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3289发布日期:2022-08-17 06:4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拍摄功能对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功能,为了得到良好的影像品质及摄像效果,电子设备会安装多个摄像模组来提供广泛的拍摄功能。
3.以手机中的摄像模组为例,摄像模组包括驱动马达和摄像头,驱动马达用于带动摄像头进行移动,例如,驱动马达带动摄像头沿其光轴方向移动,可实现对不同距离的目标对象进行拍摄。但是,驱动马达带动摄像头移动时,容易发生抖动。因而,为了防止摄像头发生抖动,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摄像模组中设置防抖装置,防抖装置一般包括线圈、磁石以及导磁片,线圈与摄像头的镜筒相固定,线圈通电后,摄像头的镜筒发生位置移动时,线圈与磁石之间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防止摄像头抖动的驱动力。
4.然而,上述方案中,在线圈距磁石的最远位置处,线圈切割的磁感线太稀疏,所产生的电磁力太小,从而导致防抖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增大摄像头在额定行程范围内移动时的磁通密度,能够提高额定行程内的最小电磁力,从而能够提升防抖效果。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至少包括:摄像头以及至少一个防抖组件;每个所述防抖组件至少包括:线圈、第一磁性件以及导磁件;所述线圈与所述摄像头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线圈相对设置;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连,且所述导磁件与所述线圈在所述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通过将第一磁性件与线圈相对设置,导磁件与第一磁性件相连,导磁件与线圈在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导磁件与线圈相对靠近,能够增加磁力线的聚集程度,进而能够增大摄像头在额定行程范围内移动时的磁通密度,能够提高额定行程内的最小电磁力,从而能够提升防抖效果。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磁件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相连,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线圈在所述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磁性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9.导磁件的第一部分和导磁件的第二部分围设形成容置腔,磁性件位于容置腔内,这样,磁性件位于导磁件所形成的容置腔内,能够使得线圈与磁性件之间形成的磁力线更加汇聚,磁通性能更佳。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摄像头至少包括:镜筒;线圈与所述镜筒固定相连;且所述线圈在所述镜筒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镜筒上的投影内。线圈在镜
筒上的投影位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在镜筒上的投影内,即可保证线圈在导磁件的第二部分上的投影完全位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内,导磁件的第二部分完全覆盖线圈,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线圈与磁性件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的聚集程度,提升防抖组件的整体磁通性能。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镜筒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镜筒的所述连接部上,且所述线圈与所述镜筒的所述连接部固定相连。线圈套设在镜筒的连接部上,且线圈与镜筒的连接部固定相连,即可确保线圈与镜筒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防抖组件还包括: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且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线圈在所述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13.通过设置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相连,第二磁性件与线圈在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即可确保线圈在距离第一磁性件的最远距离处具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能够引导第一磁性件所产生的磁力线更多汇聚至导磁件的边缘,增大了线圈与第一磁性件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了线圈与第一磁性件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电磁力。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线圈的一面上。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的端部相连。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这样,当第二磁性件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背离导磁件的第一部分的一端的端部相连时,即可确保第二磁性件的导磁性能。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沿着所述线圈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线圈的轴向尺寸的1倍至1.5倍。这样,能够保证第二磁性件的磁性覆盖范围,进而能够提升防抖组件的电磁力。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导磁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为0.1mm-0.3mm。第一磁性件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确保导磁件的第二部分对第一磁性件的导磁性能,避免第一磁性件与导磁件的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导磁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升防抖组件的电磁力。
