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课堂学习装置

文档序号:33013740发布日期:2023-01-20 14:4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课堂学习装置

1.本发明涉及课堂学习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课堂学习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学生课堂学习督促装置在使用时,为了可以让摄像头拍摄教室内全部景象,通常将学习督促装置安装在教室角落,但是在对学习督促装置的斜对角拍摄督促时,学习督促装置的摄像头与其斜对角距离较远,这样使得拍摄较为模糊,不利于对学生的拍摄督促。
3.例如公开号为cn113175614a的一种高效思政课用学生思政学习监督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弧形底面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外壳内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侧壁对应开口槽转动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摆动杆底面固定连接有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连接机构。本发明中,通过驱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电机通过摆动杆带动摄像头转动,这样可以将学习监督装置安装在教室的中部,然后通过电机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使摄像头可以对教室的前方与后方进行拍摄监督,摄像头与教室的四个角落的距离均不会过远,使得摄像头对教室内部的拍摄较为清晰,有利于对学生的拍摄监督。
4.上述检索文件所提出的问题与解决的问题均是采用摄像头的方式进行督促,而许多的学生在学习时经常走神或者看似在学习其实并没有在学习只是做着学习的样子,这样通过摄像头很难观察每个学生在做什么,这样不仅不方便老师督促还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设置有多个摄像头会使得所有学生处于监控的状态对学生造成压迫感,从而对学生造成学习压力,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课堂学习装置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课堂学习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课堂学习装置,包括支撑面板和用于督促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支撑装置、用于将学习支撑装置支撑在支撑面板上的传动机构、位于支撑面板两侧用于储放课堂书籍和调节课堂学习装置重心的调节机构、配合调节机构来调节支撑面板、传动机构和学习支撑装置高度并增加与地面支撑面积的支撑组件;
7.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卡接在支撑面板上的夹具,两个所述夹具的内部均套设有橡胶环,且两个橡胶环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棒,两个所述连接棒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支撑面板连接的衔接块,且两个所述连接棒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与调节机构配合用于调节课堂学习装置重心的齿轮。
8.优选的,所述衔接块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衔接块呈l形状且齿轮呈三分之一圆盘形状。
9.优选的,所述学习支撑装置包括两个连接块和通过螺栓与衔接块连接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学习面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厚度大于学习面板的防护框,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挡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抵触杆,所述学习面板的底部连接有贯穿衔接块的电源线。
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二储书盒,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储书盒,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和滑块,所述滑块位于靠近第一储书盒的一侧,且滑块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第二储书盒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和滑槽,所述限位块和滑块分别滑动在限位槽和滑槽的内部,且滚轮与滑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储书盒的一侧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与齿轮相啮合。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所述支撑架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两个与齿轮相啮合的绞轮,两个所述绞轮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表面绕设有钢丝,所述支撑架的内壁中部设置有支撑棒,所述钢丝的另一端环绕在支撑棒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调整支撑架受力重心的配重块,所述支撑架为空心结构并呈“v”字形状,且配重块滑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盖板的顶部。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底架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底架的内壁两侧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绕线杆,所述底架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且两个滑杆远离拉力弹簧的一端均设置有承重板,两个所述滑杆的一侧均开设有贯通的矩形槽,且卡块和绕线杆均位于矩形槽的内部。
