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9964271发布日期:2022-05-11 09:5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在物联网中,终端通常需要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来接入通信网络,其中,该无线接入点可以是用于接入通信网络的无线交换机等。然而,当区域内的无线接入点的数量较多时,如何筛选无线接入点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包括:
5.无线接入点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
6.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探测请求帧,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7.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8.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包括:
9.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以使得接收到所述探测请求帧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所述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选无线接入点。
10.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包括:
11.服务器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2.服务器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利用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13.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接入点,所述装置包括:
14.探测请求帧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
15.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探测请求帧,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6.发送单元,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上行链路
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17.本技术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18.探测请求帧发送单元,用于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以使得接收到所述探测请求帧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所述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选无线接入点。
19.本技术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20.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21.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利用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22.本技术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3.存储器,用以存储计算机程序;
24.处理器,用以执行本技术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本技术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可执行本技术方法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点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然后根据该探测请求帧,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然后向服务器发送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而利用服务器根据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因此实现了对无线接入点的筛选。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具体应用场景下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ratio,snr)等。
47.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rssi,比如可以在104us内进行基带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iq)的功率积分,从而得到rssi的瞬时值,然后对多个rssi的瞬时值进行平均得到rssi的平均值,作为所确定出的上行链路的rssi,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确定上行链路的rssi,这里对此并不限定。
48.通常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确定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snr,比如先估算噪声的方差,可以是利用多个噪声样本的子样方差代替实际噪声的方差,并利用含有噪声的有用信号样本峰值代替真实信号的幅度,从而利用snr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snr,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计算snr,这里对此并不限定。
49.步骤s23: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与该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50.无线接入点在确定出自身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之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其中,该运行状态信息可以包括负载量、实际温度等,能够通过该运行状态信息来反应出该无线接入点自身是否正常运行或是否过载等。
51.比如,该运行状态信息具体为负载量,能够通过该负载量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自身是否过载。比如,该负载量为x,若该负载量x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说明该无线接入点过载;或,若该负载量x小于预设阈值,则说明该无线接入点没有过载。对于无线接入点的负载量,通常可以利用实际接入该无线接入点的终端数量a,和该无线接入点所能承载的最大接入数量b来计算,比如该负载量=a/b。
52.无线接入点在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之后,可以利用服务器根据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从而利用服务器对无线接入点进行筛选。
53.比如,对于上述图1中所示的网络系统,终端13通过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其中,多个无线接入点2接收到该探测请求帧,具体为ap0、ap1和ap2接收到该探测请求帧,然后该ap0、ap1和ap2分别能够通过执行上述的步骤s21~步骤s23,最终向服务器1发送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与该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54.服务器1在分别接收到ap0、ap1和ap2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之后,能够根据ap0、ap1和ap2分别所对应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0、ap1和ap2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比如,服务器1能够根据ap0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0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也能够根据ap1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1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也能够根据ap2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2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从而利用该服务器1对这些无线接入点2进行筛选。
55.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无线接入点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然后根据该探测请求帧,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然后向服务器发送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而利用服务器根据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因此实现了对无线接入点的筛选。
56.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无线接入点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能够反应出该无线接入点自身是否正常运行或是否过载,并且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能够反应该上行链路通信信号的质量,因此服务器根据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时,综合考虑了上行链路通信信号的质量和无线接入点自身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过载等因素,使所确定出的待选无线接入点在这两个方面均较优。当然,服务器根据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不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可以不向该无线接入点发送指示信息,此时该无线接入点并不会接收到指示信息。
57.另外,服务器根据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此时可以进一步向该无线接入点发送指示信息,相应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接收服务器所发送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然后该无线接入点根据该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比如,该无线接入点可以在该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也可以根据该发送时刻,比如在该发送时刻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
