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83739发布日期:2023-03-08 07:0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监测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


背景技术:

2.林业是指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3.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林业树木的枝繁叶茂特性下,使得尤其在夏季时容易藏纳较多的有害生物,且以飞虫以及蚊虫为主,故而为了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治理,需要对林业环境中所藏纳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并除治工作;
4.然而现有基于林业所用的移动式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中,为了提高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并除治效果,通常在监测车上容纳有智能监测服务设备,但难以实现对智能监测服务设备的有效安置定位于拆卸作用,且容易受到监测车急行或急停现象下而造成设备的损坏问题,并且在现有中,林业所用的移动式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通常使用在夏季,使得存在监测车防护功能不佳的同时,导致整体进行有害生物监测并除治过程中,且遭受突如其来的急降雨时,难以实现对监测服务设备的有效遮雨防护作用。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一侧的顶部设有车厢,所述车厢底端的内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虫情综合监测设备,所述虫情综合监测设备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设备、林情视频监测设备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且虫情综合监测设备、太阳能供电设备、林情视频监测设备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的底部均设有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开设于底板顶端的内腔,且容纳槽的底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容纳槽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所述底盘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块,所述连块远离底盘的一侧内腔活动套接有插杆,所述插杆固定安装于底板的顶部,且插杆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插杆顶端的外壁设有螺母件,所述螺母件的内壁通过外螺纹与螺纹槽相螺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车体,实现整体的承接并驾驶移动工作。
9.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呈“十”字形槽体结构,所述卡条呈“十”字形条体结构,且卡条卡接于卡槽的内侧。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卡条,起到对卡槽的容纳限位效果。
11.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底盘均呈圆形盘体结构,且每组底盘的顶部分别与虫情综合
监测设备、太阳能供电设备、林情视频监测设备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的底端固定连接且相适配。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底盘,起到对监测服务设备联结作用。
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面向车体车头方向的一端面设置有五组辅助机构,五组所述辅助机构在底板的一端呈“一”字形水平均匀分布,且五组辅助机构均位于底板的一端与车厢一侧内壁的连接处。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辅助机构,起到对底板以及其上监测服务设备的良好缓冲防护效益。
15.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滑杆,所述滑杆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一端面,且滑杆远离底板的一侧活动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固定安装于车厢的内壁,所述滑杆靠近套筒的一端外壁固定套接有阻尼套,所述阻尼套的外壁与套筒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滑杆以及套筒的外侧共同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一端与车厢内壁的连接处。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阻尼套,便于滑杆与套筒之间的滑动阻尼作用。
17.进一步的,所述车厢背离车体车头方向的一侧开口端活动连接有厢盖,所述厢盖背离车厢的一端中心固定安装有绕设杆,所述绕设杆呈“t”字形杆体结构,所述厢盖的两端与车厢外壁两侧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锁扣,所述底板面向厢盖的一端面与厢盖之间留有间距。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锁扣,便于厢盖与车厢一端面的活动性定位工作。
19.进一步的,所述虫情综合监测设备的内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端侧壁的内腔开设有通槽,且外壳顶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光源柱,所述光源柱的外侧设有除虫电网,所述除虫电网与光源柱的底部均通过封板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光源柱的下方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活动安装于外壳底端的内侧,所述收集盒顶端中部的内侧设有高清摄像头,所述高清摄像头的顶部通过三角形板固定安装于收集盒顶端的内壁,所述收集盒底端的内腔设置有内置电热丝,所述外壳底端的一侧外壁设有电源盒,所述外壳底端的一侧内壁与收集盒外壁之间接触式设置有两组导电片,且两组导电片分别通过导线与高清摄像头、内置电热丝以及电源盒电性连接。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虫情综合监测设备,起到对林业有害蚊虫生物的引诱并除治收集效果。