13.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杆的相对面均开设有通线孔,两个所述矩形槽的内壁远离承重板的一侧均连接有绕设在绕线杆外表面并贯穿通线孔的牵拉绳,且两个牵拉绳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架滑动安装在底架的内部,且固定栓位于限位孔的内部,所述支撑架与底架配合呈“z”形状。
15.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时转动支撑板带动衔接块转动,而衔接块带动连接棒在夹具的内部转动,当衔接块转动九十度后连接板将抵触支撑面板限制支撑板持续转动,而支撑板转动带动学习面板转动,当学生在支撑面板上进行学习时,老师能够通过学习面板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或者近距离的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走神或者做其他动作,当连接棒转动时将带动齿轮转动,而齿轮将带动第二储书盒移动的同时将课堂学习的书籍推出,从而来方便学生进行查阅观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当下的课堂,增加学生对课堂课程的了解,而在齿轮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滚筒缠绕钢丝拉动配重块滑动,从而来调整本装置的重心防止因为打开支撑板导致重心偏移而倒塌,并且能够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受到轻微的碰撞而倒塌造成装置损坏;
17.2、本发明中设置了调节机构和支撑组件,使用时拉动支撑架在底架的内部滑动,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需的高度将固定栓插入到不同高度的限位孔内,从而将支撑架固定在底架内,实现对课堂学习督促装置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而随着支撑架的滑动来调节高度也会使得滑杆在底架的内部滑动,当底架从底架内伸出时本装置与底面的支撑面积将会整体,而本装置的整体高度将会抬升,当本装置的高度降低时滑杆也将滑入底架的内部,此时
本装置与底面的接触面积将会减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纳,而且使用时也比较稳定不易晃动,并且底架与支撑架的组合配上学习支撑装置的使用,会因为特殊的支撑方式能够改变本装置的重心,保证在学习支撑装置展开使用时不会因一边受力较重受到碰撞就倒塌的现象。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一种课堂学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课堂学习装置中学习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课堂学习装置中支撑组件和调节机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学习支撑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学习支撑装置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学习支撑装置的局部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调节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调节机构的局部立体连接结构图;
27.图9为调节机构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28.图10为调节机构和支撑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支撑组件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30.图12为底架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滑杆的立体连接结构剖视图。
32.图中:1、学习支撑装置;11、防护框;12、支撑板;13、学习面板;14、挡块;15、抵触杆;16、连接块;2、传动机构;21、齿轮;22、衔接块;23、橡胶垫;24、连接板;25、夹具;26、连接棒;27、橡胶环;3、支撑面板; 4、调节机构;41、支撑架;42、固定栓;43、第一储书盒;44、第二储书盒; 45、限位槽;46、滑槽;47、齿板;48、盖板;49、通孔;411、限位块;412、滑块;413、滚轮;414、滚筒;415、钢丝;416、支撑棒;417、配重块;418、绞轮;5、支撑组件;51、底架;52、限位孔;53、滑杆;54、承重板;55、矩形槽;56、卡块;57、拉力弹簧;58、牵拉绳;59、绕线杆;511、通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一
35.参考图1-13所示的一种课堂学习装置,包括支撑面板3和用于督促学生课堂学习的学习支撑装置1、用于将学习支撑装置1支撑在支撑面板3上的传动机构2、位于支撑面板3
两侧用于储放课堂书籍和调节课堂学习督促装置重心的调节机构4、配合调节机构4来调节支撑面板3、传动机构2和学习支撑装置1高度并增加与地面支撑面积的支撑组件5;
36.其中,在课堂上使用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高来拉伸调节机构4,从而来调整支撑面板3的高度让课堂学习督促装置适合不同身高的学生来使用,而且调整合适的高度也能够使得学习支撑装置1便于学生使用,还能让学生处于一个学习支撑装置1中一个适合的督促位置,并且在滑动调节机构4时,支撑组件5与地面支撑的面积也会随着调节机构4的抽出随之增加,防止因为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高度过高重心不稳而容易倒塌,并且降低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整体高度这样在进行收纳搬运时也不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37.当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调整好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高度后,使用者转动学习支撑装置1带动传动机构2转动,而传动机构2的转动能够带动配合调节机构4内部的装置移动从而调整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重心,因为学习支撑装置1展开后会导致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重心不稳,无意的碰撞可能会导致课堂学习督促装置倾倒,从而对学习支撑装置1造成损坏,并且在传动机构2 转动时也能推动调节机构4内部的储书装置移动,从而能够将储放在调节机构4内部的书籍推出,方便学生在学习时进行查阅观看,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督促作用也能够增加学生对国家课堂教育的了解。