58.其中,该探测响应帧包括该无线接入点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和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而使终端能够利用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当然,服务器根据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不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可以不向该无线接入点发送指示信息,此时该无线接入点并不会接收到指示信息。
59.在该方法中,通过服务器先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并且在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为待选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点进一步根据服务器的指示信息,根据该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从而使终端根据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此时通过服务器和终端进行筛选,从而最终筛选出最优无线接入点。
60.比如,图1和结合上述的示例,服务器1在分别接收到ap0、ap1和ap2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之后,若确定ap0和ap1为待选无线接入点,ap2不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此时,服务器可以向ap0和ap1分别发送指示信息,而不向ap2发送指示信息。这样,ap0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根据相应的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其中,该探测响应帧包括ap0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和ap0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而使终端能够利用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0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同理,ap1在接收到指示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相应的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其中,该探测响应帧包括ap1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和ap1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而使终端能够利用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ap1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61.终端在接收到无线接入点(此时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之后,可以根据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此时若确定该无线接入点为最优无线接入点,终端可以向该无线接入点(即,最优无线接入点)发送的关联请求,以用于请求该最优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关联响应;这样,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点接收终端所发送的关联请求,然后向该终端发送关联响
应,从而使该终端能够通过该最优无线接入点接入通信网络。
62.在实际应用中,若服务器确定多个无线接入点为待选无线接入点,需要先确定这些待选无线接入点分别对应的发送时刻,其中,这些发送时刻可以不同。比如,这些发送时刻不同时,从而指示该多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在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探测响应帧。
63.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终端接收探测响应帧的压力,降低终端漏接收探测响应帧的可能性,服务器可以针对多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分别设置不同的发送时刻,从而指示多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分别根据不同的发送时刻发送探测响应帧。其中,在无线网络的通讯协议是csma的情况下,为了使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互相之间错开,对于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服务器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确定其对应的发送时刻:
64.t2=t1+sifs;
65.其中,t2为该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指示信息中所包括的发送时刻;t1为前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的发送结束时刻,该发送结束时刻具体可以为,前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完成发送该探测响应帧的时刻;sifs为基于csma协议所确定的短帧间间隔。也就是说,对于某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可以通过前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完成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时刻(即,发送结束时刻)加上sifs,来计算得到。
66.在无线网络的通讯协议是tdma的情况下,为了使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互相之间错开,服务器在确定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时,可以根据该tdma通讯协议中已有的相关时序协议来进行处理,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67.另外,对于待选无线接入点中,最早发送探测响应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称之为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由于该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没有前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因此服务器在确定该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时,可以根据此时的链路情况,包括网络系统中多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信息(由于网络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并在被其他无线接入点接收到之后,向该服务器发送相应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此时服务器可以选择未来的某个时间点t,从这个时间点t开始,这些无线接入点依次分别对对应的终端来进行回复,并且这些回复不会跟其他的终端在空域上造成冲突。其中,该时间点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t:服务器根据终端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从而根据该排序结果来确定某个终端所对应的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的发送时刻。
68.另外,如果检测到某个终端频繁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比如在短时间内发送多次探测请求帧),则可以将该终端所对应的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的发送时刻延后一段时间,比如延后1分钟、2分钟或其他时间,以保证公平性。
69.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同一个无线接入点接收到多个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然后分别执行上述的步骤s22和步骤s23,从而使服务器接收到该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自身运行状态信息以及与多个不同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此时服务器可以结合各个无线接入点的位置分布图,确定出这些终端信号重叠的区域,从而各个根据终端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时间点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该排序结果来分别确定各个终端所对应的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的发送时刻。对于没有共同无线接入点转发的终端,那么大概率是没有共冲突域,此时这些终端的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的发送时刻可以相
同。
70.先获取网络系统中各个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通信消息的时间点,然后按照将最迟发送通信消息的时间点加上上述的sifs,作为该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的发送时刻。通常,服务器需要按照先来先服务的顺序来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进行回复。
71.比如,在上述示例中服务器确定ap0和ap1为待选无线接入点,ap0作为第一待选无线接入点,最先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ap1在ap0之后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
72.服务器在确定ap0对应的发送时刻时,可以先获取网络系统中各个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通信消息的时间点,并将最迟发送通信消息的时间点加上sifs,从而得到ap0对应的发送时刻;此时,服务器确定向ap1发送的指示信息中所包括的发送时刻t2=t1+sifs,其中,t1为ap0对应的发送结束时刻。也就是说,ap0和ap1分别根据发送时刻t1和发送时刻t2,先后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当然,在ap1之后若还有其他的待选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其发送时刻也为ap1对应的发送结束时刻加上sifs。
