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2.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手机屏幕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
3.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手机中的背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30’和柔性电路板90’,发光二极管30’为背光组件提供灯源,发光二极管3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90’上,柔性电路板90’需要贴附注塑件20’上,手机下部的黑边受到注塑件20’的宽度以及柔性电路板90’的宽度影响,导致手机下部的黑边较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4.如何缩短手机下部的黑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手机下部的黑边较宽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7.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
8.框体;
9.注塑件,设置于框体;
10.灯源组件,包括连接部和发光部,发光部连接于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注塑件内,发光部外露于注塑件;
11.连接部设有引线,引线伸出注塑件,以用于与供电件电性连接。
12.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13.本体;
14.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背光组件,背光组件设于本体;
15.显示屏,设于背光组件。
16.注塑件固定在框体上,灯源组件固定于注塑件上,框体通常为金属材质,注塑件为塑胶材质,注塑件既能够对灯源组件进行支撑,又能够将灯源组件的引线和框体绝缘。由于灯源组件的连接部连接于注塑件,所以不需要设置柔性电路板对灯源组件进行安装,节省了柔性电路板的占用空间,所以电子设备的黑边为注塑件的宽度加上灯源组件的宽度,节省了柔性电路板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少电子设备上的黑边宽度,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竞争力。
17.由于连接部位于注塑件内,所以灯源组件和注塑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灯源组件在注塑件上的安装稳定性。而且,由于部分注塑件嵌入注塑件内,所以减少伸出注塑件的灯源组件的长度,也就使得黑边的宽度可以等于注塑件的宽度加上伸出注塑件的部分灯源组件的宽度,进一步减少了黑边的宽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18.灯源组件中的发光部外露于注塑件,使得灯源组件的发光部不会受到注塑件的影
响,确保灯源组件能够稳定提供光源。
19.灯源组件上的引线伸出塑胶件,从而可以将灯源组件的引线与供电部件电性连接。
20.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柔性电路板,节省了柔性电路板和注塑件结合的工序,减少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序,降低对背光组件的加工难度。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2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灯源组件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9.图7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30.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31.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2.20’注塑件,30’发光二极管,70’遮光部,80’发光区,90’柔性电路板,
33.10框体,20注塑件,30灯源组件,31引线,40导光板,50反射片, 60镜片组件,61扩散片,62第一棱镜片,63第二棱镜片,64遮挡件,70 遮光部,80发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参照图4至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和电子设备。
36.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框体10、注塑件20和灯源组件30,注塑件20设置于框体10;灯源组件 30包括连接部和发光部,发光部连接于连接部,连接部位于注塑件20内,发光部外露于注塑件20;
37.连接部设有引线31,引线31伸出注塑件20,以用于与供电件电性连接。
38.注塑件20固定在框体10上,灯源组件30固定于注塑件20上,框体 10通常为金属材质,注塑件20为塑胶材质,注塑件20既能够对灯源组件 30进行支撑,又能够将灯源组件30的引线31和框体10绝缘。由于灯源组件30的连接部连接于注塑件20,所以不需要设置柔性
电路板对灯源组件30进行安装,节省了柔性电路板的占用空间,所以电子设备的黑边为注塑件20的宽度加上灯源组件30的宽度,节省了柔性电路板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少电子设备上的黑边宽度,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竞争力。
39.由于连接部位于注塑件20内,所以灯源组件30和注塑件20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灯源组件30在注塑件20上的安装稳定性。而且,由于部分注塑件20嵌入注塑件20内,所以减少伸出注塑件20的灯源组件 30的长度,也就使得黑边的宽度可以等于注塑件20的宽度加上伸出注塑件20的部分灯源组件30的宽度,进一步减少了黑边的宽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40.灯源组件30中的发光部外露于注塑件20,使得灯源组件30的发光部不会受到注塑件20的影响,确保灯源组件30能够稳定提供光源。
41.灯源组件30上的引线31伸出塑胶件,从而可以将灯源组件30的引线 31与供电部件电性连接。
42.而且,由于不需要设置柔性电路板,节省了柔性电路板和注塑件20结合的工序,减少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序,降低对背光组件的加工难度。
4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背光组件的遮光部70’和发光区80’,遮光部70’的宽度为h1,导致电子设备的下部黑边较宽。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背光组件的遮光部70和发光区80,遮光部70的宽度为h2,所以缩短了电子设备的下部黑边宽度,电子设备中通过设置该背光组件,缩小背光组件入光侧遮光黑胶的黑边宽度,大幅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44.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注塑件20注塑成型于连接部的表面。
45.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注塑件20和灯源组件30的固定方式,在对注塑件20进行成型的过程中,将注塑件20成型于灯源组件30中连接部的表面,在注塑完成之后,就实现了对注塑件20和灯源组件30的固定,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将灯源组件30固定于注塑件20的部件,既能够减少背光组件中的零部件数量,又能够减少安装工序,降低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作量。
