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2372发布日期:2022-02-26 00:3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2.发声装置,比如喇叭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声学部件,其为一种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当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革新,传统的喇叭的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既需要满足薄型化的发展趋势,还要越来越注重性能的优化,并兼顾工艺的简化和成本的控制。
3.现有的喇叭中,在音圈上连接弹性连接件,以防止音圈在振动过程中发生非振动方向的偏振,随着行业内对扬声器性能要求的提高,音圈达到较大位移时,需要多个弹性连接件同时连接音圈,但是由于现有喇叭壳体结构的限制,会导致弹性连接件与壳体装配的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旨在解决由于现有喇叭壳体结构的限制,导致弹性连接件与壳体装配的过程复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振动单元,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弹性群,所述弹性群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用于平衡所述振动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振动;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组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6.所述弹性群对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且其弹性支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振动单元及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7.或者,
8.所述弹性群对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且其弹性支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振动单元及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9.优选地,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群;
10.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群对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其余所述弹性群对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
11.优选地,所述弹性群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群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或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另一个所述弹性群对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且两个所述弹性群间隔设置。
12.优选地,各所述弹性群均包括多个所述弹性支片,多个所述弹性支片环绕所述振动单元间隔排布。
13.优选地,两个所述弹性群沿所述第一方向投影的至少部分投影区错开。
14.优选地,各所述弹性群均包括偶数个所述弹性支片,偶数个所述弹性支片关于所述振动单元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15.优选地,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膜和与所述振膜连接的音圈;
16.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弹性群,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音圈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或者,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音圈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17.或者,
18.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弹性群,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音圈的中部位置连接,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19.另一个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一端与所述音圈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所述弹性支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20.优选地,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一个所述弹性群,所述第一壳体对应各所述弹性支片的位置具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弹性支片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缓冲块上;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设置;或者,
21.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各所述弹性支片的位置具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设置有第二缓冲块,所述弹性支片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缓冲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22.或者,
23.所述发声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弹性群,其中一个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为第一弹性支片,所述第一壳体对应各所述第一弹性支片的位置具有第一安装台,所述第一安装台设置有第一缓冲块,所述第一弹性支片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缓冲块上;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台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24.另一个所述弹性群的所述弹性支片为第二弹性支片,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各所述第二弹性支片的位置具有第二安装台,所述第二安装台设置有第二缓冲块,所述第二弹性支片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所述第二缓冲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第二安装台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25.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支片沿所述振动单元径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支片沿所述振动单元径向的宽度。