73.上述提到,无线接入点可以在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也可以根据该发送时刻,比如在该发送时刻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该待选无线接入点在该发送时刻先向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以清空该发送时刻之后的若干时间段的空域,比如清空从该发送时刻开始到该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
74.需要说明的是,从该发送时刻开始到该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内,该待选无线接入点可以向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特别是在该探测响应帧的数据包长度较长的情况下,无线接入点真正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时刻(后续称之为第二时刻)与指示信息中的发送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大于或等于lifs,该lifs具体为基于csma协议所确定出的最长包传输间隔。这样,该待选无线接入点在指示信息中的发送时刻,可以先通过向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从而清空所需空域,避免终端在接收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时受到干扰,并且在该发送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其中,该交互帧数据可以为发送帧数据(clear to send,cts);该交互帧数据还可以为请求发送帧数据(request to send,rts),当然,终端在接收到rts之后,还可以向该无线接入点发送cts。
7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服务器来执行。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6.步骤s31:服务器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77.步骤s32:服务器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利用该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78.显然,该方法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79.在实际应用中,当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之后,通常可以有多个无线接入点会接收到该探测请求帧,然后这些无线接入点会确定自身与该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并向服务器发送该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和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
80.这样,服务器在接收到这些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之后,分别利用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
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从而实现从这些无线接入点中筛选出待选无线接入点。
81.另外,服务器在筛选出待选无线接入点之后,还可以分别向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用于指示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该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该探测响应帧包括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通过终端根据该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8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32中提到,服务器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利用该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对于该步骤s32的具体实现方式,比如可以是:利用该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待选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83.其中,对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多种方式,这里可以列举几种进行简单说明:
84.方式一: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可以具体为评分规则,从而利用该评分规则,结合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质量评分,从而得到该无线接入点的分值,然后根据该分值的大小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比如,该评分规则为z=a*x+b*y,其中,z为所计算得到的分值;a和b均为预设权重;x为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y为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85.在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分值的大小,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时,可以是,当该分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将该无线接入点确定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当该分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不将该无线接入点确定为待选无线接入点。在根据无线接入点的分值的大小,确定该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时,也可以是,将各个无线接入点的分值按照分值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取分值最大的若干个无线接入点作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86.方式二,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还可以具体为,为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分别设置最小值,这样对于某个无线接入点而言,将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与运行状态信息的最小值进行大小比较,并将该无线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与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的最小值进行大小比较,只有当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大于运行状态信息的最小值,并且该无线接入点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也大于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的最小值时,才将该无线接入点确定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87.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某个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也可以将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进行结合,从而确定某个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比如,先采用方式二,设置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分别设置最小值,从而先对滤掉部分无线接入点(该部分无线接入点不为待选无线接入点),然后对于过滤后所剩余的无线接入点,采用方式一确定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这样由于先对无线接入点进行了过滤,在无线接入点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筛选的效率。
8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图1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终端来执行。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9.步骤s41: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
90.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之后,能够使得接收到该探测请求帧的各个无线接入点
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该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该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服务器根据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这些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选无线接入点。
91.显然,该方法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92.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42~步骤s44。
93.步骤s42:终端接收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
94.其中,该探测响应帧包括发送该探测响应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发送该探测响应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95.步骤s43:终端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探测响应帧,确定终端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
96.其中,该下行链路状态信息能够反应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下行链路通信信号的质量,比如该下行链路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等。
97.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下行链路的rssi,比如也可以在104us内进行基带同相信号和正交信号(iq)的功率积分,从而得到rssi的瞬时值,然后对多个rssi的瞬时值进行平均得到rssi的平均值,作为所确定出的下行链路的rssi,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确定下行链路的rssi,这里对此并不限定。
