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央空调网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2.中央空调的通讯网络复杂,网络设备节点多,数据交互量大,通讯距离远,控制时效性要求高,现有技术中常选用中央空调网关实现控制。中央空调网关可以管理多台室内机,也可以与不同品牌的空调系统匹配,具有通讯效率高的优点。
3.随着中央空调网关产品的发展,其功能越来越多,复杂度越来越高,中央空调网关产品所选用的基板集成化程度也很高,加工工艺复杂。因此,相较于最初的中央空调网关产品,故障率可能有所提升,对中央空调网关产品,尤其是对其基板的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传统通信接口检测工装逐个检验的方式。
4.这种方式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效率低、耗时久,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依赖人工分析;二是随着产品功能的迭代更新,传统的测试方式很难进行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5.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通信接口检测工装逐个检验的方式效率低、耗时久,可能依赖人工分析且灵活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并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
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测试装置,所述第一测试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第一测试端口;和电源端口,所述电源端口连接外部电源;和,第二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测试装置设置有:指令输出端口,所述指令输出端口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指令输入端口;和第二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第二测试端口;所述第二测试装置上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
8.进一步的,还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测试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配置为采样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实时图像。
9.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配置为采样待测中央空调网关上至少一个照明元件的实时图像。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信端口为homebus通信端口,所述第一通信端口通过屏蔽双绞线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第一测试端口。
11.进一步的,所述指令输出端口为usb通信端口,所述指令输出端口通过转换器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指令输入端口,所述指令输入端口为串行通信端口。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信端口为usb通信端口,所述第二通信端口通过usb通信线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第二测试端口,所述第二测试端口为usb通信端口。
13.进一步的,还包括:网络测试装置,所述网络测试装置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的局域网接口。
14.进一步的,还包括:测试装置本体,所述测试装置本体包括外壳,所述第一测试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夹具,所述夹具用于夹持待测中央空调网关.
1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夹具上方;摄像装置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安装状态下,所述摄像装置的视角覆盖待测中央空调网关。
1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触点;所述触点通过线缆连接指令输出端口和/或第二通信端口。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的基本电路架构,一方面可以由第一测试装置为中央空调网关供电,使其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二测试装置一侧设置有两个独立的通信端口,至少可以进行指令输出和通信接口的并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定位生产加工问题,检测系统可以适配多种型号的通讯网关产品的检测,通用性好。
19.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框图;
23.图3为如图2所示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测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
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传统通信接口检测工装逐个检验的方式效率低、耗时久、可能需要依赖人工分析且灵活性较低的问题,设计并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10主要包括第一测试装置11和第二测试装置13;其中,第一测试装置11优选由主控板实现,例如基于单片机的主控板。主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信端口cn3和电源端口cn1,主控板的第一通信端口cn3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一测试端口i/o_1,主控板的电源端口cn1连接外部电源25。电源端口cn1连接外部电源25,即在一种可选方式中,电源端口cn1作为电源输入端,外部电源25可以通过第一测试装置11为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供电。第一通信端口cn3和第一测试端口i/o_1之间通信连接,即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传递电源状态信号、测试信号等。测试系统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优选由上位机实现,第二测试装置13设置有指令输出端口usb_a和第二通信端口usb_b,指令输出端口usb_a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第二通信端口usb_b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二测试端口i/o_usb。第二测试装置13上设置有人机交互界面。第二测试装置13可以是台式或膝上型计算机设备、移动设备、平板设备、可穿戴设备、电视设备或其它设备,人机交互界面包括至少一个显示屏,第二测试装置13作为上位机使用。采用如图1所示的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10的基本电路架构,一方面可以由第一测试装置11为中央空调网关供电,使其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在第二测试装置13一侧设置有两个独立的通信端口,至少可以进行指令输出和通信接口的并行检测,检测结果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显示,从而可以准确定位生产加工问题,检测系统可以适配多种型号的通讯网关产品的检测,通用性好。
28.以下结合一种具体的电路连接进行介绍,如图2和图3所示,首先在整个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10中设置有一个测试装置本体,测试装置本体即作为一个检测工装使用。测试装置本体具有外壳18,第一测试装置11设置在外壳18中作为检测工装的主控板。外壳18上方设置有夹具19,夹具19用于夹持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第一通信端口cn3设置在夹具19内侧以与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匹配连接。当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设置在夹具19中时,第一测试端口i/o_1和第一通信端口cn3通信连接,从硬件上看,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的弹簧触点22或者顶针。第一测试装置11的电源端口cn1连接外部电源25,外部电源25通过第一测试装置11为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供电。在外壳18上还设置有开关23,通过开关23可以操作第一测试装置11的工作状态。第一通信端口cn3优选为homebus通信端口,第一通信端口cn3通过屏蔽双绞线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一测试端口i/o_11和i/o_12,如图2所示。
