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4654发布日期:2022-05-07 15:4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声换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和应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音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扬声器作为一种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它的性能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质的高低。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限于较小的内部空间,其中的扬声器很难同时满足音质低频和高频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和应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旨在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
5.盆架;
6.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所述盆架中,并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端面,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侧,所述磁路系统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三磁间隙和第四磁间隙,所述第三磁间隙位于所述第四磁间隙内侧;
7.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一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振膜围绕在所述第一振膜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二磁间隙中;以及
8.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三振膜、第四振膜、第三音圈及第四音圈,所述第三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三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三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三磁间隙中,所述第四振膜围绕在所述第三振膜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四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四音圈连接于所述第四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四磁间隙中。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均开口设置;
10.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所述筒体部中,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一端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三磁间隙和所述第四磁间隙朝向所述第二端的开口设置;
11.所述盆架还包括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支撑环凸设于所述磁路系统的形成有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二磁间隙的端面,且围设在所述第一磁间隙外侧,所述第一振膜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振膜的内缘
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环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二振膜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端;
12.所述第二支撑环凸设于所述磁路系统的形成有所述第三磁间隙和所述第四磁间隙的端面,且围设在所述第三磁间隙外侧,所述第三振膜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四振膜的内缘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所述第四振膜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端。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筒体部、所述第一支撑环及所述磁路系统围合形成有第一后腔,所述第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的第一泄压孔;
14.所述第四振膜、所述筒体部、所述第二支撑环及所述磁路系统围合形成有第二后腔,所述第二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后腔的第二泄压孔。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部和由所述第二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部,所述第一外延部和所述第二外延部用于固定所述盆架。
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述第二振膜呈平板状结构;
17.且/或,所述第四振膜呈平板状结构。
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为一体结构;
19.且/或,所述第三振膜和所述第四振膜为一体结构。
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
21.内磁路部分;
22.中间磁路部分,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内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内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三磁间隙;以及
23.外磁路部分,所述外磁路部分围设在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外,并与所述中间磁路部分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和所述第四磁间隙。
2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磁路部分包括第一导磁板、第一磁体及第二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和所述第二导磁板之间;
25.所述中间磁路部分包括第三导磁板、第二磁体及第四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二磁体沿所述第一磁体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一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磁板和所述第四导磁板分别叠设在所述第二磁体的背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三导磁板沿所述第一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外,并与所述第一导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所述第四导磁板沿所述第二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导磁板外,并与所述第二导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三磁间隙;