1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一所述的摄像模组。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摄像模组,该摄像模组通过将第一磁性件与线圈相对设置,导磁件与第一磁性件相连,导磁件与线圈在线圈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导磁件与线圈相对靠近,能够增加磁力线的聚集程度,进而能够增大摄像头在额定行程范围内移动时的磁通密度,能够提高额定行程内的最小电磁力,从而能够提升防抖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的爆炸图;
25.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26.图6为图5所示的摄像模组的防抖组件中的电磁力分布图;
2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镜筒和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7的爆炸图;
29.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30.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11为图9所示的摄像模组的防抖组件中的电磁力分布图;
32.图12为图9所示的摄像模组和现有技术中的摄像模组中的电磁推力对比图;
33.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34.图14为图13所示的摄像模组的防抖组件中的电磁力分布图;
35.图15为图13所示的摄像模组与图10所示的摄像模组以及现有技术中的摄像模组中的电磁推力对比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00-摄像模组;
ꢀꢀꢀꢀꢀꢀꢀꢀꢀꢀꢀꢀꢀꢀ
110-摄像头;
ꢀꢀꢀꢀꢀꢀꢀꢀꢀꢀꢀꢀꢀꢀ
111-镜头;
38.112-镜筒;
ꢀꢀꢀꢀꢀꢀꢀꢀꢀꢀꢀꢀꢀꢀꢀꢀꢀꢀ
1121-主体部;
ꢀꢀꢀꢀꢀꢀꢀꢀꢀꢀꢀꢀꢀ
1122-连接部;
39.1123-第二开口;
ꢀꢀꢀꢀꢀꢀꢀꢀꢀꢀꢀꢀꢀ
120-防抖组件;
ꢀꢀꢀꢀꢀꢀꢀꢀꢀꢀꢀꢀ
121-线圈;
40.122-第一磁性件;
ꢀꢀꢀꢀꢀꢀꢀꢀꢀꢀꢀꢀ
123-导磁件;
ꢀꢀꢀꢀꢀꢀꢀꢀꢀꢀꢀꢀꢀꢀ
1231-第一部分;
41.1232-第二部分;
ꢀꢀꢀꢀꢀꢀꢀꢀꢀꢀꢀꢀꢀ
1233-容置腔;
ꢀꢀꢀꢀꢀꢀꢀꢀꢀꢀꢀꢀꢀ
124-第二磁性件;
42.130-壳体;
ꢀꢀꢀꢀꢀꢀꢀꢀꢀꢀꢀꢀꢀꢀꢀꢀꢀ
131-第一开口;
ꢀꢀꢀꢀꢀꢀꢀꢀꢀꢀꢀꢀ
140-导磁结构;
43.200-电子设备;
ꢀꢀꢀꢀꢀꢀꢀꢀꢀꢀꢀꢀꢀꢀ
210-显示屏;
ꢀꢀꢀꢀꢀꢀꢀꢀꢀꢀꢀꢀꢀꢀ
220-中框;
44.230-第一电路板;
ꢀꢀꢀꢀꢀꢀꢀꢀꢀꢀꢀꢀ
240-电池盖;
ꢀꢀꢀꢀꢀꢀꢀꢀꢀꢀꢀꢀꢀꢀ
241-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46.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消费电子行业中,摄像头已成为电子设备的基本配置。并且,摄像头因支持拍照、视频录制、智能识别、消费等众多功能和使用场景,应用越来越广泛。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或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48.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200至少可以包括:显示屏210、中框220、电池盖240
以及位于显示屏210和电池盖240之间的第一电路板230,其中,第一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上,例如,第一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电池盖240的一面上(参见图2所示),或者第一电路板23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显示屏210的一面上,显示屏210和电池盖240分别位于中框220的两侧。
49.其中,为了实现拍摄功能,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摄像模组100,具体地,摄像模组100可以为前置摄像模组,也可以为后置摄像模组。
50.其中,后置摄像模组可以设置在中框220朝向电池盖240的一面上,电池盖240上开设有透光孔241,后置摄像模组的镜头与透光孔241相对应。电池盖240上可以开设可供后置摄像模组的部分区域安装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当然,后置摄像模组也可以安装在电池盖240朝向中框220的一面上。
51.前置摄像模组可以设在中框220朝向显示屏210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可以设在中框220朝向电池盖240的一面上,或者,前置摄像模组还可以设在电池盖240朝向显示屏210的一面上,中框220上开设可供前置摄像模组的镜头端裸露的开口。
52.当然,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的设置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描述。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内设置的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n个,n为大于1的正整数。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以摄像模组100为后置摄像模组为例,结合图1所示,示出了摄像模组100位于电池盖240上靠近顶部边缘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100的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还可以位于电池盖240上的其他部位。或者,摄像模组100可以为前置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摄像模组100可以位于显示屏210上靠近顶部边缘的区域。
54.以下以摄像模组100为后置摄像模组为例进行说明,摄像模组100面向电子设备200的电池盖240。
55.参照图2所示,摄像模组100可以设置在中框220上,摄像模组100通过电池盖240上的透光孔241采集外部环境光线。其中,摄像模组100的感光面和透光孔241相对设置,外部环境光线穿过透光孔241照射至感光面,感光面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光线,摄像模组100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其拍摄功能。
