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6578发布日期:2022-12-27 21:1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耳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2.气传导耳机多为开放式双耳设计,最大的优势就是不用入耳,有效地避免了入耳式耳机封闭耳道引起的一些耳朵健康问题,并且使用气传导耳机听歌的同时,也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对于一些在户外运动的人群来说可避免了因听不到外界声音而遭受危险的情况。
3.中国发明专利cn114554340a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气导传感结构的开放式耳机,包括佩戴环、第一切换组件和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包括顶盖、喇叭、固定环、底盘组件、第二切换组件、第一导音管和第二导音管;所述第一切换组件转动卡接在顶盖的表面外壁上;所述顶盖固定安装在固定环的顶端;所述喇叭设置在固定环内,且所述喇叭的出声一侧远离顶盖;所述底盘组件固定安装在固定环远离顶盖的一侧;所述切换组件的一端移动卡接在固定环内;所述切换组件的另一端移动卡接在底盘组件内;所述第一导音管固定安装在底盘组件远离顶盖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耳机的封闭效果更好,更能适应嘈杂的环境。
4.上述设备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配合来实现耳机本体的开放和密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时,使用者的汗液可以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耳机内部,而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错开时,由于耳机闲置时其一般水平放置,使得第一通孔内部容易积攒灰尘,存在卫生问题。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多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耳机中的气传导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结构来防止汗液以及灰尘进入到耳机本体内部的问题。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耳机本体,所述耳机本体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外侧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处设置有折叠组件;
8.当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槽口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壳体内部的声音能够通过第一槽口传出,当折叠单元处于展开的状态时其形成一平面且将第一槽口进行密封。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槽口内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在第一槽口内部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导流板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二折痕,所述第二导流板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一导流板之间形成第一折痕,所述第一导流板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外
侧面均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设置于第二折痕处。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最顶端的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与第一导流板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具有第三折痕,所述驱动板设置为l型,其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驱动板的水平段置于滑槽内部且与滑槽的前后两侧面相接触,所述驱动板的竖直段与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槽口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转动设置有圆轴,所述圆轴设置于第二导流板的底端位置处,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外侧设有滑块,所述圆轴穿过滑块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部,与最底端第二导流板相连接的圆轴一端延伸至壳体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导流板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上均开设有阻流槽,所述阻流槽设置于导流槽的两侧。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流槽设置为u型,所述阻流槽内沿其表面粘贴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设置于滑槽内部且与滑槽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密封板设置为三角形。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丝杆,所述驱动板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丝杆穿过限位块并与其螺纹连接。
16.一种蓝牙耳机,使用上述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的折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当其处于折叠状态时,壳体内喇叭的声音可以通过第一槽口传出,而当折叠单元处于展开的状态时其将第一槽口进行密封并且呈一平面,由于折叠组件展开并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即使耳机处在闲置过程中使得外部灰尘落在壳体的侧面,也便于对其表面进行清理,综上所述,此装置通过设置的折叠组件一方面可以在使用中将第一槽口打开,便于传出声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外部的灰尘通过第一槽口进入到壳体内部。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组件剖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折痕和第二折痕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的导流槽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图4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的圆轴以及滑块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发明的壳体和第一槽口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展开的状态图。
30.图中:1、耳挂;2、壳体;3、第一槽口;4、第二导流板;5、滑槽;6、驱动板;7、限位块;
8、第一导流板;9、导流槽;10、第一折痕;11、密封板;12、圆轴;13、密封垫;14、阻流槽;15、喇叭;16、第二槽口;17、丝杆;18、滑块;19、固定轴;20、防尘网;21、旋钮;22、第二折痕;23、导向孔;24、第三折痕。
具体实施方式
31.如图1-4、6-11所示,一种具有气导结构的耳机组件及蓝牙耳机,包括耳挂1以及与耳挂1相连接的耳机本体,耳挂1上设置有音量的加减按键以及指示灯,且耳挂1内设置有与按键以及指示灯相连接的电路板,线路板上设置有蓝牙模块以便于其与用户的手机相连接,同理,耳机本体主要包括壳体2以及设置于壳体2内部的喇叭15等电子元器件,由于本方案是对耳机上的气导结构进行改良,并且气传导式耳机其内部相关构造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赘述,而是将方案的重点放置在气导结构上。
32.具体地,上述气导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于壳体2外侧的折叠组件,由于气传导耳机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入耳,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可以听到外部环境的声音,一方面可以对耳膜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使得在户外进行运动时更加安全,而本方案中的折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当其处于折叠状态时,壳体2内喇叭15的声音可以通过第一槽口3传出,而当折叠单元处于展开的状态时其将第一槽口3进行密封并且呈一平面,有利于避免外部的灰尘通过第一槽口3进入到壳体2内部,且由于折叠单元呈一平面,从而便于对灰尘进行清理;
