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3305发布日期:2022-08-31 07:48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


背景技术:

2.无人机也叫无人驾驶飞机,作为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因其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在航拍、农业、植保、快递运输、灾难救援、测绘、影视拍摄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用户数量也逐渐增多,使得国家军事安全和民航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就需要使用无人机反制设备来对无人机黑飞现象进行相关防范措施。目前的无人机反制设备为了提高干扰范围,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拿起进行旋转操作,增加了工作强度,同时不具备自主移动的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现场进行放置及回收,而在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时,也不便于更换不同强度的信号发射器。
3.现有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抗干扰隐蔽式无人机反制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113091517a,公开日期为2021.07.09,该专利技术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上方,所述转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无人机干扰组件位于所述转动组件的上方,所述旋转筒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旋转杆位于所述旋转筒的内部,所述铰接块与所述旋转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旋转杆的上方,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根,每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块固定连接,每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无人机干扰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连接螺栓分别与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并位于每根所述连接杆的侧边结构,解决了无人机反制设备干扰范围小的问题。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不具备自主移动功能、不便于更换不同强度信号发射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自主移动功能、不便于更换不同强度信号发射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包括移动底座与反制装置主体,所述反制装置主体底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另一端设置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包括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所述反制装置主体前端设置有信号板,所述信号板与反制装置主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与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板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分别贯穿卡槽并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侧壁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交叉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另一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反制装置主体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另一端固定有抗干扰
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另一端固定于抗干扰板下表面。
7.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下,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底端固定连接于反制装置主体底端中部,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运转,可以带动反制装置主体于安装块上转动。
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前端上表面分别固定有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外设置有保护圈,通过保护圈可以保护转轮。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有动力传递组件,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轮,驱动组件通过动力传递组件将动能传递到转轮中,进而带动转轮进行运转。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开设有内腔,且内腔一侧与第一底座上表面接触,第一底座通过安装块与反制装置主体底端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大小与第二底座尾端大小相匹配,第二底座尾端置于第二安装槽内。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底座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内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通过启动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底座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第二底座的方向调整。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侧壁,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处、第二连杆与第二固定块连接处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底端通过转轴于第一安装槽侧壁连接,第二连杆底端通过转轴于第一连杆前端连接,第二固定块通过转轴于第二连杆前端连接。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套装有齿轮,所述卡槽侧壁铺设有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第二驱动电机运转,通过齿轮同卡槽侧壁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相互配合,可以于安装板侧壁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底端的连接块进行运转。
15.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杆略小于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的连接处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杆大小相匹配的通槽,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底端的连接块相向靠近运动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顶端的限位块会相对向上移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驱动组件将动能通过动力传递组件传递到转轮中,进而带动转轮进行运转,从而带动本设备进行移动,通过启动第三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转动带动第二底座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第二底座的方向调整,完成本设备的转向;
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移动底座通过安装块与反制装置主体底端的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运转,可以带动反制
装置主体于安装块上转动,进而旋转信号板的面朝方向,提高干扰范围;
19.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通过第二驱动电机运转,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端套接的齿轮同卡槽侧壁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相互配合,可以于安装板侧壁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底端的连接块进行运转,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底端的连接块相向靠近运动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顶端的限位块会相对向上移动,方便取下信号板,同理相反操作可以对信号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为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抗干扰板与连接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4为图2中固定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25.图5为图1中移动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26.图6为图5中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27.图中:1、移动底座;2、反制装置主体;3、第一驱动电机;4、安装块;5、抗干扰板;6、连接组件;7、固定组件;8、信号板;9、第一固定块;10、第一安装槽;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二固定块;14、安装板;15、卡槽;16、第一固定杆;17、第二固定杆;18、连接块;19、第二驱动电机;20、连接轴;21、限位块;22、第一底座;23、第二底座;24、第三驱动电机;25、驱动组件;26、转轮;27、动力传递组件;28、保护圈;29、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如下:
29.一种抗干扰的无人机反制设备,在图1与图5中:包括移动底座1与反制装置主体2,反制装置主体2底端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3,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有安装块4,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竖直向下,第一驱动电机3底端固定连接于反制装置主体2底端中部,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运转,可以带动反制装置主体2于安装块4上转动,安装块4另一端设置有移动底座1,移动底座1包括第一底座22与第二底座23,第一底座22与第二底座23前端上表面分别固定有驱动组件25,第一底座22与第二底座23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轮26,转轮26外设置有保护圈28,通过保护圈28可以保护转轮26,驱动组件25的输出端固定有动力传递组件27,动力传递组件27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轮26,驱动组件25通过动力传递组件27将动能传递到转轮26中,进而带动转轮26进行运转,第一底座22上表面固定有安装块4,安装块4内开设有内腔,且内腔一侧与第一底座22上表面接触,第一底座22通过安装块4与反制装置主体2底端的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接。
30.在图5与图6中:第一底座22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9,第二安装槽29大小与第二底座23尾端大小相匹配,第二底座23尾端置于第二安装槽29内,第一底座22上表面设置有第三驱动电机24,第三驱动电机24的输出端贯穿第一底座22并延伸至第二安装槽29内固定连接于第二底座23,通过启动第三驱动电机24,第三驱动电机24转动带动第二底座23进
行转动,进而完成对第二底座23的方向调整。
31.在图2与图4中:反制装置主体2前端设置有信号板8,信号板8与反制装置主体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9与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安装板14,安装板14侧壁开设有卡槽15,安装板14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19,第二驱动电机19输出端分别贯穿卡槽15并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侧壁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交叉连接且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20,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另一端分别固定有限位块21,第二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套装有齿轮,卡槽15侧壁铺设有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第二驱动电机19运转,通过齿轮同卡槽15侧壁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相互配合,可以于安装板14侧壁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底端的连接块18进行运转,第一固定杆16略小于第二固定杆17,第二固定杆17与第一固定杆16的连接处开设有与第一固定杆16大小相匹配的通槽,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底端的连接块18相向靠近运动时,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顶端的限位块21会相对向上移动。
32.在图3中:反制装置主体2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第一安装槽10内设置有连接组件6,连接组件6另一端固定有抗干扰板5,连接组件6包括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第二连杆12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3另一端固定于抗干扰板5下表面,第一连杆11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0侧壁,第一连杆11与第二连杆12连接处、第二连杆12与第二固定块13连接处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1底端通过转轴于第一安装槽10侧壁连接,第二连杆12底端通过转轴于第一连杆11前端连接,第二固定块13通过转轴于第二连杆12前端连接。
3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驱动组件25将动能通过动力传递组件27传递到转轮26中,进而带动转轮26进行运转,从而带动本设备进行移动,通过启动第三驱动电机24,第三驱动电机24转动带动第二底座23进行转动,进而完成对第二底座23的方向调整,完成本设备在移动中的转向,移动底座1通过安装块4与反制装置主体2底端的第一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接,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3运转,可以带动反制装置主体2于安装块4上转动,进而旋转信号板8的面朝方向,提高干扰范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9运转,第二驱动电机19输出端套接的齿轮同卡槽15侧壁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相互配合,可以于安装板14侧壁运动,进而带动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底端的连接块18进行运转,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底端的连接块18相向靠近运动时,第一固定杆16与第二固定杆17顶端的限位块21会相对向上移动,方便取下信号板8,同理相反操作可以对信号板8进行固定,抗干扰板5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连接组件6上升,移动到上方后打开,不仅可以起到抗干扰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隐蔽作用。
34.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