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38266发布日期:2023-06-27 14: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所属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例、完全的软件实施例(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例,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步骤。参考图11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实现上述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产品11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所述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射频(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此外,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背景技术:

1、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的5g(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关于多播会话切换时的数据传递包括xn切换和n2切换。以xn切换为例,图1示意性示出了相关技术中xn切换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当终端设备13从源基站11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到目标基站12的覆盖范围内时,由于切换导致终端设备13的部分数据包从源基站11传送至目标基站12缓存,当终端设备13通过目标基站12加入到目标基站12的多播会话后,目标基站12再将缓存的数据包发送给终端设备13。

2、但是,如果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均接收来自同一个mb-upf(multicast broadcastuser plane function,多播用户面功能)的相同多播消息时,由源基站传输到目标基站的数据包对于目标基站来说已经接收过,这便导致数据包的重复传输,对网络资源造成浪费。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2、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目标基站,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4、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多播服务mbs会话身份标识id和多播缓存指令;

5、响应于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在所述mbs会话id,基于所述多播缓存指令缓存所述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

6、响应于与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连接,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

7、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在所述基于所述多播缓存指令缓存所述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的同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8、记录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和第一时间,所述第一时间为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对应的缓存开始时间。

9、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响应于与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10、记录第二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为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成功连接至所述目标基站时的时间;

11、所述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包括:

12、将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缓存的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

13、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在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之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14、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缓存的非共享多播数据包;

15、删除所述非共享多播数据包。

16、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二时间之间缓存的非共享多播数据包包括:

17、获取第三时间,所述第三时间为第二待切换终端成功连接至所述目标基站时的时间;

18、响应于所述第三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时间且小于所述第二时间,将所述第一时间和所述第三时间之间缓存的多播数据包确定为所述非共享多播数据包。

19、在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响应于n2切换,所述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包括:

20、接收源基站依次通过源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单元amf和目标amf发送的所述切换请求消息。

21、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源基站,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22、获取第一待切换终端的测量报告;

23、响应于所述测量报告指示需进行基站切换,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多播服务mbs会话身份标识id和多播缓存指令;

24、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在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在所述mbs会话id时基于所述多播缓存指令缓存所述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并响应于与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连接,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

2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目标基站,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26、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多播服务mbs会话身份标识id和多播缓存指令;

27、缓存模块,用于响应于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在所述mbs会话id,基于所述多播缓存指令缓存所述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

28、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与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连接,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

2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源基站,所述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30、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待切换终端的测量报告;

31、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测量报告指示需进行基站切换,向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所述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多播服务mbs会话身份标识id和多播缓存指令;

32、所述切换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基站在协议数据单元pdu存在所述mbs会话id时基于所述多播缓存指令缓存所述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并响应于与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连接,将所述多播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一待切换终端。

3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

3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方法、多播切换的数据传输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目标基站接收源基站发送的切换请求消息,该切换请求消息中包括第一待切换终端的终端标识、mbs(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多播服务)会话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和多播缓存指令,当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存在该mbs会话id时,可以确定出目标基站与源基站接收的是来自同一个mb-upf相同的多播消息,此时,目标基站能够基于切换请求消息中的多播缓存指令缓存该mbs会话id对应的多播数据包,并在目标基站与第一待切换终端成功连接后将该多播数据包发送给第一待切换终端。一方面,当源基站与目标基站均接收来自同一个mb-upf相同的多播消息时,源基站能够通知目标基站缓存相同的多播数据包,并在待切换终端成功接入目标基站后将缓存的多播数据包传输给该待切换终端,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之间不再进行多播数据包的传输,从而节约了网络资源,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多播数据包不再由源基站传输至目标基站,极大降低了因切换造成的数据丢包概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传输时延而导致的数据包乱序到达,提高了网络切换性能。

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