21.进一步的,所述车厢背离厢盖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主框,所述主框底部两侧的一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条,两组所述横条分别位于车厢两侧的上方,且两组横条背离主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车厢一侧的顶部。
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主框,起到对其侧边所设结构的主体定位作用。
23.进一步的,所述主框的一侧边水平均匀分布有四组副框,四组所述副框两侧的底端内腔均与横条活动套接,最侧边一组所述副框的顶端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主框与副框以及相邻两组副框之间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防雨布。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防雨布与副框,使得处于铺展状态下,起到对车厢内侧的遮雨防护工作。
25.进一步的,所述主框以及每组副框均呈倒置“u”字形架体结构,且主框以及每组副框外壁两侧的连接处均共同开设有嵌入槽,两组所述横条均呈棱柱形条体结构。
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设的嵌入槽,便于主框与每组副框之间的系合锁定作用。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设置的车体与车厢,能够对其上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得以实现整体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移动式监测作用,通过设置底板,使得配合装配机构内部所设的容纳槽、卡槽、底盘、卡条、连块、插杆、螺纹槽以及螺母件,起到对虫情综合监测设备、太阳能供电设备、林情视频监测设备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在底板上便携式稳定拆装作用下,配合底板一端所设的辅助机构,起到对底板上监测服务设备的良好缓冲效果,从而防止监测车急行或急停现象下而造成监测服务设备的损坏问题;
29.(2)通过设置的主框与横条、固定块,能够在车厢顶部固定安装的同时,利用所设的拉绳以及每组副框、防雨布,使得配合绕设杆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在车厢顶部进行活动铺展并限位的同时,起到对车厢内部监测服务设备的良好防护效果,从而防止整体进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并除治过程中受到急降雨现象时,得以防止监测服务设备受到雨水的损害问题,进而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2.图3为本技术的一组装配机构半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机构侧面剖视图;
34.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35.图6为本技术的防雨布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技术的虫情综合监测设备内部剖视图。
37.图中标号说明:
38.1、车体;2、车厢;3、底板;4、虫情综合监测设备;5、太阳能供电设备;6、林情视频监测设备;7、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8、装配机构;9、容纳槽;10、卡槽;11、底盘;12、卡条;13、连块;14、插杆;15、螺纹槽;16、螺母件;17、辅助机构;18、滑杆;19、套筒;20、阻尼套;21、弹簧;22、厢盖;23、绕设杆;24、主框;25、横条;26、固定块;27、副框;28、拉绳;29、防雨布;30、嵌入槽;41、外壳;42、通槽;43、光源柱;44、除虫电网;45、收集盒;46、高清摄像头;47、内置电热丝;48、电源盒。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实施例:
4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包括车体1,车体1一侧的顶部设有车厢2,车厢2底端的内侧设有底板3,底板3顶部的中心设置有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且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的底部均设有装配机构8,装配机构8包括容纳槽9,容纳槽9开设于底板3顶端的内腔,且容纳槽9的底端面开设有卡槽10,容纳槽9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底盘11,底盘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卡条12,卡槽10呈“十”字形槽体结构,卡条12呈“十”字形条体结构,且卡条12卡接于卡槽10的内侧,底盘1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块13,连块13远离底盘11的一侧内腔活动套接有插杆14,插杆14固定安装于底板3的顶部,且插杆14的外壁开设有螺纹槽15,插杆14顶端的外壁设有螺母件16,螺母件16的内壁通过外螺纹与螺纹槽15相螺接,每组底盘11均呈圆形盘体结构,且每组底盘11的顶部分别与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的底端固定连接且相适配。
44.请参阅图1、图3和图4,底板3面向车体1车头方向的一端面设置有五组辅助机构17,五组辅助机构17在底板3的一端呈“一”字形水平均匀分布,且五组辅助机构17均位于底板3的一端与车厢2一侧内壁的连接处,辅助机构17包括滑杆18,滑杆18固定安装于底板3的一端面,且滑杆18远离底板3的一侧活动套接有套筒19,套筒19固定安装于车厢2的内壁,滑杆18靠近套筒19的一端外壁固定套接有阻尼套20,阻尼套20的外壁与套筒19的内壁相接触,滑杆18以及套筒19的外侧共同设有弹簧21,弹簧21固定安装于底板3的一端与车厢2内壁的连接处。
