,针对数字辅助装置16的语音识别的尽可能高的识别率,对算法a、特别是其滤波器fr、fn、fs和/或分离信号s0、例如其(信号)长度进行了调节。这例如在听力设备训练中在适配的过程中或者在设置用于训练的训练运行模式中进行。此外,如果数字辅助装置16对处理后的语音信号s
t,b
的语音识别和/或分析不成功,那么在听力设备系统2运行时,特别是也在听力设备系统2正常运行时,根据响应信号sa(参见图2)对算法a进行训练。
66.总之,算法是自适应的,并且借助训练,使算法适配于数字辅助装置16的语音识别。
67.例如,在训练的过程中,在噪声滤波器fn中调整噪声的衰减的量。在训练的过程中,在频谱滤波器fs中例如调整用于减小语音信号的组成部分和/或用于放大语音信号的组成部分的频率范围,和/或调整减小或者放大的量。此外,在训练的过程中,在空间滤波器中例如调整干扰噪声的减小的量,其中,干扰噪声理解为不是源自与佩戴者的嘴部相关联的区域的噪声或者语音。替换地或者附加地,可以调整与嘴部的区域相关联。
68.随后,在第五步骤v.中,借助第一传输单元20和第二传输单元26,将这样处理后的语音信号s
t,b
,即麦克风信号sm中的表示激活指令和紧接在其之后的语音序列的处理后的部分s
t,b
,从听力辅助设备4传输至外围设备6。
69.在步骤vi.中,根据数字辅助装置16的语音识别,对处理后的传输至外围设备6的语音信号s
t,b
进行分析,为此,数字辅助装置16使用第二语音识别单元28。此外,在步骤vi.中,数字辅助装置16借助分析单元30,针对这样识别出的词序列(其包含激活指令和其之后的语音序列),对词序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如果在激活指令之后,在语音序列中识别出另外的指令,那么借助数字辅助装置16执行该另外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时在步骤vii.中,将音频信号作为响应信号sa传输到听力辅助设备4,其中,音频信号由放大单元22处理并且借助听筒作为声音输出。
70.然而,如果数字辅助装置通过语音识别没有识别出激活指令和/或其之后的语音序列,或者如果分析单元通过解释无法确定另外的指令,那么在步骤vii.中,将错误信号作为响应信号sa传输到听力辅助设备4。在图2中,针对这种情况,以虚线示出了方法步骤vii.和viii.。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在步骤viii.中重新处理先前处理后的传输到外围设备的语音信号s
t
,其中,用于处理的算法已改变。在此,借助优化方法,对算法进行了调节和训练,其中,优化方法被配置为用于提高数字辅助装置的语音识别对语音信号s
t
的词序列的识别率。此外,在步骤viii.中,将重新处理后的信号s
t,b
重新传输到外围设备6,用于由数字辅助装置16进行语音识别和分析。
71.本发明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从中推导出本发明的其它变形方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特别是,所有结合实施例描述的单个特征也可以其它方式相互组合,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
72.附图标记列表
[0073]1ꢀꢀꢀꢀꢀꢀꢀ
听力设备系统
[0074]4ꢀꢀꢀꢀꢀꢀꢀ
听力辅助设备
[0075]6ꢀꢀꢀꢀꢀꢀꢀ
外围设备
[0076]8ꢀꢀꢀꢀꢀꢀꢀ
(环境)麦克风
[0077]
10
ꢀꢀꢀꢀꢀꢀ
(耳道)麦克风
[0078]
12
ꢀꢀꢀꢀꢀꢀ
自语音识别单元
[0079]
14
ꢀꢀꢀꢀꢀꢀ
听力辅助设备的语音识别单元
[0080]
16
ꢀꢀꢀꢀꢀꢀ
数字辅助装置
[0081]
18
ꢀꢀꢀꢀꢀꢀ
听力辅助设备的信号处理单元
[0082]
20
ꢀꢀꢀꢀꢀꢀ
听力辅助设备的传输单元
[0083]
26
ꢀꢀꢀꢀꢀꢀ
外围设备的传输单元
[0084]
28
ꢀꢀꢀꢀꢀꢀ
外围设备的语音识别单元
[0085]
24
ꢀꢀꢀꢀꢀꢀ
听筒
[0086]
22
ꢀꢀꢀꢀꢀꢀ
放大单元
[0087]
30
ꢀꢀꢀꢀꢀꢀ
分析单元
[0088]aꢀꢀꢀꢀꢀꢀꢀ
算法
[0089]fn
ꢀꢀꢀꢀꢀꢀ
噪声滤波器
[0090]fr
ꢀꢀꢀꢀꢀꢀ
空间滤波器
[0091]fs
ꢀꢀꢀꢀꢀꢀ
频谱滤波器
[0092]
saꢀꢀꢀꢀꢀꢀ
响应信号
[0093]
sbꢀꢀꢀꢀꢀꢀ
麦克风信号的处理后的部分
[0094]
shꢀꢀꢀꢀꢀꢀ
听筒信号
[0095]
smꢀꢀꢀꢀꢀꢀ
麦克风信号
[0096]st
ꢀꢀꢀꢀꢀꢀ
麦克风信号的一部分
[0097]st,b
ꢀꢀꢀꢀꢀ
麦克风信号的处理后的部分
[0098]
s0ꢀꢀꢀꢀꢀꢀ
分离信号
[0099]
snr
ꢀꢀꢀꢀꢀ
信噪比
[0100]
i.
ꢀꢀꢀꢀꢀꢀ
采集声音并且产生麦克风信号
[0101]
ii.
ꢀꢀꢀꢀꢀ
对麦克风信号进行自语音识别
[0102]
iii.
ꢀꢀꢀꢀ
语音识别
[0103]
iv.
ꢀꢀꢀꢀꢀ
处理麦克风信号的部分
[0104]
v.
ꢀꢀꢀꢀꢀꢀ
传输麦克风信号的处理后的部分
[0105]
vi.
ꢀꢀꢀꢀꢀ
通过数字辅助装置进行语音识别和分析
[0106]
vii.
ꢀꢀꢀꢀ
向听力辅助设备传输响应信号
[0107]
viii.
ꢀꢀꢀ
重新处理并且传输麦克风信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