26.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为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端面处的分体式结构,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设置的所述弹性群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或者,
27.所述第二壳体为一体式环状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匹配,所述第二壳体通过连接柱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二安装台间隔设置,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设置的所述弹性群位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面上。
28.优选地,所述弹性支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弹性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弹性部呈直线和/或曲线弯折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二端。
29.优选地,所述弹性部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区域,所述弹性部为由所述第一端沿顺时针/逆时针延伸至所述中心区域,再由所述中心区域沿逆时针/顺时针延伸至所述第二端形成的双向弯折结构。
30.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的至少部分结构自所述第一端朝所述第一方向弯折;且/或,
31.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且与所述第二缓冲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所述第二缓冲部自所述第二端朝向或背向所述弹性部弯折,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32.所述弹性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除所述第一缓冲部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同一所述弹性群的所有所述弹性支片除所述第一缓冲部外的部分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33.优选地,与所述音圈的中部位置连接的所述弹性支片中,其第一缓冲部朝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弯折。
34.优选地,所述弹性支片由线状结构绕制而成;又或者,所述弹性支片由片状结构冲压成型。
35.优选地,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磁路单元,所述磁路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磁路单元形成磁间隙,所述振动单元悬设于所述磁间隙内。
3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3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装置。
3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发声装置通过设置弹性群,且弹性群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片,从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上对振动单元形成定心效果,增加了对振动单元的约束,有效防止振动单元的偏振,满足振动单元的振动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将壳体设置有沿振动单元的振动方向组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发声装置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弹性群(弹性群数量为一个)或者所有弹性群(弹性群数量为至少两个)与振动单元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后的壳体直接装配,或者,可先将部分弹性群与振动单元装配后,再与第二壳体及第一壳体组装,最后组装其余弹性群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通过弹性群与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组合方式,简化了发声装置的装配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装配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分解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局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4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的音圈与两个弹性群的装配示意图;
4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装配示意图;
4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的分解示意图;
4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的装配示意图;
4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的分解示意图;
4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的局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5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的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5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发声装置的音圈与一个弹性群的装配示意图;
52.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发声装置中弹性支片的结构示意图。
53.附图标号说明:
[0054][0055][005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60]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至图3、图5至图10、图12至图13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至图3、图5至图10、图12至图13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6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声装置。
