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方法以及家电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1227479发布日期:2022-08-23 20:0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方法以及家电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家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方法以及家电设备。


背景技术:

2.通常,包含电机的家电设备的电控系统包括直流电机驱动板、功能主控板以及人机界面接口显示板这三个电控制器组成。在相关技术中,功能主控板与直流电机驱动板之间采用三根电源线(l、n、地线)和三根通讯线(vcc、gnd、data),来进行隔离异步通讯;在一些工作情况下,功能主控板与直流电机驱动板之间需要采用三根电源线(l、n、地线)和四根通讯线(vcc、gnd、txd、rxd),来进行隔离异步通讯。
3.显然,采用上述方式实现功能主控板与直流电机驱动板之间的隔离异步通讯,所用的连接线较多,使得通讯电路较为复杂,通讯电路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以简化隔离异步通讯电路,降低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生产成本。
6.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
7.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家电设备。
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所述家电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所述隔离异步通讯电路包括:
9.第一光耦模块、第二光耦模块和第一接口,所述第一光耦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所述第二光耦模块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管脚相连,所述第二光耦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板的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一光耦模块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管脚相连;
10.晶体管模块和第二接口,所述晶体管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所述第二控制板的数据接收端、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管脚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管脚相连,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管脚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管脚;
11.其中,在所述第二控制板向所述第一控制板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一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所述第一光耦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
12.在所述第一控制板向所述第二控制板发送数据时,所述第二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所述晶体管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
13.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当第二控制板向第一控制板发送
数据时,控制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来使第一光耦模块导通,通过两根连接线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从而使第二控制板与第一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即可实现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的隔离异步通讯;当第一控制板向第二控制板发送数据时,则控制第二控制板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晶体管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来使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由此,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仅需要两根连接线作为通讯线,即可实现隔离异步通讯,从而简化了隔离异步通讯电路,降低了生产成本。
1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所述家电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板、第二控制板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15.确定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的数据收发方;在所述第二控制板为数据发送方、所述第一控制板为数据接收方时,所述第一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所述第一光耦模块导通,以使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在所述第一控制板为数据发送方、所述第二控制板为数据接收方时,所述第二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所述晶体管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以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
16.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当第二控制板向第一控制板发送数据时,控制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来使第一光耦模块导通,通过两根连接线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接,从而使第二控制板与第一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即可实现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的隔离异步通讯;当第一控制板向第二控制板发送数据时,则控制第二控制板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晶体管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来使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由此,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仅需要两根连接线作为通讯线,即可实现隔离异步通讯,从而简化了隔离异步通讯电路,降低了生产成本。
17.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通过所述隔离异步通讯电路进行异步通讯。
18.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方框图;
20.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的控制流程图;
22.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3.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4.图6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5.图7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方法以及家电设备。这里,家电设备可以为洗衣机。
2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方框图。
30.如图1所示,家电设备包括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隔离异步通讯电路100包括:第一光耦模块130、第二光耦模块140、第一接口150、第二接口160和晶体管模块170。
31.其中,第一光耦模块130分别与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发送端txd、第二光耦模块140以及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二光耦模块140分别与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第一光耦模块130以及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相连。晶体管模块170分别与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发送端txd、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接收端rxd、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以及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相连。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用于连接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板110能够控制第一光耦模块130和第二光耦模块140的导通或关断;第二控制板120能够控制晶体管模块170的导通或关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可以为微处理器mcu。家电设备为洗衣机等包含电机的设备时,第一控制板110可以为直流电机驱动板,第二控制板120可以为功能主控板。