26.所述外磁路部分包括第五导磁板、第三磁体及第六导磁板;其中,所述第三磁体沿所述第二磁体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磁体外,并与所述第二磁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五导磁板和所述第六导磁板分别叠设在所述第三磁体的背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五导磁板沿所述第三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三导磁板外,并与所述第三导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所述第六导磁板沿所述第四导磁板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四导磁板外,并与所述第四导磁板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四磁间隙。
2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内隔离环和外隔离环,所述内隔离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磁间隙和所述第三磁间隙隔离,
使所述第一振膜的后腔与所述第三振膜的后腔相互独立;
28.所述外隔离环设置在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三磁体之间,以将所述第二磁间隙和所述第四磁间隙隔离,使所述第二振膜的后腔与所述第四振膜的后腔相互独立。
2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
30.盆架;
31.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固定在所述盆架中,并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端面,所述磁路系统的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磁间隙和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磁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内侧,所述磁路系统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三磁间隙和第四磁间隙,所述第三磁间隙位于所述第四磁间隙内侧;
32.第一振动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第二振膜、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所述第一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一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振膜围绕在所述第一振膜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二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二磁间隙中;以及
33.第二振动系统,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三振膜、第四振膜、第三音圈及第四音圈,所述第三振膜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三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三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三磁间隙中,所述第四振膜围绕在所述第三振膜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上,并与所述第四磁间隙相对设置,所述第四音圈连接于所述第四振膜、且插设在所述第四磁间隙中。
3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当于提供了一种两套振动系统相互独立且共用一套磁路系统的新型扬声器方案,该新型扬声器方案并不局限磁路系统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跑道形等多种形式。该新型扬声器方案的具体表现为每一套振动系统都拥有两个部分——高频振动部分(例如由第一振膜和第一音圈构成的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例如由第二振膜和第二音圈构成的部分),二者虽共用一套磁路系统进行驱动,但高频振动部分却与低频振动部分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使得高频振动部分的声波辐射与低频振动部分的声波辐射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从而能够提供纯净的高频声信号和低频声信号。这样,便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满足其需要同时拥有良好的高频和良好的低频的音质需求。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发明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图1中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0039][0040][004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3]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4]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
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6]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7]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旨在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0048]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可以应用于各类小型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桌面音箱等。除此之外,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也可以应用于各类中型或大型电子设备中,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9]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005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该扬声器100包括:
[0051]
盆架10;
[0052]
磁路系统30,所述磁路系统30固定在所述盆架10中,并具有背对设置的两端面,所述磁路系统30的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所述第一磁间隙30a位于所述第二磁间隙30b内侧,所述磁路系统30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相互间隔的第三磁间隙30c和第四磁间隙30d,所述第三磁间隙30c位于所述第四磁间隙30d内侧;
[0053]
