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3562发布日期:2023-03-31 20:3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车载智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车载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的驾驶体验得到了许多丰富和完善。在用户驾驶体验日益提升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车载智能服务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因而对用户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也同样需要符合隐私授权的法规条例。
3.于2019年12月30日发布的《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中,其第一项明确表示: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可被认定为“未公开收集使用规则”,其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标准。因此,如今车载智能座舱系统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需要通过车载屏幕界面向用户发起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来完成隐私合规操作。
4.如今,目前的车载智能座舱系统大多由双系统所构成,其中,驾驶系统负责仪表、成员状态监测、环视等驾驶域的功能,而虚拟化系统负责听歌,看视频,拍照等娱乐域功能。虚拟化系统一般为用户的移动终端系统,可以是安卓、苹果等。无论是娱乐域还是驾驶域,在其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时,都需要进行隐私合规操作,并通过各系统的显示屏幕向用户发起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但在驾驶系统和移动终端系统之间,两个系统的职能、交互风格以及基础中间件的能力均存在差异,导致两个系统在执行隐私合规操作时,容易出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紊乱的问题,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5.因此,如何解决在车载智能座舱系统下的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问题,为了解决在车载智能座舱系统下的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7.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应用于用户的移动终端,具体包括:
8.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预设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由驾驶系统发出;
9.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10.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11.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12.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隐私合规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之后,还包括:
13.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14.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具体包括:
15.判断所述隐私状态数据是否为同意授权;
16.若所述隐私状态数据为同意授权,则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17.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之后,还包括:
18.通过预设的安全防护策略,对所述隐私状态数据和所述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
19.可选的,所述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之后,还包括:
20.通过云端存储接口,将所述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发送至云端存储平台。
21.可选的,所述通过移动终端系统上的预设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之前,还包括:
22.根据所述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执行所述驾驶系统的豁免策略,以切换所述驾驶系统的工作模式;所述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确定,所述驾驶系统的工作模式与所述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相对应。
23.第二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装置,具体包括:
24.第一指令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预设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由驾驶系统发出;
25.授权请求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26.第二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27.状态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28.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29.隐私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30.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31.加密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安全防护策略,对所述隐私状态数据和所述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
32.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33.云端存储模块,用于通过云端存储接口,将所述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发送至云端存储平台。
34.第三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系统,包括:用户的移动终端和车载驾驶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系统,所述车载驾驶终端包括驾驶系统;
35.所述移动终端通过预设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
操作指令由所述车载驾驶终端发出;
36.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37.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38.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3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预设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驾驶系统发出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并根据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屏幕向用户发起与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最后根据与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对应的授权指令,获取与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通过上述方法,使得隐私状态数据处理机制都由用户的移动终端的系统来执行,驾驶系统根据用户移动终端系统所得到的隐私状态数据即可完成对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不再需要通过车载屏幕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以对隐私合规操作进行授权,用户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下即可完成对整个车载智能座舱系统中所有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正如前文描述,目前的车载智能座舱系统大多由双系统构成,其中,驾驶系统负责仪表、成员状态监测、环视等驾驶域的功能,而虚拟化系统负责听歌,看视频,拍照等娱乐域功能。虚拟化系统一般为用户的移动终端系统。无论是驾驶系统还是移动终端系统,在其对用户进行数据采集时,都需要进行隐私合规操作,并通过各系统的显示屏幕向用户发起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但由于两个系统间职能、交互风格以及基础中间件能力的差异,导致两个系统在执行隐私合规操作,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时,容易出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紊乱的问题,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5.发明人经过研究,提供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系统,通过预设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驾驶系统发出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并根据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屏幕向用户发起与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最后根据与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对应的授权指令,获取与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通过上述方法,使得隐私状态数据处理机制都由用户的移动终端的系统来执行,驾驶系统根据
用户移动终端系统所得到的隐私状态数据即可完成对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不再需要通过车载屏幕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以对隐私合规操作进行授权,用户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下即可完成对整个车载智能座舱系统中所有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方法实施例
48.参见图1,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
49.s101: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预设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由驾驶系统发出。
50.目前的车载智能座舱系统大多由车载的驾驶系统和用户移动终端的系统构成,在目前主流的车载座舱系统中,驾驶系统一般为qnx(qnx software systems,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系统线程),其主要负责对仪表屏的显示控制,以及对成员状态监测、环视等驾驶域功能。而在用户移动终端上的系统一般负责车载环境内的娱乐域功能,例如听歌、看视频、拍照等。
