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6335发布日期:2022-09-17 01:16阅读:64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属于电子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电子设备上通常配置有摄像模组。为了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拍摄需求,要求摄像模组能够根据距离拍摄物体的距离进行无极变焦,以实现广角、中焦距、长焦距等拍摄模式的切换。3.然而,现有的摄像模组在长焦距拍摄模式下,必须设置相对较高的高度,导致摄像模组整体的体积过大,难以在电子设备上应用。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至少解决或改善现有的摄像模组难以以较小的体积实现无极变焦的问题。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反射组件、图像采集组件、驱动组件和底座;7.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均设于所述底座上,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后,被所述反射组件反射,到达所述图像采集组件;8.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相对于所述反射组件运动,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反射组件运动,以改变所述摄像模组的像距。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组件,所述第一反射组件与所述镜头组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组件移动;其中,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后,被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反射,到达所述图像采集组件。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反射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组件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反射组件运动;11.其中,光线经过所述镜头组件后,先被所述第一反射组件反射,再被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反射,到达所述图像采集组件。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围绕所述第一反射组件设置。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第一转动件;14.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转动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反射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可驱动所述反射件转动。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16.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一基座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与第二转动件;18.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可驱动所述图像传感器转动。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基座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20.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配合,以驱动所述第二基座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开口及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容纳腔,所述镜头组件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容纳腔内。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2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对目标对象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拍摄需求,通过驱动组件调节反射组件与图像采集组件在底座上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镜头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光路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距离,并在镜头组件的配合下,可实现摄像模组的无极变焦。24.与此同时,由于反射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均设于底座上,使得摄像模组沿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厚度较小,摄像模组可以较小的体积实现无极变焦。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26.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2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2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之一;29.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之二;30.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在底座上的安装示意图之三;31.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2.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33.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一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4.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二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5.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三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6.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四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7.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五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8.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摄像模组在进行第六拍摄距离的拍摄时,反射组件至图像采集组件的反射光路分布的示意图。39.附图标记:40.100、镜头组件;200、反射组件;300、图像采集组件;400、底座;500、壳体;201、第一反射组件;202、第二反射组件;21、反射件;221、第一移动组件;222、第一转动件;211、第一基座;212、第一驱动件;31、图像传感器;321、第二移动组件;322、第二转动件;311、第二基座;312、第三驱动件;401、安装面;501、开口;502、容纳腔;51、第二驱动件;52、第四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4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42.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4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45.相关技术中,摄像模组在对目标对象拍摄过程中的变焦主要分为数码变焦、光学变焦和“接力式”变焦三种方式,具体如下所示:46.数码变焦:利用软件对已有像素周边的色彩进行判断,根据周边色彩情况插入经特殊算法加入的像素,从而把图片内的每个像素面积增大。尽管这种变焦方式不改变镜头的焦距,但是,对画质具有较大的损害。47.光学变焦:利用摄像模组内的电动马达驱动镜片组移动,以改变摄像模组的镜头的焦距,实现无损的长焦拍摄效果。摄像模组的镜头越长,焦距可变物理范围越大,变焦倍数越大。