[0062]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包括壳体30和振动单元20,发声装置还包括弹性群50,弹性群5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片10,弹性支片10用于平衡振动单元20沿第一方向振动;壳体30包括沿第一方向组装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弹性群50对应第二壳体32设置,且其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及第二壳体32连接;或者,弹性群50对应第一壳体31设置,且其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及第一壳体31连接。
[0063]
本实施例的发声装置可为扬声器或喇叭等,本实施例以发声装置为喇叭为例进行说明。发声装置包括壳体30、振动单元20和弹性群50,各弹性群50包括至少一个弹性支片10,弹性支片10用于平衡振动单元20沿第一方向振动,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为图1至图3、图5至图10、图12至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即,弹性支片10用于平衡振动单元20沿上下方向振动。
[0064]
可以理解地,振动单元20在接通电信号后,可在发声装置的壳体30内发生上下方向的振动,其中,上下方向以图1至图3、图5至图10、图12至图13所示的方向为准,振动单元20的振动方向用竖直方向或上下方向表示,垂直于振动单元20振动的方向用水平方向表示。该发声装置中,振动单元20包括振膜和与振膜连接的音圈21,音圈21通常是由金属线缠绕而成的,当音圈21接通电信号之后,在发声装置的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上下振动,音圈21的振动方向用竖直方向或上下方向表示,垂直于音圈21振动的方向用左右方向或水平方向表示;由于振膜与音圈21是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结合为一体的,因此,音圈21根据电信号上下振动时也会带动振膜振动,产生声波。
[0065]
由于发声装置的磁场只是相对均匀的并不是绝对的,音圈21振动过程中音圈21的位置也会变化,且位于发声装置的磁间隙61上侧的磁力线为弧形线,因此,音圈21受到的安培力并不仅仅是竖直方向的,也包含其他方向的安培力,这就造成音圈21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非竖直方向的偏振,进一步会影响振膜的振动。
[0066]
为了防止发生上述情况的偏振,设置连接音圈21和壳体30的弹性支片10可以对音圈21的偏振进行定心支撑,即,保证音圈21在发声装置的磁间隙61内沿振动方向振动。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支片10为平面弹簧。壳体30可以用于对发声装置单体进行承载,并便于弹性
支片10背离振动单元20的一侧进行固定,提高弹性支片10的定心支撑效果。
[0067]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发声装置中,弹性群50中的弹性支片1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一实施例中,弹性群50包括四个弹性支片10,四个弹性支片10环绕振动单元20的外周间隔设置,增强了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具体地,四个弹性支片10在振动单元20竖直振动时对音圈21形成水平方向上的至少四处约束,可遏制振动单元20发生偏振,且弹性支片10跟随振动单元20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增强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支片10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五个、六个或其他数量。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中弹性支片1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本实用新型对弹性支片10的数量不作限制。
[0068]
电子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弹性群50,比如一个、两个或三个弹性群50。壳体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并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沿第一方向,即沿上下方向组装,与振动单元20的振动方向一致,其中,第二壳体32位于第一壳体31的下方。如图8至图1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50,该弹性群50对应第二壳体32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和第二壳体32连接,以从下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防止振动单元20的偏振,满足振动单元20的振动需求。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50,该弹性群50对应第一壳体31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及第一壳体31连接,以从上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防止振动单元20的偏振,满足振动单元20的振动需求。如图1至图7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群50,至少两个弹性群50中,至少一个弹性群50对应第二壳体32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和第二壳体32连接,以从下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其余的弹性群50对应第一壳体31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及第一壳体31连接,以从上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从而通过至少两个弹性群50的配合,从上下方向上均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增加了对振动单元20的约束,有效防止振动单元20的偏振,满足振动单元20较大位移振动时的需求。
[0069]
并且,本实施例发声装置将壳体30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组装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若弹性群50的数量为一个,在发声装置装配的过程中,可将该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后的壳体30直接装配。若弹性群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发声装置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二壳体32及第一壳体31组装,最后组装其余弹性群50,或者,可先将所有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后的壳体30直接装配即可,使得本实施例发声装置通过弹性群50与双壳体30(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组合方式,简化了发声装置的装配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可以根据振动单元20的振动需求合理选择配置弹性群50的数量,比如,若振动单元20的振动位移较小时,可选择配置一个弹性群50,若振动20的振动位移较大时,可选择配置多个弹性群50,灵活方便。
