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3439发布日期:2022-06-08 08:3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卡托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等具有存储或通信等功能的移动终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使用,上述设备通常需要使用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el,用户识别模块)以存储或收发信息。
3.在构思及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虽然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但是取卡换卡还不够方便,每次取卡时要用卡针才能取出,但卡针在平时生活中几乎不会随身携带,这给取卡换卡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解决无卡针的情况下取卡不便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和外观件,所述外观件与移动终端的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外观件具有施力部;所述施力部在外力拉动作用下,使所述外观件带动所述卡托本体移动,以将所述卡托本体取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卡托,通过设置所述外观件,并在所述外观件设置施力部,方便通过拉动所述施力部,使得所述外观件带动与所述外观件固定连接的所述卡托运动,方便快速取卡换卡操作,取卡换卡不再需要使用卡针,给取卡换卡带来了方便,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将卡针误插入麦克风孔内而致使麦克风损坏的问题。
8.可选地,所述卡托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外观件连接于所述卡托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卡托本体由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取出。
9.可选地,所述外观件的背离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与所述壳体相匹配;和/或,所述外观件形成为所述移动终端的部分壳体件。
10.可选地,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外观件的背离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和/或,所述施力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观件表面的手抠槽和/或凸筋。
11.可选地,所述外观件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卡托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卡座组件,包括卡座和上述的卡托,所述卡座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卡托的卡托本体可伸出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卡托的外观件位于所述开口的外侧。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和上述的卡托;在所述卡托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卡托的外观件与所述壳体匹配连接,所述外观件抵持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
14.可选地,所述外观件设置有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外观件的施力部在外力作用下使所述外观件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分离。
15.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卡托的卡托本体处于所述连接状态时,所述外观件嵌设在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外观件的背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平齐。
16.可选地,所述中框的一侧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外观件嵌设在所述缺口内,且所述外观件的背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平齐。
17.可选地,所述外观件包括平直段,以及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两端的第一折弯段和第二折弯段,所述卡托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平直段的面向所述壳体的一面,且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所述第二折弯段均向所述平直段的面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侧延伸。
18.可选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外观件的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卡扣,所述至少一个卡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或所述第二折弯段的面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所述第二折弯段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两侧面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所述壳体的限位槽内开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卡扣相适配的卡接槽,所述卡扣嵌设到所述卡接槽内。
19.可选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外观件的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相互产生电磁作用;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所述第二折弯段的面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壳体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或所述第二折弯段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磁性吸合。
20.可选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外观件的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观件上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所述第二折弯段的面向所述卡托本体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片;所述壳体的内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锁定槽,所述第一弹片嵌设到所述第一锁定槽内。
21.可选地,所述卡托的卡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外观件的施力部在外力拉动作用下使所述外观件移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分离。
22.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卡座,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在卡座内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所述至少两个夹持弹片夹持在所述卡托本体的侧面。
2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不需要工具即可方便取卡,摆脱了对卡针等工具的依赖。
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无需在移动终端上开设卡针孔,因而整体的密封性更好,便于实现防水防尘效果,外观一体性更好。
2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将卡托和外观件做成整体结构,整体性更好,只需移
动外观件便可将卡托取出,实现取卡换卡。
2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及移动终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卡托组件和卡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相关技术中的卡托组件的卡托安装到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相关技术中的卡托组件的摆动件将卡托推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又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9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和壳体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1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3的b处结构放大图;图15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俯视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6的c处结构放大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8的俯视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8的左视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8的主视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仰视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左视图;图23为实现本技术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0-卡座;11-夹持弹片;12-开口;20-外观件;21-平直段;211-施力部;22-第一折弯段;23-第二折弯段;30-卡托本体;31-第一端;32-第二端;41-卡扣;43-第一磁性件;50-电路板;60-移动终端本体;61-面板;