98.通常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确定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下行链路的snr,比如先估算噪声的方差,可以是利用多个噪声样本的子样方差代替实际噪声的方差,并利用含有噪声的有用信号样本峰值代替真实信号的幅度,从而利用snr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出snr,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计算snr,这里对此并不限定
99.步骤s44:终端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所确定出的终端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这些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
100.这样,通过上述的步骤,该终端可以从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进一步筛选出最优无线接入点,由于该最优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过程中,先经由服务器结合无线接入点自身运行状态信息和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状态信息进行第一次筛选,从而筛选出待选无线接入点,然后经由终端结合待选无线接入点自身运行状态信息、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状态信息和下行链路状态信息,进行第二次筛选,最终从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进一步筛选最优无线接入点,在这两次筛选过程中,综合考虑了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和无线接入点自身运行状态三方面因素,因此利用所筛选出的最优无线接入点,能够更好地接入通信网络。
101.在利用步骤s44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102.终端向最优无线接入点发送的关联请求,以用于请求该最优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关联响应,从而接入通信网络。
103.在上述步骤s42,终端接收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接收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交互帧数据,
然后根据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交互帧数据,清空对应发送时刻之后的时间段的空域,比如清空从对应发送时刻开始到对应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其中,该交互帧数据可以为发送帧数据(clear to send,cts);该交互帧数据还可以为请求发送帧数据(request to send,rts),当然,终端在接收到rts之后,还可以向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发送cts。
104.在上述步骤s44中提到,终端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所确定出的终端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从这些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对于该步骤s44的具体实现方式,比如可以是:利用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终端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最优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确定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105.其中,对于该最优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多种方式,这里可以进行简单说明:
106.该最优无线接入点筛选规则也可以具体为评分规则(称之为第二评分规则),从而利用该第二评分规则,结合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终端与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质量评分,从而得到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分值,然后根据该第二分值的大小确定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比如,该第二评分规则可以为n=c*x+d*y+e*m,其中,n为所计算得到的第二分值;c、d和e均为预设权重;x为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y为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m为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
107.在根据待选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分值的大小,确定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时,可以是,当该第二分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为最优无线接入点,而当该第二分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不将该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为最优无线接入点。在根据待选无线接入点的第二分值的大小,确定该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时,也可以是,将第二分值最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108.在实际应用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从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这里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109.上述是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的具体说明,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可以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该方法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结合图1所示,在该应用场景下,网络系统包括终端13、服务器11和多个无线接入点12,分别为ap0、ap1、ap2、ap3、ap4、ap5
……
apn。各个无线接入点12分别与服务器11连接,其中,ap0、ap1和ap2能够接收到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如图5所示,在该应用场景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0.步骤s51:终端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
111.步骤s52:ap0、ap1和ap2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
112.步骤s53:ap0、ap1和ap2根据探测请求帧,确定自身与该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13.步骤s54:ap0、ap1和ap2分别向服务器发送自身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自身与该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14.步骤s55:服务器接收ap0、ap1和ap2分别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15.步骤s56:服务器根据ap0、ap1和ap2分别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出待选无线接入点。
116.后续假设该待选无线接入点为ap0和ap1。
117.步骤s57:服务器分别向ap0和ap1发送指示信息。
118.其中,ap0对应的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t1,ap1对应的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t2;ap0对应的发送结束时刻为t3,并且t2=t3+sifs。
119.步骤s58:ap0可以在发送时刻t1向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并且ap0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时刻(ap0对应的第二时刻)与该t1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lifs。
120.此时,ap0在该第二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并且在该发送结束时刻t3完成该探测响应帧的发送。
121.步骤s59:终端清空t1之后的一段空域。
122.比如,终端清空从t1开始,到ap0的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
123.步骤s510:ap0在对应的第二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
124.步骤s511:ap1可以在发送时刻t2向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其中,t2与ap1发送探测响应帧的时刻(ap1对应的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lifs。
125.步骤s512:终端清空t2之后的一段空域。
126.比如,终端清空从t2开始,到ap1的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
127.步骤s513:ap1在对应的第二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
128.步骤s514:终端分别接收ap0和ap1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
129.步骤s515:终端根据ap0和ap1所发送探测响应帧,确定终端分别与ap0和ap1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
130.步骤s516:终端根据ap0和ap1所发送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终端与ap0和ap1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从ap0和ap1中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
131.其中,假设该最优无线接入点为ap0。