[0070]
如图1至图7所示,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群50,至少两个弹性群50沿第一方向,即沿振动单元20的振动方向间隔布置。在一实施例中,各弹性群50均包括四个弹性支片10,同一个弹性群50中,四个弹性支片10的线宽或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由于材质属性的不同,四个弹性支片10中,其中两个弹性支片10的材质为磷青铜,则其线宽可以设置为0.4mm,另一个弹性支片10的材质为铍铜,则其线宽可以设置为
0.3mm,还有一个弹性支片10的材质为316钢,则其线宽可以设置为0.2mm。
[0071]
另外,同一个弹性群50的四个弹性支片10中,其中两个弹性支片10为导电体结构,其余弹性支片10为非导电体结构。导电体结构的弹性支片10中,具备导电的功能,其能够向电子装置的振动单元20传输电信号,具体地,该弹性支片10的一端与振动单元20中音圈21的接线部电连接配合,另一端与壳体30连接,壳体30则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而通过弹性支片10传输音圈21与外部的电信号;此外,该弹性支片10还通过其弹性形变作用来根据振动单元20的振动偏移状态对振动单元20的往复振动进行约束,使所述振动单元20稳定在预设的中心区域,防止了振动单元20的偏振,使得振动单元20的往复振动更加稳定。
[0072]
本实施例发声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群50,比如两个或三个弹性群50。壳体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并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沿第一方向,即沿上下方向组装,与振动单元20的振动方向一致,其中,第二壳体32位于第一壳体31的下方。至少两个弹性群50中,至少一个弹性群50对应第二壳体32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和第二壳体32连接,以从下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其余的弹性群50对应第一壳体31设置,且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单元20及第一壳体31连接,以从上方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从而通过至少两个弹性群50的配合,从上下方向上均对振动单元20形成定心效果,增加了对振动单元20的约束,有效防止振动单元20的偏振,满足振动单元20较大位移振动时的需求。
[0073]
并且,发声装置将壳体30设置有沿上下方向组装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在发声装置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部分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二壳体32及第一壳体31组装,最后组装其余弹性群50,或者,可先将所有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后的壳体30直接装配即可,使得本实施例发声装置通过多弹性群50与双壳体30(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组合方式,简化了发声装置的装配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0074]
如图1至图7所示,发声装置中,弹性群5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弹性群50与第二壳体32对应设置且位于第二壳体32朝向或背离第一壳体31的端面上,另一个弹性群50对应第一壳体31设置,且两个弹性群50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两个弹性群50分别对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设置,处于下方位置的一个弹性群50可位于第二壳体32朝向第一壳体31的端面上,在装配时,可先将两个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后的壳体30直接装配。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弹性群50分别对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设置,处于下方位置的一个弹性群50可位于第二壳体32背离第一壳体31的端面上,在装配时,可先将下方位置的弹性群50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二壳体32及第一壳体31组装,最后组装上方位置的弹性群50。
[0075]
本实施例中,各弹性群50均包括多个弹性支片10,多个弹性支片10环绕振动单元20间隔排布。具体地,各弹性群50均包括四个弹性支片10,四个弹性支片10环绕振动单元20间隔均匀排布,两个弹性群50对振动单元20形成八处约束,不仅增强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而且力学劲度kms对称性及平坦性好,满足大位移疲劳要求。
[0076]
进一步地,两个弹性群50沿第一方向投影的至少部分投影区错开,可以理解地,两个弹性群50向正上方的投影或者向正下方的投影的至少部分投影区是错开布置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弹性群50沿振动单元20的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各弹性群50组包括四个弹
性支片10,并且该四个弹性支片10可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个弹性群50的八个弹性支片10在竖直方向呈错位排布,使得八个弹性支片10向正上方的投影或者向正下方的投影的投影区完全避开,进而从八个不同方向对振动单元20形成约束,进一步增强了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
[0077]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可沿上下方向一一对应布置,即,两个弹性群50向正上方的投影或者向正下方的投影的投影区可重叠设置。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中,弹性群50的数量及排布方式,以及各弹性群50的形状、结构、线宽、材质及属性等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兼容性好,应用范围广。
[0078]
本实施例中,各弹性群50均包括偶数个弹性支片10,偶数个弹性支片10关于振动单元2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发声装置的各弹性群50中,弹性支片10的数量为两个、四个、六个、八个等偶数个,偶数个弹性支片10可沿振动单元20的外周间隔排布,且偶数个弹性支片10关于振动单元2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增强了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以弹性支片10的数量为四个为例进行说明,四个弹性支片10在振动单元20竖直振动时对音圈21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四处约束,可遏制振动单元20发生偏振,且弹性支片10跟随振动单元20在竖直方向上位移,增强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并且,由于四个弹性支片10是关于振动单元2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即,四个弹性支片10的分布方式呈中心对称,如此,四个弹性支片10之间相互对称地安装在音圈21上,对音圈21形成四个相互对称的约束点,可对振动单元20起到较佳的定心效果,即使在振动单元20在低频大位移振动时,也能抑制振动单元20旋转,保证扬声器正常出音,提高产品良率。