70-壳体;71-底面板;72-中框;73-缺口;721-限位槽;722-第一卡接槽;723-第二卡接槽;724-第二磁性件;726-通槽;727-挡凸;728-导向面;81-第一密封件;82-第二密封件;91-推杆;92-摆动件;93-销轴;94-卡针;95-卡帽;500-移动终端; 501-射频单元;502-wifi模块;503-音频输出单元;504-a/v输入单元;5041-图形处理器;5042-麦克风;505-传感器;506-显示单元;5061-显示面板;507-用户输入单元;5071-触控面板;5072-其他输入设备;508-接口单元;509-存储器;510-处理器;511-电源。
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可选地,本技术不同实施例中具有同样命名的部件、特征、要素可能具有相同含义,也可能具有不同含义,其具体含义需以其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的解释或者进一步结合该具体实施例中上下文进行确定。
33.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文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再者,如同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有相反的指示。应当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括”表明存在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组件、项目、种类、和/或组的存在、出现或添加。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或”、“和/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等可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意味着任一个或任何组合。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个:a、b、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再如,“a、b或c”或者“a、b和/或c”意味着“以下任一个:a;b;c;a和b;a和c;b和c;a和b和c”。仅当元件、功能、步骤或操作的组合在某些方式下内在地互相排斥时,才会出现该定义的例外。
34.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
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3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者“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技术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者“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37.参考图1所示,在相关技术中,与卡托连接的卡帽95上开设有卡针孔或者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开设有卡针孔,用户可以通过将卡针94插入卡针孔内,图2为摆动件92在初始状态的结构图,图3为摆动件92在推动卡托处于伸出状态的结构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卡针94推动推杆91向卡针孔内运动,从而使得推杆91带动摆动件92绕销轴93转动,摆动件92推动卡托使得卡托伸出移动终端的壳体外,以使在卡托上放取卡片或者更换卡托上放取的卡片。然而这样的结构,对卡针等辅助工具的依赖性高,给取卡换卡带来了不便。
38.此外,卡针孔与移动终端的麦克风极为相似,容易混淆,存在着卡针误插入麦克风孔内而致使麦克风损坏的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39.鉴于上述背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卡托,通过设置外观件,并使外观件具有施力部,方便通过施力部操作外观件,使得外观件带动与外观件固定连接的卡托本体移动,方便快速取卡换卡操作,取卡换卡不再依赖于使用卡针,使用方便。
4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及移动终端。
41.参考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托,包括:卡托本体30和外观件20,且外观件20和移动终端的壳体70可拆卸连接,外观件20具有施力部211;施力部211在外力拉动作用下,使外观件20带动卡托本体30移动,以将卡托本体30取出。
4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卡托,通过设置外观件20,并在外观件20设置施力部211,方便通过施力部211拉动外观件20,使得外观件20带动卡托本体30移动,便于从移动终端内将卡托本体30取出,方便快速取卡换卡操作,取卡换卡不再需要使用卡针,给取卡换卡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将卡针误插入麦克风孔内而致使麦克风损坏的问题。
4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外观件20与卡托本体30固定连接,方便外力拉动施力部211,使得与外观件20带动与外观件20固定连接的卡托本体30移动。方便快速取卡换卡操作。
44.参考图4和图6所示,卡托本体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外观件20连接于卡托本体30的第一端31,卡托本体30由第二端32向第一端31的方向取出。可以是外观件20与卡托本体30的第一端31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外观件20与卡托本体30的第一端31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固定连接。
45.外观件20被配置为和移动终端的壳体70相互拼接。外观件20起到装饰的效果,提高移动终端的外观的美观性。
46.参考图8和图20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外观件20的背离卡托本体30的一面和壳体70相匹配;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外观件20形成为移动终端的部分壳体件。通过使得外观件20形成为移动终端的部分壳体件,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47.参考图4和图6所示,施力部211位于外观件20的背离卡托本体30的一面,施力部211包括设置于外观件20的表面的手抠槽和/或凸筋。通过增大手指与施力部211接触时的
摩擦力,方便对外观件20施力使得外观件20带动卡托本体30运动。
4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卡座组件,包括卡座10和上述的卡托,卡座10包括具有开口12的容纳腔,卡托的卡托本体30可伸出的收容于容纳腔内,卡托的外观件20位于开口12的外侧。
4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卡座组件,卡托本体30可拆卸设置在卡座10内,卡托本体30具有伸入到卡座10内的连接状态以及与卡座10分离的脱离状态,外观件20与卡托本体30固定连接,外观件20具有施力部211,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外观件20位于卡座10的外侧,方便通过拉动施力部211使得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脱出。
50.为了提高防水防尘效果,可在卡托本体30靠近外观件20的一端设置第一密封件81。可选地,第一密封件81可以是橡胶密封圈。
5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卡托;或者,包括上述卡座组件,实现了无卡针取卡,方便从移动终端上实现取卡换卡操作。
5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还包括壳体70,在卡托处于连接状态时,卡托的外观件20和壳体70匹配连接。外观件20抵持在壳体70的外侧面。
5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外观件20上设置有与壳体70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施力部211在外力作用下使外观件20移动时,第一连接部与壳体70相互分离,第一连接部可提高外观件20与移动终端连接的稳定性。
5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在卡座10内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通过夹持弹片11夹持在卡托本体30的两侧面,从而将卡托本体30夹紧,使得卡托本体30处于伸入到卡座10内的连接状态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55.下面通过多个实施例详细介绍该卡托和移动终端。
56.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参考图6和图7所示,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在施力部211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外观件20移动时,第二连接部和移动终端的壳体70相互分离。
57.可选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第二连接部的弹性夹持力使得卡托本体30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
58.可选地,外观件20包括平直段21以及分别连接在平直段21两端的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卡托本体30固定连接在平直段21的面向卡座10的一面,且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均向平直段21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侧延伸。可选地,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向平直段21的同一侧弯曲,卡托本体30位于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之间。