29.系统中在第二测试装置13一侧,指令输出端口usb_a为usb通信端口,指令输出端口usb_a通过转换器15,例如usb
‑
rs485转换器15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a和i/o_2b。指令输入端口i/o_2优选为串行通信端口。第二通信端口usb_b为usb通信端口,第二通信端口usb_b通过usb通信线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二测试端口i/o_usb,第二测试端口i/o_usb可选的设计为usb通信端口。通过此种连接方式,即可以进行usb通信检测和h
‑
net通信检测。作为示例性的,当进行usb通信检测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usb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接收usb测试信号,生成并通过第二测试端口i/o_usb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的第二通信端口usb_b。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即usb通信正常。同
样作为示例性的,当进行h
‑
net通信检测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h
‑
net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接收到h
‑
net测试信号后进入h
‑
net检测状态。在另一侧,第一测试装置11持续生成并通过第一通信端口cn3输出电文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一测试端口i/o_1,处于h
‑
net检测状态的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接收电文测试信号,生成并通过第一测试端口i/o_1反馈第一通信测试信号至第一测试装置11的第一通信端口cn3,第一测试装置11接收第一通信测试信号,生成并通过第一通信端口cn3输出第二通信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第一测试端口i/o_1,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接收第二通信测试信号,生成并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即h
‑
net通信正常。usb测试信号、确认信号、电文测试信号、第一通信测试信号和第二通信测试信号的格式可以根据接口进行设计,还可以配合计时器进行确认。格式和计时设定均是测试领域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并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在此不再进一步限定。
30.基于此种硬件架构,进一步可实现存储器的检测,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的存储设备,包括闪速存储设备(flash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快闪存储器卡(microsd)等。当进行存储器检测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存储器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接收存储器测试信号进入存储器测试状态,在存储器中写入测试文件,写入操作成功后生成并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即存储器正常。不同存储器写入操作的测试过程是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在此不再进行进一步介绍。存储器测试信号的格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格式。
31.基于此种硬件架构,进一步可实现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中的实时时钟检测。当进行实时时钟检测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时钟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接收时钟测试信号进入rtc测试状态,在rtc中写入初始时间并获取最新时间,获取成功后生成并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即rtc正常。rtc测试流程是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在此不再进行进一步介绍。
32.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10中还包括网络测试装置17。网络测试装置17通信连接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局域网接口。当进行网络测试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网络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进入网络测试状态,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通过网络测试装置17连接公网,连入成功后生成并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即联网正常。网络测试装置17优选为路由器。通过路由器连接公网是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作为另一个实例,还可以进行局域网通信检测。当进行局域网测试时,第二测试装置13生成并通过指令输出端口usb_a输出局域网测试信号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指令输入端口i/o_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进入局域网测试状态,第二测试装置13发送mac地址至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待测网关读取mac地址生成并反馈确认信号至第二测试装置13,第二测试装置13收到确认信号,打印与mac地址匹配的标签,保证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上标贴的mac地址和实际mac地址一致。局域网测试的流程是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33.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中央空调网关测试系统10中还设置有摄像装置20。摄像装置20通信连接第二测试装置13,即摄像装置20可以与第二测试装置13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摄像装置20配置为采样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的实时图像,对其外观进行检测。更为优选的,摄像装置20配置为采样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上至少一个照明元件的实时图像。参照图3所示,在测试装置本体,即测试工装的外壳18上还设置有支架21,支架21呈大致的门字形并横跨外壳18的两侧。支架21整体位于夹具19上方。摄像装置20安装在支架21上,优选自上而下垂直设置。更为优选的,摄像装置20通过连接件可调节的安装在支架21上,连接件上设置有滑轨24。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21上并自上向下垂直设置,摄像装置2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24,即可以通过滑动调节摄像装置20和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之间的距离,使得摄像装置20的视角覆盖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待测中央空调网关12上设置有多个照明元件,通常为led照明元件。led照明元件分为硬件通讯led和检测程序led,前者反映通信连接的状态,只要有信号脉冲经过,便会闪烁。后者与检测程序相关,进入检测程序后即会常亮。通过采样照明元件的实时图像可以获得照明元件的工作状态。
34.优选的,在外壳18上还设置有多个触点22。其中一个触点22通过线缆16连接第二测试装置13一侧的指令输出端口usb_a,另一个触点22通过线缆16连接第二测试装置13一侧的第二通信端口usb_b。为便于操作,两个触点22均优选设置在外壳18的上表面上。
3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