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749080发布日期:2022-07-13 08: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侧以太网板卡和处理器,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中设置有故障信号仿真模型,用于通过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对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得到故障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用于接收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目标待测设备,以对所述目标待测设备进行故障测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发送侧以太网板卡,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发送侧以太网板卡电连接,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包括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其中,所述发送侧以太网板卡用于接收第一待测设备发送的车载以太网信号,并将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发送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并将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得到故障模拟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包括第一收发模型、第二收发模型和信号处理模型,第一收发模型、第二收发模型和信号处理模型中的一项或多项分别对传输的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发送侧以太网板卡发送的车载以太网信号;将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收发模型,得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将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型,得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将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收发模型,得到故障模拟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模型和第二收发模型中包括报文允许开关,所述报文允许开关用于设置是否允许发送报文,以产生以太网报文故障。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型中包括通道选择开关,所述通道选择开关用于切换输入的以太网信号,所述输入的以太网信号包括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和手动设置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包括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和虚拟控制器模型,所述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包括第三收发模型,所述第三收发模型对传输的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所述虚拟控制器模型生成车载以太网信号,并将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三收发模型,得到故障模拟信号。7.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处理器,包括:获取车载以太网信号;通过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对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得到故障模拟信号;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接收侧以太网板卡,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用于接收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目标待测设备,以对所述目标待测设备进行
故障测试。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包括虚拟控制器模型,所述获取车载以太网信号,包括:基于所述虚拟控制器模型生成车载以太网信号;或者,接收发送侧以太网板卡发送的车载以太网信号。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包括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所述以太网虚拟网关模型包括第一收发模型、第二收发模型和信号处理模型,所述通过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对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得到故障模拟信号,包括:将所述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一收发模型,得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将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型,得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将所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第二收发模型,得到故障模拟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输入至所述信号处理模型,得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包括:将所述第一车载以太网信号切换为手动设置信号,得到第二车载以太网信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以太网测试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接收侧以太网板卡和处理器,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和所述处理器电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中设置有故障信号仿真模型,用于通过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对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得到故障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所述接收侧以太网板卡用于接收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并将所述故障模拟信号发送至目标待测设备,以对所述目标待测设备进行故障测试。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故障信号仿真模型对车载以太网信号进行异常调节,得到故障模拟信号,模拟了车载以太网的通信故障,进而在通信故障的情况下对目标待测设备进行测试。信故障的情况下对目标待测设备进行测试。信故障的情况下对目标待测设备进行测试。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银 王伟东 庞萌萌 文琼 杨刚 高艳 林杰 张东波 周时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7/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