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29404235发布日期:2022-03-26 10:1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库负责存储车辆数据。在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端基于由车辆生产企业提供车辆数据,使用各类技术进行事故分析、情景模拟等,以确定事故责任方。
3.但是,有些车辆生产企业在收集到车辆数据后,为了降低车辆生产企业的责任风险,可能会将对车企不利的车辆行驶数据修改为在理论状态下完美的行驶数据,从而降低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解决了传统事故定责方式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较低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区块链系统,包括: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与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由目标车辆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一交易数据,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目标车辆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使用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数据验签,获得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其中,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由路侧端设备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二交易数据,第二交易数据包括路侧端设备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环境数据;对第二交易数据验签,获得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其中,环境数
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存储在交易体或智能合约中。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目标车辆,目标车辆安装有车载设备。该方法包括:从目标车辆的各个控制系统中获取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使用车载设备中固化存储的非对称密钥中的私钥对行驶数据和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签名,生成交易数据,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向区块链系统发送交易数据,该交易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12.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事故分析客户端。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向区块链系统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根据第一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其中,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13.结合第三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根据第一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包括: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
1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用于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处理模块,用于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与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通信模块,还用于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15.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接收由目标车辆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一交易数据,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目标车辆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使用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数据验签,获得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并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其中,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16.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通信模块,还用于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17.结合第四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
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接收由路侧端设备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二交易数据,第二交易数据包括路侧端设备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环境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对第二交易数据验签,获得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并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其中,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
1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该车载设备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安全加密模块和通信模块。安全加密模块中固化存储了非对称密钥。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目标车辆的各个控制系统中获取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安全加密模块,用于使用该非对称密钥中的私钥对行驶数据和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签名,生成交易数据,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通信模块,用于向区块链系统发送交易数据,该交易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19.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事故分析客户端。该事故分析客户端包括输入模块、通信模块和处理模块。输入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通信模块,用于向区块链系统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并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其中,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20.结合第五方面,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
21.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