[0079]
如图1至图12所示,振动单元20包括振膜和与振膜连接的音圈21;音圈21包括骨架211和绕设于骨架211外的音圈线212,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可与骨架211连接,也可与音圈线212连接。音圈21整体呈竖直设置的筒状结构,其沿高度方向上具有两端,其两端中间区域的位置则是音圈21的中部位置。
[0080]
在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50,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连接,可以是正中间的位置,或者中间偏上或偏下的位置连接,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31连接,以将弹性群50固定在音圈21上的中部位置,实现对振动单元20定心作用。
[0081]
第一壳体31对应各弹性支片10的位置具有第一安装台311,第一安装台311设置有第一缓冲块312,弹性支片10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一缓冲块312上;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一体成型设置。装配时,可将弹性支片10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一缓冲块312上。在振动单元20振动时,第一缓冲块312可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各弹性支片10的大位移应力,消除弹性支片10的共振摇摆,防止弹性支片10断裂,保证弹性支片10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之间的装配有效性,可靠性高。
[0082]
如图8至图1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包括一个弹性群50,该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底部,即音圈21朝下的一端连接,或者与音圈2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32连接,以将弹性群50固定在音圈21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实现对振动单元20定心作用。
[0083]
第二壳体32对应各弹性支片10的位置具有第二安装台321,第二安装台321设置有
第二缓冲块322,弹性支片10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二缓冲块322上;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一体成型设置。装配时,可将弹性支片10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二缓冲块322上。在振动单元20振动时,第二缓冲块322可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各弹性支片10的大位移应力,消除弹性支片10的共振摇摆,防止弹性支片10断裂,保证弹性支片10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之间的装配有效性,可靠性高。
[0084]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包括两个弹性群50,其中一个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连接,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与第一壳体31连接;另一个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32连接。具体地,两个弹性群50上下间隔布置,位于上方的一个弹性群50中,其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可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可以是正中间的位置,或者中间偏上或偏下的位置连接,该弹性群50中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则与第一壳体31连接,而另一个弹性群50中,其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底部,即音圈21朝下的一端连接,或者与音圈2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该弹性群50中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则与第二壳体32连接。通过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可将两个弹性群50固定在音圈21上的合理位置,使得两个弹性群50的间距不至过大或过小,提高对振动单元20定心的有效性。
[0085]
如图1至图7所示,其中一个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为第一弹性支片10a,第一壳体31对应各第一弹性支片10a的位置具有第一安装台311,第一安装台311设置有第一缓冲块312,第一弹性支片10a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一缓冲块312上;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一体成型设置;
[0086]
另一个弹性群50的弹性支片10为第二弹性支片10b,第二壳体32对应各第二弹性支片10b的位置具有第二安装台321,第二安装台321设置有第二缓冲块322,第二弹性支片10b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二缓冲块322上;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一体成型设置。
[0087]
具体地,第一弹性支片10a位于第二弹性支片10b的上方,为了便于与各弹性支片10的安装,第一壳体31上具有第一安装台311,第二壳体32上具有第二安装台321,其中,第一安装台311设置有第一缓冲块312,而第二安装台321上则设置有第二缓冲块322,装配时,可将第一弹性支片10a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一缓冲块312上,同理,将第二弹性支片10b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安装在对应的第二缓冲块322上。在振动单元20振动时,第一缓冲块312及第二缓冲块322均可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各弹性支片10的大位移应力,消除弹性支片10的共振摇摆,防止弹性支片10断裂,保证弹性支片10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之间的装配有效性,可靠性高。
[0088]
