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主机及便携式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8221发布日期:2021-12-11 12:5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拍摄主机及便携式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拍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主机及便携式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对于人机交互的信息反馈,主要采用显示屏直接反馈或者语音交互反馈两种方式。
3.但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成本较高,控制过程比较复杂,而且,用户与便携式拍摄设备具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无法清楚准确获取显示屏或语音发送的信息反馈。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拍摄主机及便携式拍摄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便携式拍摄设备信息反馈成本高、控制过程复杂、用户无法清楚准确获取显示屏或语音发送的信息反馈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拍摄主机,包括本体、拍摄器、灯效组件和控制器,拍摄器、控制器和灯效组件依次信号连接,灯效组件用于通过不同显示图案显示拍摄主机的不同模式。
7.进一步地,灯效组件包括灯珠阵列,拍摄主机的模式包括开机模式、关机模式、待机模式和拍摄模式,拍摄主机处于开机模式、关机模式、待机模式或拍摄模式,灯珠阵列的显示图案不同。
8.进一步地,灯珠阵列包括多个led灯珠。
9.进一步地,上述拍摄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拍摄键。
10.进一步地,上述拍摄主机还包括设于本体拍摄面的补光器,补光器与控制器连接。
11.进一步地,补光器包括多个led灯珠。
12.进一步地,上述补光器和灯效组件围绕拍摄器设置。
13.进一步地,灯效组件为具有缺口的环形,补光器设于灯效组件的缺口处。
14.进一步地,灯效组件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补光器位于灯效组件缺口的中点处。
15.进一步地,本体包括外壳体以及与外壳体连接的内壳体,拍摄面设于外壳体的表面,拍摄器、灯效组件和补光器设于外壳体的拍摄面,控制器设于外壳体与内壳体构成的空腔内。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拍摄设备包括连接盖以及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连接盖与本体的非拍摄面连接,本体通过连接盖与安装面可拆卸连接。
17.进一步地,拍摄主机还包括拍摄盖板,拍摄盖板和拍摄器的体积与便携式拍摄设备的总体积之比为1:2~3:4。
18.进一步地,上述便携式拍摄设备的尺寸(长
×

×
厚)为30~50mm
×
30~50mm
×
20~35mm。
19.进一步地,便携式拍摄设备为相机或摄像机。
20.进一步地,上述安装面为水平安装面、竖直安装面和/或倾斜安装面。
21.进一步地,水平安装面为天花板,竖直安装面为竖直墙面。
22.进一步地,连接盖的表面设有可重复粘接层。
23.进一步地,可重复粘接层为水洗胶层。
24.进一步地,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本体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的表面磁吸连接;拍摄主机处于收纳状态,本体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设有可重复粘接层的表面磁吸连接。
25.进一步地,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连接盖位于本体的拍摄面的相邻面;和/或,拍摄主机处于收纳状态,连接盖位于本体的拍摄面的相反面。
26.进一步地,连接盖的表面设有本体连接部,本体连接部为容纳本体连接部位的凹槽。
27.进一步地,上述本体连接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凹槽的横截面弧度大于或等于本体连接部位的横截面弧度。
28.进一步地,上述连接盖内设有磁性件;本体的中部设有中部磁吸件,本体的非拍摄面通过中部磁吸件和磁性件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设置可重复粘接层的表面磁吸连接;本体的非拍摄面设有连接磁吸件,本体的非拍摄面通过连接磁吸件与磁性件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的表面磁吸连接。
29.进一步地,连接盖的包括连接壳体以及与连接壳体磁吸连接的连接盖体。
30.进一步地,连接壳体内设有磁性件,连接盖体上设有盖体磁吸件,连接壳体通过磁性件和盖体磁吸件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磁吸连接。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32.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主机中,拍摄器、控制器和灯效组件依次信号连接,拍摄主机处于不同模式,灯效组件的显示图案不同,用户能够根据灯效组件显示的图案了解图像拍摄主机所处的工作状态,实现人机交互,不再需要使用显示器或复杂的语音交互系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简化交互系统,节省设备的内部空间。
33.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主机中,当环境亮度较弱时,补光器的开启能够提高环境亮度,从而能够保证获取的图像信息的清晰度。
34.c)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中,本体的非拍摄面可以与连接盖的多个表面中的任意一面连接,本体与连接盖之间具有两种连接位置关系,本体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或设有可重复粘接层的表面磁吸连接;此外,通过磁吸连接,能够实现本体与连接盖之间的简单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拍摄主机所处的状态进行切换。
35.d)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中,将本体连接部位置于凹槽内,本体连接部位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能够进行适当摆动,实现拍摄角度的调节。
3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37.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的拆分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的另一方向拆分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处于拍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处于拍摄状态的拆分示意图;
4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安装于水平安装面的位置示意图;
4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安装于竖直安装面的位置示意图;
4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中连接盖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中连接盖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4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中连接盖的拆分示意图。
50.其中,附图标记为:
[0051]1‑
本体;11