22.本技术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区块链系统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第一请求后,会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的该行驶数据。通过该方案,利用区块链具备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目标车辆通过预先将采集的行驶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使得在目标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从区块链系统中下载目标车辆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将有助于还原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状态,为情景复现提供真实、完整、可信的事故车辆视角的数据集,从而提高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视化展现的事故发生的场景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区块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事故分析客户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33.应当理解,当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4.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35]
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003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车辆数量随之急剧增加,交通事故也愈发频繁。为了对交通事故定责,相关技术提出了如下几种方案:
[0038]
方案一、车辆生产企业的数据库负责存储车辆数据。在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端基于由车辆生产企业提供车辆数据,使用各类技术进行事故分析、情景模拟等,以确定事故责任方。
[0039]
通过建立数据存证区块链平台,由车辆生产企业自行向区块链平台报送车辆数据。该方案能够实现数据上链后不被篡改,但无法确保上链数据与数据源生产的数据的一致性。例如,有些车辆生产企业在收集到车辆数据后,为了降低车辆生产企业的责任风险,
可能会将对车企不利的车辆行驶数据修改为在理论状态下完美的行驶数据,从而降低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040]
方案二、将多个使用终端分别接入区块链网络。具体包括:事故发生的使用终端发送事故权责判定佐证请求信号给区块链网络;其他使用终端通过区块链网络获取请求信号及其他使用终端在事故时间于事故路段的视频信息;所有使用终端将在事故时间于事故路段的视频信息发送给处理端;处理端判定事故车辆的事故权责,并将事故权责结果发送给事故发生的使用终端、交警系统和保险公司端。
[0041]
由于区块链存储技术不适合直接存储非结构化文件,也不适合存储文件大小较大的音视频文件,因此上述视频信息是存储在独立的文件系统中,并不是区块链系统的一部分,这样就存在音视频文件被篡改或被删除的风险。另外,将行车记录仪所拍摄的视频交由事故定责人员进行判断或交由人工智能使用视觉算法进行判断,定责判断结果容易仍受到视频画面清晰程角度、视频清晰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定责结果不准确。
[0042]
方案三、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交通事故处理方法。交通事故处理基于某种模型完成,但交通事故具有高度复杂性。通常会基于图像信息进行事故责任判定。但是,对于静态图片,模型分析无法完整的涵盖时间全貌;对于视频图像,模型分析对算力支持要求较高。因此,在当前仍需人类驾驶员进行车辆驾驶的情况下,事故分析模型难以对事故责任的所有可能性进行全判定。
[0043]
方案四、基于第三视角的图片、视频、音频(例如通过非事故车辆的行车记录仪采集的音视频数据、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音视频数据)进行事故定责。该方式在某些程度上有助于提升事故定责依据的可信性,但无法从车辆驾驶员的视角进行事故定责,仍存在误判的可能性。因此,现存的事故定责方法难以在可信度和视角上产生平衡。
[0044]
基于传统方案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及终端,区块链系统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第一请求后,会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的该行驶数据。通过该方案,利用区块链具备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目标车辆通过预先将采集的行驶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使得在目标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从区块链系统中下载目标车辆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将有助于还原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状态,为情景复现提供真实、完整、可信的事故车辆视角的数据集,从而提高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04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了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车载设备及客户端进行示例性说明。
[0046]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在信息交互系统中,车载设备01、路侧端设备02分别与区块链系统03连接,例如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车载设备01可以实时将采集的行驶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系统03,路侧端设备02也可以实时将采集的环境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系统03。区块链系统03存储来自车载设备01和路侧端设备02的数据。
[0047]
由于区块链具备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这样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事故分析客户端04可以输入事故车辆编号、事故路段信息及事故时间区间等信息,并向区块链系统
03请求下载交通事故信息。然后,区块链系统03将事故车辆编号、事故路段信息及事故时间区间等作为筛选条件,从区块链系统03中查找相关数据,并返回给事故分析客户端04。再然后,事故分析客户端04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并配合图像处理技术或图像渲染技术,将事故发生时的完整情形可视化的复现出来,以此辅助相关人员进行事故定责。
[004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是以1个车载设备、1个路侧端设备和1个事故分析客户端为例与区块链系统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的,其并不对本技术实施例形成限定,可以理解,实时实现时,车载设备、路侧端设备和事故分析客户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0049]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下述的s201至s207。
[0050]
s201、事故分析客户端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
[0051]
s202、事故分析客户端向区块链系统发送第一请求。
[0052]
上述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
[0053]
上述事故分析客户端为与负责事故定责相关的人员持有的终端设备。相关的人员可以为交管局工作人员、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事故车主或车辆生产企业等。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等移动式终端设备,或为电脑等非移动式终端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作限定。
[0054]
上述目标车辆为事故车辆,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或为账户)用于唯一标识目标车辆。例如,该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为区块链系统预先为目标车辆分配的编号。车辆编号为区块链账户地址,具体体现为16进制的字符串。