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一安装台311与第一壳体31一体成型设置,即,第一安装台311可与第一壳体31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一壳体31为金属制件时,第一安装台311可与第一壳体31为分体式结构,方便装配,第一壳体31为塑料制件时,第一安装台311可与第一壳体31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简化制作。同理,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或者,第二安装台321与第二壳体32一体成型设置,即,第二安装台321可与第二壳体32为可拆卸连接的分体式结构,也可为二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比如,第二壳体32为金属制件时,第二安装台
321可与第二壳体32为分体式结构,方便装配,第二壳体32为塑料制件时,第二安装台321可与第二壳体32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简化制作。
[0089]
需要说明的是,振动单元20的高度方向则为其轴向方向,振动单元20的径向方向则如图1至图3、图5至图10、图12至图13所示的左右方向或水平方向。由于音圈21收容于壳体30内,第一弹性支片10a连接于音圈21的中部位置,第一弹性支片10a的第二端需连接在第一壳体31的内壁上,而第二弹性支片10b连接于音圈21的底部,第二弹性支片10b的第二端可连接在第二壳体32的端面而不受第二壳体32内壁的限制,相较于第二弹性支片10b而言,第一弹性支片10a则需受第一壳体31内壁的限制,因而第一弹性支片10a沿振动单元20径向的宽度需小于第二弹性支片10b沿振动单元20径向的宽度,即,第一弹性支片10a的外缘需小于第二弹性支片10b的外缘,结构设计合理,满足装配需求。可以理解地,若弹性群50的数量为一个,优选采用其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底部或者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弹性支片10的第二端与第二壳体32连接的方式。
[0090]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为间隔设置于第一壳体31端面处的分体式结构,与第二壳体32对应设置的弹性群50位于第二壳体32背离第一壳体31的端面上。为了方便叙述,下文将处于上方位置的一个弹性群50,即与第一壳体31对应的弹性群50描述为第一弹性群50a,将处于下方位置的一个弹性群50,即与第二壳体32对应的弹性群50描述为第二弹性群50b。
[0091]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壳体32为由两个连接件325形成的分体式结构,两个连接件325左右间隔设置在第一壳体31的下端面处,第二弹性群50b则位于第二壳体32的下端面上,第二壳体32的两个连接件325起到过渡连接作用,以将第二弹性支片10b与音圈21的底部或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在第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装配时,可先第二弹性群50b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二壳体32及第一壳体31组装,最后组装第一弹性群50a。
[0092]
如图1至图5、图8至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2为一体式环状结构,第二壳体32与第一壳体31朝向第二壳体32的端面匹配,第二壳体32通过连接柱324与第一壳体31连接,连接柱324与第二安装台321间隔设置,与第二壳体32对应设置的弹性群50位于第二壳体32朝向第一壳体31的端面上。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壳体32为一体式环状结构,为了便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装配,第二壳体32可与第一壳体31的下端面匹配。第二壳体32上设置有连接柱324,以通过连接柱324与第二壳体32连接,连接柱324与第二安装台321间隔设置,以防对第二弹性支片10b的造成干涉。在第二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装配时,可先将第一弹性群50a及第二弹性群50b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组装后的壳体30直接装配,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二实施例中的装配制程更加简便,且第二壳体32不仅可以固定第二弹性群50b,还能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0093]
如图1至图7所示,第一缓冲块312的上端形成有第一凹槽结构313,第一弹性支片10a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通过柔性缓冲件安装于第一凹槽结构313内,柔性缓冲件可为填充于第一凹槽结构313内的粘胶。当第二壳体32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二缓冲块322的下端形成有第二凹槽结构323,而当第二壳体32为一体式环状结构时,第二缓冲块322的上端形成有第二凹槽结构323,第二弹性支片10b上靠近其第二端的区域也可通过柔性缓冲件安装于第二凹槽结构323内,柔性缓冲件可为填充于第二凹槽结构323内的粘胶。
[0094]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支片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弹性
部13和第二安装部12,弹性部13呈直线和/或曲线弯折结构,第一安装部11远离弹性部13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二安装部12远离弹性部13的一端为第二端。弹性部13由第一端向沿同一方向或不同方向呈直线和/或曲线延伸至第二端形成。如图1至图13所示,弹性部13具有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心区域,弹性支片10整体呈窄长形的线状结构弯折延伸形成,其中,弹性部13为双向弯折结构。在一实施例中,弹性部13具体可呈螺旋形结构,可由弹性部13的第一端向中心区域沿顺时针延伸至中心区域,再由中心区域沿逆时针延伸至第二端形成,或者,由弹性部13的第一端向中心区域沿逆时针延伸至中心区域,再由中心区域沿顺时针延伸至第二端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弹性部13也可以呈方形的类螺旋结构,通过其第一端向中心区域分别沿直线和曲线延伸至中心区域,再由中心区域分别沿曲线和直线延伸至第二端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13还可以是由窄长形的线状结构弯折延伸形成的其他结构,弹性部13的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弹性支片10对弹性部13的结构不作限制。
[0095]
具体地,弹性支片10可以是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线状、窄条状或片状等弯折结构,也可以采用单股金属线绕制而成的弯折结构,还可以是双股金属线绕制而成的弯折结构等。弹性部13的形状可以呈线状结构弯折延伸形成的多边形的螺旋状结构,具体可以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或者为圆形、椭圆形的结构,或者为直线与曲线形状结合的结构,例如,弹性部13中每弯折一次为一个弯折线段,弯折线段的部分为直线,另一部分为曲线,其具体可以为曲线与直线交替连接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交替并不限于一一交替,还可以是一与多、多与多的交替。