56.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200内设有一个摄像模组100,应该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摄像模组100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一个,摄像模组1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大于两个。当摄像模组1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摄像模组100可在x-y平面内任意排布。例如,多个摄像模组100沿x轴方向排布,或者,多个摄像模组100沿y轴方向排布。
57.此外,摄像模组100包括但不限于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简称af)模组、定焦(fix focus,简称ff)模组、广角摄像模组、长焦摄像模组、彩色摄像模组或者黑白摄像模组。电子设备200内的摄像模组10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摄像模组100,或者,包括上述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摄像模组100。当摄像模组100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模组100可以集成为一个摄像组件。
58.参照图2所示,摄像模组100可以和第一电路板230电连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摄像模组100可以通过电连接器(图中未示出)与第一电路板230电连接。例如,摄像模组100上可以设有电连接器的公座,第一电路板230上可以设有电连接器的母座,通过将母座插接于公座,以实现摄像模组100与第一电路板230的电连接。其中,第一电路板230上例如可以设
有处理器,通过处理器控制摄像模组100拍摄图像。当用户输入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接收拍摄指令,并根据拍摄指令控制摄像模组100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5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中的摄像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60.参照图3所示,摄像模组100可以包括壳体130和摄像头110,摄像头110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30的内部,摄像头110的另一部分裸露设置。壳体130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且壳体130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开口131,摄像头110穿过第一开口131,以使部分摄像头110位于壳体130内。第一开口131的设计有助于摄像头110的放置以及摄像头110与壳体130之间的组装。
61.具体的,摄像头110的入光侧位于壳体130外部,摄像头110的出光侧位于壳体130内部。例如,摄像头110的入光侧与电子设备200的电池盖240上的透光孔241相对应,外部环境光线穿过透光孔241,由摄像头110的入光侧进入摄像头110。
62.另外,参见图3和图4所示,摄像头110可以包括:镜头111以及镜筒112,其中,镜筒112上开设有可供镜头111穿过的第二开口1123。镜头111如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层叠的透镜构成,镜头111的光轴穿过透镜的中心,透镜对入射光线进行聚光,汇聚后的光线从镜头111的出光侧射出。
63.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防抖组件120。其中,相关技术中,参照图5所示,防抖组件120一般包括线圈121、第一磁性件122以及导磁结构140,线圈121与摄像头110的镜筒112相固定,线圈121通电后,摄像头110的镜筒112发生位置移动时,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防止110抖动的驱动力。但是,参见图6所示,在线圈121距第一磁性件122的最远位置处,线圈121切割的磁感线太稀疏,所产生的电磁力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推动摄像头110的振动部分,不能达到设计的防抖行程,因而影响摄像头110防抖功能的实现,从而导致防抖效果较差。
64.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摄像模组300,参照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防抖组件120至少可以包括:线圈121、第一磁性件122以及导磁件123,具体地,如图9和图10所示,线圈121与摄像头110固定相连,第一磁性件122与线圈121相对设置,导磁件123与第一磁性件122相连,而且,导磁件123与线圈121在线圈121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65.第一磁性件122与线圈121相对设置,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的最大间距为防抖组件120的最大行程距离。导磁件123与第一磁性件122相连,导磁件123与线圈121在线圈121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导磁件123与线圈121相对靠近,能够增加磁力线的聚集程度,进而能够增大摄像头在额定行程范围内移动时的磁通密度(即提高防抖组件120行程内线圈121切割磁感线的密度),能够提高额定行程内的最小电磁力,从而能够提升防抖效果。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10所示,导磁件123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231以及第二部分1232,其中,第一部分1231与第二部分1232相连,第一部分1231与第一磁性件122相连,第二部分1232背离第一部分1231的一端与线圈121在线圈121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而且,第一部分1231和第二部分1232可以围设形成容置腔1233,磁性件位于容置腔1233内。
67.导磁件123的第一部分1231和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围设形成容置腔1233,磁性件位于容置腔1233内,这样,第一磁性件122位于导磁件123所形成的容置腔1233内,能够使得线圈121与磁性件之间形成的磁力线更加汇聚,磁通性能更佳。
