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40016发布日期:2023-02-03 19:58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voip网关(voice over ip,互联网协议语音网关)是一种将模拟电话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实现转换语音的通话目的。但是现有的无线通话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网络差导致通话内容无法顺利传达的情况,甚至会出现通话内容丢失、无声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可在通话内容无法顺利传达时将用户语音转化为文字进行传输,维持正常通话使用。
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系统。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6.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7.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包括:获取语音接收端所采集的第一音频信息,以及语音播放端播放的第二音频信息,将时间匹配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进行比较;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间的相似度低于预设比例,则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生成文字信息并将其推送至显示终端中进行显示。
8.进一步地,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息时,还包括:实时判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中是否存在自然语音停顿,并为语音停顿前的音频记录上其对应的语音采集时间。
9.进一步地,获取所述第二音频信息的方法为:利用所述语音播放端对播放的第二音频信息进行录音,并为语音停顿前的音频标记上其对应的语音录音时间。
10.进一步地,将时间匹配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进行比较前,还包括:预先测试所述语音接收端与所述语音播放端间的语音延迟时间。
11.进一步地,将时间匹配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进行比较的方法为:当识别到所述语音接收端采集到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中存在自然语音停顿时,将其音频标记为第一目标音频,并将其对应的语音采集时间与语音延迟时间进行叠加获得目标时间;
调取出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中语音录音时间与所述目标时间最相近的音频作为第二目标音频,将其与所述第一目标音频进行比对以判断二者的语音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比例。
12.进一步地,判断所述语音相似度的方法为:提取所述第一目标音频和所述第二目标音频中多个相同时段的音频,判断每个相同时段的音频是否相同,结合每个相同时段的音频比较结果以及权重计算出所述语音相似度。
13.进一步地,判断所述语音相似度的方法为:将所述第一目标音频和所述第二目标音频均转发为语音文字,通过语音文字比对计算出所述语音相似度。
14.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系统,包括voip语音网关,voip语音网关连接有用于采集用户实时语音的语音接收端、用于对转播的语音进行收录的语音播放端,以及用于显示语音转换而成的文字信息的显示终端;所述voip语音网关用于执行如上述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
15.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
16.本发明的目的之四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
17.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收录语音播放端所播放的音频,将其与采集到的用户通话语音进行比对,当比对相似度低于预设比例,则代表语音播放端所播放的音频存在无声、卡顿或语音丢失等情况,此时则将采集到的用户通话语音转换为文字进行显示,从而确保通话的内容可顺利传达,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0.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其中所使用的智能语音网关为voip语音网关,其能够支持多个用于传输信号的数字通道。参照图2所示,将语音接收端和
语音播放端连接至语音网关中,语音接收端可以是电话、手机等可采集用户通话时的话语,将模拟的语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至所述语音网关中,再通过所述语音播放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向外播放,同时,所述语音播放端还需具备录音功能,所述语音播放端可以是手机等智能设备;所述语音播放端对外播放音频的同时对播放的音频进行录音,从而根据收录的音频内容确定传达的语音是否出现丢失、无声等情况。
21.如图1所示,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语音接收端所采集的第一音频信息,以及语音播放端播放的第二音频信息,将时间匹配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进行比较;若判断获知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间的相似度低于预设比例,则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生成文字信息并将其推送至显示终端中进行显示。
22.当用户与另一用户接通语音通话后,用户向着语音接收端通话,语音接收端采集到用户通话过程中发出的语音并将其转换为第一音频信息传输至语音网关中。语音网关在获取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后,实时判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中是否存在自然语音停顿,即判断通话内容是否出现超过预设时间的停顿,若出现语音停顿,则在语音停顿处标记上停顿标签,并为语音停顿前的音频信息记录上其对应的语音采集时间/时段。
23.所述语音网关通过互联网将第一音频信息传送至另一用户的语音播放端中进行播放,语音播放端在播放通话语音时对播放的第二音频信息进行录音,将收录的音频作为第二音频信息。所述语音网关获取所述第二音频信息后,同样对第二音频信息进行语音停顿分析,并为语音停顿前的音频标记上其对应的语音录音时间。
24.由于语音通话过程中用户发声和通话播放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因此,将时间匹配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与所述第二音频信息进行比较前,需要预先测试所述语音接收端与所述语音播放端间的语音延迟时间。
25.当所述语音网关识别到所述语音接收端采集到的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中存在自然语音停顿时,将其音频标记为第一目标音频,此时则将第一目标音频所对应的语音采集时间与语音延迟时间进行叠加从而获得目标时间;再从第二音频信息中调取出语音录音时间与所述目标时间最相近的音频作为第二目标音频,此时可以认定第二目标音频为第一目标音频经语音网关传达后进行播放的通话音频,将所述第二目标音频与所述第一目标音频的音频内容进行比对,判断二者的语音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比例。
26.本实施例中判断所述语音相似度的方法为:按照相同的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一目标音频和所述第二目标音频划分为多段子音频,判断每个相同时段的音频是否相同,结合每个相同时段的音频比较结果以及权重计算出所述语音相似度。
27.例如分别抽取出所述第一目标音频和所述第二目标音频中第一秒到第三秒的子音频,以及第五秒到第六秒的子音频等;将所述第一目标音频中第一秒到第三秒的子音频,与所述第二目标音频中第一秒到第三秒的子音频进行音频发音比较,判断子音频内的音频发音是否相同,若完全相同,则将该时间段的比对结果赋予“1”的值,若完全不相同,则将该时间段的比对结果赋予“0”的值;若两子音频的音频发音出现部分重合,则可根据重合的占比赋予“0”~“1”之间的值。重复多个时间段的子音频比较,将每个时间段的子音频的比较结果乘以每个时间段所对应的权重,即可计算出语音相似度的数值。其中,权重的设定可根据子音频的时长进行设置。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直接将所述第一目标音频和所述第二目标音频均转发为语音文字,通过语音文字一一比对的方式计算出所述语音相似度。
29.当判断得知语音相似度低于预设值时,则代表着第二目标音频与第一目标音频出现较大的差异,此时可认为通话语音在传达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遗漏、卡顿等情况,此时则将第一目标音频转换为文字并将其传送至显示终端中进行显示,其显示终端可以是连接语音网关的第三方终端,也可以是具备录音和显示功能的语音播放端。
30.当智能网关在传达用户通话音频时,若出现卡顿、遗漏或无声等情况,则将用户通话内容转换为文字进行显示,确保用户通话过程中所说的内容可完整的呈现给另一用户,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感。
31.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了voip语音网关,与voip语音网关相连的语音接收端以及语音播放端;同时还可为系统匹配对应的显示终端;其中,所述语音接收端用于采集用户实时语音;所述语音播放端用于对转播的语音进行播放和收录;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显示由语音转换而成的文字信息;所述voip语音网关则用于执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一中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另外,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智能语音网关的无线通话方法。
33.上述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下的多个方面,在前面已经对方法实施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描述清楚地了解本实施例中的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的结构及实施过程,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就不再赘述。
34.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