[0055]
上述发生事故路段为目标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处于的路段。例如,可按片区划分路段,并将路段与路侧端设备编号进行绑定,路侧端设备的上链数据包含检测到的经过该路段的所有车辆编号,则在数据获取时,根据时间区间和路段信息获取到在时间区间内所有经过该路段的车辆的数据集。
[0056]
上述发生事故时段为目标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对应的时段。例如目标车辆在11:00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可以调取该时刻之前和之后的30分之内的行驶数据,即10:30至11:30的行驶数据。
[0057]
可选的,支持使用输入一个时间点和时间长度,进行时间区间的确定;或可在数据获取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中固定一个数据区间长度;或不规定时间区间长度。
[0058]
s203、区块链系统接收该第一请求。
[0059]
s204、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与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的第一数据。
[0060]
上述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该发生事故路段和该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
[0061]
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为通过车辆的各个控制系统采集的用于指示车辆行驶时状态的数据。与传统的视频数据相比,该行驶数据更能涵盖车辆行驶全貌,车辆定责更为正确。另外,这些行驶数据占用存储空间更小,与区块链存储技术匹配。
[0062]
可选的,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0063]
a、传动系统的数据,例如变速、差速等;
[0064]
b、行驶系统的数据,例如车速;
[0065]
c、转向系统的数据,例如转向;
[0066]
d、制动系统的数据,例如制动主缸压力;
[0067]
e、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例如剩余电量;
[0068]
f、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例如辅助驾驶数据、雷达数据等。
[0069]
可选的,在目标车辆行驶过程中可以实时采集行驶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区块链系统,从而在区块链系统中存储这些行驶数据。在发生车辆事故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基于第一请求从区块链系统中下载相关数据。
[0070]
示例性的,在发生车辆事故后,负责事故定责的相关人员可以在事故分析客户端中操作输入事故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例如手动输入“车辆a高新路2021年10月10日9:00-12:00”。然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将这些信息打包为请求数据包,并向区块链系统发送该请求数据包。在块链系统接收该请求数据包之后,可以解压该请求数据包,先找到目标车辆的所有数据,在从目标车辆的所有数据中截取在2021年10月10日9:00-12:00于高新路附近区域的行驶数据。
[0071]
s205、区块链系统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该第一数据。
[0072]
s206、事故分析客户端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一数据。
[0073]
s207、事故分析客户端根据第一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
[0074]
相对于区块链系统来说,事故分析客户端是区块链的客户端。该客户端集成区块链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具有从区块链中读取数据的能力。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定责人员可以操作事故分析客户端,输入事故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等,并向区块链发送车辆数据获取指令。区块链将返回对应车辆在指定时间区间内的数据。事故分析客户端的数据分析模块将根据车辆数据还原事故发生情景,并使用2d或3d的图像技术可视化展现事故发生情景。
[0075]
例如,假设车辆1和车辆2在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通过在事故分析客户端输入时间序列的车辆数据,可以从数据链获取事故车辆1和车辆2在指定时间区间内的数据,如:车速、转向、制动主缸压力、加速踏板物理移动信号、刹车踏板物理移动信号等。如图3所示,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基于车辆数据构建车辆状态并显示驾驶行为。根据可视化展现的事故发生情景,车辆2在沿着道路正常实行过程中,后方的车辆1以较快速度从左侧超车,导致车辆2无法及时避让,因此认定车辆1为此次事故的责任方。
[0076]
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下述几种事故定责方法:
[0077]
1)使用智能合约进行事故定责,在智能合约中写入事故定责判断逻辑,并使智能合约从区块链数据库中自行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定责。
[0078]
2)使用客户端读取原始数据,人工阅读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定责。
[0079]
3)使用客户端进行图表分析进行事故定责。
[0080]
应理解,基于视觉算法的事故辅助定责系统对事故分析服务具有较高的算力要求。本技术提供了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主要计算资源消耗在图像渲染中,可采用低清晰的渲染技术,乃至图表分析的方法,牺牲一部分可视化效果进行事故情景复原,对算力要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0081]
本技术提供了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第一请求后,会在区块链系统中获
取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的该行驶数据。通过该方案,利用区块链具备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目标车辆通过预先将采集的行驶数据存储在区块链系统中,使得在目标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从区块链系统中下载目标车辆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将有助于还原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状态,为情景复现提供真实、完整、可信的事故车辆视角的数据集,从而提高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082]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本技术提供的区块链系统不但用于存储由车辆采集的行驶数据,还用于存储由路侧端设备采集的数据。示例性的,结合图2,如图4所示,在s203之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还可以包括s208至s210;相应的,s207具体可以通过s207a实现。
[0083]
s208、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第二数据。
[0084]
上述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
[0085]
可选的,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0086]
a、天气数据,例如能见度、湿度、风力等;
[0087]
b、路况数据,例如路灯状态、路段拥堵程度等;
[0088]
c、车辆数据,该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例如事故路段周围车辆的分布,周围车辆的车速等。
[0089]