45.请参阅图1,车厢2背离车体1车头方向的一侧开口端活动连接有厢盖22,厢盖22背离车厢2的一端中心固定安装有绕设杆23,绕设杆23呈“t”字形杆体结构,厢盖22的两端与车厢2外壁两侧的连接处均设置有锁扣,底板3面向厢盖22的一端面与厢盖22之间留有间距,通过对底板3一端与厢盖22一端面间距的设置下,底板3一端留有缓冲距离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每组辅助机构17对底板3的两侧面缓冲防护效果,进而提高对底板3上监测服务设备的保护作用。
46.请参阅图7,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的内部包括外壳41,外壳41顶端侧壁的内腔开设有通槽42,且外壳41顶端内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光源柱43,光源柱43的外侧设有除虫电网44,除虫电网44与光源柱43的底部均通过封板与外壳41的内壁固定连接,光源柱43的下方设有收集盒45,收集盒45活动安装于外壳41底端的内侧,收集盒45顶端中部的内侧设有高清摄像头46,高清摄像头46的顶部通过三角形板固定安装于收集盒45顶端的内壁,所设的
三角形板,能够对高清摄像头46在收集盒45顶端内壁固定安置的同时,利用其顶端所呈的两侧斜坡作用下,得以有效防止除灭后的蚊虫堆积于高清摄像头46上,收集盒45底端的内腔设置有内置电热丝47,外壳41底端的一侧外壁设有电源盒48,外壳41底端的一侧内壁与收集盒45外壁之间接触式设置有两组导电片,且两组导电片分别通过导线与高清摄像头46、内置电热丝47以及电源盒48电性连接,两组导电片的设计下,能够当收集盒45在外壳41底端内侧稳定安置时,实现电源盒48对内置电热丝47以及高清摄像头46的间接供电作用,并能够不妨碍收集盒45进行水平提取清理工作。
47.其中,所设的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共同组合成监测服务设备整体;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主要利用光源柱43的光诱作用下,通过多波段的光源,能够有效地诱集驱光类害虫,并当害虫趋近光源柱43的过程中,利用通槽42进入到外壳41的内部,并在接近光源柱43触碰到除虫电网44后,得以被除虫电网44电击除灭,除灭后的害虫自动落入到收集盒45的内部进行收集工作,且内置电热丝47的作用下,使得对自动采集的害虫标本进行杀死烘干,最后利用高清摄像头46拍下高清图片上传至平台,平台会根据照片自动标注、识别和记录诱捕到的害虫的种类,经过对有害生物的数据分析后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能够及时预测病虫害暴发的频次和暴发段并进行处理;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的内部主要包括安装立杆以及现有中成熟的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且其主要功能就是实时监测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光照等多种气象参数,并通过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形成当地的小气象大数据;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主要包括垂直立杆以及视频采集摄像头、广播,且其实现监测车停靠区林情二十四小时监控,通过远程广播喊话、劝告方式及时制止及时消除隐患,整体通过对预警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动态、准确地掌握设备周边情况,确保设备不被损坏,并有效实现对林业中有害生物的移动式监测并除治效益;太阳能供电设备5主要包括安装所用的杆体以及蓄电所用的太阳能板。
48.请参阅图1、图5和图6,车厢2背离厢盖22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主框24,主框24底部两侧的一端面均固定连接有横条25,两组横条25均呈棱柱形条体结构,两组横条25分别位于车厢2两侧的上方,且两组横条25背离主框2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6,固定块26固定安装于车厢2一侧的顶部,主框24的一侧边水平均匀分布有四组副框27,四组副框27两侧的底端内腔均与横条25活动套接,最侧边一组副框27的顶端一侧面固定连接有拉绳28,主框24与副框27以及相邻两组副框27之间的连接处均固定安装有防雨布29,主框24以及每组副框27均呈倒置“u”字形架体结构,且主框24以及每组副框27外壁两侧的连接处均共同开设有嵌入槽30,所设的拉绳28,使得配合绕设杆23的共同作用下,便于每组副框27以及防雨布29处于铺展状态时,起到对一组副框27有效拉扯定位下,得以实现主框24以及每组副框27、防雨布29所呈防雨罩整体的定位效果。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移动式林业有害生物智能监测车的实施原理为:在使用时,整体处于完整的装配状态下,主框24以及每组副框27在车厢2顶部一侧处于收纳状态,且利用外部线绳分别对两组嵌入槽30的系合作用下,得以防止每组副框27的随意移动问题,且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共同组成的监测服务设备在底板3上处于稳定装配状态,驾驶员行驶车体1的同时,使得整体在林业树木中进行移动的同时,利用虫情综合监测设备4、太阳能供电设备5、林情视频监
测设备6以及两组小气象环境监测设备7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移动式监测并除治工作,当车体1产生急停或急行现象时,利用每组弹簧21的缓冲作用下,使得滑杆18、阻尼套20与套筒19之间进行滑动配合并阻尼作用,进而实现对底板3以及其上监测服务设备的缓冲防护工作,并当需要对监测服务设备中任意组成设备进行拆卸时,只需使得对应装配机构8上螺母件16与插杆14相分离的同时,使得其上底盘11、卡条12分别与容纳槽9、卡槽10相分离即可;
50.且当整体监测过程中遭遇急降雨问题时,解下两组嵌入槽30中所系合线绳后,将每组副框27在横条25上进行水平滑动的同时,使得每组副框27得以与主框24形成水平排列分离状态,进而使得每组防雨布29处于展开状态即可,而后利用拉绳28一端的延展作用,使得其一端在绕设杆23上进行绕设并系合,此时整体呈现如图6所示的状态,且以此实现对底板3以及其上监测服务设备的防雨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被雨水淋湿而产生损坏问题。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