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9746576发布日期:2022-04-21 22:05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具体来说,涉及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是iot领域一个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也被叫作低功耗广域网(lpwan)。nb-iot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
3.目前,现有的nb-iot网络在应用到移动设备时,往往会因用户在移动状态下使用nb-iot状态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而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在于用户移动状态下会从信号覆盖区进入到另外一个信号覆盖区,而不同的信号覆盖区的移动则会使得设备进行连接释放进入idle态,并进行区域重选,从而导致数据还未被接收就已经中断,进而导致数据传输丢失的情况发生,而数据传输丢失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所述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nb-iot网络。
7.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包括:接收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缓冲区;从所述缓冲区中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传输,并反馈传输状态;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nb-iot网络连接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为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从所述缓冲区中再次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
8.此外,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还包括:在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配置的缓冲区时,对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配置删除处理机制,并利用所述删除机制对缓冲区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删除。
9.其中,所述删除处理机制包括:在反馈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并在重
传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存储时间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1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所述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应用于nb-iot网络。
11.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包括:数据缓存模块,用于接收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缓冲区;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从所述缓冲区中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传输,并反馈传输状态;数据重传模块,用于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nb-iot网络连接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为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从所述缓冲区中再次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
12.此外,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还包括:数据删除模块,用于在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配置的缓冲区时,对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配置删除处理机制,并利用所述删除机制对缓冲区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删除。
13.其中,所述删除处理机制包括:在反馈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并在重传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存储时间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14.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
15.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的步骤。
16.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配置缓存区,并将用户数据在发送之前存储至缓存区,从而在数据传输失败以及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可再次从缓存区中读取用户数据进行重传,进而减少了或者杜绝了用户的上行丢包,提高了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21.实施例1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所述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应用于nb-iot网络,包括:步骤s101,接收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缓冲区;步骤s103,从所述缓冲区中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传输,并反馈传输状态;步骤s105,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nb-iot网络连接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为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从所述缓冲区中再次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
22.在一个实施例中,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方法还包括:在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配置的缓冲区时,对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配置删除处理机制,并利用所述删除机制对缓冲区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删除。其中,所述删除处理机制包括:在反馈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并在重传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存储时间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23.实施例2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所述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应用于nb-iot网络,包括:数据缓存模块201,用于接收用户数据,并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设置的缓冲区;数据传输模块203,用于从所述缓冲区中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传输,并反馈传输状态;数据重传模块205,用于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nb-iot网络连接状态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结果为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从所述缓冲区中再次读取用户数据,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
24.在一个实施例中,该nb-iot移动状态数据重传系统还包括:数据删除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将用户数据存储至预先配置的缓冲区时,对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配置删除处理机制,并利用所述删除机制对缓冲区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删除。其中,所述删除处理机制包括:在反馈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反馈的传输状态为用户数据传输失败的情况下,对用户数据进行重传,并在重传成功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在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存储时间超过预定时间阈值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区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25.为了更好的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从nb-iot网络架构的角度来描述数据传输流程机制,具体如下:nas层收到用户数据后,增加缓存机制,将数据缓存并启动丢弃定时器,然后发送给rrc层,rrc层进行数据传输并返回传输结果;nas层收到rrc层的传输结果指示后,对结果指示的处理,如果传输成功则删除缓存数据,如果传输失败则将缓存数据标记为待重传的数据,并等待rrc的小区重选成功指示;nas层收到rrc层小区重选指示后判断是否有待重传的数据需要传输,如果有的话则进行数据传输。
26.ue在移动状态下从一个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小区的过程如下:ue的物理层检测到原小区信道质量下降,通过上报out of sync通知rrc层,在t310超时后,rrc层将连接释放进入idle态并进行小区重选。rrc层此时会检查是否有没有传输成功的数据,有的话将数据传输失败指示发送个nas层,nas层接到指示后并不能立刻开始重传,需要等到rrc层进行小区重选,重选到新小区成功后再进行重传。rrc小区重选成功后通过nas小区重选成功,nas层进行数据重传。
27.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配置缓存区,并将用户数据在发送之前存储至缓存区,从而在数据传输失败以及nb-iot网络连接成功后,可再次从缓存区中读取用户数据进行重传,进而减少了或者杜绝了用户的上行丢包,提高了通信效率。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