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164346发布日期:2022-11-12 03: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网络节点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天线同时形成的多个高增益波束与不同节点建立高速链路,定向自组网采用时分通信体制,同一天线的多个波束同时处于发送状态或同时处于接收状态;将节点间通信时隙划分为发送时隙、接收时隙和可变时隙三种状态;发送时隙和接收时隙,用于保证节点间的基本双向信息交互;可变时隙,用于根据节点间的业务需求适应性分配为发送时隙或接收时隙。2.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定向自组网中的两节点间的可变时隙的适应性分配通过预约确认机制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当节点a有信息待发送至节点b时,首先判断发送时隙能够满足该信息的传输需求;若能够满足,则节点a直接在当前发送时隙向节点b完成信息发送;若无法满足,则节点a再确定其天线上其它波束的时隙状态,判断是否可以将紧邻的可变时隙预约为发送时隙,若不可以则跳转步骤a6,若可以则顺序执行步骤a2;步骤a2,节点a在当前发送时隙向节点b提出分配可变时隙为发送时隙的预约申请;步骤a3,节点b收到节点a的预约申请后,根据其天线上其它波束的时隙状态,确认是否可以将紧邻的可变时隙分配给节点a;步骤a4,节点b向节点a反馈确认结果,当明确可以将紧邻的可变时隙分配给节点a时,同步调整自身在该可变时隙为接收时隙;步骤a5,节点a收到节点b反馈的确认结果,当明确可以将紧邻的可变时隙预约为发送时隙时,将该可变时隙调整为发送时隙;步骤a6,节点a在后续发送时隙向节点b发送剩余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节点间通信时隙被划分为1个发送时隙、1个接收时隙和p个可变时隙;所述步骤a1中,节点a根据待发送信息的传输需求计算需要申请的可变时隙数量q,其中p、q均为正整数且q≤p,再根据其天线上其它波束的时隙状态,判断从p个可变时隙中筛选出q个可变时隙分配为发送时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2中,节点a将预约申请信息加入其发送时隙的发送帧头中,发送至节点b;所述步骤a4中,节点b将确认结果加入其发送时隙的发送帧头中,发送至节点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定向自组网支持的节点间最大通信距离l平均分为段,每一段通信距离对应的空间传输时延记为,则最大通信距离对应的空间传输时延为;节点间的每个通信时隙划分为帧头、固定信息段、可变信息段和时延保护段,固定信息段、可变信息段和时延保护段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微时隙,微时隙长度设置为,固定信息段的长度固定为,可变信息段和时延保护段的总长度为,其中、均为正整数;其中,时延保护段的长度按照以下步骤确定:
步骤b1,处于发送状态的节点a判断其下一时隙的时隙状态,若下一时隙为发送时隙,则将时延保护段的长度设定为0,跳转步骤b4,若下一时隙为接收时隙,则顺序执行步骤b2;步骤b2,节点a和节点b通过交互位置信息或者信号测距的方式,测量两节点间的通信距离;步骤b3,节点a根据两节点间的距离计算两节点间的空间传输时延,确定时延保护段的设定长度,则可变信息段的长度为,其中为正整数且≤;步骤b4,节点a将时延保护段的长度设定值加入发送帧头中,发送至节点b。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向自组网的自适应时隙分配方法,网络节点采用多波束相控阵天线,天线形成的多个高增益波束与不同节点建立高速链路,定向自组网采用时分通信体制,同一天线的多个波束同时处于发送状态或同时处于接收状态;将节点间通信时隙划分为发送时隙、接收时隙和可变时隙三种状态;发送时隙和接收时隙,用于保证节点间的基本双向信息交互;可变时隙,用于根据节点间的业务需求适应性分配为发送时隙或接收时隙,节点对在不影响其他波束工作的前提下,可根据双向传输的业务需求,基于预约确认机制动态分配可变时隙的资源,提升时隙资源利用效率,适应节点间业务变化。适应节点间业务变化。适应节点间业务变化。


技术研发人员:周家喜 张靖 黄子轩 赵靓 何家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