59.可选地,平直段21、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可以是一体连接的结构,平直段21和第一折弯段22圆滑过渡连接,平直段21和第二折弯段23圆滑过渡连接。
60.可选地,外观件20可以是金属材质,卡托本体30可以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平直段21的面向卡座10一面,以使得外观件20与卡托本体30固定连接。
61.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折弯段22与平直段21相互垂直,第二折弯段23与
平直段21相互垂直。
62.参考图7和图8所示,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的背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均设置施力部211,方便同时施力,以达到施力平衡的效果。
6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施力部211可以是防护纹、凹凸结构、磨砂面等,提高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的背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的粗糙度。施力部211用于方便将外观件20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方向拉动,使得外观件20带着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脱出。
6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卡座10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使得卡座10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在取卡换卡时,将手指放在第一折弯段22的施力部211和第二折弯段23的施力部211,直接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的方向拉动外观件20,即可将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取出。不再需要使用卡针取卡,使用方便。
65.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卡座10内的夹持弹片11将卡托本体30夹持住,便可使得卡托本体30保持连接状态。
66.可选地,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卡扣41。
6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可以是至少一个卡扣41分别设置于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以及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卡扣41用于提高外观件20安装的稳定性。
68.在另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也可以是至少一个卡扣41设置于第一折弯段22以及第二折弯段23其中的一者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
69.在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安装到移动终端之后,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分别与壳体70的两侧面通过卡扣41连接,卡扣41与移动终端的壳体70相互扣合,确保了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更加稳定,不会轻易脱出。
7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扣41可以呈钩状。
71.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设置于外观件20上的第一弹片,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弹片;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弹片,第一弹片用于提高外观件20安装的稳定性。
72.在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安装到移动终端之后,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的第一弹片与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的第一弹片分别夹持在移动终端的壳体70的两侧,将移动终端的壳体70弹性卡紧,确保了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更加稳定,不会轻易脱出。
73.可选地,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和移动终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相互产生电磁作用。本实施例通过利用异性磁极相互磁性相吸的原理,将外观件20与移动终端的壳体70磁性吸合,来提高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稳定性。
74.可选地,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3,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3。
75.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磁性件43可以是磁铁或其他具有磁性力的磁性件。
76.为了使得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的第一磁性件43稳定固定,
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开设有安装槽,第一磁性件43可以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在安装槽内,当然第一磁性件43也可以是通过粘结剂粘结的方式固定在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开设的安装槽内。
77.同样,为了使得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的第一磁性件43稳定固定,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也可开设有安装槽,第一磁性件43可以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在安装槽内,实现将第一磁性件43固定在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磁性件43通过粘结剂粘结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开设的安装槽内,实现稳定固定的效果。
78.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相对于实施例一,参考图13和图14所示,外观件20可以包括平直段21,卡托本体30固定连接在平直段21的面向卡座10一面,参考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施力部211位于平直段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79.本实施例中,施力部211可以是平直段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边,为了便于施力,平直段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侧边可以设置凹凸结构、防滑纹、磨砂表面等。
8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卡座10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使得卡座10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在取卡换卡时,可以是用手指夹持在平直段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施力部211同时拉动外观件20,使得外观件20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取出。
81.可选地,施力部211还可位于平直段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82.本实施例中,施力部211可以是平直段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边,为了便于施力,平直段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侧边可以设置凹凸结构、防滑纹、磨砂表面等。
8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卡座10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使得卡座10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在取卡换卡时,可以是用手指夹持在平直段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施力部211同时拉动外观件20,使得外观件20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取出。
8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结构简单,取卡换卡操作方便,不再需要使用卡针取卡。
8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托,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86.实施例三参考图5和图18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上述的卡托组件,移动终端本体具有壳体70,卡托组件的卡座10固定在壳体70内,在卡托本体30处于连接状态时,卡托组件的外观件20抵在壳体70的外侧面,提高了贴合度。
87.可选地,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在施力部211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外观件20移动时,第二连接部和移动终端的壳体相互分离。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
