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以及发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356540发布日期:2022-01-05 12:2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以及发送方法与流程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以及发送方法
1.本技术是申请号为“201880008268.6”,申请日为“2018年01月10日”,发明名称为“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以及发送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发送数字信号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以及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3.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发送信号被建筑物等反射而产生的多径衰落或者通信装置的移动所导致的多普勒变动,引起传输路径的频率选择性和时间变动。在产生多径衰落的多路环境中,通信装置所接收的信号是,从作为发送源的通信装置直达的发送符号(transmission symbol)与被建筑物等反射之后延迟到达的符号发生了干扰而得到的信号。
4.在具有频率选择性的传输路径中,为了获得最好的接收特性,使用了作为多载波(multiple carrier:mc)块传输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传输方式(例如,参照下面的非专利文献1)。
5.此外,作为用于改善通信容量的技术,具有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无线传输方式。在mimo通信中,具有为了改善通信容量而复用传输层的方式、和为了并行地向多个用户分别发送信号而复用传输层的方式。后者被称为多用户mimo。在多用户mimo中,在发送侧对朝向多个用户的多个层进行复用。
6.多层复用一般是在发送侧使用预编码来实施的。预编码是使用从发送侧朝向接收侧的传输路径的传输路径估计值来进行的。因此,发送侧的通信装置生成并发送插入有能够用于传输路径估计的参照信号的信号,以使得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实施传输路径的估计和向发送侧的反馈。此外,参照信号还在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解调时使用。参照信号具有若干种类。在标准化组织3gpp(3
rd
generation partner 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也规定了多个参照信号,作为其中的一个的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是在被实施了预编码处理之后发送的。因此,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使用dmrs来进行在发送侧实施的预编码处理,并估计传输路径。dmrs也称为解调用参照信号。
7.此外,一般地,在多用户mimo中,对各层和各用户分配单独的参照信号。该情况下,接收侧的通信装置能够通过使用分配给向自装置发送信号的层的参照信号,来进行该层的传输路径估计,并能够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
8.在先技术文献
9.非专利文献
10.非专利文献1:w.y.zou and y.wu,“cofdm:an overview”,ieee trans.on broadcasting,vol.41,no.1,march 1995,pp.1

8.


技术实现要素:

