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0053发布日期:2023-02-04 04:4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手持通话的场景下,由于听筒靠近电子设备上方,且耳廓及人的面部不能将电子设备的听筒完全密封,因此,通话过程中,听筒所输出的声音会通过人体反射及绕射现象产生泄露。可见,现有的电子设备在通话场景容易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防止电子设备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
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框体、背盖、发声器件和装饰罩,所述显示模组、所述框体和所述背盖层叠设置,且所述显示模组通过所述框体与所述背盖连接,所述发声器件安装于所述框体;
5.所述显示模组开设有第一出音口,且所述显示模组和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导音通道,所述发声器件通过所述第一导音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音口连通;
6.所述背盖和所述框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所述发声器件通过所述第二导音通道与第二出音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音口开设于所述框体,或者,所述第二出音口开设于所述背盖;
7.所述装饰罩与所述框体连接,且所述装饰罩位于所述发声器件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装饰罩与所述第一出音口相对,以减小所述第一出音口的出音面积;
8.其中,在所述发声器件发射声波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出音口发出的第一声波信号与从所述第二出音口发出的第二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
9.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开设第一出音口,并在背盖开设第二出音口,且在发声器件发射声波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出音口发出的第一声波信号与从所述第二出音口发出的第二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如此,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远场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防止电子设备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此外,通过所述装饰罩与所述第一出音口相对,以减小所述第一出音口的出音面积。由于所述第一出音口的出音面积减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小电子设备的第一出音口发出的声波的能量中心的能量大小,从而有利于平衡第一出音口与第二出音口发出的声波的能量大小,进而有利于提高所形成声偶极子的效果。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11.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12.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13.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14.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五;
15.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7.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手持电子设备通话场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19.本公开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0.请参见图1至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01,框体102、背盖103、发声器件104和装饰罩111,所述显示模组101、所述框体102和所述背盖103层叠设置,且所述显示模组101通过所述框体102与所述背盖103连接,所述发声器件104安装于所述框体102;
21.所述显示模组101开设有第一出音口105,且所述显示模组101和所述框体102之间形成有第一导音通道106,所述发声器件104通过所述第一导音通道106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连通;
22.所述背盖103和所述框体102之间形成有第二导音通道108,所述发声器件104通过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与第二出音口107连通;
23.所述装饰罩111与所述框体102连接,且所述装饰罩111位于所述发声器件104与所述显示模组101之间,所述装饰罩111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相对,以减小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的出音面积,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开设于所述框体102,或者,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开设于所述背盖103;
24.其中,在所述发声器件104发射声波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第一声波信号与从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第二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
25.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前端,因此,所述第一出音口105形成所述发声器件104的出音口,具体地,所述第一出音口105为形成于所述显示模组101与框体102之间的出音缝,或者,所述第一出音口105为开设于所述显示模组101的出音孔。
26.上述第二出音口107可以是开设于所述框体102或背盖103的各种形状的开口,例如,可以是出音孔或出音缝等形式的开口。下文以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为开设于背盖103的开口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此外,上述第一导音通道106和第二导音通道108可以是由所述电子设备内部的各种器件之间的间隙所形成
的导音通道。例如,请参见图2,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音通道106由第一密封件114、第三防尘网112、装饰罩111、框体102、屏幕组件等器件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请参见图4,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由第二密封件115、第四防尘网116、用于支撑主板113的主板支架118、密封钢板117、背盖103和装饰件119等器件之间的间隙共同形成。
27.上述发声器件104可以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声学器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导音通道106可以形成所述发声器件104的前腔,即所述发声器件104的振膜朝向所述第一导音通道106。相应地,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可以形成所述发声器件104的后腔。在所述声学器件处于工作状态下,所述发声器件104发射的声波可以分别传播至第一导音通道106和第二导音通道108,并分别通过第一出音口105和第二出音口107传播至电子设备外。
28.具体地,由于第一出音口105和第二出音口107分别位于电子设备的前后两端,因此,所述第一出音口105和第二出音口107可以分别形成电子设备上的两个不同声源。请参见图8,在用户在手持电子设备通话场景下,由于第一出音口105通常贴合于用户的耳部,因此,从第一出音口105传播出的第一声波信号一部分进入人耳,另一部分会通过人体反射朝电子设备的背面一侧传播如图5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泄露部分可以与从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传出的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相反,使得所述第一声波信号的泄露部分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以实现第一声波信号的泄露部分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互抵消,从而防止用户通话过程中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此外,相对于仅开设第一出音口105而言,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同时开设第一出音口105和第二出音口107,从而在电子设备的表面形成两个声源,因此,用户所能够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楚,从而实现近场的声波信号加强的效果。
29.具体地,由于电子设备整机前部的第一出音口105是常规方案所具备的特征,所以开孔面积往往会比较充裕,相应的前部导音通道的尺寸也往往较为理想。而所述背部的第二出音口107并非常规开孔,往往需要做到比较隐蔽或足够小,而且具体的开孔位置也会受到限制,以避免出现对整机外观效果的影响。所以背部开口往往比较小、距离发声器件104比较远,因此,所述第一导音通道106的通气性高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通气性。这样,将导致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声波能量中心的能量大小大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反相声波的能量大小,限制了防漏音的效果。