第一振动系统50,所述第一振动系统50包括第一振膜51、第二振膜53、第一音圈55及第二音圈57,所述第一振膜51盖设在所述盆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一磁间隙30a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音圈55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51、且插设在所述第一磁间隙30a中,所述第二振膜53围绕在所述第一振膜51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10上,并与所述第二磁间隙30b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音圈57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53、且插设在所述第二磁间隙30b中;以及
[0054]
第二振动系统70,所述第二振动系统70包括第三振膜71、第四振膜73、第三音圈75及第四音圈77,所述第三振膜71盖设在所述盆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三磁间隙30c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音圈75连接于所述第三振膜71、且插设在所述第三磁间隙30c中,所述第四振膜73围绕在所述第三振膜71外且盖设在所述盆架10上,并与所述第四磁间隙30d相对设置,所述第四音圈77连接于所述第四振膜73、且插设在所述第四磁间隙30d中。
[0055]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100水平放置;磁路系统30被盆架10固定;此时,磁路系统30的上端面形成有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且第二磁间隙30b位于第一磁间隙30a的外侧;磁路系统30的下端面形成有第三磁间隙30c和第四磁间隙30d,且第四磁间隙30d位于第三磁间隙30c外侧。
[0056]
进一步地,第一振动系统50位于磁路系统30的上方,其中,第一振膜51位于中部位置,第二振膜53环绕在第一振膜51的外围,二者都盖设在盆架10上,且分别与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相对;相应地,第一音圈55竖直设置在第一振膜51下方,并与第一振膜51连接,且插设在第一磁间隙30a中;第二音圈57环绕在第一音圈55的外围,且竖直设置在第二振膜53下方,第二音圈57与第二振膜53连接,且插设在第二磁间隙30b中。类似地,第二振动系统70位于磁路系统30的下方,其中,第三振膜71位于中部位置,第四振膜73环绕在第三振膜71的外围,二者都盖设在盆架10上,且分别与第三磁间隙30c和第四磁间隙30d相对;相应地,第三音圈75竖直设置在第三振膜71上方,并与第三振膜71连接,且插设在第三磁间隙30c中;第四音圈77环绕在第三音圈75的外围,且竖直设置在第四振膜73上方,第四音圈77与第四振膜73连接,且插设在第四磁间隙30d中。
[0057]
此时,第一振动系统50相当于包含了两套各自独立的分振动系统——一套高频振动系统(由第一振膜51和第一音圈55构成)和一套低频振动系统(由第二振膜53和第二音圈57构成),以分别接收不同频段的信号,从而产生不同频段的声波,例如:由第一振膜51和第一音圈55构成的高频振动系统可用于接收高频信号而向外辐射高频声波,由第二振膜53和第二音圈57构成的低频振动系统可用于接收低频信号而向外辐射低频声波。类似地,第二振动系统70也相当于包含了两套各自独立的分振动系统——一套高频振动系统(由第三振膜71和第三音圈75构成)和一套低频振动系统(由第四振膜73和第四音圈77构成),以分别接收不同频段的信号,从而产生不同频段的声波,例如:由第三振膜71和第三音圈75构成的高频振动系统可用于接收高频信号而向外辐射高频声波,由第四振膜73和第四音圈77构成的低频振动系统可用于接收低频信号而向外辐射低频声波。
[0058]
因此,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当于提供了一种两套振动系统相互独立且共用一套磁路系统30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该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并不局限磁路系统3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跑道形等多种形式。该新型扬声器100方案的具体表现为每一套振动系统都拥有两个部分——高频振动部分(例如由第一振膜51和第一音圈55构成的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例如由第二振膜53和第二音圈57构成的部分),二者虽共用一套磁路系统30进行驱动,但高频振动部分却与低频振动部分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使得高频振动部分的声波辐射与低频振动部分的声波辐射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从而能够提供纯净的高频声信号和低频声信号。这样,便能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满足其需要同时拥有良好的高频和良好的低频的音质需求。
[0059]
换言之,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60]
(1)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可以实现一个磁路系统30同时产生低频和高频两种音效,若装入产品内则可实现在向一个方向同时辐射低频和高频的同时,还向另一个方向同时辐射低频和高频;
[0061]
(2)同一套振动系统内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声学设备对于高频和低频的需求,可以更好地还原高频和低频的音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扬声器100系统所造成的高、低频不足的声学设计的问题;
[0062]
(3)现有技术中,扬声器100的磁路系统30通常只配置有一个磁间隙;然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则在磁路系统30上设计了四个磁间隙,以此来推动上方两个振膜和下方两个振膜同时运动,相较于利用各自独立的两个低频扬声器100和两个高频
扬声器100进行堆叠的方式,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可大大减小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类小型电子设备对于音质的要求;
[0063]
(4)如果现有技术中单一扬声器100系统要兼顾高、低频音效,则声功率会变大,振幅会升高。这样,大大增加了声学设备的可靠性风险,例如:音圈的断线、振膜的破膜等情况时有发生。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即便是同一套振动系统内,仍然采用高频振动部分、低频振动部分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设计,相对单一扬声器100系统,能够克服这些因为功率和振幅提升所带来的困扰;
[0064]
(5)每一套振动系统中高频振动部分的后腔都是完全封闭的,可以保证高频振动部分的后腔空气存在压强,从而使得高频振动部分的谐振频率得以降低,使得高频振动部分的振膜振幅不会过大,使得高频振动部分得到保护而不被损坏;另一方面,每一套振动系统中高频振动部分的后腔与低频振动部分的后腔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设计,还可以使得二者的后方产生的声波不会串扰,不会因为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削弱声能辐射;
[0065]
(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扬声器100方案,还有利于实现同一套振动系统内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同轴设计,有利于两套振动系统的同轴设计,从而不会产生声道分离的现象,能够使主观听音感受更佳。