33.此外,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均至少包括两个管脚,通过连接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的两个管脚,实现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的通讯连接。
34.具体地,当第二控制板120向第一控制板110发送数据时,控制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来使第一光耦模块130导通,通过两根通讯连接线将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连接,从而使第二控制板120与第一控制板110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即可实现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之间的隔离异步通讯;当第一控制板110向第二控制板120发送数据时,则控制第二控制板120的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控制晶体管模块170根据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来使第一控制板110与第二控制板120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由此,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之间仅需要两根通讯连接线,即可实现隔离异步通讯,从而简化了隔离异步通讯电路,降低了生产成本。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光耦模块13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光耦u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发送端txd相连。第一光耦u1中光电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光耦u1中光电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到第二地端gnd2;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光耦模块140相连,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
36.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光耦u1中发光二极管导通时,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导通(即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高电平,发射极同样输出高电平;光电三极管集电极输入低电平,发射极同样输出低电平)。示例地,当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时,使第一光耦u1中光电二极管输入高电平,从而使第一光耦u1中光电二极管发光,第一光耦
u1中光电三极管接收光线导通,并产生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的电压大小,实现第一光耦u1的导通。
37.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光耦模块14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以及第二光耦u2。
38.其中,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相连。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一节点,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地端gnd2。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二光耦u2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到第二电源vcc2,第二光耦u2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节点相连,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到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为保证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两端的电压不至过高,参见图2,可在该光电二极管的两端并联电流泄放电阻r1。
39.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晶体管模块170包括第六电阻r6、三极管q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以及第二电容c2。
40.其中,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发送端txd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连接到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接收端rxd相连。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且具有第二节点;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地端gnd1,第二节点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相连后连接到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上拉电阻r2。当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高电平时,pnp型三极管为截止状态(关断状态),其集电极端的电压与第二节点处的电压相同;当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为低电平时,pnp型三极管为导通状态,其集电极电压与发射极电压相同。
42.下面通过几个工作状态对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介绍:
43.工作状态1(第二控制板120发送数据,第一控制板110接收数据):
44.首先,第一控制板110控制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使第一光耦u1处于导通状态,第二控制板120再通过数据发送端txd发送数据。
45.参照图2,当第二控制板120通过数据发送端txd发送数据1(高电平)时,高电平通过第六电阻r6、三极管q1、第七电阻r7到达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通过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和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之间连接的通讯线,使高电平到达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再通过第二电阻r2到达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由于第一光耦u1处于导通状态,因此,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高电平通过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以及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到达第一地端gnd1。
46.由于,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输入了高电平,从而使第二光耦u2导通,通过第二电源vcc2使第二光耦u2中光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入高电平,因此,第二光耦u2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进而第一控制板110接收到数据1(高电平)。
47.继续参照图2,当第二控制板120通过数据发送端txd发送数据0(低电平)时,低电平通过第六电阻r6、三极管q1、第七电阻r7、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第二电阻r2到达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由于第一光耦u1处于导通状态,因此,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q1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低电平通过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以及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到达第一地端gnd1。
48.由于,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输入了低电平,从而使第二光耦u2关断,因此,虽然第二光耦u2中光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入的是高电平,但发射极输出的是低电平,进而第一控制板110接收到数据0(低电平)。
49.工作状态2(第一控制板110发送数据,第二控制板120接收数据):
50.首先,第二控制板120控制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第一控制板110再通过数据发送端txd发送数据。
51.参照图2,当第一控制板110通过数据发送端txd输出数据1(高电平)时,第一光耦u1处于导通状态;由于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高电平通过第六电阻r6、三极管q1、第七电阻r7、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第二电阻r2到达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由于第一光耦u1处于导通状态,因此,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高电平;高电平通过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以及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到达第一地端gnd1。