88.可选地,为了使得壳体70的外侧面保持平整美观,壳体70包括中框72,中框72的外侧面开设有限位槽721,在卡托本体30处于连接状态时,外观件20嵌设在限位槽721内,且外观件20的背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与壳体70的外侧面平齐。
89.可选地,中框72可以是圆角矩形框,壳体70还包括底面板71,底面板71可以是与中框72的边缘一体连接的结构,以在壳体70内部形成内腔。
90.参考图6和图18所示,限位槽721可以是自中框72的外侧面向内凹陷的结构,限位槽721内开设有与卡座10的开口12贯通的通槽726。卡托本体30通过通槽726插入到卡座10内或通过通槽726从卡座10内取出。
91.可选地,限位槽721的形状与外观件20的形状相适配,即限位槽721的深度与外观件20的厚度相适配,限位槽721的宽度与外观件20的宽度相适配,限位槽721的长度与外观件20的长度相适配。
92.可选地,参考图5和图19所示,在外观件20包括平直段21和分别连接在平直段21两端的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时,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分别位于壳体70的两侧面的限位槽721内。
93.为了提高密封防水性,在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和壳体70的两侧面之间均设置第二密封件82。
9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二密封件82可以是密封麦拉。
95.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卡托本体30与卡座10通过移动终端内的电路板50电性连接。
9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卡座10内的夹持弹片11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使得卡座10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在取卡换卡时,可以是将手指接触外观件20的施力部211,并施以拉力拉动外观件20,使得外观件20克服卡座10内的夹持弹片11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并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取出。
9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无需在移动终端的壳体70上开设卡针孔,因而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便于实现防水防尘效果。
98.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相对于实施例三,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卡托,移动终端本体具有壳体70,卡座10固定在壳体70内,在卡托本体30处于连接状态时,外观件20抵在壳体70的外侧面。
99.可选地,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在施力部211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外观件20移动时,第二连接部和移动终端的壳体相互分离。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可选地,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设置于外观件20上的卡扣4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卡托组件的第一折弯段22和卡托组件的第二折弯段23分别与壳体70的两侧面通过卡扣连接。
100.可选地,限位槽721内开设有与至少一个卡扣41相适配的卡接槽,卡扣嵌设到卡接槽内。可选地,可以是限位槽721内开设有与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卡扣41相适配的第一卡接槽722,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卡扣41嵌设到第一卡接槽722内,参考图9和图10所示,限位槽721内还开设有与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卡扣41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723,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卡扣41嵌设到第二卡接槽723内。通过卡扣41与第二卡接槽723相互扣合作用,限定了第二折弯段23脱出。通过卡扣41与第一卡接槽722相互扣合作用,限定了第一折弯段
22脱出。
101.可选地,参考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卡接槽722的形状与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卡扣41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第一卡接槽722能够将卡扣41的位置固定。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卡扣41为钩爪,第一卡接槽722内具有挡凸727,使得钩爪钩在挡凸727上,从而通过挡凸727的阻挡作用使得卡扣41被锁定在第一卡接槽722内。
102.为了方便将卡扣41伸入到第一卡接槽722内,在第一卡接槽722的入口端设置导向面728,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卡扣41沿着导向面728顺利进入到第一卡接槽722内。
103.可选地,第二卡接槽723的形状与第一卡接槽72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04.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卡接槽722和第二卡接槽723的位置相对,第一卡接槽722和第二卡接槽723分别位于限位槽721的相对的两端。
1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依靠卡座10内的夹持弹片11对卡托本体30的弹性夹持力、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卡扣41与第一卡接槽722之间的作用力、以及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卡扣41与第二卡接槽723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卡座10的连接状态更加稳定,在取卡换卡时,可以是将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卡扣41从第一卡接槽722内取出,同时将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卡扣41从第二卡接槽723内取出,然后用手指捏在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的背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均设置的施力部211,使得外观件20沿着与卡托本体30插入到卡座10内的相反方向运动,即可将卡托本体30从卡座10内取出。
106.本实施例,无需在使用该卡托组件的移动终端上开设卡针孔,使得移动终端的防水性较好。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保证了连接状态更加稳定。
107.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七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08.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相对于实施例三,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上述的卡托组件,移动终端本体具有壳体70,卡托组件的卡座10固定在壳体70内,在卡托本体30处于连接状态时,卡托组件的外观件20抵在壳体70的外侧面。
109.可选地,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在施力部211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外观件20移动时,第二连接部和移动终端的壳体相互分离。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外观件20上的第一弹片。
11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中,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于外观件20上的第一弹片。可选地,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弹片;且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弹片。卡托组件的第一折弯段22连接的第一弹片和卡托组件的第二折弯段23连接的第一弹片分别与中框72的两侧面相抵接。
111.可选地,壳体70内壁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锁定槽,第一弹片嵌设到第一锁定槽内。可以是限位槽721内开设有两个第一锁定槽,两个第一锁定槽其中的一个与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第一弹片相适配,两个第一锁定槽其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弹片相适配。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第一弹片和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弹片对应嵌设到两个第一锁定槽内。
112.本实施例,依靠第一弹片的弹性变形作用,使得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分
别稳定的夹紧中框72的两侧面,在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保证了连接状态更加稳定。
113.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第一弹片具有向远离第一折弯段22方向凸出的凸起部,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弹片具有向远离第二折弯段23方向凸出的凸起部,第一锁定槽为限位槽721向内凹陷的结构,第一锁定槽与凸起部相适配,第一锁定槽起到阻碍凸起部脱出的效果。
