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18147发布日期:2024-03-05 15:1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通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不同的运营商网络可以相互访问。拜访公共陆地移动网(visited 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vplmn)中的网元,如v-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nf)消费实体(consumer),与本地公共陆地移动网(hom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hplmn)中的网元,如hnf提供实体(producer)可以进行通信。例如,vnf消费实体与-安全边缘保护代理(security edgeprotection proxy,vsepp)建立安全传输层协议(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连接,vsepp与hsepp建立tls连接,hsepp与hnf提供实体建立tls连接。这样,vnf消费实体与hnf提供实体便可以通过逐跳路由的方式进行通信,如hnf提供实体向vnf消费实体提供服务。

2、但是,hnf提供实体与hnf提供实体并非直接进行通信,而是由vsepp和hsepp进行中继,导致跨域访问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避免跨域访问时的安全风险。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需要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的情况下,第一网元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如此,在第一网元根据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确定第二网元可信的情况下,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

4、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可知,由于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跨域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二网元提供相应的服务之前,第一网元可以执行端对端的验证,也即触发验证该第二网元是否可信,以便在确定第二网元可信的情况下,第一网元才为第二网元提供服务,如此可以避免跨域访问时的安全风险。

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网元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度量请求,以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度量响应。其中,度量请求用于请求第二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也即,第一网元可以直接指示第二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以提高通信效率。此外,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也可以是第二网元的度量凭证,或者说第二网元的度量令牌,不做限定。

6、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一网元是认证网元,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第二网元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度量请求,包括:认证网元接收来自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认证请求,并根据认证请求,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度量请求。其中,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网元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提供认证服务,度量请求用于请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触发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可信度量。

7、可选地,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服务,包括:认证网元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用于指示认证服务,度量请求用于请求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触发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可信度量。

8、可以看出,在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的情况下,第一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可以被复用到终端的注册场景,如认证网元可以触发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的可信度量,以保障注册场景下的通信安全。

9、进一步的,终端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网络,认证服务用于指示终端注册到第二运营商网络所需的信息,以确保终端能够注册到第二运营商网络。

10、进一步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认证网元向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发送验证证明信息。其中,验证证明信息用于终端验证认证网元或认证网元关联的第一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一验证实体位于第一运营商网络,认证网元或第一验证实体用于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二验证实体用于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进行可信度量,第二验证实体位于第二运营商网络。可以看出,由于注册流程通常是由终端触发,如终端请求注册到第二运营商网络,因此也可以向终端提供验证证明信息,以实现双向验证,进一步保障通信安全。

11、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业务域,第二信任域是虚拟化设施域,第二网元是虚拟网络功能。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度量请求,包括:第一网元接收来自虚拟网络功能的注册请求,并根据注册请求,向虚拟网络功能发送度量请求,其中,注册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网元为虚拟网络功能提供注册服务,度量请求用于请求虚拟网络功能提触发对虚拟网络功能提的可信度量。

12、可选地,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服务,包括:第一网元向虚拟网络功能发送注册响应,其中,注册响应用于指示认证服务。

13、可以看出,在第一信任域是业务域,第二信任域是虚拟化设施域的情况下,第一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可以被复用到虚拟网络功能的注册场景,如第一网元可以触发对虚拟网络功能的可信度量,以保障注册场景下的通信安全。

14、进一步的,注册服务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允许虚拟网络功能注册到业务域,以确保虚拟网络功能能够成功注册到业务域。

1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网元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三网元发送度量请求,以接收来自第三网元的度量响应。其中,第三网元是第二网元关联的网元,度量请求用于请求第三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也即,在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可能无法直接通信的情况下,第一网元仍可以通过指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三网元来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确保可信度量仍能够被有效执行。

16、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一网元是第一会话管理网元,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第二网元是第二用户面网元,第三网元是第二会话管理网元。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度量请求,包括:第一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二会话管理网元的会话创建请求,并根据会话创建请求,向第二会话管理网元发送度量请求。其中,会话创建请求用于请求第一会话管理网元为第二用户面网元提供会话创建服务,度量请求用于请求第二会话管理网元触发对第二用户面网元的可信度量。

17、可选地,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服务,包括:第一会话管理网元向第二会话管理网元发送会话创建响应,其中,会话建立创建用于指示会话创建服务。

18、可以看出,在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的情况下,第一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可以被复用到会话建立场景,如第一会话管理网元可以触发对第二会话管理网元的可信度量,以保障会话场景下的通信安全。

19、进一步的,第一用户面网元是第一运营商网络内的网元,会话创建服务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需要与第一用户面网元建立会话,以确保能够成功建立会话。