但是,这种变焦方式在进行长焦拍摄时,摄像模组需沿光轴方向设置足够的长度,并还需在摄像模组内部配置电动马达,从而这种变焦方式大多适用于各种专业的相机,难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较薄的机身厚度的电子设备。[0048]“接力式”变焦,配置多个不同焦距的光学器件,通过这些光学器件的组合,在拍摄时实现0.5x、1x、1.5x等不同变焦倍数的变换。摄像模组可基于这种变焦方式配置为潜望式摄像模组,在不增加模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倍数的变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在相关变焦倍数之间变换时,还需要算法辅助,不能在变焦倍率的变换过程中获得持续的高清画质。[004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在对摄像模组小型化设计的同时,实现摄像模组的无极变焦,并基于摄像模组采集高清的画质。[0050]下面结合图1-图1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0051]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100、反射组件200、图像采集组件300、驱动组件和底座400。[0052]底座400具有安装面401;反射组件200和图像采集组件300均设于底座400的安装面401上,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被反射组件200反射,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0053]本实施例所示的摄像模组还设置有壳体500,壳体500设有开口501及与开口501连通的容纳腔502,镜头组件100设于开口501处,反射组件200和图像采集组件300分别设于容纳腔502内。[0054]其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500还具有敞口端,敞口端与容纳腔502连通,上述底座400安装于壳体500的敞口端。[0055]进一步地,在接收到用户的调焦输入的情况下,驱动组件可基于调焦输入的输入参数,驱动图像采集组件300相对于反射组件200运动,以及驱动组件可驱动反射组件200运动,以改变图像采集组件300与反射组件200在底座400上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摄像模组的像距。[0056]其中,本实施例可将驱动组件分别与图像采集组件300和反射组件200当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以基于驱动组件驱动图像采集组件300和反射组件200当中的至少一者在底座400上运动,实现改变图像采集组件300与反射组件200在底座400上的相对位置。[0057]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不仅可驱动反射组件200或图像采集组件300在底座400上移动,还可控制反射组件200或图像采集组件300转动,以调节反射组件200或图像采集组件300在底座400上的姿态,以使得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能够被反射组件200反射,再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0058]在实际应用中,摄像模组安装于电子设备上,摄像模组上的镜头组件100与电子设备上的控制器通信连接。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上的显示屏给定调焦输入,以实现对驱动组件的控制,从而改变反射组件200和图像采集组件300在底座400上的相对位置。其中,本实施例可通过在显示屏上基于按压虚拟控件或基于滑动或拉伸等输入形式给定调焦输入的输入参数。[0059]在对目标对象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拍摄需求,通过驱动组件调节反射组件200与图像采集组件300在底座400上的相对位置,以使得镜头组件100至图像采集组件300的光路长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距离,并在镜头组件100的配合下,可实现摄像模组的无极变焦。[0060]与此同时,由于反射组件200和图像采集组件300均设于底座400上,使得摄像模组沿镜头组件100的光轴方向的厚度较小,摄像模组可以较小的体积实现无极变焦。[0061]在一些示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镜头组件100选用本领域公知的变焦镜头。[0062]其中,变焦镜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多个透镜,在变焦镜头与图像采集组件300之间的光路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焦镜头能够根据光路长度的变化同时对多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实现光学变焦。由于对变焦镜头的光学变焦在光学领域属于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063]在一些示例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200可采用反射棱镜、平面反射镜等光学器件。反射组件200用于对镜头组件100采集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便图像采集组件300对反射的光线进行接收。反射组件200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0064]为保证摄像模组的高成像质量,必须确保反射件上的反射面的平面精度,例如,反射面的精度达到纳米级,以尽可能地能降低光路的畸变,保证反射光的质量。[0065]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可具体设置镜头组件100的光轴与底座400的安装面401垂直,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输送至反射组件200的入射光路与反射组件200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光路垂直。[0066]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光路设计,不仅便于在平行于安装面401所在的平面上调节图像采集组件300与反射组件20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对摄像模组的无极变焦,也便于尽可能地减小摄像模组在沿镜头组件100的光轴方向上的设计厚度,实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00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200包括:第一反射组件201;第一反射组件201与镜头组件100对应设置,第一反射组件201固定设于底座400上,驱动组件可驱动图像采集组件300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移动。[0068]在调焦输入的输入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被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然后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0069]可理解的是,由于镜头组件100通常固定设于开口501处,为了确保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面能够接收到来自镜头组件100的入射光线,本实施例将第一反射组件201固定设于底座400的安装面401上。[0070]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采集组件300可沿着直线路径或弧线路径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在安装面401上移动,以改变第一反射组件201与图像采集组件300之间的光路长度,从而实现摄像模组的无极变焦。[0071]在第一反射组件201与图像采集组件300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为了确保图像采集组件300能够接收到来自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光线,驱动组件还可对第一反射组件201与图像采集组件300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得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面相对于图像采集组件300的朝向能够进行调整,并且图像采集组件300的采集端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朝向也能够进行调整。[00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组件300以第一反射组件201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沿径向在安装面401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靠近第一反射组件201,第二位置远离第一反射组件201。