本技术实施例中,路侧端设备又称路侧基站、路侧融合感知系统,是集路侧感知、边缘计算和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术于一体的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包括激光雷达、摄像机和毫米波雷达等。其支持接入风向/风力检测仪、遥测路面状况传感器、可变交通标识牌等其他设备,以及各类交通智能系统或车联网系统。基于多源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技术,路侧端设备可全方位精确获取道路交通参与者实时动态信息,并将采集的信息实时发送至区块链系统。
[0090]
在事故分析客户端向区块链系统发送包括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第一请求后,区块链系统可以根据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从存储的大量数据中截取到与该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对应的第二数据,并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二数据。
[0091]
s209、区块链系统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二数据。
[0092]
s210、事故分析客户端接收该第二数据。
[0093]
s207a、事故分析客户端根据该第一数据和该第二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以先执行s204至s206,再执行s208至s210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的,其并不对本技术实施例形成限定。实际实现时,也可以先执行s208至s210,再执行s204至s206;或者,也可以同时执行s204至s206、s208至s210。
[0095]
本技术提供了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区块链系统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第一请求后,会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以及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应理解,将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和环境数据相结合,能更为准确、真实还原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状态。
[0096]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在交通事故之前,可以先将来自目标车辆的车载设备的行
驶数据上链,这样便于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分析客户端从区块链获取该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示例性的,结合图4,如图5所示,在s201之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还可以包括s211至s216。
[0097]
s211、目标车辆从目标车辆的各个控制系统中获取行驶数据。
[0098]
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车辆的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上述行驶数据为通过这些系统采集的行驶数据。在目标车辆处于行驶状态的情况下,这些系统会处于工作状态并采集对应的行驶数据。
[0099]
可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目标车辆上还设置有负责从车辆的各控制系统中获取行驶数据的数据采集器。
[0100]
相对于区块链来说,数据采集器是负责数据上传的客户端,在数据处理模块中集成区块链sdk,具备符合区块链数据格式要求的交易构建、交易签名、交易发生的能力。具体的,在数据采集器负责从车辆的各控制系统中获取数据之前,先注册数据采集器和车辆编号绑定关系,同时注册该数据采集器是用于采集的数据来源的即可。
[0101]
由于一个车辆的数据传输由若干条can总线共同完成,因此,一种方式为,数据采集器将根据车型定制化的具有同等数量的can总线接口,即该数据采集器具有与车辆can总线相同数量的can接口;另一种方式为,每一条can总线配置一个数据采集器,即设置多个数据采集器。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的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均可以用于连接车辆的can总线进行数据采集。
[0102]
s212、目标车辆使用车载物联模块中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中的私钥对该行驶数据和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签名,生成第一交易数据。
[0103]
具体的,车载物联模块中固化存储了预设的非对称密钥,该非对称密钥不可解耦。在将车载物联模块安装在目标车辆上之后,可以为目标车辆注册一个账户,从而该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由于不同的车辆安装的车载物联模块内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不同,使得每个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车辆账户为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用私钥进行数据签名固证,保障来源于车载物联模块的数据的真实性。
[0104]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是以数据解析在数据采集器的数据处理模块中完成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的,该数据解析工作包括对硬件信号的解析以及根据车辆数据编码格式进行解析,其并不对本技术实施例形成限定。数据解析工作也可由区块链或事故分析客户端完成。
[0105]
s213、目标车辆向区块链系统发送该第一交易数据。
[0106]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车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数据采集器可以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安全加密模块和通信模块。
[0107]
对于数据采集器,数据处理模块可以包括:由闪存和内存组成的存储单元。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源于can接口的数据,并根据can通信协议进行数据解析的数据解析处理模块;以及用于筛选、编辑、处理已解析完成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打包的业务逻辑处理模块。
[0108]
在目标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采集到行驶数据后,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can接口和can总线,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器。在数据采集器在接收到can总线的数据后,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0109]
首先将采集到的车辆数据以车辆编号进行标识,并打包成区块链交易。将打包构建成区块链交易的数据包使用安全加密模块进行交易签名,具体包括先将区块链交易数据包通过串行通信协议(如:spi协议)传入安全加密模块中,再使用存储在安全加密模块中的非对称密钥中的私钥对交易进行签名。在交易签名完成后,将交易数据包通过串行通信协议传回给数据处理模块。然后,数据处理模块将已完成签名的交易数据包传给通信模块,并标注数据包的目标区块链,由通信模块发送至该目标区块链中。
[01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非对称密钥为在数据采集器生产完成后植入到安全加密模块的加密芯片中的,因此在使用数据采集器时无需再次植入私钥。
[0111]
另外,图6中是以车辆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制动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这3个系统为例进行说明的,其并不对本技术形成限定。可以理解,车辆还可以包括比图6更多的系统,例如传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
[0112]
s214、区块链系统接收由目标车辆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一交易数据。
[0113]
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目标车辆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
[0114]