外壳体;12

内壳体;13

补光器;14

灯效组件;15

拍摄器;16

拍摄键;17

拍摄盖板;2

连接盖;21

连接壳体;22

连接盖体;23

盖体磁吸件;24

凹槽;25

连接槽;3

可重复粘接层;4

磁性件;5

中部磁吸件;6

连接磁吸件;7

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用新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0053]
实施例一
[005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主机,参见图1至图4,包括本体1、拍摄器15、灯效组件14和控制器,拍摄器15、控制器和灯效组件14依次信号连接,灯效组件14用于通过不同显示图案显示拍摄主机的不同模式。
[0055]
实施时,拍摄器15获取图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从中获取目标指令信息,其中,目标指令信息包括用户的面部信息(例如,笑脸、眨眼或其他表情特征)和/或手势信息,控制器通过目标指令信息控制驱动灯效组件14开启,显示不同图案。
[005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拍摄主机中,拍摄器15、控制器和灯效组件14依次信号连接,拍摄主机处于不同模式,灯效组件14的显示图案不同,用户能够根据灯效组件14显示的图案了解图像拍摄主机所处的工作状态,实现人机交互,不再需要使用显示器或复杂的语音交互系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简化交互系统,节省设备的内部空间。
[0057]
示例性地,灯效组件14包括灯珠阵列,例如,包括11个led灯珠,拍摄主机的模式包
括开机模式、关机模式、待机模式和拍摄模式,拍摄主机处于开机模式、关机模式、待机模式或拍摄模式,灯珠阵列的显示图案不同。
[0058]
可以理解的是,拍摄主机的拍摄功能也可以通过用户手动直接控制,因此,上述拍摄主机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拍摄键16。实施时,用户通过拍摄键16向控制器发送拍摄指令,控制器根据拍摄指令控制拍摄器15进行拍摄。
[0059]
考虑到环境亮度会影响拍摄器15获取的图像信息,上述拍摄主机还包括设于本体1拍摄面的补光器13,示例性地,补光器13也可以为led灯珠,补光器13与控制器连接。这样,当环境亮度较弱时,补光器13的开启能够提高环境亮度,从而能够保证获取的图像信息的清晰度。
[0060]
从空间布局和美观性的角度考虑,上述补光器13和灯效组件14围绕拍摄器15设置。示例性地,灯效组件14为具有缺口的环形,补光器13设于灯效组件14的缺口处。
[0061]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补光器13和灯效组件14的布局美观性,灯效组件14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补光器13位于灯效组件14缺口的中点处。
[0062]
对于本体1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外壳体11以及与外壳体11连接的内壳体12,拍摄面设于外壳体11的表面。相应地,拍摄器15、灯效组件14和补光器13设于外壳体11的拍摄面,控制器设于外壳体11与内壳体12构成的空腔内。
[0063]
实施例二
[006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拍摄设备,例如,相机或摄像机,参见图5至图12,包括连接盖2以及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连接盖2与本体1的非拍摄面连接,本体1通过连接盖2与安装面7可拆卸连接。
[006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拍摄设备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拍摄主机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0066]
为了便于上述便携式拍摄设备的携带,拍摄主机还包括拍摄盖板17,拍摄盖板17和拍摄器15的体积与便携式拍摄设备的总体积之比为1:2~3:4。
[0067]
进一步地,上述便携式拍摄设备的尺寸(长
×

×
厚)为30~50mm
×
30~50mm
×
20~35mm。
[006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面7为水平安装面、竖直安装面和/或倾斜安装面,实际应用中,水平安装面7通常是指天花板,竖直安装面7通常是指竖直墙面。
[0069]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在连接盖2的表面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来实现本体1与安装面7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可以采用具有重复粘接功能的水洗胶作为可重复粘接层3,也就是说,连接盖2的表面设有水洗胶层。当主机需要更换安装面7时,可以将水洗胶层与原安装面7分离,然后与新安装面7连接,完成安装面7的更换。
[0070]
实际应用中,主机会处于拍摄状态或收纳状态,为了能够保证在上述两种状态下连接盖2均能够对本体1进行稳定支撑,当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时,本体1的非拍摄面(即本体1的多个表面中未设置拍摄器15的一面)与连接盖2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当拍摄主机处于收纳状态,本体1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2设有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也就是说,本体1的非拍摄面可以与连接盖2的多个表面中的任意一面连接,本体1与连接盖2之间具有两种连接位置关系,本体1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2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或设有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此外,通过磁吸连接,能够实现本体1与连接盖2之
间的简单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拍摄主机所处的状态进行切换。
[0071]
示例性地,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连接盖2位于本体1的拍摄面的相邻面;和/或,拍摄主机处于收纳状态,连接盖2位于本体1的拍摄面的相反面。
[0072]
对于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的情况,为了提高连接盖2对本体1的支撑稳定性,连接盖2的表面可以设置本体连接部,示例性地,本体连接部为容纳本体1连接部位的凹槽24。这样,通过凹槽24的设置,能够使得连接盖2与本体1的接触在线接触和面接触之间变换。
[0073]
考虑到拍摄主机处于拍摄状态,拍摄的角度需要适时调整,从而提高拍摄质量,因此,上述本体1连接部位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凹槽24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凹槽24的横截面弧度大于或等于本体1连接部位的横截面弧度。这样,将本体1连接部位置于凹槽24内,本体1连接部位仍然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从而能够进行适当摆动,实现拍摄角度的调节。
[0074]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本体1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2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以及本体1的非拍摄面与连接盖2设有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示例性地,上述连接盖2内设有磁性件4;本体1的中部设有中部磁吸件5,本体1的非拍摄面通过中部磁吸件5和磁性件4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2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此外,本体1的非拍摄面设有连接磁吸件6,本体1的非拍摄面通过连接磁吸件6与磁性件4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2未设置可重复粘接层3的表面磁吸连接。
[0075]
对于连接盖2的结构,具体来说,其包括连接壳体21以及与连接壳体21磁吸连接的连接盖体22。
[0076]
为了实现连接壳体21与连接盖体22的磁吸连接,连接壳体21内设有磁性件4,连接盖体22上设有盖体磁吸件23,连接壳体21通过磁性件4和盖体磁吸件23之间的磁吸作用与连接盖2磁吸连接。
[0077]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主机和便携式拍摄设备中,各部件(例如,控制器、灯效组件、补光器等)所涉及的软件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常见的方法,仅需要将各个具有相应功能的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给出的连接关系进行连接,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其中并不涉及任何软件方面的改进。而至于各个相应功能的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007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