[0073]本技术实施例中,图像采集组件300在沿径向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移动的情形下,由于图像采集组件300与第一反射组件201保持相同的姿态相靠近或相远离,图像采集组件300能够稳定地接收到来自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光线,从而无需对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反射面或图像采集组件300的采集端的朝向进行调整。[0074]显然,本实施例在对摄像模组进行无极变焦时,通过控制图像采集组件300沿径向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移动,便于控制图像采集组件300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的位置,无需单独调节图像采集组件300或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姿态,从而简化了变焦操作。[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202;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202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间隔设置,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反射组件202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运动。其中,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反射组件202沿着直线路径或弧线路径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在安装面401上移动,并可对第二反射组件202在安装面401上的姿态进行调整。[0076]在调焦输入的输入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先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被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反射,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0077]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拍摄需求,选择适宜数目的第二反射组件202对来自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光线进行反射。[0078]在一个示例中,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先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经过多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当中任一者的反射,然后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0079]在另一个示例中,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先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顺次经过多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当中至少两者的反射,然后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0080]进一步地,在实际布设时,为了确保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202能够顺畅地将来自第一反射组件201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便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本实施例将图像采集组件300和至少一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围绕第一反射组件201设置。[0081]为了确保各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在安装面401上的移动互不干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每个第二反射组件202以第一反射组件201所在的位置为中心,沿径向在安装面401上的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第三位置位于靠近第一反射组件201的第一圆周上,第四位置位于远离第一反射组件201的第二圆周上。[0082]如此,当各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在安装面401上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从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的光线在经过一个或至少两个第二反射组件202的再次反射,并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后,摄像模组上的镜头组件100至图像采集组件300之间的光路长度必然发生改变。[0083]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可对各个第二反射组件202的反射光路进行优化布置,以使得镜头组件100至图像采集组件300之间的光路长度连续增长或缩减,以使得摄像模组实现无极调焦。[0084]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面401呈圆形,第一反射组件201位于安装面401的中心,图像采集组件300与三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围绕第一反射组件201设置。[0085]如此,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先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既可以直接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也可再依次经过三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反射,然后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0086]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面401呈三角形,第一反射组件201位于安装面401的中心,图像采集组件300与两个第二反射组件202分设于安装面401的三个夹角部位,并围绕第一反射组件201设置。[0087]如此,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先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依次经过两个第二反射组件202的反射后,到达图像采集组件300。[0088]基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反射组件200包括反射件21,反射件21可以为棱镜或平面镜,反射件21具有反射面,以基于反射面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反射。[0089]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21和第一转动件222;至少部分第一移动组件221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第一转动件222设于第一移动组件221上,第一转动件222与反射件21连接,第一转动件222可驱动反射件21转动。[0090]本实施例可将第一移动组件221的一部分固定设于底座400上,第一移动组件221的另一部分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本实施例也可将全部第一移动组件221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其中,第一移动组件221可为设置于安装面401上的滑块或能够在安装面401上移动的行走机构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0091]与此同时,第一转动件222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221上的转台,转台与驱动部件连接,反射件21安装于转台上。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转台能够相对于其自身的回转轴线转动,以带动反射件21转动,从而改变反射件21上的反射面的朝向。