38.参考图4-6所示对学习支撑装置1和传动机构2提出进一步技术方案,其中,传动机构2包括两个卡接在支撑面板3上的夹具25,两个夹具25的内部均套设有橡胶环27,且两个橡胶环27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棒26,橡胶环27 的设置能够增加连接棒26与夹具25的贴合能力,从而防止连接棒26在转动时打滑,并且也能够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防止连接棒26在夹具25的内部转动时左右滑动而导致学习支撑装置1左右滑动影响学生使用,并且使用夹具 25与支撑面板3进行固定不仅操作的方法简单,而且也方便工作人员装配生产;
39.在两个连接棒26之间设置有用于与支撑面板3连接的衔接块22,且两个连接棒26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与调节机构4配合用于调节课堂学习督促装置重心的齿轮21;
40.进一步的,在衔接块22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板24,连接板24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垫23,衔接块22呈l形状且齿轮21呈三分之一圆盘形状。
41.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方便老师进行督促设置了督促组件1,而学习支撑装置1包括两个连接块16,支撑板12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学习面板13,支撑板12的一侧设置有厚度大于学习面板13的防护框11,防护框11能够在支撑板12不打开的情况下保护学习面板13,支撑板1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的挡块14,两个连接块16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抵触杆15。
42.在学生上课堂进行学习时,转动支撑板12带动衔接块22转动,而衔接块22将带动连接板24转动,当连接板24转动九十度后橡胶垫23将与支撑面板3的底部相接触,从而能够使得支撑板12转动到与支撑面板3处于一个直角的状态,能够方便使用者使用学习面板13进行学习,并且学习面板13 为由平板电脑制成能够供学生进行学习观看的同时老师也能够通过学习面板 13上的摄像头来贯穿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习时为了防止支撑板12没有支撑力倒塌,转动连接块16内的抵触杆15,使得抵触杆15抵触到挡块14来对支撑板12施加一个支撑的力防止支撑板12倾斜倒塌;
43.并且学习面板13的底部连接有贯穿衔接块22的电源线能够让学习面板 13连接外部的电源,保证学生课堂的正常使用,不仅能够让老师在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能够用学
习面板13来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因为整个装置的设计能够详细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一些学生装作学习的样子来欺骗老师,从而能够让老师更有效的督促学生学习。
44.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使用学习面板13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书籍对国家的课堂教育进行了解设置了图7-9所示的调节机构4,而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架41和第二储书盒44,支撑架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储书盒43,支撑架4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411和滑块412,滑块412位于靠近第一储书盒43的一侧,且滑块41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滚轮413,第二储书盒44 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45和滑槽46,限位块411和滑块412分别滑动在限位槽 45和滑槽46的内部,且滚轮413与滑槽46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储书盒44的一侧设置有齿板47,齿板47与齿轮21相啮合。
45.在上述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转动支撑板12呈竖直的状态,而支撑板12 的转动将通过衔接块22带动连接棒26转动,连接棒26带动齿轮21转动,而齿轮21与齿板47啮合,所以在齿轮21转动的同时也将带动第二储书盒44 在限位块411上滑动,而第二储书盒44在限位块411的外表面滑动时,齿轮 21对齿板47施加向上的力会导致第二储书盒44向第一储书盒43一侧倾斜,当第二储书盒44产生倾斜时滑槽46的内壁将抵触到滑块412内部的滚轮413,而滚轮413将能够抵消第二储书盒44倾斜的力,并且在第二储书盒44向上移动的同时滚轮413在滑槽46的内部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第二储书盒44平稳的向上滑动,防止第二储书盒44滑动时产生卡顿;
46.而第二储书盒44的向上滑动会与不移动的第一储书盒43产生阶梯形状的落差,所以会将第二储书盒44内部储存书籍的标签漏出,从而方便使用者进行查看,能够在学生打开支撑板12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将书籍展示出来供学生进行查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也能够节省学生查找书籍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47.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学生在使用课堂学习督促装置时重心不会产生偏移而导致整个装置因为无意的碰撞而倒塌设置了支撑架41,在支撑架4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通孔49,通孔49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栓42,支撑架41的内壁转动安装有两个与齿轮21相啮合的绞轮418,两个绞轮418之间固定连接有滚筒 414,滚筒414的外表面绕设有钢丝415,支撑架41的内壁中部设置有支撑棒 416,钢丝415的另一端环绕在支撑棒416的外表面并固定连接有调整支撑架 41受力重心的配重块417,支撑架41为空心结构并呈“v”字形状,且配重块417滑动安装在支撑架41的内部,支撑架4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8,连接块16固定连接在盖板48的顶部。