1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12.但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各用户不知道分配给其他用户的参照信号,因此在出现用户间干扰的情况下,即,在某一用户的通信受到其他用户的通信的干扰的情况下,无法将干扰去除。
13.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能够提高通信品质的发送装置。
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在多个组id、与所述组id对应的1个以上的端口号、以及与所述端口号对应的1个以上的参照信号之间的关系上,该发送装置具有:发送部,其发送所述端口号;以及参照信号生成部,其使用与所述端口号对应的组id生成作为参照信号使用的随机数,所述发送部对生成的所述参照信号进行发送。
16.发明效果
17.本发明的发送装置取得能够提高通信品质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19.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20.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21.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其他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22.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在将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终端时所使用的表的一例的图。
23.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向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情况下的控制信道的结构例的图。
24.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将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分成多个符号来发送的情况下的控制信道的结构例的图。
25.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26.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27.图10是示出在用软件实现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控制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28.图11是示出在用专用的硬件实现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专用电路的结构例的图。
29.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顺序图。
30.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其他动作例的顺序图。
31.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32.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33.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
34.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和终端所保存的端口映射表的一例的图。
35.图18是实施方式3的基站所发送的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第1配置例的图。
36.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所发送的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第2配置例的图。
37.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和终端所保存的端口映射表的其他的例子的前半部分的图。
38.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和终端所保存的端口映射表的其他的例子的后半部分的图。
39.图2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所发送的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第3配置例的图。
40.图23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所发送的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第4配置例的图。
41.图2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的第1例的图。
42.图25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方式的第2例的图。
43.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所具备的预编码部的结构例的图。
44.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所具备的预编码部的其他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在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基站、终端和发送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受到该实施方式的限定。
46.实施方式1.
47.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基站1和多个终端2(终端21~2
n
)。
48.终端2是被称为用户终端或者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的通信装置,其使用后述的参照信号对从基站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从基站1朝向终端2的传输路径被称为下行链路,从终端2朝向基站1的传输路径被称为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基站1是发送装置,终端2是接收装置。在上行链路的通信中,终端2是发送装置,基站1是接收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使用ofdm方式。
49.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结构例的图。基站1具有,接收部11、反馈信息处理部12、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参照信号生成部15、数据信号生成部16、复用部17、预编码部18、以及发送部19。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参照信号生成部15、数据信号生成部16、复用部17、预编码部18以及发送部19构成发送装置5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对多个层进行复用的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这里的层相当于包含数据、控制信号以及参照信号中的1个以上的信息序列。通过对多个层以复用的方式进行传输,能够实现容量较大的传输。多层复用是通过进行预编码并使用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等来进行的。另外,图2所记载的参照信号生成部15、数据信号生成部16以及复用部17构成了发送信号生成部,该发送信号生成部以相当于层编号i(层#i)的信息序列为对象来执行处理。即,基站1具有多个发送信号生成部,各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各层的发送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向1台终端2分配1个层的情况,但它只是一例。可以向1台终端2分配多个层。
50.在基站1中,各层的发送信号生成部生成向各终端2发送的信号,并将该信号经由
预编码部18和发送部19向各终端2发送。即,在各层的发送信号生成部中,参照信号生成部15生成参照信号,该参照信号是终端2进行传输路径估计和解调这样的信号接收处理时所使用的参照信号。数据信号生成部16生成向终端2发送的数据信号。复用部17对由参照信号生成部15生成的参照信号和由数据信号生成部16生成的数据信号进行复用。此处的复用是指,例如在由时间和频率所定义的特定的区域内配置参照信号和数据信号。此外,复用部17在从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被输入包含后述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将被输入的控制信号与参照信号及数据信号进行复用。
51.预编码部18对由各层的发送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发送信号进行预编码。发送部19针对被预编码部18进行预编码后的发送信号进行多天线发送处理和波形形成处理这样的发送处理。作为波形形成处理的例子,有ofdm处理。在ofdm处理中,发送部19进行idft(inverse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离散傅里叶变换)处理和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附加。
52.基站1的接收部11接收从终端2发送而来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将终端2所发送的信息序列还原。在上行链路中所发送的信息序列的解读由反馈信息处理部12来进行。在上行链路中,如果其发送源是未处于通信中的终端2即通信开始之前的终端2,则向基站1发送表示通信请求的信息等,如果发送源是处于通信中的终端2,则向基站1发送表示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等。作为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例子,有多路传输路径中的路径数,多天线通信中的传输路径信息等。另外,多天线通信中的传输路径能够使用复矩阵来表示,该情况下,相当于传输路径信息的信息是,矩阵的最大秩数、特征向量、特征值等。
53.反馈信息处理部12解读从终端2接收到的信息序列,在该信息序列中包含有表示传输路径的状态的信息、即传输路径状态信息的情况下,将该信息提取出来并输出到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
54.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根据传输路径状态信息生成参照信号生成用的控制信号。如前所述,传输路径状态信息与多天线通信中的传输路径矩阵的最大秩数相当。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根据传输路径状态信息来决定进行复用的层的数量,并决定在进行复用的各层中所使用的参照信号。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决定各自不同的参照信号作为在进行复用的各层中所使用的参照信号。此外,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输出针对各层的参照信号生成部15指示要使用的参照信号即要生成的参照信号的控制信号。另外,对于不进行复用的层的参照信号生成部15,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可以不输出控制信号。此外,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将表示在各层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输出给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此外,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对各层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6输出与数据信号的生成动作有关的控制信号。与数据信号的生成动作有关的控制信号是指,指示生成数据信号的信号。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指示作为复用对象的层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6生成数据信号。例如,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在决定对层#1和层#2进行复用的情况下,输出指示层#1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6和层#2的数据信号生成部16生成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指示生成数据信号的控制信号除了包含指示生成数据信号的信息之外,还可以包含数据信号的生成量的信息等与数据信号的生成相关联的其他信息。
55.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在从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受理了表示在各层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时,保持该信息。此外,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生成包含向终端2发送的参照
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向发送参照信号的层的复用部17输出。例如,假设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从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3受理了在层#1中使用的参照信号和在层#2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在该情况下,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生成包含在层#1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向层#1的复用部17输出,并且生成包含在层#2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向层#2的复用部17输出。此外,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在存在相对于后述的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的情况下,生成包含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向目标终端发送信号的层的复用部17。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记载成“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此外,有时将“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记载成“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另外,设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为第1参照信号,设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为第2参照信号。在该情况下,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成为第1参照信号信息,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成为第2参照信号信息。
56.从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向复用部17输出的控制信号在被输入到复用部17时,与参照信号以及数据信号一起进行复用,然后,经由预编码部18和发送部19向终端2传输。参照信号信息向终端2的传输可以利用任意方法来进行。在以下示出了若干例。
57.能够使用上位层或者下位层来从基站1向终端2传输参照信号信息。作为使用上位层的情况,例如由3gpp规定的使用层3(layer3)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的信息传输属于该情况。即,基站1能够将参照信号信息包含在rrc的消息中而向终端2传输。此外,作为使用下位层的情况,由3gpp规定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使用属于该情况。在使用pdcch的情况下,将参照信号信息定义为参数信息,基站1使参照信号信息作为参数信息包含在pdcch内而向终端2发送。pdcch是用于传输层1(layer1)的信息的控制信道。此外,基站1也可以使用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等、即使用在3gpp中的层2(layer2)中传输的macce(control element)将参照信号信息向终端2传输。此外,如果参照信号信息是长时间不变的参数,则也可以将参照信号信息作为3gpp中的层3或者层2的控制信号从基站1向终端2发送。如果参照信号信息是在短期间内发生变化的参数,则利用3gpp中的层1的控制信号来传输该参照信号信息即可。
58.由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管理的参照信号信息根据参照信号的生成方法而不同。对参照信号的生成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在由3gpp lte规定的方法中,生成pn(pseudonoise)序列来作为下行链路用解调用参照信号(dmrs)。作为dmrs而生成的pn序列由各小区的id和扰码id来决定。即,在3gpplt中,生成并使用根据这些id而不同的pn序列。在该情况下,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将小区id和扰码id作为参照信号信息来管理。
59.此外,dmrs配置于与指定的端口号对应的时间以及频率的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在此,re示出了频率中的单位,在3gpp lte中,将由12个副载波和7个符号构成的组的re称为1个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下行链路中的1个符号是ofdm符号。扰码id和小区id通过pdcch中所包含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等而被传输。由此,3gpp lte的终端能够通过解读pdcch来了解朝向自终端的dmrs的生成手法即用于dmrs的pn序列、和端口号即dmrs的配置。因此,终端能够使用分配给自身的dmrs来解调向自终端发送的数据信号。
60.但是,在以3gpp lte为代表的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终端是无法知晓向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的。因此,各终端在接收到被基站向其他终端发送的信号干扰的状态下的信号时,无法估计接收到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