例如,交易数据的上链频次可以为每1秒向区块链上传一次数据。可以理解,本技术对上链频次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
[0115]
s215、区块链系统使用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数据验签,获得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
[0116]
s216、区块链系统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
[0117]
区块链系统接收来自数据采集器的交易数据包,使用相应的非对称密钥对的公钥对交易签名进行验签,并同步至同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全部区块链节点。由区块链网络对数据上传交易进行共识,并由每一个节点进行落盘存储。
[0118]
可选的,根据业务需求不同,车辆的行驶数据可存储在交易体中,也可存储在智能合约中。
[0119]
可选的,在弱网环境下,若数据采集器无法成功连接到区块链节点,则无法成功的将交易数据上链。因此,可将构建好的交易数据缓存在数据采集器的存储单元中,周期性向区块链发送该交易数据,直到接收到区块链返回的数据上传成功的回执。此时,数据上链时间可能会因节点接收到交易的时间而变动,但数据签名时间在数据采集器获取到数据后就已固定在交易中,不会改变,因此在弱网环境中也可保证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
[0120]
应理解,从数据生产端采集数据后签名固定,随后直接上链,无法修改,保证数据源头可信。由于无法预测事故何时何地发生,因此持续的存储数据是最好的选择。另外,区块链作为系统整体的服务端,提供数据聚合、数据同步、数据读写的能力,以多节点冗余存储块链式数据存储结构的全量数据,保证上链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0121]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在交通事故之前,可以先将来自路侧端智能设备的环境数据上链,这样便于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分析客户端从区块链获取环境数据。示例性的,在s201之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还可以包括s217至s222。
[0122]
s217、路侧端设备按照预设周期从路侧端设备周围采集环境数据。
[0123]
s218、路侧端设备对该环境数据和路侧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签名,生成第二交易数据。
[0124]
s219、路侧端设备向区块链系统发送第二交易数据。
[0125]
s220、区块链系统接收由路侧端设备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二交易数据。
[0126]
s221、区块链系统对第二交易数据验签,获得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0127]
s222、区块链系统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0128]
对于上述s217至s222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对s211至s216的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0129]
应理解,通过将来自路侧端智能设备的环境数据上链,这样便于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分析客户端从区块链获取环境数据,为事故分析客户端的情景复现提供真实、完整、可信的第三视角(其他车辆或路侧端设备)的数据集。
[0130]
为了更清楚的示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交通事故定责方法,下面将通过两个交通事故案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0131]
交通事故案例一
[0132]
假设车辆a与车辆b都安装了数据采集器,并完成了向区块链注册车辆信息的步骤。车辆a的链上编号为car-a,车辆b的链上编号为car-b,区块链上将记录这些车辆的车型。
[0133]
若车辆a和车辆b在行驶过程中,车辆b被车辆a追尾。通过视频监控发现车辆b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倒车的行为,是由车辆a未充分刹车导致的追尾事故,因此判定事故发生是车辆a的责任。但车辆a的驾驶员声称其踩下了刹车踏板,是车辆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但事故定责人员无法判断车辆a的驾驶员所描述的情况的真实性。
[0134]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辆a和b的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数据将被数据采集器自动采集、打包上链,例如每1秒上述数据打包上链一次。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定责人员期望从区块链中获取车辆a和b在事故发生时间的数据,事故定责人员使用事故分析客户端分别输入getdata[车辆a,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getdata[车辆b,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两组入参指令。区块链系统将通过“车辆a”和“车辆b”的车辆编号识别到属于该车辆上传的数据集,并通过比对数据上传交易的签名时间戳识别到在事故定责人员指定时间区间的数据集,将该数据集导出至事故分析服务客户端。
[0135]
事故分析客户端获取到数据集后,基于车辆a和车辆b的车辆数据,动画模拟还原事故发生情景,并显示对应车辆的制动主缸压力、加速踏板物理移动信号、刹车踏板物理移动信号。通过上述数据,可判断车辆a是否有刹车失灵的现象,以此进行事故客观定责。
[0136]
应理解,由于从区块链获取的数据为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并且数据从车载设备采集后就进行签名固定,并从数据采集器直接上链,使数据源头真实可信,并在区块链中可根据交易时间戳真实的判断数据产生时间,保障时间区间数据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本发明有助于对事故车辆内部发生的行为进行责任认定。
[0137]
交通事故案例二
[0138]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撞伤自行车骑行人员,在还原事故情景时,车辆驾驶员称其遭遇“鬼探头”,而在路口监控中难以确认驾驶员是否具有视觉盲区,因为各类视频监控都是以第三视角去记录事故情景的。
[0139]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路侧端智能设备也将安装数据采集器,并向区块链注册设备编号和数据采集器的绑定关系。路侧端智能设备将道路及环境相关数据上链,包括红绿灯状态、天气状况、能见度等数据上链存储。
[0140]
事故定责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向区块链上获取肇事车辆以及相邻车辆的数据信息,并获取路侧端智能设备的数据信息。事故定责人员可使用事故分析客户端基于路侧端智能设备的数据信息模拟还原事故发生时路段环境情况,基于肇事车辆的数据信息模拟还原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的行为状态,基于肇事车辆相邻车辆的数据信息模拟还原肇事车辆相邻车辆视角的环境信息。
[0141]
应理解,本案例的关键信息为来自自动驾驶系统或辅助驾驶系统对环境物体扫描判断结果(如:车辆周围是否有物体,物流类别是什么,物体与车辆之间距离是多少)。事故分析客户端基于上述数据,动画模拟的还原事故发生情景的环境情况及路况信息,支持以驾驶舱视角还原驾驶员视角信息,并结合相邻车辆的环境探测数据及路侧端智能设备的数据还原事故发生时的可视度、路面湿滑程度等环境信息,以及自行车骑行人员的行为信息,有助于从第一视角还原事故情景。
[0142]
可选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区块链系统,包括通信模块71和处理模块72。
[0143]
通信模块71,用于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处理模块72,用于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与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通信模块71,还用于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一数据,第一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0144]