48.当上述中的齿轮21转动与齿板47啮合带动第二储书盒44向上滑动时,齿轮21也将带动相啮合的绞轮418转动,而绞轮418转动将带动滚筒414转动,滚筒414的转动将钢丝415缠绕收卷在滚筒414的外表面,而钢丝415 因为拉扯将拉动配重块417在支撑架41的内部滑动,因为支撑板12转动到支撑面板3的一侧,会导致传动机构2那一侧的重量较大,使得整个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重心在传动机构2一侧,所以遇到碰撞会使得整个课堂学习督促装置向传动机构2一侧倾斜而倒塌;
49.配重块417所设置的方向则时远离传动机构2一侧的方向,所以当拉动配重块417时拉动配重块417将滑动到支撑架41水平的部分的位置,从而使得整个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重心,能够确保在使用学习支撑装置1进行学习时不会因为装置的重心不稳而倒塌,并且配重块417的设置能够随着学生的使用而进行运动改变整体装置的重心。
50.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
51.使用时转动支撑板12带动衔接块22转动,而衔接块22带动连接棒26 在夹具25的内部转动,当衔接块22转动九十度后连接板24将抵触支撑面板 3限制支撑板12持续转动,而支撑板12转动带动学习面板13转动,当学生在支撑面板3上进行学习时,老师能够通过学习面板13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或者近距离的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走神或者做其他动作,当连接棒26转动时将带动齿轮21转动,而齿轮21将带动第二储书盒44移动的同时将课堂学习的书籍推出,从而来方便学生进行查阅观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了解当下的课堂,增加学生对课堂的课程的了解;
52.而在齿轮21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滚筒414缠绕钢丝415拉动配重块417 滑动,从而来调整本装置的重心防止因为打开支撑板12导致重心偏移而倒塌,并且能够增加本装置的稳定性,防止受到轻微的碰撞而倒塌造成装置损坏。
53.实施例二
54.基于实施例一所提出的支撑组件5和调节机构4,本实施例提供支撑架 41和支撑组件5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55.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在调节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整体高度后底部与底面的支撑面积较小而导致装置容易倒塌而设置了如图10-13所示的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包括底架51,支撑组件5包括底架51,底架5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支撑架41,底架5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52,底架51的内壁两侧连接有两个对称的卡块56,两个卡块56之间固定连接有绕线杆59,底架51 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两个滑杆53,两个滑杆53之间固定连接有拉力弹簧57,且两个滑杆53远离拉力弹簧57的一端均设置有承重板54,两个滑杆53的一侧均开设有贯通的矩形槽55,且卡块56位于矩形槽55的内部;
56.其中,支撑架41滑动安装在底架51的内部,且固定栓42位于限位孔52 的内部,支撑架41与底架51配合呈“z”形状。
57.值得说明的是,结合实施例一中的支撑架41,在需要调节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高度时,使用者将固定栓42从限位孔52内抽出,然后拉动支撑架41 在底架51的内部滑动,而支撑架41的升高和下降都会改变课堂学习督促装置的整体高度,从而能够实现高度调节的作用来方便学生进行使用。
58.更进一步的,两个滑杆5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通线孔511,两个矩形槽55 的内壁远离承重板54的一侧均连接有绕设在绕线杆59外表面并贯穿通线孔 511的牵拉绳58,且两个牵拉绳58的另一端均与支撑架41固定连接。
59.在上述中拉扯支撑架41在底架51的内部和滑动,而支撑架41的滑动将拉扯牵拉绳58,而因为牵拉绳58绕设在绕线杆59的外表面,所以当牵拉绳 58被拉扯后会拉动滑杆53在底架51的内部滑动,而卡块56能够限制滑杆 53滑动时不会产生偏移,当两个滑杆53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也将拉扯拉力弹簧57延伸,拉力弹簧57的施加相反的力拉动滑杆53与牵拉绳58的拉扯力向持恒,从而能够确保滑杆53的位置不会移动;
60.当支撑架41向上抽出时滑杆53将从而底架51的内部抽出,从而来增加整个课堂学习督促装置底部的支撑面积,当支撑架41滑动进入到底架51的内部时,拉力弹簧57收缩将滑杆53拉伸进入到底架51的内部,从而来减小本装置与底面的支撑面积,使得整个装置能够随着不同使用者的使用来改变状态,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者。
6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法:
62.使用时拉动支撑架41在底架51的内部滑动,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所需的高度将固定栓42插入到不同高度的限位孔52内,从而将支撑架41固定在底架51内,实现对课堂学习督促装置高度进行调节的作用,而随着支撑架41 的滑动来调节高度也会使得滑杆53在底架51的内部滑动,当底架51从底架 51内伸出时本装置与底面的支撑面积将会整体,而本装置的整体高度将会抬升,当本装置的高度降低时滑杆53也将滑入底架51的内部,此时本装置与底面的接触面积将会减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收纳,而且使用时也比较稳定不易晃动,并且底架51与支撑架41的组合配上学习支撑装置1的使用,会因为特殊的支撑方式能够改变本装置的重心,保证在学习支撑装置1展开使用时不会因一边受力较重受到碰撞就倒塌的现象。
6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