61.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向各终端2传输向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由此,各终端2能够知晓向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从而能够使用向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来抑制向自终端发送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另外,在存在对某一终端2的下行链路的通信造成干扰的其他终端2的下行链路的通信的情况下,基站1将向造成干扰的终端2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传输给受到干扰的终端2。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受到干扰一侧的终端记作“目标终端”,将对目标终端造成干扰的终端记作“干扰终端”。
62.基站1为了向目标终端通知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需要知晓目标终端是否处于正从其他终端2受到干扰的状况。由此,基站1在从目标终端接收到通知时,进行干扰终端的确定,对目标终端发送与干扰终端有关的信息、即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另外,终端2是否需要知晓与干扰终端有关的信息是由终端2是否具备干扰去除功能来决定的。为了通信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防止误动作等,优选为基站1不向不具有干扰去除功能的终端2通知与干扰终端有关的信息。另外,虽然效率会下降,但为了简化程序,也可以将同时被传输的全部用户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全部用户。
63.对基站1确定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的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干扰终端的确定方法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由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来确定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即,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作为确定如下干扰终端的确定部而工作,该干扰终端是有可能进行对与目标终端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的通信的终端,该目标终端是作为数据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终端。
64.(1)根据终端间距离来确定干扰终端的方法
65.基站1能够通过使各终端2反馈位置信息来掌握各终端2的位置关系。位置信息例如是纬度和经度的信息,终端2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来获得位置信息。通常情况下,考虑距离较近的终端的空间分离较困难,会发生干扰。基站1计算目标终端与其他终端2之间的距离,将距离为阈值以下的终端2判断为干扰终端。
66.(2)根据终端所捕捉的波束的信息来确定干扰终端的方法
67.利用窄波束进行通信的基站1为了检测新用户的产生,会定期地对小区全域实施波束扫描。此时,由于对预先规定的位置照射波束,因此基站1知晓各终端2以最大功率接收到的波束,由此能够知晓各终端2的大体的位置。基站1能够通过使各终端2反馈接收功率最大的波束的信息来掌握各终端2的位置关系。将所反馈的波束的信息设为波束的识别信息。除了波束的识别信息以外,也可以反馈接收功率。基站1将如下终端2判断为干扰终端,该终端2处于距目标终端所在的波束的距离较近的波束。另外,在基站1与各终端2之间建立了时刻同步的情况下,可以将终端2向基站1反馈的信息设为检测到波束的接收功率的最大值的时刻的信息。该情况下,基站1将目标终端检测到接收功率的最大值的时刻与其他终端2检测到接收功率的最大值的时刻进行比较,将时刻的差在阈值以下的终端2判断为干扰终端。
68.(3)根据空间相关性确定干扰终端的方法
69.基站1与终端2之间的传输路径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对于进行
波束形成是很重要的信息。基站1一般能够利用上行链路已知信号来取得传输路径信息、或者通过终端2明确反馈来取得传输路径信息,其中,该上行链路已知信号运用了传输路径的互易性(reciprocity)或者可逆性。作为明确的反馈例,要考虑多个传输路径矩阵、特征向量以及特征值。传输路径的可逆性是指,是能够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是相同传输路径为前提的环境。在传输路径的可逆性成立的情况下,基站1能够通过利用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参照信号来进行传输路径估计,而知晓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因此,无需从终端2接收下行链路的传输路径信息的反馈。基站1能够根据传输路径信息计算目标终端与其他终端2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基站1判断为与目标终端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较高的终端2是干扰终端。
70.另外,设想相对于目标终端存在多个干扰终端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基站1可以针对上述的距离、相关值等设置各自不同的单位的阈值,将比阈值低的距离的终端2或者比阈值高的相关值的终端2作为干扰终端来处理,将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发送给目标终端。
71.此外,终端2能够去除干扰的干扰终端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基站1将能够应对的终端数的参照信号信息发送给目标终端。该情况下,基站1如果是按照上述(1)的方法来确定干扰终端,则从距离较近的终端起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选择出目标终端所能够处理的数量的终端来作为干扰终端。同样地,基站1如果是按照上述(3)的方法来确定干扰终端,则从相关值较高的终端起按照相关值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出目标终端所能够处理的数量的终端来作为干扰终端。基站1将所选择出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发送给目标终端。
72.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在图3中,目标终端以外的终端2的记载为1台,但也存在2台以上的情况。目标终端是多个终端2中的任意一个终端2。在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首先,包括目标终端在内的全部的终端2向基站1通知传输路径信息(步骤s11),基站1保存从各终端2通知的传输路径信息(步骤s12)。基站1在接下来将接收通知发送给目标终端(步骤s13)。基站1例如在从目标终端以外的终端2接收到传输路径信息的通知的情况下,将接收通知发送给目标终端。另外,接收通知的发送是在构成为从各终端2不定期地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从各终端2定期地被通知传输路径信息的情况下,无需从基站1向目标终端发送接收通知。然后,目标终端向基站1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请求(步骤s14),接收到该请求的基站1检索干扰终端,即在目标终端以外的终端2中确定哪一个终端符合干扰终端(步骤s15)。基站1使用上述方法(1)~(3)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其他方法来确定干扰终端。基站1在确定了干扰终端后,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步骤s16)。另外,基站1在干扰终端不存在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16。目标终端根据从基站1接收到的参照信号信息,将因基站1与干扰终端之间的通信而接收到的干扰的成分从接收信号中去除。目标终端可以在接收错误的产生频度达到规定值等、满足了预先确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4,即进行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请求。此外,为了简化流程而省略了步骤s15,也可以对全部用户通知信号被同时传输的全部用户的参照信号信息。
73.在此,无线通信系统的全部终端2都能够成为目标终端。因此,基站1在步骤s12中保存了传输路径信息后,对通信中的全部终端2发送接收通知。然后,在接收到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请求时,基站1以作为请求的发送源的终端2为对象执行步骤s15和s16。
74.另外,在图3中示出了通过来自目标终端的请求,而由基站1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顺序。虽然在图3的顺序中是不定期通知,但基站1也可以定期地进行通知。该情况下,成为图4所示的顺序。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其他动作例的顺序图。在图4所示的顺序的动作中,在执行了图3所示的步骤s11~s13后,目标终端向基站1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定期的通知请求(步骤s14a)。在步骤s14a中接收了请求的基站1执行上述步骤s15和s16,检索干扰终端,并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然后,基站1定期地执行步骤s15和s16。即,基站1以每经过相当于图4所示的通知间隔的固定时间便执行步骤s15和s16的方式,反复执行步骤s15和s16。步骤s15和s16的定期执行可以在预先确定的时间经过后、或者反复执行了预先确定的次数后结束,也可以在从目标终端接收到结束请求后结束。此外,基站1也可以在不再接收到来自目标终端的信号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15和s16的定期执行。另外,虽然在图4中省略了记载,但在各固定期间中,基站1从包括目标终端在内的全部终端2接收传输路径信息的通知。
75.另外,在步骤s14a中由目标终端所发送的目标终端的定期通知请求中,可以包含基站1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间隔的信息。此外,在目标终端的定期通知请求中,可以包含通知解除定期通知的信息或者进行定期通知的次数的信息。
76.另外,基站1通知给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是干扰终端在接收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的生成信息和参照信号的位置。生成信息是与参照信号的结构即内容相关联的信息。
77.在3gpp lte中,基站在向作为通信对象的终端通知在数据的接收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信息时,是使用由3gpp规定的dci表的编号来进行的。因此,在基站1是3gpp lte的基站的情况下,基站1也可以使用dci表的编号向各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
78.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1将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终端2时使用的表的一例的图。图5所示的表是用来在文献“3gpp ts 36.212v14.0.0”中所规定的dmrs的通知中使用的dci表。
79.在使用图5所示的dci表进行的参照信号信息的传输中,根据所使用的码字数从左列或者右列的选项、即“value”中选择值,将所选择的值通过pdcch来发送。例如,当在2码字发送的情况下进行2层复用时,只要从右列中选择“1”,就会从基站1向终端2通知使用端口号7和8发送与扰码id为1即n
scid
=1对应的dmrs的情况。该情况下,终端2知晓在与端口号7和8对应的位置上被插入了与n
scid
=1对应的模式的dmrs,能够对从基站1发送来的信号进行解调。在图5所示的dci表中,occ表示orthogonal cover code(符号上叠加正交码),表示为了进行层分离用而与dmrs相乘的正交码。由于与端口号7和8对应的occ是事先确定的,因此在接收侧只要知晓端口号便能够生成对应的occ。
80.在图6中示出了,基站1使用dci表的编号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的pdcch的结构例。如图6所示,pdcch包含作为dci表的值的“目标终端用值”来作为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并且包含作为dci表的值的“干扰终端用值”来作为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是第1参照信号信息,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是第2参照信号信息。另外,在图6中省略了pdcch所包含的其他信息的记载。此外,无需连续地配置目标终端的值与干扰终端的值。可以使pdcch所包含的信息纠错编码化。
81.此外,可以将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与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分为多个符号
来发送。在通过pdcch进行这些信息的发送的情况下,例如,使得在最初用于进行发送的pdcch中包含与目标终端对应的参照信号信息,使得在接下来用于进行发送的pdcch中包含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该情况下的pdcch的配置例如图7所示。
82.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终端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接收装置的结构例的图。图8所示的接收装置3构成图1所示的终端2,其接收从基站1发送来的信号。
83.接收装置3具备接收处理部31、解调部32以及控制信号解调部33。接收处理部31对接收信号进行与所应用的调制方式相对应的接收处理。例如,在调制方式是ofdm的情况下,接收处理部31在进行了cp去除、频域转换处理这样的处理后,将控制信号向控制信号解调部33输出,并且将数据信号向解调部32输出。
84.控制信号解调部33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对上述的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进行还原。控制信号解调部33将还原后的这些信息输出到解调部32。
85.解调部32进行传输路径估计或者针对每个层进行解调处理。此时,解调部32使用从控制信号解调部33输入的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是第1参照信号信息,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是第2参照信号信息。如上所述,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在向自装置发送的信号的解调中使用的参照信号,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是在去除接收信号所包含的干扰成分的处理中使用的参照信号。因此,解调部32根据第1参照信号信息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并且根据第2参照信号信息将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去除。具体地,解调部32在对每个层的解调处理中,首先,根据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生成朝向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另外,根据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生成朝向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解调部32使用朝向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根据朝向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估计来自干扰终端的干扰波,使用估计出的干扰波来进行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的去除。干扰成分的去除能够使用irc(interference rejection combining:干扰抑制组合)方法等进行。
86.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部32和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的控制信号解调部33是各自独立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其合成为一个整体。例如,解调部32可以对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这双方进行解调。在该情况下,解调部32首先进行控制信号的解调,并取得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然后使用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而得到的各参照信号信息来生成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和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并使用生成的各参照信号来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
87.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其示出了对目标终端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情况的动作例。
88.如图9所示,基站1首先从终端2接收传输路径信息(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基站1从全部终端2接收传输路径信息。基站1接下来对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进行判定(步骤s2)。在该步骤s2中,基站1将全部终端2作为对象,分别判定将各终端2作为目标终端时的干扰终端。即,基站1针对每个终端2来判定其干扰终端。基站1在接下来向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步骤s3)。通常,目标终端存在多个,基站1在步骤s3中向多个目标终端分别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
89.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在从各终端2接收到传输路
径信息时,按照将各终端2作为目标终端的情况,分别进行干扰终端的判定,并确定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基站1接下来向各终端2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即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由此,终端2能够根据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计算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干扰成分,并能够从接收信号中将干扰成分去除。因此,能够提高通信品质。
90.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构成基站1的各结构要素分别由电路构成。图2所示的构成基站1的各结构要素可以分别作为专用的电路而实现,也可以由使用了处理器的电路来实现。