52.由此,使三极管q1处于导通状态,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等于发射极的电压,因此,三极管q1发射极输出高电平,进而,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到数据1(高电平)。
53.继续参照图2,当第一控制板110通过数据发送端txd输出数据0(低电平)时,第一光耦u1处于关断状态;由于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高电平通过第六电阻r6、三极管q1、第七电阻r7、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第一接口150的第一管脚、第二电阻r2到达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由于第一光耦u1处于关断状态,因此,第一光耦u1中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输出低电平;低电平通过第二光耦u2中光电二极管、第五电阻r5、第一接口150的第二管脚以及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到达第一地端gnd1。
54.由此,使三极管q1处于关断状态,三极管q1集电极的电压等于第一地端gnd1处的电压,因此,三极管q1发射极输出低电平,进而,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到数据0(低电平)。
55.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隔离异步通讯电路中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到基极的电压至少需要0.7v,第一光耦u1输出的电压降约0.3v,第二光耦u2的输入电压约1.2v。计算得到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需大于2.2v(即0.7v+0.3v+1.2v),而目前家用电器中的微处理器mcu使用的最低供电电压值为3.3v。电路中的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共需电压为1v,因此,在3.3v供电系统中使用该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时,电路中的三极管q1、第一光耦u1以及第二光耦u2都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来完成所需的通讯功能。
56.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100的电压适应范围宽可低至于3.3v,能够满足使用3.3v供电系统的微处理器mcu,从而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57.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的控制流程图。下面以第二控制板120发送数据,第一控制板110接收数据为例,对隔离异步通讯的数据收发过程进行介绍。
58.如图3所示,第二控制板120的数据发送端txd开始发送数据,同时,第一控制板110控制数据发送端txd输出高电平;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数据开始位;第一控制板110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开始位,若是,则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开始接收数据,若否,则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继续接收数据开始位;当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数据后,第一控制板110检测数据接收端rxd是否接收到数据结束位,若是,则完成数据的传输工作,若否,则第一控制板110控制数据接收端rxd继续接收数据。
59.需要说明的是,在异步通讯中,数据格式包括开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以及结束位,通过接收数据开始位,能够提示数据接收端rxd数据传输即将开始;接收数据结束位,能够提示数据接收端rxd数据传输结束。示例地,数据开始位为信号0(低电平),占一位;数据位可以是多位;最后一位是数据结束位,用信号1(高电平)表示。当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到信号0时,代表接收到了数据开始位,即数据传输开始;当第一控制板110的数据接收端rxd接收到信号1时,代表接收到了数据结束位,数据传输结束。
6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之间使用的连接线的类型和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需求进行设置。
6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可与零线管脚复用,且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还可进一步分别包括火线管脚和地线管脚。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中第一管脚之间使用一根通讯线连接,第二管脚为零线管脚,两第二管脚之间的连接线为通讯线和电源线的复用线,第三管脚为火线管脚,第四管脚为地线管脚,两第三管脚之间、两第四管脚之间均使用电源线连接。由此,通过一根通讯线和一根零线即可实现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之间的通讯。
6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还可进一步分别包括火线管脚、零线管脚和地线管脚。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之间、第二管脚之间均使用的通讯线连接;第三管脚、第四管脚、第五管脚分别为火线管脚、零线管脚、地线管脚,两对应管脚之间均使用电源线连接。
6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150和所述第二接口160的第二管脚可与零线管脚复用,且还可进一步分别包括火线管脚。图6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之间使用一根通讯线连接,第二管脚为零线管脚,两第二管脚之间的连接线为通讯线和电源线的复用线,第三管脚为火线管脚,两第三管脚之间的连接线为电源线。
6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还可进一步分别包括火线管脚和零线管脚。图7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第一接口150和第二接口160的第一管脚之间、第二管脚之间均使用通讯线连接;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分别为火线管脚和零线管脚,对应两管脚之间使用电源线连接。
65.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通过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对第一光耦u1、第二光耦u2以及三极管q1的调控,实现了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
之间的数据传输,简化了隔离异步通讯电路;并且,第一控制板110和第二控制板120之间的连接线可减少到三根,从而降低了连接线的使用成本。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的电压适应范围宽可低至于3.3v,能够满足使用3.3v供电系统的微处理器mcu,因此,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66.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
6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隔离异步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8.步骤s810:确定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的数据收发方。
69.步骤s820:在第二控制板为数据发送方、第一控制板为数据接收方时,第一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一光耦模块导通,以使第二控制板与第一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一通讯环路。
70.步骤s830:在第一控制板为数据发送方、第二控制板为数据接收方时,第二控制板通过其数据发送端输出高电平,控制晶体管模块根据第一控制板的数据发送端电平进行导通或关断,以使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形成第二通讯环路。
71.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72.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技术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技术,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技术所必须的。
73.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家电设备,该家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提出的隔离异步通讯电路、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其中,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通过隔离异步通讯电路进行异步通讯。
7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家电设备的其他构成及作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为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75.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7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8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1.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申请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