[006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10包括筒体部11,所述筒体部11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3,所述第一端111和所述第二端113均开口设置;
[0067]
所述磁路系统30固定在所述筒体部11中,所述第一磁间隙30a和所述第二磁间隙30b朝向所述第一端111的开口设置,所述第三磁间隙30c和所述第四磁间隙30d朝向所述第二端113的开口设置;
[0068]
所述盆架10还包括第一支撑环13和第二支撑环15,所述第一支撑环13凸设于所述磁路系统30的形成有所述第一磁间隙30a和所述第二磁间隙30b的端面,且围设在所述第一磁间隙30a外侧,所述第一振膜51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3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30的一端,所述第二振膜53的内缘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环13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30的一端,所述第二振膜53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一端111;
[0069]
所述第二支撑环15凸设于所述磁路系统30的形成有所述第三磁间隙30c和所述第四磁间隙30d的端面,且围设在所述第三磁间隙30c外侧,所述第三振膜71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15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30的一端,所述第四振膜73的内缘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环15的背离所述磁路系统30的一端,所述第四振膜73的外缘固定于所述第二端113。
[0070]
本实施例中,筒体部11竖直设置,其第一端111朝上设置、第二端113朝下设置。磁路系统30固定在筒体部11中,并位于筒体部11的中部;第一振动系统50固定在筒体部11中,并位于筒体部11的上部;第二振动系统70固定在筒体部11中,并位于筒体部11的下部。
[0071]
可以理解地,由于同一套振动系统中的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需要各自独立的运行,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之间需要配置隔断,以确保各自的振膜在运动时,振膜后方的声波不会互相影响而发生干涉。因此,本实施例还引入了第一支撑环13和第二支撑环15,以第一支撑环13为例:
[0072]
第一支撑环13竖直设置,且环绕在第一磁间隙30a的外围,以将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隔离;此时,第一支撑环13的下端面与磁路系统30的上端面密封连接,第一支撑环13的上端朝背离磁路系统30的方向延伸设置,以支撑和固定第一振膜51和第二振膜
53。具体地,第一支撑环13的下端面与磁路系统30的上端面之间可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密封连接,第一振膜51的外缘和第二振膜53的内缘均可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支撑环13上,以提升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隔离性;同时提升两个振膜的稳定性,提升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可靠性。关于第二支撑环15的设置,则可以参照第一支撑环13进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3]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盆架10通过其筒体部11对磁路系统30、第一振动系统50及第二振动系统70进行收容和固定,并通过其第一支撑环13和第二支撑环15分别对两套振动系统中的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进行隔断,不仅可使得扬声器100的整体性更好、可靠性更高,而且每一套振动系统下都配置有相应的隔断以保障高频和低频的良好运行、互不干扰,从而使得扬声器100的高频性能和低频性能更加优异,使的用户的听感更佳。
[007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53、所述筒体部11、所述第一支撑环13及所述磁路系统30围合形成有第一后腔,所述第一端111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的第一泄压孔1111;
[0075]
所述第四振膜73、所述筒体部11、所述第二支撑环15及所述磁路系统30围合形成有第二后腔,所述第二端113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后腔的第二泄压孔1131。
[0076]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不仅各自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避免了因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导致的声能辐射被削弱的问题;而且各自都利用了侧方的泄压孔实现了与外界的连通:
[0077]
这样,保证了低频振动部分后腔中的气压变化能够通过泄压孔进行调节,避免了由于低频振动部分后腔中的气压过大或过小而影响低频振动部分振膜的振幅大小,避免了对低频振动部分声音灵敏度的影响;也即,减小了低频振动部分的振膜振动时的阻力,使得低频振动部分的振膜能够最大程度地达到线性位移最大处,使得振幅增加,从而使得低频辐射的效率得以提升。
[0078]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振膜53呈平板状结构。
[0079]
具体地,第二振膜53包括本体部和两个折环部;其中,本体部为平面圆环结构,一折环部连接在该平面圆环结构的内缘上,另一折环部连接在该平面圆环结构的外缘上;本体部通过其内缘上的折环部与第一支撑环13连接、并通过其外缘上的折环部与筒体部11连接。
[0080]
此时,相当于第一振动系统50中低频振动部分的振膜采用了平板式振膜的设计,这样,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高频振动部分的振膜向外辐射高频声音时不被干扰(因为高音波长短,易反射损耗,且指向性强),从而使高频的呈现更加良好。
[008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振膜73呈平板状结构。
[0082]
具体地,第四振膜73包括本体部和两个折环部;其中,本体部为平面圆环结构,一折环部连接在该平面圆环结构的内缘上,另一折环部连接在该平面圆环结构的外缘上;本体部通过其内缘上的折环部与第二支撑环15连接、并通过其外缘上的折环部与筒体部11连接。
[0083]
此时,相当于第二振动系统70中低频振动部分的振膜采用了平板式振膜的设计,这样,便能最大程度地保护高频振动部分的振膜向外辐射高频声音时不被干扰(因为高音波长短,易反射损耗,且指向性强),从而使高频的呈现更加良好。
[0084]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膜51和所述第二振膜53为一体结构。此时,相当于第一振膜51和第二振膜53来源于同一张较大振膜的两个不同部分——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这样,便可使第一振动系统50的组装更加简单、便捷,且可靠性更高。而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隔离,则可以由例如固定在磁路系统30上的第一支撑环13等隔离结构完成,从而避免二者之间的干涉。