114.可选地,第一弹片呈片状,第一折弯段22与对应的第一弹片的两端焊接连接,凸起部位于对应的第一弹片的中部。第二折弯段23与对应的第一弹片的两端焊接连接,凸起部位于对应的第一弹片的中部。
115.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折弯段22以及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弹片嵌设到对应的第一锁定槽内,再加上两个夹持弹片11对卡托本体30两侧面的夹持效果,使得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更加稳定,不会由于移动终端掉落等原因,导致卡托本体30意外从卡座10内脱出,提高卡托安装的稳定性。
11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17.实施例六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相对于实施例三,包括移动终端本体和上述的卡托组件,移动终端本体具有壳体70,卡托组件的卡座10固定在壳体70内,在卡托本体30处于连接状态时,卡托组件的外观件20抵在壳体70的外侧面。
118.可选地,卡托本体30上设置有用于和移动终端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在施力部211所施加的外力作用下外观件20移动时,第二连接部和移动终端的壳体相互分离。可选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至少两个夹持弹片11被配置为相对夹持在卡托本体30两侧面。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和移动终端的至少部分结构相互产生电磁作用。
119.可选地,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3。壳体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724,至少两个第二磁性件724分别与第一折弯段22和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43磁性吸合。
120.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第一折弯段22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3,第二折弯段23的面向卡托本体3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43。壳体70设置有两个第二磁性件724,两个第二磁性件724中的一个与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43磁性吸合,两个第二磁性件724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43磁性吸合。
12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中框7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磁性件724,第二磁性件724可以是通过粘结剂与中框7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磁性件724也可以是通过粘结剂与中框72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是中框7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都设置有第二磁性件724。
12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折弯段22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43与第二磁性件724磁性吸合,以及通过第二折弯段23上连接的第一磁性件43与第二磁性件724磁性吸合,再加上两个夹持弹片11对卡托本体30两侧面的夹持效果,来提高卡托本体30位于连接状态时稳定性。
12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124.实施例七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
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tdd-lt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双工长期演进)和5g等。
136.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通过wifi模块502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23示出了wifi模块50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137.音频输出单元503可以在移动终端5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501或wifi模块5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5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5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5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5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138.a/v输入单元5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5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41和麦克风5042,图形处理器5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506上。经图形处理器5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501或wifi模块502进行发送。麦克风504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5042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5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504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139.移动终端5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可选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可选地,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5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140.显示单元5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506可包括显示面板5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061。
141.用户输入单元5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可选地,用户输入单元507可包括触控面板5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072。触控面板5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071上或在触控面板5071
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5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可选地,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10,并能接收处理器5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071。除了触控面板5071,用户输入单元5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072。可选地,其他输入设备5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42.可选地,触控面板5071可覆盖显示面板5061,当触控面板5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23中,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071与显示面板5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43.接口单元5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5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5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500内的一个或至少一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5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144.存储器5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5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可选地,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145.处理器5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510可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可选地,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10中。
146.移动终端5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5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147.尽管图23未示出,移动终端5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148.在本技术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4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技术记载的范围。
15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