91.图2所示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由软件实现的结构要素例如通过图10所示的控制电路实现。图10是示出在将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用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控制电路100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0所示,控制电路100具有:作为接收从外部输入的数据的接收部的输入部101;处理器102;存储器103;以及作为将数据向外部发送的发送部的输出部104。输入部101是接收从控制电路100的外部输入的数据并提供给处理器102的接口电路,输出部104是将来自处理器102或者存储器103的数据发送到控制电路100的外部的接口电路。在图2所示的结构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图10所示的控制电路100实现的情况下,是通过由处理器102读取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103中的、与由软件实现的各结构要素对应的程序来实现的。此外,存储器103还作为处理器102实施的各处理中的临时存储器而使用。
92.处理器102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还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存储器103例如是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或者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高密度磁盘、小型磁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等。
93.此外,基站1的结构要素中的作为专用的电路而被实现的结构要素例如由图11所示的电路实现。图11是示出用专用的硬件实现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结构要素的情况下所使用的专用电路100a的结构例的图。如图11所示,专用电路100a可以是图10所示的控制电路100的处理器102被置换成处理电路105后的电路。处理电路105例如是单电路、复合电路、程序处理器、并行程序化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它们的组合。
94.另外,终端2也可以通过同样的硬件实现。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基站和终端也可以通过同样的硬件实现。
95.实施方式2.
96.在实施方式1中,基站1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向目标终端发送,并且目标终端根据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将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去除。在该情况下,如果干扰终端存在多个,则控制信号量会增大,所能够发送的数据量就会减少。因此,优选为,将控制信号的发送量抑制为所需的最低限度。
9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能够在抑制控制信号的发送量的同时将多个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基站进行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外,基站的结构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
明。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并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区别开来,将实施方式2的基站称为基站1a。同样地,将实施方式2的终端称为终端2a。
98.实施方式2的基站1a对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进行分组,将以下所说明的信息作为与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有关的信息向目标终端发送。基站1a可以以组为单位生成针对每个终端的不同的参照信号。即,基站1a以如下方式工作,向属于同一个组的各终端发送分别不同的参照信号,有时也向属于不同的组的终端发送相同的参照信号。此外,在3gpp中,虽然规定成作为参照信号的dmrs的初始值根据小区id而不同,但也可以定义比小区id更小的组id,使dmrs的初始值按照每个组id而不同。实施方式2的基站1a在生成dmrs作为参照信号时,可以代替小区id而使用组id。
99.此外,基站1a根据从各终端2a取得的传输路径信息生成组。生成组的基准是,使用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位置信息或者相关信息,将对目标终端造成干扰的终端2a、即干扰终端分到同一个组。
100.对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基站1a例如针对根据位置信息而计算出的、目标终端与其他终端2a之间的距离或者相关信息设置分别不同的单位的阈值。然后,将距离比阈值短的终端2a和具有比阈值高的相关值的终端2设为与目标终端相同的组的终端2a。小区是被确定的范围内的单位,基站1a所确定的组是适应性地生成的,因此是与小区不同的单位。
101.此外,基站1a在向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情况下,将组id和组成员数作为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组成员数是所通知的组id的组中所包含的终端2a的数量。另外,上述的组的生成例如由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来进行。在该情况下,基站1a的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除了具有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所具有的功能之外,还具有作为组生成部的功能。
102.目标终端在接收到组id和组成员数量的通知时,强力搜索根据通知的组id和组成员数所能够考虑到的候补dmrs,进行从干扰终端受到的干扰的估计。如上述那样,dmrs由小区id和扰码id决定,但目标终端也可以代替小区id而使用接收到通知的组id来生成dmrs。此外,不从基站1a通知扰码id,从预先规定的若干个模式中选择使用扰码id的。因此,目标终端对全部的扰码id与组id进行组合,生成所能够考虑到的全部的dmrs,进行从干扰终端受到的干扰的估计。另外,由于dmrs被插入的位置是确定的,因此目标终端根据在dmrs的插入位置接收到的信号与上述生成的各dmrs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在从干扰终端受到的干扰的估计中使用的dmrs。此时,目标终端确定与通知的组成员数相同数量的dmrs。
103.前述的各组中所包含的终端数、即组成员数的最大值可以是固定的。在该情况下,基站1a可以仅通知组id,不通知组成员数。可以经由上位层等将1个组中的终端的最大容纳数从基站1a通知给终端2a,也可以持续使用预先设定的值。此外,可以通过规格规定1个组中的最大容纳数,并使用规定的值。
104.此外,向组内的终端分别分配固有的编号,基站1a在生成组之后,除了组id,还可以将分配给组内的各终端2a的编号发送给目标终端。以下,将分配给终端的编号设为组成员id。另外,组成员id可以是各组所固有的值,也可以在不同的组间使用共用值。在向各终端分配组成员id的情况下,基站1a使用组id和向各终端分配的组成员id来生成向各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
105.在此,对现有的3gpp lte中的dmrs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用作dmrs的pn序列的生
成所需的随机数生成用的初始值由文献“3gpp ts 36.212v14.0.0”规定,以如下的数学式(1)表示。
106.[数学式1]
[0107][0108]
在数学式(1)中,n
scid
是0或者1,利用dci从基站1a传输到终端2a。n
scid
被称为扰码id。在数学式(2)所示的值中,设定有从上位层接收到的小区id。
[0109]
[数学式2]
[0110][0111]
这样,在现有的3gpp lte中,在生成dmrs时使用扰码id和小区id。
[0112]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生成dmrs时,代替数学式(2)所示的小区id使用上述的组id。组id可以适应性地设定。在适应性地设定组id的情况下,使用pdcch从基站1a向终端2a发送组id的设定值。此外,还可以使用组成员id作为数学式(1)的n
scid
。即,在生成dmrs时,可以代替以往的扰码id而使用组成员id。另外,生成dmrs时的pn序列的初始化不限定于按照数学式(1)的方法来进行。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进行初始化。
[0113]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例的顺序图。在图12中,目标终端以外的终端2a记载了1台,但也有2台以上的情况。目标终端是多个终端2a中的任意一个终端2a。
[0114]
在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a从各终端2a收集传输路径信息并保存该传输路径信息(步骤s11、s12),并向目标终端发送接收通知(步骤s13)。然后,基站1a从目标终端接收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请求(步骤s14)。这些步骤s11~s14的处理是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图3的步骤s11~s14相同的处理。接收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请求的基站1a通过上述的方法生成包含目标终端的组、即包含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的组(步骤s21)。接下来,基站1a将生成的组的组id和组成员的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步骤s22)。组成员的信息是组成员数量即干扰终端的数量。另外,在组成员数量的最大值确定了的情况下,可以不发送组成员的信息。
[0115]
在图12中,示出了基站1a根据来自目标终端的请求将组id等向目标终端发送的顺序。图12的顺序是不定期通知,但基站1a也可以定期地进行通知。在该情况下,成为图13所示的顺序。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其他动作例的顺序图。在图13所示的顺序的动作中,在执行了图12所示的步骤s11~s13后,目标终端向基站1a发送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定期通知请求(步骤s14a)。这些步骤s11~s13、s14a的处理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4的步骤s11~s13、s14a为相同的处理。在步骤s14a中接收了请求的基站1a执行上述的步骤s21和s22,生成组,并且将组id等通知给目标终端。然后,基站1a定期地执行步骤s21和s22。即,基站1a以每经过相当于图13所示的通知间隔的固定时间便执行步骤s21和s22的方式反复执行步骤s21和s22。步骤s21和s22的定期执行可以在经过了预先规定的时间或者反复执行了预先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结束,也可以在从目标终端接收到结束请求的情况下结束。此外,基站1a也可以在不再接收到来自目标终端的信号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21和s22的定期执行。另外,虽然在图13中省略了记载,但在各固定期间中,基站1a从包含目标终端在内的全部终端2a接收传输路径信息的通知。
[0116]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接收装置3a的结构例的图。在图14所示的接收装置3a中,将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接收装置3的解调部32和控制信号解调部33设为解调部32a和控制信号解调部33a。
[0117]
解调部32a与实施方式3的接收装置1的解调部32同样,进行传输路径估计或者针对每个层的解调处理。此时,解调部32a使用上述的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组id以及组成员数。解调部32a在对每个层的解调处理中,首先根据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生成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此外,根据组id和组成员数生成朝向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解调部32a使用朝向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进行数据信号的解调,并根据朝向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估计来自各干扰终端的干扰波,使用估计出的干扰波进行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的去除。另外,干扰成分的去除使用irc方法等来进行。
[0118]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基站1a的动作例的流程图,示出了将上述的组id和组成员的信息作为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向目标终端发送的情况下的动作例。
[0119]
如图15所示,基站1a首先从终端2a接收传输路径信息(步骤s1)。在该步骤s1中,基站1a从全部的终端2a接收传输路径信息。基站1a在接下来生成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的组(步骤s4)。在该步骤s4中,基站1a以全部终端2a为对象,分别生成以各终端2a为目标终端时的目标终端和干扰终端的组。即,基站1a按照每个终端2a而生成组。基站1a在接下来向目标终端通知组id和组成员数(步骤s5)。通常情况下,目标终端存在多个,基站1a在步骤s5中对多个目标终端中的每一个发送组id和组成员数。
[0120]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a在从各终端2a接收到传输路径信息时,分别针对以各终端2a为目标终端时的情况,进行干扰终端的判定,生成由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构成的组。基站1a在接下来对各终端2a通知作为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的、组id和组成员数。由此,终端2a能够根据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信息计算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干扰成分,并能够从接收信号中将干扰成分去除。因此,能够提高通信品质。此外,能够在干扰终端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防止控制信号量增大。
[0121]
实施方式3.
[0122]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2中,对将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进行分组,目标终端降低从属于与自终端相同的组的干扰终端受到的干扰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使用组id和组成员数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通知给目标终端的结构、以及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使用组id、组成员数和组成员id将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通知给目标终端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使用端口号将目标终端的参照信号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参照图1)。
[0123]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基站的结构例的图。在图16中,对与实施方式1的基站1(图2参照)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在实施方式3的基站1b中,将实施方式1的基站1的发送装置50设为发送装置50b。发送装置50b是将发送装置50的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设为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并且追加了控制部41的结构。另外,将实施方式3的终端称为终端2b。基站1b以与实施方式2的基站1a相同的方法对终端2b进行分组。
[0124]
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同样,生成包含向终端2b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生成的控制信
号所包含的参照信号信息是表示后述的端口号的信息。参照信号与实施方式1、2同样,是dmrs。
[0125]
控制部41生成指示预编码的种类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输出给预编码部18。控制部41生成指示线性预编码的控制信号或指示非线性预编码的控制信号。预编码部18在从控制部41输入的控制信号指示线性预编码的情况下,对发送信号进行线性预编码、即进行使用了线性处理的预编码。预编码部18在从控制部41输入的控制信号指示非线性预编码的情况下,对发送信号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即进行使用了非线性处理的预编码。非线性预编码的例子是vp(vector perturbation:向量扰动)、thp(tomlinson harashima precoding:汤姆林森harashima预编码)等。此外,预编码部18在从控制部41输入的控制信号指示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这双方的情况下,对发送信号进行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这两种预编码。
[0126]
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b保存有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利用端口映射表将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通知给目标终端。端口映射表包含索引、与索引对应的端口号、不包含数据的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分复用)组的数量、和所使用的dmrs符号的数量。dmrs符号是参照信号符号。对于cdm组在后文中叙述。基站1b在将参照信号向目标终端通知的情况下,生成包含端口映射表的索引来作为参照信号信息的控制信号,并将该控制信号发送给目标终端。如图17所示,端口映射表的索引与端口号等对应,索引是表示端口号的信息。基站1b例如使用上述的dci将端口映射表的索引通知给目标终端。
[0127]
本实施方式的各终端2b也保存有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各终端2b在从基站1b接收到包含端口映射表的索引的控制信号时,根据所接收到的索引来掌握分配给自终端的端口号。此外,各终端2b根据分配给自终端的端口号来确定从基站1b向自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并且,各终端2b根据分配给自终端的端口号来确定从基站1b向与自终端属于相同的组的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另外,假定在索引=6、9、10、11、30中,在除了所分配的端口的组以外的组中不发送数据。即,su