[008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振膜71和所述第四振膜73为一体结构。此时,相当于第三振膜71和第四振膜73来源于同一张较大振膜的两个不同部分——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这样,便可使第二振动系统70的组装更加简单、便捷,且可靠性更高。而中心部分和外围部分的隔离,则可以由例如固定在磁路系统30上的第二支撑环15等隔离结构完成,从而避免二者之间的干涉。
[008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盆架10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端111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外延部17和由所述第二端113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外延部19,所述第一外延部17和所述第二外延部19用于固定所述盆架10。
[0087]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盆架10的上端可以通过第一外延部17与电子设备的外壳固定,盆架10的下端则可以通过第二外延部19与电子设备的外壳固定;并且,由于第一外延部17和第二外延部19均呈“环状”结构,可以实现盆架10上端的“多点”或“整圈”固定,以及实现盆架10下端的“多点”或“整圈”固定。这样,可以提升盆架10在电子设备中的安装稳定性,提升磁路系统30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磁路系统30与第一振动系统50和第二振动系统70配合的稳定性,提升扬声器100的可靠性。
[008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延部17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固定方式,除了可以采用连接件(例如螺钉)锁合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方式。同理,第二外延部19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固定方式,除了可以采用连接件(例如螺钉)锁合的方式外,还可以是卡扣连接、胶粘连接等方式。
[0089]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30包括:
[0090]
内磁路部分31;
[0091]
中间磁路部分33,所述中间磁路部分33围设在所述内磁路部分31外,并与所述内磁路部分31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30a和所述第三磁间隙30c;以及
[0092]
外磁路部分35,所述外磁路部分35围设在所述中间磁路部分33外,并与所述中间磁路部分33间隔,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30b和所述第四磁间隙30d。
[0093]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均呈环圈状设置,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二磁间隙30b的排布,相当于在“内圈”的外侧再套设“外圈”的形式,即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实现了“嵌套”;类似地,第三磁间隙30c和第四磁间隙30d均呈环圈状设置,第三磁间隙30c和第四磁间隙30d的排布,相当于在“内圈”的外侧再套设“外圈”的形式,即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实现了“嵌套”。如此,可以实现对磁路系统30径向的充分利用而降低磁路系统30的高度,从而使得扬声器100的轴向尺寸得以降低,以更好地适配各类小型电子设备。
[0094]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三磁间隙30c位置对称,仅由内磁路部分31和中间磁路部分33简单围合即可得到;同时,第二磁间隙30b和第四磁间隙30d位置也对称,仅由中间磁路部分33和外磁路部分35简单围合即可得到;如此,便可使得磁路系统30的布置更加简单、也更加方便,稳定性强、可靠性高。
[0095]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内磁路部分31包括第一导磁板311、第一磁体313及第二导磁板315;其中,所述第一磁体313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311和所述第二导磁板315之间;
[0096]
所述中间磁路部分33包括第三导磁板331、第二磁体333及第四导磁板335;其中,所述第二磁体333沿所述第一磁体313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磁体313外,并与所述第一磁体3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导磁板331和所述第四导磁板335分别叠设在所述第二磁体333的背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三导磁板331沿所述第一导磁板311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一导磁板311外,并与所述第一导磁板311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磁间隙30a;所述第四导磁板335沿所述第二导磁板315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导磁板315外,并与所述第二导磁板315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三磁间隙30c;
[0097]
所述外磁路部分35包括第五导磁板351、第三磁体353及第六导磁板355;其中,所述第三磁体353沿所述第二磁体333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二磁体333外,并与所述第二磁体333间隔设置;所述第五导磁板351和所述第六导磁板355分别叠设在所述第三磁体353的背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上;所述第五导磁板351沿所述第三导磁板331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三导磁板331外,并与所述第三导磁板331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二磁间隙30b;所述第六导磁板355沿所述第四导磁板335的周向围设在所述第四导磁板335外,并与所述第四导磁板335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第四磁间隙30d。
[0098]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第一磁间隙30a的内侧是由第一导磁板311、第一磁体313及第二导磁板315构成的内磁路部分31,能够为第一磁间隙30a中的第一音圈55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一磁间隙30a的外侧是由第三导磁板331、第二磁体333及第四导磁板335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33,也能够为第一磁间隙30a中的第一音圈55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可使得插设在第一磁间隙30a中的第一音圈55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一振动系统50中高频振动部分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0099]