可选的,通信模块71,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接收由目标车辆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一交易数据,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目标车辆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处理模块72,还用于使用预设的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对第一交易数据验签,获得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并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其中,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0145]
可选的,处理模块72,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后,在区块链系统中获取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通信模块71,还用于向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第二数据,第二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0146]
可选的,通信模块71,还用于在接收事故分析客户端发送的第一请求之前,接收由路侧端设备按照预设周期发送的第二交易数据,第二交易数据包括路侧端设备在预设周期采集的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处理模块72,还用于对第二交易数据验签,获得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并在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中存储路侧端设备采集的环境数据。
[014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区块链系统,利用区块链具备可追溯和不可篡改的特点,通过预先存储由车辆采集的行驶数据,使得在目标车辆发生事故后,事故分析客户端可以从区块链系统中下载目标车辆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将有助于还原车辆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状态,为情景复现提供真实、完整、可信的事故车辆视角的数据
集,从而提高了事故定责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0148]
可选的,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包括数据处理模块81、安全加密模块82和通信模块83。安全加密模块82中固化存储了非对称密钥。
[0149]
数据处理模块81,用于从目标车辆的各个控制系统中获取行驶数据,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安全加密82,用于使用非对称密钥中的私钥对行驶数据和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签名,生成交易数据,非对称密钥与区块链系统中的目标车辆的账户对应。通信模块83,用于向区块链系统发送交易数据,交易数据用于对交通事故定责。
[015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车载设备可以包括如图6所示的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又可以包括上述的数据处理模块、安全加密模块和通信模块。
[01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设备,从数据生产端采集数据后签名固定,随后直接上链,无法修改,保证数据源头可信。
[0152]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事故分析客户端。事故分析客户端包括输入模块91、通信模块92和处理模块93。
[0153]
输入模块9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车辆的车辆标识、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通信模块92,用于向区块链系统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包括目标车辆的车辆编号、发生事故路段和所述发生事故时段;并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为由目标车辆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所述发生事故路段和所述发生事故时段的行驶数据。处理模块93,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其中,目标车辆的行驶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传动系统的数据、行驶系统的数据、转向系统的数据、制动系统的数据、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的数据。
[0154]
可选的,通信模块92,还用于接收区块链系统发送的第二数据,第二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预先发送至区块链系统的在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的环境数据,环境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天气数据、路况数据、车辆数据,车辆数据为由路侧端设备识别到的周围车辆的数据。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对交通事故定责。
[015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事故分析客户端,通过指定发生事故路段和发生事故时段,可以从区块链返回对应车辆在指定时间区间内的行驶数据和环境数据。事故分析客户端将根据车辆数据还原事故发生情景,并使用2d或3d的图像技术可视化展现事故发生情景。
[0156]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所示的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区块链系统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0157]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由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本技术。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服务器中的执行过程。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请求接收单元,信息获取单元,信息查找单元,数据处理单元。
[0158]
服务器可以是服务器、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和移动终端等计算设备。
服务器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存储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服务器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0159]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0160]
存储器可以是服务器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服务器的硬盘或内存。存储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服务器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
[0161]
进一步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服务器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服务器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0162]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016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64]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0165]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