33.此外,在壳体2的底部还开设有第二槽口16,第二槽口16内设置有防尘网20,通过此结构使得声音更加立体,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由于传统的气传导耳机会在侧面以及底面开孔,此结构的缺点时,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汗液会进入到耳机内部,且当耳机闲置时,其一般处于近乎水平的状态,而当侧面上的第一槽口3处于向上的状态时,外部环境中的灰尘会通过第一槽口3进入到耳机内部,而此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折叠组件可以较好地避免上述问题
34.具体地,在壳体2的外侧面上开设有贯穿的第一槽口3,而上述提高的折叠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槽口3内的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且在第一槽口3内部交错分布,在第一槽口3的前后两侧壁上均开设有滑槽5,而第二导流板4的前后两侧面上均转动设置有圆轴12,圆轴12设置于第二导流板4的底端位置处,且在第二导流板4的外侧设有滑块18,使得圆轴12穿过滑块18并与其转动连接,而滑块18则滑动设置于滑槽5内部,此处将与最底端第二导流板4相连接的圆轴记为固定轴19,其一端延伸至壳体2内部并与其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此固定轴19以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二导流板4相对于壳体2不能够移动。
35.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由塑料或者橡胶等材料一体成型制作,第一导流板8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4之间形成第二折痕22,而第二导流板4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一导流板8之间形成第一折痕10,通过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道路板可以相互折叠和展开,而为了当折叠组件折叠时,壳体2内部的声音可以穿出,第一导流板8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4外侧面均开设有导流槽9,导流槽9设置于第二折痕22处,具体地,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的导流槽9,当多个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相互折叠时,导流槽9逐渐暴露,从而使得壳体2内部的声音可以传出,而当多个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展开将第一槽口3封闭时,由于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相对的一面相互接触可以对导流槽9
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避免外部的灰尘通过导流槽9进入到壳体2内部。
36.除此之外,当折叠组件折叠时,其长度变短,使得第一槽口3会出现缺口,因此,在最顶端的第一导流板8上设置有一驱动板6,如图2-4所示,驱动板6与第一导流板8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具有第三折痕24,驱动板6设置为l型,其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驱动板6的水平段置于滑槽5内部且与滑槽5的前后两侧面相接触,驱动板6的竖直段与壳体2的内壁相接触,以此来对折叠组件折叠时第一槽口3出现的缺口进行密封,其通过驱动板6可以很好地带动折叠组件折叠或者展开铺平。
37.实际使用时,在用户佩戴耳机前,可以通过驱动板6带动折叠组件折叠,使得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相对转动,此时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上的导流槽9会逐渐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壳体2内部的声音可以通过导流槽9导出,而当使用完之后,带动驱动板6沿着滑槽5想向上移动,从而促使最顶端的第一导流板8在滑槽5内部向上滑动,有利于带动多个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展开并处于水平状态将第一槽口3进行密封,此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到壳体2内部,且由于折叠组件展开并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即使在放置过程中外部的灰尘落在壳体2的侧面,也便于对其进行清理,不会出现难以清理的四角,而位于壳体2底部的第二曹阔,用于在闲置过程中其处于竖直的状态,以此不会有较多的灰尘落在第二槽口16处。
38.如图5-7所示,而为了避免在佩戴时,汗液进入到壳体2内部,在第一导流板8和其底端相邻的第二导流板4上均开设有阻流槽14,阻流槽14设置于导流槽9的两侧。
39.具体地,阻流槽14设置为u型,且在阻流槽14内沿其表面粘贴有密封垫13,密封垫13由橡胶材料制成。
40.通过此结构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当有汗液落在第一导流板8的顶部时,汗液会顺着第一导流板8的顶面向下流动至最底端,之后由于液滴自身的张力会滑动至第一导流板8的侧面处并位于阻流槽14的附近,由于阻流槽14设置的断面结构,使得液滴不会在向下流动至阻流槽14内部而是向下滴落,从而避免了汗液进入到壳体2内部,此外,通过设置的密封垫13,当多个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展开并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上的密封垫13会相互挤压,有利于对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在展开状态下的对接处进行密封,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对接时的密封性,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2内部,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灰尘藏在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对接的接缝处,具体如图11所示,为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展开铺平的状态。
41.如图4、8所示,为了进一步对折叠状态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进行密封,在第二导流板4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密封板11,密封板11设置于滑槽5内部且与滑槽5的内壁相接触,密封板11设置为三角形,具体如图2-4所示,使用过程中,当驱动板6逐渐带动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折叠时,第二导流板4带动密封板11逐渐向第一导流板8靠近,当密封板11与第一导流板8贴合时,第一导流板8与第二导流板4之间的相对移动停止,从而使得第一导流板8与第二导流板4完成折叠状态,且此时密封板11的底边置于滑槽5内部,可以对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避免汗液通过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的前后两端进入到壳体2内部。
42.如图2、11所示,为了带动驱动板6移动,在壳体2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壳体2内部的丝杆17,在驱动板6的内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而丝杆
17穿过限位块7并与其螺纹连接。
43.在壳体2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凸块,丝杆17的两端均设置为光杆,其一端与凸块转动连接,另一端穿出壳体2并与其转动连接,而丝杆17延伸至壳体2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21。
44.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旋钮21带动丝杆17转动,丝杆17可以带动限位块7移动,进而使得驱动板6沿着滑槽5的路径进行移动,当驱动板6在滑槽5内部向下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进行折叠,而当驱动板6沿着滑槽5向上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导流板8和第二导流板4展开铺平。
45.如图3所示,在限位块7上设置有贯通的导向孔23,而凸块和壳体2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图中未示出,导向块从限位块7上的导向块穿过,使得限位块7与导向杆滑动配合,通过导向杆对限位块7的限位,使得丝杆17转动可以带动限位块7沿着滑槽5的方向往复移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