132.步骤s517:终端向ap0发送的关联请求。
133.步骤s518:ap0向终端发送关联响应。
13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6,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为例。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可以通过总线60连接,存储器62存储有可被处理器61执行的指令,指令被处理器61执行,以使电子设备6可执行本技术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
135.该电子设备6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无线交换机、其组成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等6。
13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包括:程序,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其中,存储介质可为磁盘、光盘、
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137.基于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无线接入点,并且对于该装置实施例,如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如图7所示为该装置7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70包括:探测请求帧接收单元701、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其中:
138.探测请求帧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终端所广播发送的探测请求帧;
139.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探测请求帧,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40.发送单元703,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141.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70,由于该装置70采用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在该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前提下,该装置70也能够解决技术问题,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142.另外,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将该装置70与具体硬件设备相结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比如采用分布式集群的方式将该装置70中的不同单元布设于分布式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中,从而提高效率等。
143.在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为待选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所述装置70还可以包括:指示信息接收单元和探测响应帧发送单元,其中:指示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所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探测响应帧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发送时刻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包括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144.在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为最优无线接入点的情况下,该装置70还可以包括:关联请求接收单元和关联响应发送单元,其中:关联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终端所发送的关联请求;关联响应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关联响应。
145.该装置70还可以包括:交互帧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交互帧数据,以清空从该发送时刻开始到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
146.基于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并且对于该装置实施例,如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如图8所示为该装置8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80包括:
147.探测请求帧发送单元801,广播发送探测请求帧,以使得接收到所述探测请求帧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向服务器发送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
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各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从所述的各个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至少一个待选无线接入点。
148.该装置80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149.该装置80还可以包括:探测响应帧接收单元802、下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单元803和最优无线接入点确定单元804,其中:
150.探测响应帧接收单元802,用于接收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探测响应帧,其中,所述探测响应帧包括发送所述探测响应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发送所述探测响应帧的待选无线接入点与所述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51.下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单元803,用于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探测响应帧,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
152.最优无线接入点确定单元804,用于针对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根据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探测响应帧中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及所确定出的与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之间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状态信息,从所述的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确定出最优无线接入点。
153.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80还可以包括:
154.关联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最优无线接入点发送的关联请求,以用于请求所述最优无线接入点向所述终端发送关联响应。
155.该装置还可以包括:交互帧数据接收单元和清空单元,其中:
156.交互帧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交互帧数据;
157.清空单元,用于根据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交互帧数据,以清空从对应发送时刻开始到对应探测响应帧发送结束的时间段的空域。
158.基于与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接入点的筛选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接入点的筛选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并且对于该装置实施例,如有不清楚之处,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的相应内容。如图9所示为该装置9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该装置90包括:接收单元901和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单元902,其中:
159.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以及所述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
160.待选无线接入点确定单元902,用于针对多个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无线接入点,利用所述无线接入点所发送的运行状态信息和上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无线接入点是否为待选无线接入点。
161.该装置90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这里对此不再赘述。
162.该装置90还可以包括:
163.指示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分别向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包括发送时刻,用于指示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在所述发送时刻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所述探测响应帧包括对应待选无线接入点的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与终端之间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状态信息,以用于通过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运行状态信息和所述上
行链路状态信息,确定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是否为最优无线接入点。
164.对于各个待选无线接入点中的每个待选无线接入点,服务器通过如下方法确定对应指示信息中所包括的发送时刻:
165.t2=t1+sifs;
166.其中,t2为所述待选无线接入点对应指示信息中所包括的发送时刻;
167.t1为前一待选无线接入点向终端发送探测响应帧的发送结束时刻;
168.sifs为基于tdma协议所确定的短帧间间隔。
169.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