68.另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线圈121与摄像头的镜筒固定相连,而且,线圈121在镜筒上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二部分1232在镜筒上的投影内。
69.线圈121在镜筒上的投影位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在镜筒上的投影内,即可保证线圈121在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上的投影完全位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内,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完全覆盖线圈121,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线圈121与磁性件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的聚集程度,提升防抖组件120的整体磁通性能。
70.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镜筒112可以包括:主体部1121以及连接部1122,其中,主体部1121与连接部1122相连,线圈121套设在镜筒112的连接部1122上,而且,线圈121与镜筒112的连接部1122固定相连。线圈121套设在镜筒112的连接部1122上,且线圈121与镜筒112的连接部1122固定相连,即可确保线圈121与镜筒112之间的相对固定连接。
7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防抖组件120还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124,其中,第二磁性件124与第二部分1232相连,而且,第二磁性件124与线圈121在线圈121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2.通过设置第二磁性件124,第二磁性件124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相连,第二磁性件124与线圈121在线圈121的径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即可确保线圈121在距离第一磁性件122的最远距离处具有第二磁性件124,第二磁性件124能够引导第一磁性件122所产生的磁力线更多汇聚至导磁件123的边缘,增大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电磁力。
7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124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7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磁性件124可以位于第二部分1232朝向线圈121的一面上。如图11所示,第二磁性件124能够引导第一磁性件122所产生的磁力线更多汇聚至导磁件123的边缘,增大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电磁力。
75.另外,如图12所示,与现有技术相比,图9和图10所示的摄像模组100中防抖组件120所产生的电磁推力是现有技术中的摄像模组100中防抖组件120所产生的电磁推力的接近两倍。
76.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如图13所示,第二磁性件124可以与第二部分1232背离第一部分1231的一端的端部相连。如图14所示,第二磁性件124能够引导第一磁性件122所产生的磁力线更多汇聚至导磁件123的边缘,增大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磁通密度,进而提高了线圈121与第一磁性件122之间最大行程处的电磁力。
77.其中,第二磁性件124在第二部分1232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部分1232的厚度。这样,当第二磁性件124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背离导磁件123的第一部分1231的一端的端部相连时,即可确保第二磁性件124的导磁性能。
7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3所示的防抖组件120所产生的电磁推力值与图10所示的防抖组件120所产生的电磁推力值基本一致,均相对于现有技
术中的防抖组件120所产生的电磁推力的提升接近两倍。
7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124在沿着线圈121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线圈121的轴向尺寸的1倍至1.5倍。这样,能够保证第二磁性件124的磁性覆盖范围,进而能够提升防抖组件120的电磁力。示例性地,第二磁性件124在沿着线圈121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线圈121的轴向尺寸的1倍、1.1倍、1.2倍、1.3倍、1.4倍或1.5倍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8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124在沿着线圈121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0.7mm,线圈121的轴向尺寸可以为0.55mm,这样,第二磁性件124在沿着线圈121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约为线圈121的轴向尺寸的1.3倍。
81.另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122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mm-0.3mm。第一磁性件122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确保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对第一磁性件122的导磁性能,避免第一磁性件122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导磁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升防抖组件120的电磁力。
