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8441发布日期:2022-07-01 22:5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庭防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家居生活中对人身、财产安全越来越重视,对安防监控产品的潜在需求在不断增长;
3.而门和窗户则是家庭防盗的重点目标,现有的防盗门窗大多是依靠门窗自身的性能,实现防盗功能,这种被动的防盗方式无法使得住户对住宅的安全起到有效监控,如何使得住户能够即时了解住宅是否存在人员进入,并对所进入的人员实现远程监控,且当住宅内存在非法进入人员时,能够自动做出防盗措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现提供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
5.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有用户信息库、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防盗模块;
6.所述用户信息库用于导入住宅内的住户的基本信息;
7.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安装在门上和窗户上的数据采集终端组成,用于对门窗的状态进行信息采集,获得门前的视频数据和窗户状态;
8.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视频数据中是否存在人脸信息,并对人脸信息进行识别,并与用户信息库内的住户的基本信息进行匹配;将所获得的匹配结果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门窗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
9.所述防盗模块用于当住宅安全状态异常时,对住宅进行防盗预警。
10.进一步的,住宅内的用户的基本信息的导入过程包括:
11.分别建立常住用户信息集和临时用户信息集;
12.向常住用户信息集内导入在住宅内常住人员的基本信息;
13.对常住用户信息集中所导入的常住人员授予住宅的永久进出权限;
14.对临时用户信息集内的临时用户授予住宅的临时进出权限。
15.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获取门前的视频数据的过程包括:
16.分别在窗户和门上安装数据采集终端;安装在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用于实时获取门前识别区域内的视频数据,并将门前识别区域内的视频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17.进一步的,门前识别区域为数据采集终端所能获取视频数据的有效区域,且数据采集终端的拍摄范围大于门前识别区域的范围。
1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获取窗户状态的过程包括:安装在窗户上的数据采
集终端用于检测窗户是否被开启,若窗户为开启状态,则数据采集终端的状态标记为“1”,若窗户为关闭状态,则数据采集终端的状态被标记为“0”。
19.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视频数据的处理过程包括:
20.将所获取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去边缘化,根据门前识别区域的范围,对所获取到的视频数据中,门前识别区域范围以外的部分进行剔除,将所获得的视频数据标记为初始视频数据;
21.将初始视频数据转化为视频帧,获取连续的视频帧图片;
22.将所获得的视频帧图片进行栅格化处理,并将栅格化处理后的视频帧图片输入至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内,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模型,识别视频帧图片中是否有人员出现,并输出识别结果;
23.当视频帧图像中有人员出现时,则对视频帧图像中所出现的人员进行标记,并对所标记的人员进行图像识别,获取该人员的人脸信息。
24.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对门窗的安全状态的分析过程包括:
25.当所获得的人脸信息与常住用户信息集中的常住人员相匹配时,则将门设置为可开启状态;在常住用户完成对门的开锁后,则通过与常住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判断用户是否处于住宅内;
26.当所获得的人脸信息与常住用户信息集中的常住人员不匹配时,将人脸信息发送至常住用户的移动终端,由常住用户进行确认,若常住用户未对所接收到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或未通过确认,则门无法被打开,并将所获得的人脸信息发送至防盗模块;当门前识别区域内存在人员,但无法获得人脸信息时,则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防盗模块。
27.进一步的,所述防盗模块对住宅进行防盗预警的过程包括:
28.若常住用户未对所接收到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或未通过确认,或门前识别区域内的人员无法被获得人脸信息时,则当门前识别区域内的人员与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距离到达预设值时,则防盗模块发出声光报警;
29.当住宅内不存在常住用户时,则窗户的状态默认为“0”;
30.且当住宅内不存在常住用户期间,若窗户的状态发生变化,则表示住宅内存在闯入人员;
31.当住宅内存在闯入人员时,则将门的状态变为不可开启状态,同时将窗户状态变为“0”,并锁死。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住宅的门前出现的人员进行识别,从而使得能够进入到住宅内的人员均是住宅内的常住人员或是经过住宅内常住人员许可进入的人员,且当未经过住宅内常驻人员许可进入的人员出现在距离数据采集终端的一定范围内时,在产生声光报警信息,同时将信息发送至常住用户移动终端;同时对住宅内的窗户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对窗户状态的监控,判断住宅内是否存在非法闯入人员,并当住宅内存在非法闯入人员时,将住宅的门窗进行锁死,从而使得非法闯入者被反锁在住宅内,让非法闯入者无法从住宅内进行逃脱,避免财物丢失。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如图1所示,一种防盗用智能门窗系统,包括监控中心,所述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有用户信息库、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以及防盗模块;
35.所述用户信息库用于导入住宅内的住户的基本信息,同时对录入住宅内的住户进行权限赋予,具体过程包括:
36.分别建立常住用户信息集和临时用户信息集;
37.向常住用户信息集内导入在住宅内常住人员的基本信息,住宅内常住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人脸信息、身高、移动终端的mac地址以及实名认证的手机号码;