20、进一步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会话管理网元向第一用户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用户面网元需要验证第一用户面网元接收的数据是否来自第二用户面网元,以确保第一用户面网元可以只处理来自可信的第二用户面网元的数据,保障用户面的通信安全。

21、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一网元根据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确定第二网元可信之前,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二网元的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并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确定第二验证实体可信。其中,第二验证实体是用于度量第二网元的验证实体,第二验证实体位于第二信任域内,第一网元与第二信任域内的验证实体之间不具有信任关系。也就是说,在确定第二网元是否可信之前,第一网元还可以确定对第二网元执行可信度量的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以进一步保障通信安全。

22、可选地,第一网元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确定第二验证实体可信,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验证实体发送验证请求,其中,验证请求用于请求第一验证实体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例如,验证请求用于请求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可以为第一验证实体需要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如此,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一验证实体的验证响应。其中,验证响应用于指示第二验证实体可信。可以理解,如果第二验证实体无法被第一网元信任,则第一网元通常也没有配置第二验证实体相关的配置文件,因此也无法直接验证该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这种情况下,第一网元还可以触发第一网元信任的第一验证实体验证该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以保障通信安全。当然,在第一网元配置有第二验证实体相关的配置文件的情况下,第一网元也可以直接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不做限定。

23、进一步的,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身份信息、或第二验证实体的证明信息。其中,第二验证实体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标识、第二验证实体的签名,第二验证实体的证明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部署证据、第二验证实体所属机构的凭据、第二验证实体的签约注册信息,以实现对第二验证实体进行较为全面的验证。

24、可以理解,由于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也可以携带在上述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如第二网元的度量凭证中,因此,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度量凭证,确定第二验证实体可信。进一步的,还可以理解为第一验证实体根据第二网元的度量凭证,确定第二验证实体可信。

2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在第一网元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之前,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一网元确定没有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或者,第一网元确定有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但可信度量记录失效。也就是说,在没有对第二网元进行过可信度量,或者虽然对第二网元进行过可信度量,但该可信度量已经失效的情况下,第一网元才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否则,第一网元可以不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而可以直接与第二网元通信,以节约开销。

26、可选地,第一网元确定没有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包括:第一网元确定至少一个网元未保存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或者,第一网元确定有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但可信度量记录失效,包括:第一网元确定至少一个网元保存有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记录,但可信度量记录失效。其中,至少一个网元包括:第一网元、或代理功能,其中,代理功能是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通信的中继。也即,可信度量记录可以被灵活保存在第一网元或代理功能,不做限定。

27、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网元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验证实体发送度量请求,以接收来自第一验证实体的度量响应,其中,度量请求用于请求第一验证实体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也即,在第二网元当前可能无法被第一网元信任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可通过第一网元信任的第一验证实体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以避免与第二网元直接通信,进一步保障通信安全。

28、可选地,在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还需要为第三信任域内的网元提供所述第一信任域的服务的情况下,度量请求用于请求第一验证实体触发对第二网元和第三信任域内的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该第二网元和第三信任域内的网元的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以及,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所述服务,包括:第一网元根据该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确定第二网元和第三信任域内的网元可信,从而为第二网元和第三信任域内的网元提供服务。

29、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网元根据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确定第二网元可信,包括:第一网元根据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满足预设条件,确定第二网元可信,其中,结果信息中的至少一项满足预设条件包括:用于表征度量凭证的标识与预配置的标识匹配、被度量网元的标识与第二网元的标识匹配、或结果信息指示第二网元可信,以实现对第二网元进行较为全面的验证。

30、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验证实体接收来自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的验证请求。其中,验证请求用于请求第一验证实体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二验证实体位于第二信任域,第一网元与第二信任域内的验证实体之间不具有信任关系。如此,第一验证实体根据验证请求,向第一网元发送验证响应。其中,验证响应用于指示第二验证实体可信,或者,验证响应用于指示第二验证实体不可信。

31、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验证请求用于请求订阅第一事件,第一事件为第一验证实体需要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

32、可选地,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身份信息、或第二验证实体的证明信息。其中,第二验证实体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标识、第二验证实体的签名。第二验证实体的证明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第二验证实体的部署证据、第二验证实体所属机构的凭据、第二验证实体的签约注册信息。

33、此外,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4、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需要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的情况下,第二信任域内的第四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度量请求,并根据度量请求向第一网元发送度量响应。其中,第四网元与第二网元关联,度量请求用于指示第四网元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网元是否可信。如此,在第二网元可信的情况下,第四网元获取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的服务。