82.示例性地,第一磁性件122与导磁件123的第二部分12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mm、0.15mm、0.18mm、0.2mm、0.25mm、0.28mm或0.3mm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8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84.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30内还可以设置有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摄像头110移动。例如,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110沿其光轴方向移动,实现对不同距离的拍照,以实现摄像模组100的对焦功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可以驱动摄像头1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例如,驱动组件驱动摄像头1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平移或者旋转,如此,以补偿用户拍摄时的手部抖动量,以实现摄像模组100的防抖功能。
85.另外,摄像模组100还可以包括滤光组件(图中未示出)和图像传感组件(图中未示出)。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依次设置在摄像头110的出光侧,从摄像头110的出光侧射出的光线照射至滤光组件,经过滤光组件滤光后,照射至图像传感组件,通过图像传感组件进行成像。
86.其中,滤光组件可以包括滤光片(图中未示出)和支架(图中未示出)。支架上可以具有安装开口,安装开口与摄像头110的出光面对应,滤光片安装在支架的安装开口上。入射至摄像头110的环境光,从摄像头110射出后照射至滤光片,经滤光片滤光后再照射至图像传感组件。通过滤光片的滤光作用,可提高图像传感组件的成像效果。
87.示例性的,滤光片可以为蓝玻璃滤光片,通过蓝玻璃滤光片滤除波长较长的红外光线,以提升图像传感组件形成的图像的真彩度,避免出现图像色彩失真的问题。
88.图像传感组件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电路板(图中未示出),第二电路板上可以布置有芯片区域和位于芯片区域外围的封装区域,图像传感器设置在第二电路板上的芯片区域内,例如,第二电路板上的芯片区域内可以具有焊盘,图像传感器通过焊盘焊接在第二电路板上,以实现图像传感器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其中,图像传感器面向滤光组件的一侧表面为其感光面。
89.滤光组件固定在第二电路板上设有图像传感器的一侧表面,滤光组件的支架连接在第二电路板上位于图像传感器外围的封装区域内。其中,摄像头110的出光面、滤光片及图像传感器三者相对,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位于摄像头110的出光光路上,从摄像头110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经图像传感器处理后,形成图像。例如,滤光片的中心及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面的中心均位于摄像头110的光轴上。
90.示例性的,第二电路板可以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或软硬结合板,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91.滤光组件位于第二电路板上的部分区域,第二电路板的另一部分用于和外电路电连接,例如,第二电路板用于和电子设备200内的第一电路板230电连接。以第二电路板为软硬结合板为例,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图像传感器的部分,即第二电路板上连接有滤光组件的部分可以为pcb,pcb与fpc连接,fpc的端部设置有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与电子设备200的第一电路板230电连接。通过将滤光组件连接在pcb上,便于滤光组件的固定和定位,通过在pcb上连接柔性的fpc,便于摄像模组100与外电路电连接。
92.滤光组件的支架可以粘接在第二电路板上的封装区域内。例如,支架和第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封装胶层,封装胶层的一面粘接在支架面向第二电路板的一侧表面,封装胶层的另一面粘接在第二电路板上的封装区域内,以通过封装胶层将支架粘在第二电路板上。或者,支架可以通过点胶工艺粘接在第二电路板上的封装区域内。
9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可以固定在壳体130之外。例如,滤光组件的支架通过封装胶层或点胶工艺,粘接在壳体130的外表面上。其中,支架的一侧表面粘接在壳体130上背离第一开口131的一侧表面,图像传感组件粘接在支架的另一侧表面。
94.对于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位于壳体130外部的情况,以图像传感组件的第二电路板为软硬结合板为例,fpc可以连接在设有图像传感器的pcb的一侧。
95.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可以安装在壳体130内。例如,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设置在摄像头110的出光侧和壳体130底部之间的空隙内,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固定在壳体130内,而摄像头110则可在壳体130内移动。示例性的,以壳体130上设有第一开口131的一侧为壳体130的顶壁,壳体130的与顶壁相对的一侧为壳体130的底壁为例,可以将图像传感组件的第二电路板粘接在壳体130的内底壁上。
96.另外,若将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设置在壳体130内,对于具有防抖功能的摄像模组100,除了驱动组件带动摄像头110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图像传感组件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移动,通过图像传感组件的水平移动来补偿用户手部的抖动量,实现摄像模组100的防抖功能。
97.若图像传感组件为可动形式,则滤光组件和图像传感组件整体可移动的安装在壳体130内。对此,继续以图像传感组件的第二电路板为软硬结合板为例,fpc可以环绕在pcb及滤光组件的支架的外周,以便于fpc产生弹性变形,为pcb和支架预留出足够的移动空间。
9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99.在本技术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00.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0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