38.将住宅的非常住用户标记为临时用户,并将临时用户的基本信息导入至临时用户信息集内,所述临时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人脸信息、穿着以及身高;
39.对常住用户信息集中所导入的常住人员授予住宅的永久进出权限;
40.对临时用户信息集内的临时用户授予住宅的临时进出权限。
41.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安装在门上和窗户上的数据采集终端组成,用于对进出门窗的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具体过程包括:
42.分别在窗户和门上安装数据采集终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安装在门上的数据采集终端用于实时获取门前识别区域内的视频数据,并将门前识别区域内的视频数据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
4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门前识别区域为数据采集终端所能获取视频数据的有效区域,且数据采集终端的拍摄范围大于门前识别区域的范围;
44.安装在窗户上的数据采集终端用于检测窗户是否被开启,若窗户为开启状态,则数据采集终端的状态标记为“1”,若窗户为关闭状态,则数据采集终端的状态被标记为“0”;
45.将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信息实时上传至数据处理模块。
46.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采集模块所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包括:
47.将所获取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去边缘化,根据门前识别区域的范围,对所获取到的视频数据中,门前识别区域范围以外的部分进行剔除,将所获得的视频数据标记为初始视频数据;
48.将初始视频数据转化为视频帧,获取连续的视频帧图片;
49.将所获得的视频帧图片进行栅格化处理,并将栅格化处理后的视频帧图片输入至神经网络训练模型内,通过神经网络训练模型,识别视频帧图片中是否有人员出现,并输出识别结果;
50.当视频帧图像中有人员出现时,则对视频帧图像中所出现的人员进行标记,并对所标记的人员进行图像识别,获取该人员的人脸信息;
5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数据采集终端所获取到的视频中有人员出现时,则自动获取该人员的人脸信息;若视频中的人员无法被获得人脸信息,则将该人员标记为未知人员;若视频中的人员能够被获得人脸信息,则将所获得的人脸信息与常
住用户信息集中的常住人员进行匹配,并输出匹配结果;
52.将所获得的匹配结果发送至数据分析模块,并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门窗的安全状态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包括:
53.当所获得的人脸信息与常住用户信息集中的常住人员相匹配时,则将门设置为可开启状态;
5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门在可开启状态时,用户可通过钥匙或移动终端对门进行开锁;
5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用户忘记带钥匙时,则在识别用户为常住用户时,则自动搜索用户的移动终端的mac地址,并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对门进行开锁;
56.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用户完成对门的开锁后,则通过与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判断用户是否处于住宅内,若与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为“已连接”,则用户处于住宅内,若存在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移动终端,则表示住宅内存在常住用户;若与用户的移动终端的连接状态为“已断开”,则用户不处于住宅内,若不存在连接状态为“已连接”的移动终端,则表示住宅内不存在常住用户;
57.当所获得的人脸信息与常住用户信息集中的常住人员不匹配时,则获取住宅内是否存常住用户,若存在常住用户,则将所获取到的人脸信息发送至用户的移动终端,由用户确认后,用户选择是否将门打开;若不存在常住用户,则将人脸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将人脸信息发送至常住用户的移动终端,由常住用户确认后,常住用户可远程将门开启或将门设置为可开启状态,同时将该人脸信息录入至临时用户信息集内;
58.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若常住用户未对所接收到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或未通过确认,则门无法被打开,并将所获得的人脸信息发送至防盗模块;
59.当门前识别区域内存在人员,但无法获得人脸信息时,则生成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防盗模块。
60.所述防盗模块用于根据所获得的预警信息,对住宅进行防盗预警,具体过程包括:
61.若常住用户未对所接收到的人脸信息进行确认或未通过确认,或门前识别区域内的人员无法被获得人脸信息时,则当门前识别区域内的人员与数据采集终端之间的距离到达预设值时,则防盗模块发出声光报警。
62.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住宅内不存在常住用户时,则窗户的状态默认为“0”;
63.且当住宅内不存在常住用户期间,若窗户的状态发生变化,则表示住宅内存在闯入人员;
64.当住宅内存在闯入人员时,则将门的状态变为不可开启状态,同时将窗户状态变为“0”,并锁死;同时监控中心生成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至常住用户的移动终端。
65.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门变为不可开启状态或窗户被锁死后,门只能从外部进行打开,且窗户只能在门被从外部进行打开后,才能被打开。
66.通过将门窗进行锁死,从而当住宅内存在非法闯入者时,使得非法闯入者被反锁在住宅内,让非法闯入者无法从住宅内进行逃脱,同时避免财务丢失。
67.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发明通过对住宅的门前出现的人员
进行识别,从而使得能够进入到住宅内的人员均是住宅内的常住人员或是经过住宅内常住人员许可进入的人员,且当未经过住宅内常驻人员许可进入的人员出现在距离数据采集终端的一定范围内时,在产生声光报警信息,同时将信息发送至常住用户移动终端;同时对住宅内的窗户状态进行监控,通过对窗户状态的监控,判断住宅内是否存在非法闯入人员,并当住宅内存在非法闯入人员时,将住宅的门窗进行锁死,从而使得非法闯入者被反锁在住宅内,让非法闯入者无法从住宅内进行逃脱,避免财务丢失。
6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