[0092]当然,第一转动件222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一移动组件221上的驱动部件,可将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反射件21连接,以驱动反射件21转动。[0093]在反射组件200包括第一反射组件201的情形下,本实施例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21控制第一反射组件201移动至安装面401上的固定位置,以使得第一反射组件201所在的位置与镜头组件100相对。在需要调节第一反射组件201上的反射面的朝向时,本实施例可通过第一转动件222控制第一反射组件201转动,以满足第一反射组件201对光线的反射需求。[0094]相应地,在反射组件200包括第二反射组件202的情形下,本实施例可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21控制第二反射组件202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移动,以改变第二反射组件202相对于第一反射组件201的位置。[0095]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也可通过第一转动件222控制第二反射组件202的转动角度,以满足第二反射组件202对光线的反射需求。[0096]如图2与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移动组件221包括第一基座211和第一驱动件212,第一转动件222设于第一基座211上,第一基座211与第一驱动件212连接。[0097]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1设于底座400上,第二驱动件51与第一驱动件212配合,以驱动第一基座211相对于底座400移动。[0098]具体地,为了便于精确地控制第一基座211相对于底座400移动的位置,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驱动件212优选为第一齿轮驱动机构,第二驱动件51优选为第一齿条,第一基座21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齿条上。[0099]其中,第一齿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件与第一齿轮,第一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旋转驱动件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伺服电机。[0100]其中,基于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组成的啮合结构,在第一旋转驱动件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可实现第一基座211沿着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第一基座211的带动下,反射组件200会相应地沿着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移动。[010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可对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进行优化布置,以基于第一齿条确定反射组件200的移动路径。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也可通过第一旋转驱动件控制第一齿轮转动的角度,以控制反射组件200沿第一齿条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反射组件200在安装面401上的位置。[0102]基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像采集组件300包括图像传感器31,图像传感器31可以为超感光图像传感器、黑白图像传感器、彩色图像传感器和景深图像传感器当中的任一种。[010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的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21与第二转动件322。[0104]至少部分第二移动组件321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第二转动件322设于第二移动组件321上,第二转动件322与图像传感器31连接,第二转动件322可驱动图像传感器31转动。[0105]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可将第二移动组件321的一部分固定设于底座400上,第二移动组件321的另一部分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例如,第二移动组件321包括伸缩驱动机构和滑块,伸缩驱动机构固定设于底座400上,滑块安装于伸缩驱动机构的伸缩端,在滑块上安装第二转动件322。如此,在伸缩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滑块可带动第二转动件322相对于底座400移动。[0106]在一些示例中,本实施例也可将全部第二移动组件321可移动地设于底座400上。例如,第二移动组件321包括行走机构,在行走机构上安装第二转动件322。行走机构在底座400上行走时,可带动第二转动件322相对于底座400移动。[0107]与此同时,第二转动件322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二移动组件321上的转台,转台与驱动部件连接,图像传感器31安装于转台上。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转台能够相对于其自身的回转轴线转动,以带动图像传感器31转动,从而改变图像传感器31的采集端的朝向。[0108]当然,第二转动件322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二移动组件321上的驱动部件,可将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图像传感器31连接,以驱动图像传感器31转动。[0109]如图2与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移动组件321包括第二基座311和第三驱动件312,第二转动件322设于第二基座311上,第二基座311与第三驱动件312连接。[0110]驱动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件52,第四驱动件52设于底座400上,第四驱动件52与第三驱动件312配合,以驱动第二基座311相对于底座400移动。[0111]具体地,为了便于精确地控制第二基座311相对于底座400移动的位置,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三驱动件312优选为第二齿轮驱动机构,第四驱动件52优选为第二齿条,第二基座沿径向移动至远离第一反射组件201的第四位置,以及对第一反射组件201和第二反射组件ⅲ的姿态进行调整,以增大第一反射组件201与图像采集组件300之间的反射光路,实现摄像模组的像距的增大。[0125]如图11所示,在摄像模组在对目标对象进行第五拍摄距离的拍摄时,由于第五拍摄距离大于第四拍摄距离,本实施例可采用相同的原理增大反射光路的长度,以使得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依次经过第二反射组件ⅱ、第二反射组件ⅲ的反射后,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0126]如图12所示,在摄像模组在对目标对象进行第六拍摄距离的拍摄时,由于第六拍摄距离大于第五拍摄距离,本实施例可采用相同的原理增大反射光路的长度,以使得光线经过镜头组件100后,被第一反射组件201反射,再依次经过第二反射组件ⅰ、第二反射组件ⅱ、第二反射组件ⅲ的反射后,被图像采集组件300接收。[0127]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摄像模组实现了沿镜头组件100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较小,在不需要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的基础上,实现较强的无极变焦能力。[01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0129]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了摄像模组,摄像模组的具体方案参照上述实施例,则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0130]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移动上网装置(mobileinternetdevice,mid)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还可以是其它电子设备,如数码相机、电子书、导航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01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01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