mimo(single user mimo: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发送是在索引=6、9、10、11、30中假定的。
[0128]
图18和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基站1b向终端2b发送的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0129]
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例子中,cdm组的数量是2。即,cdm组的数量是,1个资源块中所包含的参照信号序列的数量。各cdm组进行频率复用。在以包含目标终端和干扰终端的方式而被构成的终端2b的组的1个中,被分配1个参照信号序列。
[0130]
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例子中,在1个资源块所包含的参照信号符号是1个以及2个的情况下,各cdm组中所包含的端口的数量是不同的。端口与参照信号序列对应,终端2b如果知晓与分配给自终端的参照信号序列对应的端口号以及dmrs符号的数量、则会知晓可能分配给构成1个组的各终端2b的参照信号。端口号和dmrs符号的数量是,表示对构成1个组的各终端2b分配的参照信号的候选的信息。由此,目标终端如果知晓分配给自终端的参照信号,则能够掌握可能分配给属于与自终端相同的组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目标终端生成所有有可能分配给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并估计从干扰终端接收到的干扰。
[0131]
返回图18和图19所示的例子的说明。图18是设定了1个符号的情况下的参照信号的配置例,其示出了1个资源块所包含的参照信号符号为1个的情况下的例子。在图18所示
的配置的情况下,1个组对应2个端口,作为该排列的一例,考虑在终端2b的组由1台目标终端和1台以下的干扰终端构成的情况使用该排列。图19是设定了2个符号的情况下的参照信号的配置例,示出了1个资源块所包含的参照信号符号为2个的例子。在图19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1个组对应4个端口,作为该排列的使用例,考虑在终端2b的组由1台目标终端和3台以下的干扰终端构成的情况下使用。另外,各参照信号在通过乘以occ而正交化的状态下进行频率复用。在此,为了简化说明,设1个资源块中所包含的参照信号符号的数量是x,设1资源块中所包含的cdm组的组索引为y,将cdm组记载成“组x