[0096]
本实施例弹性支片10的设置,在振动单元20竖直振动时对振动单元20形成水平方向上的约束,可遏制振动单元20发生偏振,且弹性支片10跟随振动单元20在竖直方向上位移。相较于现有片形弹波状的定心支片而言,本实施例的弹性支片10中弹性部13由弯折设置的线状结构构成,线状结构呈直线和/或曲线,可减小弹性部13的应力集中,增加了疲劳强度,降低弹性支片10断裂的风险,使得弹性支片10跟随振动单元20在竖直方向位移的过程中,弹性部13发生弹性形变足够大,即使在振动单元20振动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支片10的顺性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20的振动,优化产品性能。并且,本实施例弹性支片10整体呈线状结构弯折延伸形成,制作简单方便,简化了制作工艺,制作效率高,降低了制作成本。并且,本实施例弹性支片10不会使发声装置沿竖直方向上高度增加,占用空间小,利于产品的薄型化。
[0097]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1设置有第一缓冲部14,第一缓冲部14的至少部分结构自第一端朝第一方向弯折;且/或,第二安装部12设置有第二缓冲部15,第二安装部12为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且与第二缓冲部1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第二缓冲部15自第二端朝向或背向弹性部13弯折,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弹性部13、第一安装部11上除第一缓冲部14的部分以及第二安装部12均为沿第二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同一弹性群50的所有弹性支片10除第一缓冲部14外的部分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98]
本实施例弹性支片10中,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部14可通过导电胶或焊接固定在音圈21焊盘40上,第二缓冲部15可通过导电胶或焊接固定在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的焊盘40上,导电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uv胶。第一缓冲部14的至少部分结构的弯折方向与振动单元20的振动方向一致,即,第一缓冲部14的至少部分结构沿竖直方向弯折,使得第一缓
冲部14的至少部分结构不受振动单元20竖直振动的影响,因而该部分结构不会受到旋转力牵引,抗疲劳性好,不易出现弹性支片10与音圈21焊盘40的焊点断裂及脱落的情况,保证弹性支片10与音圈21之间的装配有效性,可靠性高。
[0099]
可以理解地,发声装置还包括盆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连接的弹性支片10中,其第一缓冲部14朝第二壳体32的方向弯折。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弹性支片10的第一端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连接,具体由弹性支片10的的第一缓冲部14与音圈21的中部位置连接,该第一缓冲部14可向下弯折设置,以避免与发声装置的盆架产生干涉。
[0100]
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或左右方向,第二安装部12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第二缓冲部15与第二安装部12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弹性部13是位于第一安装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之间的中间区域,且本实施例的第二缓冲部15是朝向或背向弹性部13弯折的,即,第二缓冲部15是朝向或背向弹性支片10的中间区域折弯的,优选地,第二缓冲部15是朝向弹性支片10的中间区域弯折的,不仅增加第二缓冲部15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的接触面积,而且可抑制弹性支片10在振动单元20振动时所受的旋转力,抗疲劳性好,不易出现弹性支片10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焊盘40的焊点断裂及脱落的情况,保证弹性支片10与第一壳体31或第二壳体32之间的装配有效性,可靠性高。
[0101]
并且,弹性支片10中,弹性部13、第一安装部11上除第一缓冲部14的部分以及第二安装部12均为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平面结构,即,各弹性支片10上除第一缓冲部14外均为平面结构,相较于现有片形弹波状的定心支片,本实施例提高了弹性支片10的整体平面度,进一步降低发声装置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实现产品薄型化的设计理念。同一弹性群50的所有弹性支片10除第一缓冲部14外的部分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对振动单元20的定心效果,而且提高了各弹性群50的整体平面度。
[0102]
本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还包括磁路单元60,磁路单元60连接于第一壳体31靠近第二壳体32的一端,磁路单元60形成磁间隙61,振动单元20悬设于磁间隙61内。如图2、图6和图7所示,磁路单元60可以为u铁,磁路单元60形成磁间隙61,振动单元20悬设于磁间隙61内,u铁的磁间隙61产生磁场,振动单元20的音圈21在磁间隙61内做往复切割磁力线运动,带动振膜振动,从而策动空气发声,完成电声之间的能量转换。
[0103]
第一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装配时,可先第二弹性群50b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然后与第二壳体32及第一壳体31组装,再将开槽口的u铁倒扣装配于第一壳体31的下端,最后组装第一弹性群50a。第二实施例中,发声装置装配时,可先将u铁与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先组装为壳体30组件,在第一弹性群50a及第二弹性群50b与振动单元20装配后,再与壳体30组件直接装配,相对于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二实施例先装u铁,可避免u铁后装时产生磁间隙61,且装配制程更加简便。
[010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外壳以及收容于外壳内的如上述的发声装置。该电子装置中发声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05]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子装置。该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该终端包括上述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及其发声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
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0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