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5443发布日期:2022-05-18 20:5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图1是现有的摄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摄像模组包括马达21、镜头组22、电路板23和滤光片24。镜头组22安装在马达21内,马达21与电路板23固定连接,电路板23上固定连接有支架25,滤光片24固定在支架25上。摄像模组还包括芯片26,芯片26安装在电路板23上,滤光片24设置在芯片26上,滤光片24与芯片26之间存在间隙。由于高端摄像模组采用高像素和大靶面的芯片26,因此也需要搭配尺寸面积大的滤光片24,滤光片24的底部处于悬空状态,滤光片24缺乏支撑,在终端设备跌落的过程中,大面积的滤光片24易受镜头组22的相对冲击,导致滤光片24破碎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能够防止滤光片受镜头的冲击而破碎,提高产品的耐用性。
4.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马达、镜头、线路板和滤光片,所述马达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镜头安装于所述马达,所述滤光片固定连接于所述镜头,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高透光柔性片,所述高透光柔性片与所述滤光片相对设置。
5.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镜头包括镜筒和多个镜片,多个所述镜片安装在所述镜筒内,所述滤光片固定连接于所述镜筒。
6.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镜筒设有通光孔,多个所述镜片安装在所述通光孔内,所述通光孔的孔壁设有承载台,所述滤光片固定于所述承载台。
7.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承载台呈环状,所述承载台绕着所述通光孔的轴线设置。
8.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通光孔的孔壁设有多个所述承载台,多个所述承载台绕着所述通光孔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摄像模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线路板,所述底座位于所述马达的底部,所述高透光柔性片固定于所述底座。
10.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通过金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线路板,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高透光柔性片相对设置,所述高透光柔性片设有遮光圈,所述遮光圈位于所述线路板的投影覆盖所述金线。
11.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高透光柔性片包括透光区和边缘区,所述边缘区绕所述透光区周向设置,所述遮光圈设置于所述边缘区。
12.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高透光柔性片由树脂制成。
1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
14.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将滤光片直接固定在镜头上,当摄像模组跌落时,滤光片随着镜头同步运动,从而两者之间没有相对冲击的情况,此外,由于滤光片紧贴镜头,镜头
为滤光片提供了支撑面,当摄像模组跌落时,滤光片不会因相对冲击而破裂,提高摄像模组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现有的摄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22.第一实施例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摄像模组包括马达11、镜头12、线路板13和滤光片14,马达11连接于线路板13,镜头12安装于马达11,滤光片14固定连接于镜头12。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2与马达11之间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或镜头12与马达11之间通过螺纹和胶水实现固定连接,马达11驱使镜头12能上下或者左右移动,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变焦和防抖。
24.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模组将滤光片14直接固定在镜头12上,当摄像模组跌落时,滤光片14随着镜头12同步运动,从而两者之间没有相对冲击的情况,此外,由于滤光片14紧贴镜头12,镜头12为滤光片14提供了支撑面,当摄像模组跌落时,滤光片14不会因相对冲击而破裂,提高摄像模组的耐用性。
25.进一步地,镜头12包括镜筒121和多个镜片,多个镜片安装在镜筒121内,滤光片14固定连接于镜筒121。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镜片叠放于镜筒121内,多个镜片之间可间隔设置。滤光片14设于镜筒121远离入光口的一端,光线通过入光口和多个镜片射入滤光片14,滤光片14用于过滤不同波长的光线;其中,镜片的个数例如为1片、2片、3片或4片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26.进一步地,镜筒121设有通光孔101,多个镜片安装在通光孔101内,通光孔101的孔壁设有承载台15,滤光片14固定于承载台15。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5设于通光孔101远离光线入光口的一端,承载台15的截面例如为三角形或矩形等,滤光片14可通过粘胶方式粘贴于承载台15的承载面。
27.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承载台15设有凹槽,滤光片14与承载台15接触的一侧设有凸块,滤光片14的凸块安装在承载台15的凹槽内,使滤光片14与承载台15固定连接,避免
摄像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或晃动而使滤光片14脱离承载台15,但并不以此为限。
28.进一步地,承载台15呈环状,承载台15绕着通光孔101的轴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5自通光孔101的孔内壁向通光孔101的轴线方向凸出,承载台15的形状可根据通光孔101的孔壁形状进行调整。
29.进一步地,摄像模组还包括底座16和高透光柔性片17,底座16固定于线路板13,底座16位于马达11的底部,高透光柔性片17固定于底座16,高透光柔性片17与滤光片14平行且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高透光柔性片17通过胶水或胶带与底座16固定连接,高透光柔性片17与滤光片14上下相对设置,高透光柔性片17为柔性材料,当摄像模组跌落时,镜头12与滤光片14共同撞击在高透光柔性片17上,高透光柔性片17能够缓冲该撞击力,避免滤光片14因撞击而破碎,即使是面积较大的滤光片14也能被很好的保护。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摄像模组还包括感光芯片18,高透光柔性片17位于感光芯片18与滤光片14之间,感光芯片18通过金线电性连接于线路板13,感光芯片18与高透光柔性片17平行且相对设置。高透光柔性片17设有遮光圈171,遮光圈171能够覆盖金线的杂光。在本实施例中,高透光柔性片17的遮光圈171例如为黑丝印,黑丝印用于屏蔽金线的杂光。线路板13上设有安装槽102,感光芯片18安装在安装槽102内。
31.进一步地,高透光柔性片17包括透光区172和边缘区173,边缘区173绕透光区172周向设置,高透光柔性片17通过边缘区173固定连接于底座16。经滤光片14过滤的光线通过透光区172入射至感光芯片18。在本实施例中,高透光柔性片17的形状例如为矩形或多边形等,透光区172的形状例如为圆形或矩形等。遮光圈171设置于边缘区173,且遮光圈171绕透光区172周向设置。进一步地,透光区172的顶角处设有定位区1721,定位区1721的形状例如为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等。定位区1721为一开窗,通过开窗便于观察位于高透光柔性片17下方的感光芯片18的安装是否异常,异常可定义为感光芯片18在安装槽内处于倾斜状态或感光芯片18没有完全放置在安装槽内,或感光芯片18与线路板13之间未连接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32.进一步地,高透光柔性片17由树脂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高透光柔性片17可在镜头12跌落时起缓冲作用,避免滤光片14破碎。
33.第二实施例
34.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镜筒121内的承载台15的结构不同。
35.具体地,通光孔101的孔内壁设有多个承载台15,多个承载台15绕着通光孔101的轴线相互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台15的截面例如为三角形或矩形等,滤光片14可通过粘胶方式粘贴于承载台15的承载面,多个承载台15之间可均匀间隔设置或不均匀间隔设置,承载台15的个数例如为2个、3个、4个或5个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36.第三实施例
37.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在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高透光柔性片17的结构不同。
38.具体地,透光区172包括第一侧边1722、第二侧边1723、第三侧边1724和第四侧边
1725,第一侧边1722与第二侧边1723平行设置,第三侧边1724与第四侧边1725相对设置,第一侧边1722、第二侧边1723垂直连接于第三侧边1724、第四侧边1725。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高透光柔性片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透光区172的形状或结构不同。
40.具体地,第一侧边1722与第三侧边1724、第四侧边1725之间通过弧形连接,第二侧边1723与第三侧边1724、第四侧边1725之间通过弧形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41.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摄像模组。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例如为手机、平板或电脑等,但并不以此为限。
42.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