y”。在图18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组1

0中包含端口0、1,组1

1中包含端口2、3。在图19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组2

0中包含端口0、1、4、5,组2

1中包含端口2、3、6、7。在将参照信号的位置以坐标(频率、时间)来表示的情况下,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与组1

0对应的终端的参照信号被配置于坐标(0,2)、(2,2)、(4,2)、(6,2)、(8,2)、(10,2)。将配置于这些坐标的参照信号设为q0、q1、q2、q3、q4、q5,在2个端口的参照信号进行复用的情况下,在坐标(0,2)、(2,2)、(4,2)、(6,2)、(8,2)、(10,2)配置与端口0对应的参照信号+q0、+q1、+q2、+q3、+q4、+q5、和与端口1对应的参照信号+q0、

q1、+q2、

q3、+q4、

q5。各参照信号通过occ而进行码复用,因此即使在相同的频率和时间、即在相同的坐标上配置多个参照信号,也会保证正交性。
[0132]
另外,也可以使用发送参照信号的资源元素发送数据来代替参照信号。此外,上述的“不包含数据的cdm组”指的是如下的cdm组:使用发送参照信号的资源元素发送数据来代替参照信号。在发送参照信号的全部资源元素中发送参照信号的情况下,“不包含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2”。例如dmrs符号的数量为1,在利用图18所示的配置例的时间=2的全部资源元素(频率=0~11)发送参照信号的情况下,不包含数据的cdm组的数量=2。此外,dmrs符号的数量为1,在利用图18所示的配置例的时间=2的资源元素中的、频率=1、3、5、7、9、11的资源元素发送参照信号的情况下,不包含数据的cdm组的数量=1。
[0133]
当在使用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的情况下从基站1b向目标终端通知了索引26时,目标终端判断为向自终端分配了与端口号0、1、4对应的参照信号,能够实现秩为3的发送,即,能够进行3层复用的数据传输。此时,可能对与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号{0、1、4}对应的通信造成干扰的通信所对应的端口号是,属于同组的端口号5。但是,由于不存在从基站1b向目标终端通知与端口号5对应的参照信号是否被分配给了其他终端、即是否存在干扰终端的单元,因此对于目标终端来说,并不清楚是否存在干扰终端。
[0134]
此外,当从基站1b向目标终端通知了索引20时,目标终端判断为已经将与端口号{0、1}对应的参照信号分配给了自终端。但是,目标终端根据被通知的索引20,无法掌握与端口号{0、1}属于同一个cdm组的端口号4所对应的参照信号和端口号5所对应的参照信号中的一方或者双方是否被分配给了其他终端。因此,基站1b也可以针对被通知索引20的目标终端,将端口号4和5中的与分配给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对应的端口号(以下,称之为“干扰端口号”)通知给目标终端。干扰端口号的通知例如与索引同样,使用dci来进行。
[0135]
但是,如果采用前述的方法,需要根据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每一个索引发送干扰端口号。因此,信号信息的种类会变得多样,开销会增加,需要用于控制信息的庞大的比特数。因此,基站1b可以代替干扰端口号而将与分配给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对应的端口(以下称之为“干扰端口”)的数量通知给目标终端。例如,在将索引20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目标终端被分配了端口0和1(参照图17)。此外,端口4和5可能成为干扰端口(参照图19)。在该
情况下,干扰端口的数量可能是0、1和2中的任意一个。通过从基站1b向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端口的数量,明确了是否需要去除来自干扰终端的干扰,从而目标终端能够不依赖于各索引的数值地进行干扰去除。
[0136]
另外,也可以针对生成包含示出端口号的索引的控制信号的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使用表示在各组内是否存在干扰端口的标志来从上位层通知有无干扰端口。例如,在上位层中,可以使用intra_group_int这样的标志将组内是否存在与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相对应的干扰端口通知给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另外,参数的名称intra_group_int是一例,只要是通知组内的干扰状况的参数即可,可以是任何名称。在将intra_group_int用作参数的情况下,例如intra_group_int=0时,表示不通知干扰端口的存在。即,在intra_group_int=0时,干扰端口数的数量为0。在干扰端口不存在的情况下,不通知干扰端口的数量,由此能够减少针对终端的信号开销。intra_group_int=1的情况表示组内存在干扰端口的情况。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例如在使用图17所示的索引=20将端口号0、1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只要从上位层通知intra_group_int=1,便可将干扰端口的数量通知给目标终端。在该情况下,当将表示干扰端口的数量的参数设为n_int_port时,则成为n_int_port={1,2}。即,从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向目标终端通知n_int_port=1或者n_int_port=2。
[0137]
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在使用图17所示的索引=22将端口号4、5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能够通知n_int_port=2。目标终端在被通知了n_int_port=2的情况下,使与端口号4、5同组的端口号0、1的端口成为干扰端口。
[0138]
此外,在将图17所示的索引=12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端口0被分配给目标终端,端口1、4、5可能是干扰端口。在该情况下,产生干扰的端口数n_int_port是1、2以及3中的任意一个。另外,当针对各终端以升序的方式设定端口号的情况下,如果设定成n_int_port=2,则端口1和端口4成为干扰端口。此外,当设定成n_int_port=1的情况下,端口1成为干扰端口。
[0139]
干扰终端可能存在1个或者多个。在存在干扰终端的情况下,基站1b可以将干扰终端的数量通知给目标终端。通过同时使用上述的n_int_port的通知和干扰终端数量的通知,能够发送更加详细的信息。将表示干扰终端数量的参数设为n_int_ue。例如,在通知了图17的索引=12,并且针对目标终端设定了端口0的情况下,干扰终端数量为0、1、2或者3。如果对各终端以升序的方式设定端口号,则在干扰终端数量为1的情况下、即n_int_ue=1的情况下,针对干扰终端设定的是端口1。在n_int_port=3,且n_int_ue=3的情况下,针对3台干扰终端分别设定的是端口1、2、3。
[0140]
此外,在n_int_port=3、n_int_ue=2的情况下,干扰终端为2台,接收了n_int_port=3、n_int_ue=2的通知的目标终端知晓对干扰终端的1台设定了2个端口、对另外1台设定了1个端口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将图17的索引=12从基站1b通知给目标终端,针对2台干扰终端的端口的设定状态是对第1台干扰终端设定了端口1、且对第2台干扰终端设定了端口2和端口3的状态,或者是对第1台干扰终端设定了端口1和端口2、且对第2台干扰终端中设定了端口3的状态。目标终端考虑这两种设定状态进行干扰去除。
[0141]
另外,n_int_port是通过上述的dci而被通知的。此外,intra_group_int是使用上述的rrc等而被通知的。另外,干扰端口数量和干扰终端数量也可以在rrc等上位层中通知。
在利用上位层进行通知的情况下,无法频繁地更新值,因此也可以通知最大干扰端口数量或者最大干扰终端数量。
[0142]
虽然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与图18和图19所示的参照信号的配置对应,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图20和图21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图20和图21所示的端口映射表与图22和图23所示的参照信号的配置对应。另外,图20和图21示出的是1个端口映射表,图20示出了前半部分的、与索引=0~31对应的端口映射表,图21示出了后半部分的与索引=32~63对应的端口映射表。在使用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即第1映射表、和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即第2映射表的情况下,通过上位层将端口映射的种类从基站1b通知给目标终端。例如设第1映射表的设定为configuration_1、而且设第2映射表的设定为configuration_2。然后,在上位层中准备dmrs_config_num这样的参数,利用dmrs_config_num=0将configuration_1从基站1b指示给目标终端,利用dmrs_config_num=1将configuration_2从基站1b指示给目标终端。
[0143]
另外,在配置在1个资源块内的参照信号的序列即dmrs序列中,根据每个dmrs,信号模式是不同的。此外,可以使用扰码id生成dmrs序列。例如,虽然dmrs序列是使用pn序列生成器生成的,但也可以根据以下的数学式(3)来设定pn序列生成器的初始值,利用符号索引来改变初始值。
[0144]
[数学式3]
[0145][0146]
在数学式(3)中,n
s
表示帧内的时隙编号,l表示时隙内的符号编号,n
scid
是作为0或1的扰码id,针对在以下的数学式(4)所示的参数,设定对应于扰码id而不同的值。数学式(4)所示的参数也可以根据每个终端2b而采用不同的设定。
[0147]
[数学式4]
[0148][0149]
基站1b在使用pn序列生成器生成dmrs序列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数学式(3)设定pn序列生成器的初始值,生成1个ofdm符号的量的dmrs序列。
[0150]
另外,基站1b在生成向属于相同的组的终端2b发送的dmrs序列时,可以将数学式(4)所示的参数设定为相同的值,也可以设定成不同的值。在将数学式(4)所示的参数设定成相同的值的情况下,目标终端能够使用提供给自身的所述参数生成干扰终端的dmrs序列。此外,基站1b可以将干扰终端所使用的扰码id与干扰端口号一起通知给目标终端。
[0151]
此外,基站1b也可以使用规定的方式生成dmrs。即,也可以是,无需利用使用前述的组id等这样的方式来生成dmrs,而是利用使用现有的小区id等这样的方式来生成dmrs。在该情况下,只要针对每个端口应用occ即可。通过这样的生成方法,能够实现不依赖于端口映射和组id的、dmrs序列的生成。
[0152]
虽然基站1b利用端口映射表将属于相同的组的各终端2b的参照信号的相关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但也可以将属于其他的组的终端2b的参照信号的相关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从基站1b向终端2b发送的发送信号按照每个组而被分配给不同的频率,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复用。但是,在ofdm信号内传输路径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在re之间可能发生干扰。在该情况下,目标终端会从其他的组的终端2b受到干扰,即,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终端存在于
与目标终端所属的组不同的组中。因此,基站1b将属于其他的组的终端2b的参照信号的相关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能够抑制目标终端在组间发生干扰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提高通信品质。
[0153]
根据图17等所示的端口映射表的结构明显可知,目标终端从基站1b接收不包含数据的cdm组的数量的通知。因此,目标终端能够掌握是否向属于其他的组的终端分配了参照信号。但是,即使目标终端掌握了向属于其他的组的终端分配了参照信号的情况,也无法掌握与哪一个端口对应的终端2b是干扰终端。因此,为了表示组间的干扰,定义了i_n_int_port、i_n_int_ue,基站1b使用它们来向目标终端通知其他的组的干扰终端的参照信号。i_n_int_port是,不同的组的干扰端口的数量、即向属于不同的组的干扰终端分配的端口的数量。i_n_int_ue是属于不同的组的干扰终端的数量。例如,在使用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和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参照信号的配置将索引=4从基站1b通知给目标终端的情况下,意味着不包含数据的cdm组的数量为2,在2个组中分别存在从基站1b接收数据的终端2b。此外,与各个组对应的端口的数量为2。因此,i_n_int_port={1,2}、i_n_int_ue={1,2}。即,不同的组的干扰端口的数量为1或者2,属于不同的组的干扰终端的数量为1或者2。另外,定义从上位层通知的参数inter_group_int,如果是inter_group_int=1的状态,则通知来自不同的组的干扰,如果inter_group_int=0,则不通知来自不同的组的干扰。
[01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cdm组的数量为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将从基站1b接收数据的终端2b分为2个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它只是一例。cdm组的数量也可以是3。在cdm组的数量为3、且目标终端从其他组的终端2b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基站1b将对目标终端造成干扰的终端2b所属的其他组(以下,称之为“干扰组”)通知给目标终端。例如,基站1b使用表示有无干扰组0的inter_group_int_0和表示有无干扰组1的inter_group_int_1这样的参数,将干扰组通知给目标终端。例如,设inter_group_int_0=1表示干扰组0存在,inter_group_int_0=0表示干扰组0不存在,inter_group_int_1=1表示干扰组1存在,inter_group_int_1=0表示干扰组1不存在。然后,在下面,对将3个cdm组设为组2

