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载波通信电路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95371发布日期:2023-11-16 06:5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红外载波通信电路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载波通信电路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数据通信的方式非常多样,但应用最广的还是红外通信技术,红外通信技术摒弃了传统的线缆连接方式而使用先进的无线电连接,对小型设备的数据传送非常方便,并且相较于传统的传输方式,常用的传输速度是4m,而红外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最高可达到16m。

2、现有的红外通信装置在通信上采用微控制处理器,编写相应的软件输出高频载波(如38k)来对红外信号进行调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增加了硬件成本。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红外载波通信电路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红外通信装置在通信上采用微控制处理器,编写相应的软件输出高频载波来对红外信号进行调制,导致硬件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外载波通信电路,所述电路包括:驱动芯片、与非门谐振电路、红外发送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

3、所述驱动芯片分别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和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所述与非门谐振电路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连接;

4、所述驱动芯片,用于输出初始信号至所述红外发送电路;

5、所述与非门谐振电路,用于输出预设频率的高频载波信号至所述红外发送电路;

6、所述红外发送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高频载波信号对所述初始信号进行调制,获得预处理信号,并传输所述预处理信号至目标红外装置;

7、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红外装置基于所述预处理信号返回的目标信号,并将所述目标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

8、可选地,所述与非门谐振电路包括:谐振芯片、第一至第三电阻以及第一至第二电容;

9、所述谐振芯片的第一输入引脚与电源连接;

10、所述谐振芯片的第二输入引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1、所述谐振芯片的第一输出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谐振芯片的第三输入引脚以及所述谐振芯片的第四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12、所述谐振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分别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3、所述谐振芯片的电源电压引脚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4、可选地,所述红外发送电路包括:第一pnp管、第一npn管、第四至第八电阻、第三至第五电容、以及红外二极管;

15、所述第一pnp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与非门谐振电路的谐振芯片的第二输出引脚连接;

16、所述第一pnp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的数据发送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17、所述第一pnp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18、所述第一npn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19、所述第一npn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0、所述第一npn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21、可选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装置、第二pnp管、第二npn管、第九至十五电阻以及第六至第八电容;

22、所述第二pnp管的发射极接所述电源;

23、所述第二pnp管的基极与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24、所述第二pnp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25、所述第二npn管的基极与分别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26、所述第二npn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27、所述第二npn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芯片的数据接收端连接;

28、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电源电压引脚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均接地;

29、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接地引脚与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30、所述红外接收装置的数据接收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31、可选地,所述红外载波通信电路还包括防反射电路;

32、所述防反射电路分别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和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

33、所述防反射电路,用于过滤所述红外接收装置接收到所述预处理信号。

34、可选地,所述防反射电路包括第三pnp管、第四npn管、第十六电阻至第十八电阻;

35、所述第三pnp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连接;

36、所述第三pnp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的第五电阻第二端连接;

37、所述第三pnp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38、所述第三npn管的集电极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

39、所述第三npn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40、所述第三npn管的发射极接地。

41、可选地,所述红外载波通信电路还包括发送指示电路以及接收指示电路;

42、所述发送指示电路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连接,所述接收指示电路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

43、所述发送指示电路,用于在所述红外发送电路输出所述预处理信号时,点亮第一指示灯;

44、所述接收指示电路,用于在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目标信号时,点亮第二指示灯。

45、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第十九电阻;

46、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红外发送电路的红外二极管阴极连接;

47、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连接。

48、可选地,所述第二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接收指示电路包括:第四pnp管、第九电容、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十电阻以及第二十一电阻;

49、所述第四pnp管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以及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50、所述第四pnp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第十三电阻第二端连接;

51、所述第四pnp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52、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红外载波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红外载波通信电路。

53、本发明公开的红外载波通信电路及装置包括:驱动芯片、与非门谐振电路、红外发送电路和红外接收电路,通过驱动芯片输出初始信号至红外发送电路,同时与非门谐振电路输出预设频率的高频载波信号至红外发送电路,然后红外发送电路根据高频载波信号对初始信号进行调制,获得预处理信号,并传输预处理信号至目标红外装置,最后由红外接收电路接收目标红外装置基于预处理信号返回的目标信号,并将目标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微控制处理器输出高频载波的方式来对红外信号进行调制,实际应用中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路,增加了硬件成本,本发明上述红外载波通信电路采用与非门谐振电路输出高频载波信号来对驱动芯片输出的初始信号进行调制,以实现红外通信,有效降低了硬件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