类似地,第三磁间隙30c的内侧是由第一导磁板311、第一磁体313及第二导磁板315构成的内磁路部分31,能够为第三磁间隙30c中的第三音圈75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三磁间隙30c的外侧是由第三导磁板331、第二磁体333及第四导磁板335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33,也能够为第三磁间隙30c中的第三音圈75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可使得插设在第三磁间隙30c中的第三音圈75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二振动系统70中高频振动部分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0100]
同时,第二磁间隙30b的内侧是由第三导磁板331、第二磁体333及第四导磁板335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33,能够为第二磁间隙30b中的第二音圈57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二磁间隙30b的外侧是由第五导磁板351、第三磁体353及第六导磁板355构成的外磁路部分35,也能够为第二磁间隙30b中的第二音圈57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
可使得插设在第二磁间隙30b中的第二音圈57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一振动系统50中低频振动部分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0101]
类似地,第四磁间隙30d的内侧是由第三导磁板331、第二磁体333及第四导磁板335构成的中间磁路部分33,能够为第四磁间隙30d中的第四音圈77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与此同时,第四磁间隙30d的外侧是由第五导磁板351、第三磁体353及第六导磁板355构成的外磁路部分35,也能够为第四磁间隙30d中的第四音圈77提供强有力的磁场环境;如此,便可使得插设在第四磁间隙30d中的第四音圈77获得多磁体的驱动支持,从而避免单一磁体进行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第二振动系统70中低频振动部分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0102]
即,本实施例对磁路系统30进行了多磁体布局,增强了对每一套振动系统中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驱动,从而避免了单一磁体进行多系统多部分的驱动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不足、失真高、声学性能差等问题,使得扬声器100的声学性能得以提升。
[0103]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扬声器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100还包括内隔离环90a和外隔离环90b,所述内隔离环90a设置在所述第一磁体313和所述第二磁体333之间,以将所述第一磁间隙30a和所述第三磁间隙30c隔离,使所述第一振膜51的后腔与所述第三振膜71的后腔相互独立;
[0104]
所述外隔离环90b设置在所述第二磁体333和所述第三磁体353之间,以将所述第二磁间隙30b和所述第四磁间隙30d隔离,使所述第二振膜53的后腔与所述第四振膜73的后腔相互独立。
[0105]
可以理解地,第二振膜53的后腔即前文中的第一后腔,第四振膜73的后腔即前文中的第二后腔。
[0106]
具体地,内隔离环90a沿第一磁体313的周向环绕在第一磁体313外围;内隔离环90a的内缘与第一磁体313的外侧壁密封连接(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同时,内隔离环90a的外缘与第二磁体333的内侧壁密封连接(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外隔离环90b沿第二磁体333的周向环绕在第二磁体333外围;外隔离环90b的内缘与第二磁体333的外侧壁密封连接(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同时,外隔离环90b的外缘与第三磁体353的内侧壁密封连接(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的方式)。
[0107]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仅需在第一磁体313和第二磁体333之间布置一个隔离环,即可实现第一磁间隙30a和第三磁间隙30c的隔离,从而确保两个高频振动部分后腔中产生的声波不会串扰,不会因为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削弱声能辐射。同时,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仅需在第二磁体333和第三磁体353之间布置另一个隔离环,即可实现第二磁间隙30b和第四磁间隙30d的隔离,从而确保两个低频振动部分后腔中产生的声波不会串扰,不会因为声辐射的相位问题而削弱声能辐射。
[0108]
并且,本实施例引入的内隔离环90a和外隔离环90b,均可采用例如塑料、玻璃、木材等对磁场不会造成干扰的材质制成,以保障磁路系统30所提供的磁场的完好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同理,盆架10也可采用与内隔离环90a或外隔离环90b相同的材质,以避免对磁路系统30的干扰。
[0109]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前所述的扬声器100,该扬声器
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分频器,所述扬声器100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
[0110]
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虚拟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桌面音箱等。
[0111]
进一步地,所述扬声器100的第一振动系统50中第一音圈55和第二音圈57均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所述扬声器100的第二振动系统70中第三音圈75和第四音圈77均电连接于所述分频器。具体地,分频器具有第一输出端口、第二输出端口、第三输出端口及第四输出端口,第一音圈55电连接于第一输出端口,第二音圈57电连接于第二输出端口,第三音圈75电连接于第三输出端口,第四音圈77电连接于第四输出端口。
[0112]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信号在流向第一振动系统50之前,可以利用分频器对信号进行分频处理,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分频输入——高频信号进入高频振动部分、低频信号进入低频振动部分,使得高、低频信号各行其道(其中,高、低频信号也可以有适当的重叠),使得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工作频段优势得到充分地利用。这样,可以在保证不同频段的系统安全工作且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使不同频段的放音特性更加均衡。同理,信号在流向第二振动系统70之前,也可以利用分频器对信号进行分频处理,从而可以实现信号的分频输入——高频信号进入高频振动部分、低频信号进入低频振动部分,使得高、低频信号各行其道(其中,高、低频信号也可以有适当的重叠),使得高频振动部分和低频振动部分的工作频段优势得到充分地利用。这样,可以在保证不同频段的系统安全工作且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使不同频段的放音特性更加均衡。
[011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