0、组2

1、组2

2的情况下的、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组与其他组之间的对应情况进行定义。预先定义成:目标终端存在于组2

0时的、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组0与“组2

1”对应,干扰组1与“组2

2”对应,目标终端存在于组2

1时的、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组0与“组2

0”对应,干扰组1与“组2

2”对应,目标终端存在于组2

2时的、相对于目标终端的干扰组0与“组2

0”对应,干扰组1与“组2

1”对应。而且,例如在存在于组2

0的目标终端从组2

1的终端受到干扰且没有从组2

2的终端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基站1b对存在于组2

0的目标终端通知inter_group_int_0=1、inter_group_int_1=0。在存在于组2

1的目标终端从组2

0的终端受到干扰且从组2

2的终端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基站1b对存在于组2

1的目标终端通知inter_group_int_0=1、inter_group_int_1=1。在存在于组2

2的目标终端没有从组2

0的终端受到干扰且从组2

1的终端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基站1b对存在于组2

2的目标终端通知inter_group_int_0=0、inter_group_int_1=1。同样地,定义表示分配给各组的终端的各端口是否符合干扰端口的i_n_int_port_0、i_n_int_port_1这样的参数、以及表示终端2b是否符合干扰终端的i_n_int_ue_0、i_n_int_ue_1这样的参数,预先进行各参数与端口的对应,各参数与终端2b的对应,基站1b使用这些参数向目标终端通知干扰组内的干扰终端和干扰端口。
[015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1个基站对应的干扰通知进行了说明,即,对在1个基站与目标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将干扰终端通知给目标终端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进行多个基站与目标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的干扰通知,能够从基站向目标终端通知多个su

mimo用的端口号。另外,按照规格等在端口映射表中确定了su

mimo用的端口号。如图24所示,在终端2b与基站1b

1以及基站1b

2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终端2b只要事先掌握从基站1b

1和基站1b

2通知不同的su

mimo用的端口号这一情况,便能够测定终端2b与各基站之间的通信从与其他基站之间的通信受到的干扰。此外,如图25所示,在存在目标终端2

1和干扰终端2

2的情况下,只要目标终端2

1掌握通知给干扰终端2

2的dmrs端口信息,则目标终端2

1便能够将从基站1b

1以及1b

2与干扰终端2

2之间的通信受到的干扰去除。只要在规格中事先规定在多个基站进行发送时对各终端设定的cdm组或者端口信息,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干扰测定。例如,在图20所示的端口映射表的索引=23的情况下,可以将从图22所示的组1