35、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四网元与第二网元是同一个网元。

36、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一网元是认证网元,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第二网元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认证网元发送认证请求,其中,认证请求用于请求认证网元触发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提供认证服务。第四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度量请求,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认证网元针对认证请求返回的度量请求。

37、可选地,第四网元获取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的服务,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认证网元的认证响应,其中,认证响应用于指示认证服务。

38、可选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向认证网元发送认证请求,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注册请求,其中,终端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网络,注册请求用于终端请求注册到第二运营商网络。如此,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根据注册请求,向认证网元发送认证请求。

39、进一步的,认证服务用于指示终端注册到第二运营商网络所需的信息。

40、进一步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接收来自认证网元的验证证明信息,并向终端发送验证证明信息。其中,验证证明信息用于终端验证认证网元或认证网元关联的第一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一验证实体位于第一运营商网络,认证网元或第一验证实体用于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二验证实体用于对接入和移动性管理网元进行可信度量,第二验证实体位于第二运营商网络。

41、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业务域,第二信任域是虚拟化设施域,第二网元是虚拟网络功能。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虚拟网络功能向第一网元发送注册请求,其中,注册请求用于请求第一网元为虚拟网络功能提供注册服务。第四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度量请求,包括:虚拟网络功能接收第一网元针对注册请求返回的度量请求。

42、可选地,第四网元获取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的服务,包括:虚拟网络功能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注册响应,其中,认证响应用于指示注册服务。

43、进一步的,注册服务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允许虚拟网络功能注册到业务域。

44、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四网元与第二网元是不同的网元。

45、可选地,第一信任域是第一运营商网络,第一网元是第一会话管理网元,第二信任域是第二运营商网络,第二网元是第二用户面网元,第四网元是第二会话管理网元。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第二会话管理网元向第一会话管理网元发送会话创建请求,其中,会话创建请求用于请求第一会话管理网元为第二用户面网元提供会话创建服务。第四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度量请求,包括:第二会话管理网元接收第一会话管理网元针对会话创建请求返回的度量请求。

46、可选地,第四网元获取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的服务,包括:第二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第一会话管理网元的会话创建响应,其中,会话创建响应用于指示会话创建服务。

47、进一步的,会话创建服务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需要与第一用户面网元建立服务会话,第一用户面网元是第一运营商网络内的网元。

48、进一步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会话管理网元向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面网元需要对数据进行标识,对数据进行标识用于表征数据是由第二用户面网元发送的数据。

49、进一步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会话管理网元接收来自终端的会话建立请求,并根据会话建立请求,确定第二用户面网元。其中,终端归属于第一运营商网络,会话建立请求用于终端请求建立会话。这种情况下,第二会话管理网元可以优先选择有可信度量记录的用户面网元,以便本次可以不再执行可信度量,节约开销。

50、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除收发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在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需要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的情况下,处理模块,用于通过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获得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一网元根据可信度量对应的结果信息,确定第二网元可信的情况下,控制收发模块为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

51、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52、可选地,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该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53、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4、此外,第四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5、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通信方法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除收发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一种可能的场景中,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的验证请求。其中,验证请求用于请求第一信任域内的该通信装置根据第二验证实体的信息,验证第二验证实体是否可信,第二验证实体位于第二信任域,第一网元与第二信任域内的验证实体之间不具有信任关系。如此,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验证请求,控制收发模块向第一网元发送验证响应。其中,验证响应用于指示第二验证实体可信,或者,验证响应用于指示第二验证实体不可信。

56、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57、可选地,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该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58、需要说明的是,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59、此外,第五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二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0、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模块,例如,收发模块和处理模块,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的收发功能,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执行该通信装置除收发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一种可能的场景中,通信装置是第二信任域内的网元,在第一信任域内的第一网元需要为第二信任域内的第二网元提供第一信任域的服务的情况下,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度量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度量请求,控制收发模块向第一网元发送度量响应。其中,第四网元与第二网元关联,度量请求用于指示通信装置触发对第二网元的可信度量,度量响应用于指示第二网元是否可信。如此,在第二网元可信的情况下,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提供的服务。

61、可选地,收发模块可以包括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用于实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发送功能,接收模块用于实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接收功能。

62、可选地,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该存储模块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该处理模块执行该程序或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

63、需要说明的是,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可设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还可以是包含网络设备的装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4、此外,第六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三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5、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6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6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开设置。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

68、在本技术中,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69、此外,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70、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该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7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72、在本技术中,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73、此外,第八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74、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7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76、在本技术中,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77、此外,第九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78、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之后,根据该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7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该收发器可以用于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

80、在本技术中,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终端,或者可设置于该终端中的芯片(系统)或其他部件或组件,或者包含该终端的装置。

81、此外,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82、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

83、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84、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通信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