46.另外,现有技术中会在注塑件20’上设置灯槽,部分发光二极管30’装配至灯槽内,本实施例中注塑件20成型于灯源组件30,灯源组件30不易相对注塑件20晃动,从而不需要设置灯槽对灯源组件30进行限位,减少了在注塑件20上设置灯槽的工序,进一步降低了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作量。
47.通过省掉柔性电路板,灯源组件30注塑于注塑件20内,增加灯源组件30的结构强度,也可解决漏光等问题。
4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注塑件20设有插槽,连接部插接于插槽内。
49.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连接部位于注塑件20内的结构形式,在注塑件 20上设置插槽,连接部容置在插槽内,可以将连接部固定于插槽内,例如连接部和插槽内均设置磁铁,或连接部和插槽之间设置粘贴件,既能够实现连接部和插槽的固定,也不需要设置柔性电路板对灯源组件30进行安装。
50.设置连接部插接插槽的方式,使得连接部能够拆卸于插槽,在灯源组件30发生损坏时,可以便于对灯源组件30进行拆卸和更换,而不需要对整个背光组件进行更换,降低对电子设备的维护成本。
51.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注塑件20一体成型于框体10。
52.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注塑件20和框体10的连接方式为一体成型,在对注塑件20进行注塑过程中,直接将在注塑件20注塑在框体10上,不需要再单独设置将注塑件20固定于框体10的部件,既能够减少背光组件中的零部件数量,又能够减少安装工序,降低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作量。
53.在对注塑件20进行注塑过程中,既将注塑件20成型于框体10,又能注塑件20注塑在部分灯源组件30,通过一个注塑步骤就实现了三步部件的安装固定,减少对背光组件的加工工序。
54.灯源组件30结合于注塑件20和框体10形成的组件,有益于灯源组件 30的散热,提升消费者对电子设备的屏幕的使用体验。
55.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灯源组件30包括:至少两个灯源,至少两个灯源中的相邻灯源电性连接。
56.在该实施例中,灯源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为了确保背光组件中灯源的亮度,可以将灯源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灯源中的相邻灯源电性连接,即至少两个灯源为串联的关系,所以可以只引出两根引线31就能够对至少两个灯源进行供电,不需要对每个灯源单独供电,节省连接引线31的工作量,而且也不会因引线31过多而导致连接线杂乱的情况发生。
57.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灯源组件30与框体 10之间设有间隙。
58.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灯源组件30和框体10的相对位置关系,灯源组件30和框体10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灯源组件30不易和框体10接触,能够避免灯源组件30与框体10接触而造成灯源破损,降低灯源组件30的损坏率,而且,通常框体10由金属材料支撑,将灯源组件30和框体10间隔设置也能够避免灯源组件30的引线31与框体10接触发生短路的情况发生,提高背光组件的功能稳定性。
59.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背光组件还包括:导光板40、反射片50、镜片组件60和遮光部70,导光板40与发光部相对设置;反射片50设于框体10,反射片50设于导光板40和框体10之间;镜片组件60 设于导光板40,导光板40位于反射片50和镜片组件60之间;遮光部70 连接注塑件20和镜片组件60。
60.在该实施例中,导光板40和灯源组件30中的发光部相对设置,所以灯源组件30发出的光线能够射入导光板40内,导向板能够对光线进行导向,将线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高背光均匀性。反射片50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朝向镜片组件60的方向反射,反射片50对光线的反射作用能够对光线汇聚以及避免光线泄漏。镜片组件60能够提升照明亮度均匀度以及影响对比度,镜片组件60将散射的光线向正面集中,达到提高正面亮度的目的,并且能够将镜头组件侧部未进入导光板40的光再循环利用,减少光的损耗,间接达到节能低碳与环保的效果。
61.遮光部70与灯源组件30和注塑件20相对设置,避免灯源组件30发出的光线从遮光部70的位置泄漏,使得灯源组件30发出的光线能够集中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发出。遮光部70连接注塑件20和镜片组件60,所以能够提高背光组件的结构稳定性。
62.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灯源组件30的厚度大于导光板 40的厚度。
63.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灯源组件30和导光板40的尺寸关系,由于灯源组件30
的厚度大于导光板40的厚度,所以导光板40的一侧被灯源组件30完全覆盖,能够尽可能的增多导向板的进光量,从而可以提高背光的亮度,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64.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镜片组件60包括:扩散片61、第一棱镜片62、第二棱镜片63和遮挡件64,扩散片61、设于导光板40,导光板40位于扩散片61和反射片50之间;第一棱镜片62设于扩散片61,扩散片61位于第一棱镜片62和导光板40之间,扩散片61的第一端凸出第一棱镜片62的第一端;第二棱镜片63设于第一棱镜片62,第一棱镜片 62位于第二棱镜片63和扩散片61之间;遮挡件64设于凸出第一棱镜片62的第一端的部分扩散片61上。
65.在该实施例中,扩散片61中设置散射颗粒,散射离子能够通过对光线折射和反射而将光源雾化,将光线集中均匀投射到第一棱镜片62,第一棱镜片62和第二棱镜片63的折射率不同,通过设置两个棱镜片,进一步提升照明亮度均匀度以及影响对比度。遮挡件64能够对光线进行遮挡,避免光线直接射到背光组件的发光面。
6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可能实施例中的背光组件,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67.电子设备还包括本体和显示屏,背光组件设于本体,显示屏设置于背光组件。
68.在该实施例中,背光组件安装于本体上,显示屏安装于背光组件,具体地,显示屏安装于背光组件中位于镜头组件的一侧,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组件,节省了柔性电路板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少电子设备上的黑边宽度,增大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竞争力。
69.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也可以为工控、车载媒体、手表或手环等具有背光组件的设备。
7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术语“连通”、“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部件连通。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在实施例中,“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证明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