30.基于此,请参见图2和图5,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所述装饰罩111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相对,以减小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的出音面积。由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的出音面积减小,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小电子设备的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声波的能量中心的能量大小,从而有利于平衡第一出音口105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声波的能量大小,进而提高防漏音效果。
31.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101开设第一出音口105,并在背盖103开设第二出音口107,且在发声器件104发射声波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第一声波信号与从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第二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如此,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在远场可以相互抵消,从而防止电子设备出现声音泄露的问题。
32.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音口105包括条形缝,所述条形缝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之间的距离;
33.所述装饰罩111与所述第一分段相对,以遮挡所述条形缝的所述第一分段。
34.其中,由于装饰罩111遮挡所述条形缝的第一分段,而条形缝的第一分段为电子设备表面的开口,为避免装饰罩111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因此,所述装饰罩111可以采用透明材质的装饰罩111,且所述装饰罩111可以粘贴于所述条形缝的内侧。
35.具体地,由于第一出音口105与第二出音口107之间的距离越接近时,二者所发出的声波信号的能量中心也越接近,因此,所形成的声偶极子的效果越好。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遮挡条形缝的第一分段,从而将第一导音通道106中的声波信号引导至第二分段发出。这样,第一导音通道106中的声波信号的能量中心将向第二分段一侧偏移,从而减小第一声波信号的能量中心与第二声波信号的能量中心之间的距离,进而更有利于形成声偶极子。
36.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发声器件10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发声器件104的位置相对错开。
37.其中,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发声器件10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分段与所述发声器件104之间的距离。
38.请参见图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声波信号需要沿图5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进行传播。即第一声波信号在传播至条形缝的第一分段时并无法向外传播,需要绕过第一分段才能从第二分段的开口处传播至外界,如此,有利于延长第一导音通道106的长度,进而进一步减小从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第一声波信号的能量大小,以进一步平衡第一出音口105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声波的能量大小,进而提高防漏音效果。
39.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包括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第二子出音口1071,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分别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不同位置连通。
40.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制,从而导致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声波能量中心的能量大小大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反相声波的能量大小,限制了防漏音的效果。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的背部形成两个子出音口,从而增强背部出音口发出的声波能量,以提高电子设备的防漏音效果。
41.请参见图4,沿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位于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与所述发声器件104之间。
42.具体地,可以通过改变第二导音通道108内部的结构,或者,在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第二子出音口1071增设不同声阻的器件,以使发声器件104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第二子出音口1071分别传播出不同频段的第二声波信号。这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第二子出音口1071传播出的不同频段的第二声波信号可以分别与不同频段的第一声波信号形成声偶极子,以实现防止不同频段的声音泄露的问题。
43.请参见图4,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与所述发声器件104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远离所述发声器件104一端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可以形成于所述框体102与所述摄像头220的装饰件119的连接处。
44.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内设有第一防尘网109,通过在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内设有第二防尘网110。这样,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子设备整体的防水、防尘性能。
45.可选地,所述第一防尘网109的声阻大于所述第二防尘网110的声阻。
46.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一防尘网109的声阻大于所述第二防尘网110的声阻,因此,可以引导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内的第二声波信号由第二子出音口1071发出,使得所述第二子出音口1071形成主出音口,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形成辅出音口。且由于第一防尘网109与第二防尘网110的声阻不同,因此,从所述第一子出音口1072和第二子出音口1071发出的声波信号的频段不同,可以基本实现对本窄带语音频段的覆盖,即可以同时实现对低频和中高频语音的防泄漏。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对100hz-3khz全频段的防漏音,其中,所述主出音口传播出的声波可以与1khz-3khz的中频频段的声波形成声偶极子,以防止1khz-3khz的中频频段中频段的声波泄露,所述辅出音口可以与低于1.5khz的低频频段的声波形成声偶极子,以防止低于1.5khz的低频频段的声波泄露。
47.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为条形通道,且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声器件104连通,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第二端封闭,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位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中部。
48.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限制,从而导致第一出音口105发出的声波能量中心的能量大小大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反相声波的能量大小,限制了防漏音的效果。基于此,请参见图7,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音口107位于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的中部,如此,所述第二出音口107可以将所述第二导音通道108分隔为第一子通道10811081,第二子通道10821082,从发声器件104传入第二导音通道108的第二声波信号在传播至第二出音口107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出音口107传播至外界,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向第一子通道1081传播,这样,第一子通道1081内的声波信号经第二导音通道108的第二端反射之后,可以与第一子通道1081中的声波信号形成共振,从而实现对第二声波信号的增强,具体可以增强第二声波信号的声质量和声容。
49.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出音口107开设于第二导音通道108的中部,如此,有利于增强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声波信号的信号强度,从而有利于平衡第一出音口105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声波的能量大小,进而提高防漏音效果。
50.可选地,所述发声器件104在所述显示模组101中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的位置相对错开。
51.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发声器件104在所述显示模组101中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出音口105的位置相对错开,这样,有利于延长第一导音通道106的长度,以进一步平衡第一出音口105与第二出音口107发出的声波的能量大小,进而提高防漏音效果。
5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公开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