0的2个端口和组1

1的2个端口中每次使用1个端口的模式用于多个基站通信。此外,也可以使用表示端口号1、3的组合的索引。此外,也可以将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内的索引编号、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内的索引编号的一部分用于多个基站通信。
[0156]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b与实施方式2的基站1a同样,生成由目标终端与干扰终端构成的组。此外,基站1b使用基站1b和各终端的双方所保存的端口映射表,将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2同样的效果。此外,基站1b由于是通过通知端口映射表的索引编号而将向目标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和向干扰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信息通知给目标终端的,因此能够抑制向目标终端发送的控制信息的量。
[0157]
实施方式4.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基站1b的预编码部18进行说明。
[0159]
近年来,探讨的是通过对发送信号执行非线性处理来进行预编码的非线性预编码的应用。非线性预编码是针对向多个终端分别发送的信号所实施的处理,作为被进行了非线性处理的信号的发送目的地的各终端在对发给自终端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时,需要知晓向其他终端发送的参照信号。即,与使用端口号来通知参照信号信息的基站1b进行通信的各终端需要知晓向其他终端分配的端口号。因此,基站1b在预编码部18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情况下,将分配给干扰终端的端口号通知给目标终端。在实施方式3中,基站1b是通过利用dci将端口映射表的索引通知给目标终端,从而通知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号的。与此相对,实施方式4的基站1b在利用dci将端口映射表的索引通知给目标终端从而通知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号时,还通知分配给干扰终端的端口号。例如,定义nlp_intf_port_0来作为用于通知分配给干扰终端的端口号的参数,通过将端口映射表的索引的值设定成该参数并由基站1b发送给目标终端,来通知作为分配给干扰终端的端口号的干扰端口号。例如,基站1b在将与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的索引=20对应的端口号0、1分配给目标终端,并将与索引=22对应的端口号4、5分配给干扰终端的情况下,除了与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号对应的索引之外,还将nlp_intf_port_0=22通知给目标终端。
[0160]
在此,对以2个终端为对象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以3个终端以上为对象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在以3个终端为对象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nlp_intf_
port_0以外,还定义nlp_intf_port_1,基站1b将端口映射表的索引中的、与分配给2个干扰终端的端口号对应的索引设定于nlp_intf_port_0和nlp_intf_port_1。例如,基站1b在将与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的索引=20对应的端口号0、1分配给目标终端,并将与索引=16对应的端口号4和与索引=17对应的端口号5分别分配给其余2台干扰终端的情况下,nlp_intf_port_0=16、nlp_intf_port_1=17。
[0161]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定义并使用nlp_intf_port_0等的、通知干扰端口号的参数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图17所示的端口映射表、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端口映射表也可以包含干扰端口号。在该情况下,基站1b能够使用1个索引将分配给目标终端的端口号和干扰端口号通知给目标终端。
[0162]
另外,也可以针对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使用表示是否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标志而从上位层通知有无非线性预编码的实施,其中,该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包含示出端口号的索引。例如,可以利用上位层,使用nlp_flag这样的标志,将有无非线性预编码的实施通知给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4b在设定了标志的情况下,生成包含索引的控制信号,该索引示出分配给干扰终端的端口号。
[0163]
在上述的说明中,示出了在基站1b将仅被实施了非线性预编码的信号向终端2b发送的情况下,通知干扰端口号的方法,接下来,对在发送被实施了非线性预编码和线性预编码的信号的情况下,基站1b将干扰端口号通知给终端2b的方法进行说明。
[0164]
例如,在使用图19所示的参照信号的配置的情况下,假设端口0被分配给终端2b

1,端口1被分配给终端2b

2,端口4被分配给终端2b

3,端口6被分配给终端2b

4,由终端2b

1与终端2b

2构成的第1组、和由终端2b

3与终端2b

4构成的第2组通过线性预编码而被分离,对终端2b

1和终端2b

2进行了非线性预编码。在该情况下,在通过线性预编码而被分离的2个组间发生干扰。在将目标终端设为终端2b

1的情况下,基站1b按照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对终端2b

1通知分配给终端2b

2的端口号的信息。而且,使用上述的n_int_ue和n_int_port,设定成n_int_ue=2、n_int_port=2并向目标终端发送,由此基站1b通知终端2b

3和终端2b

4是干扰终端的情况。本例是使用了非线性预编码和线性预编码这双方的方式,基站1b通过使用上位层的参数等方式,将使用了非线性预编码和线性预编码这双方的情况通知给干扰终端和目标终端。
[0165]
另外,设想对使用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传输路径)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并对dmrs进行线性预编码。如果对dmrs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则dmrs符号的相位和振幅会发生失真,在接收侧无法进行使用dmrs的传输路径估计。因此,在基站1b进行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这双方的情况下,将基站1b的预编码部18设定成具有进行线性预编码的信号处理部和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信号处理部的结构。而且,预编码部18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指示,进行线性预编码或者非线性预编码。
[0166]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所具有的预编码部的一例的图。图26所示的预编码部18具有1次预编码部181和2次预编码部182。在图26所示的预编码部18中,1次预编码部181和2次预编码部182中的一方进行线性预编码,另一方进行非线性预编码。例如,1次预编码部181进行线性预编码,2次预编码部182进行非线性预编码。也可以采用1次预编码部181进行非线性预编码,2次预编码部182进行线性预编码的结构。在采用1次预编码部181进行线性预编码、2次预编码部182进行非线性预编码的结构的情况下,控制部41在预编码的对
象是参照信号时,指示1次预编码部181进行预编码,并指示2次预编码部182不进行预编码。此外,控制部41在预编码的对象是数据信号时指示1次预编码部181不进行预编码,并指示2次预编码部182进行预编码。在由基站1b将所使用的预编码的方式通知给终端2b的情况下,只要定义表示预编码的方式的参数,使用上述的rrc等来进行通知即可。此外,基站1b也可以进行使用上述的mac

ce、dci等对预编码的方式进行切换的控制。此外,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1次预编码和2次预编码这双方。
[0167]
此外,可以将预编码部18的结构设定成图27所示的结构。图27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基站所具备的预编码部的其他的例子的图。图27所示的预编码部18具有第1预编码部183、第2预编码部184、以及选择部185。第1预编码部183和第2预编码部184中的一方进行线性预编码,另一方进行非线性预编码。例如,第1预编码部183进行线性预编码,第2预编码部184进行非线性预编码。在该情况下,选择部185在被输入参照信号时,将该参照信号输出到第1预编码部183,使该第1预编码部183执行线性预编码,在被输入数据信号时,将该数据信号输入到第2预编码部184,使该第2预编码部184执行非线性预编码。另外,可以将第1预编码部183设为由图26所示的线性预编码器和非线性预编码器连结而成的结构的预编码器,并将第2预编码部184设为线性预编码器。
[0168]
如以上所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1b具有能够实施线性预编码和非线性预编码的预编码部18,在发送实施非线性预编码而得到的信号的情况下,还将干扰端口号通知给目标终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b,终端2b能够使用通过非线性预编码而生成的参照信号来估计传输路径。
[0169]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是示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例,也可以与别的公知技术进行组合,当然也可以在不脱离于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省略或者变更结构的一部分。
[0170]
标号说明
[0171]
1、1b、1b

1、1b

2:基站;21、22、

、2
n
、2

1、2

2:终端;3、3a:接收装置;11:接收部;12:反馈信息处理部;13:复用控制信号生成部;14:参照信号信息管理部;15:参照信号生成部;16:数据信号生成部;17:复用部;18:预编码部;19:发送部;31:接收处理部;32、32a:解调部;33、33a:控制信号解调部;41:控制部;50、50b:发送装置;181:1次预编码部;182:2次预编码部;183:第1预编码部;184:第2预编码部;185:选择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