51.在两个系统进行隐私合规操作时,需要通过各自系统所对应的的显示屏幕向用户发起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由于两个系统间的职能、交互风格及基础中间件的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在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时容易出现授权紊乱,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52.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在移动终端系统中设置了一个用于处理隐私合规操作以及隐私状态数据的隐私服务中心,将所有的隐私状态数据以及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机制都集成于该隐私服务中心中,当驾驶系统需要对用户进行数据采集,进而发出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时,隐私服务中心会通过预先设定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驾驶系统所发出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并将其用于后续的对操作指令的授权处理中。
53.具体的,预先设定的隐私服务接口可以是hal(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硬件抽象层),其hal是位于操作系统内核与硬件电路之间的接口层,其可以将硬件抽象化,使得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平稳转换。
54.s102: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55.在得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后,根据此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向用户发起与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授权请求。其具体的操作授权请求可以为询问用户是否同意隐私合规操作的执行,可以是询问用户是否同意访问用户的通讯录信息、当前的gps位置信息以及在其他网站的活动信息等等,本实施例对具体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不作限定。
56.s103: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57.在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向用户发起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后,接收用户对于此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做出的授权指令。此授权指令可以是“不同意授权”或“同意授权”,
也可以是“仅本次授权”,本实施例对具体的授权指令的表达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58.s104: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59.在得到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对应的授权指令后,根据具体的授权指令,得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其隐私状态数据表征用户对具体的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情况,其具体的隐私状态数据可以为“同意授权”或“不同意授权”也可以为“仅本次同意授权”,驾驶系统会根据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来决定是否执行隐私合规操作。在整个隐私合规操作处理流程中,驾驶系统仅需要将操作指令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系统中的隐私服务中心,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发起授权请求即可完成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车载环境内的隐私状态数据获取机制都集中与用户的移动终端系统中,所有的隐私状态数据获取都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来完成不再需要通过车载屏幕来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简化了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流程,用户仅需要在移动终端系统进行操作,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0.并且,此隐私状态数据会保存于隐私服务中心中,当驾驶系统再次发出同样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时,可以直接根据隐私服务中心所保存的隐私状态数据,来进行相应的隐私合规操作,不再需要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从而提高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效率。
6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04之后,还包括:
62.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63.在此步骤中,具体包括:
64.判断所述隐私状态数据是否为同意授权;
65.若所述隐私状态数据为同意授权,则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66.在得到隐私状态数据后,会判断隐私状态数据具体的授权状态,若该隐私状态数据为同意授权,则会获取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具体的隐私数据可以是账号信息,网页访问记录,听歌记录等,本实施例对隐私数据的信息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67.当用户同意对该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授权时,对该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进行获取和保存,当驾驶系统再次发出同样的操作指令时,可以直接使用保存在隐私服务中心的隐私数据,不再需要从用户移动终端获取隐私数据。例如,将用户的车主账号信息保存至隐私服务中心中,当用户需要通过驾驶系统登录车主账号时,不再需要手动输出车主账号即可自行完成登录,完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68.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欲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之后,还包括:
69.通过预设的安全防护策略,对所述隐私状态数据和所述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
70.在获得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后,可以采用预设的安全防护策略对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做加密处理,其中,可以采用xml的格式对数据进行保存,并且采用selinux策略对格式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仅允许特定的模块来访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提高了整体隐私合规操作处理流程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71.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之后,还包括:
72.通过云端存储接口,将所述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发送至云端存储平台。
73.在得到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后,可以通过云端存储接口,将其发送至云端存储平台以进行存储,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都保存于云端存储平台中,即使用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了更换,也可以从云端存储平台中重新下载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无需重复对隐私合规操作指令进行授权,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4.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75.根据所述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执行驾驶系统豁免策略;所述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系统确定。
76.其中,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用户场景、产线场景、4s店展示场景、展会场景等。豁免策略为在不同的场景下,驾驶系统切换与场景对应的工作模式的豁免策略。其可以保证在驾驶系统工作模式切换的同时,依然保留原有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与隐私状态数据的对应关系,即保留原有的隐私机制。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系统确定驾驶系统的应用场景后,可以根据具体的豁免策略,直接完成驾驶系统的工作模式的切换,方便了开发者在不同的场景条件下,对驾驶系统的工作模式的切换,避免了反复的的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
7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私状态数据的获取方法,通过预设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驾驶系统发出的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并根据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用户的移动终端屏幕向用户发起与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最后根据与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对应的授权指令,获取与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通过上述方法,使得隐私状态数据处理机制都由用户的移动终端的系统来执行,驾驶系统根据用户移动终端系统所得到的隐私状态数据即可完成对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不再需要通过车载屏幕向用户发起授权请求以对隐私合规操作进行授权,用户在移动终端的系统下即可完成对整个车载智能座舱系统中所有隐私合规操作的授权,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8.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装置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一种隐私合规操作处理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79.装置实施例
80.参见图2,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隐私合规操作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81.第一指令接收模块100,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上的预设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由驾驶系统发出;
82.授权请求发送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83.第二指令接收模块300,用于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84.状态数据获取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85.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86.隐私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隐私状态数据,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数据。
87.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88.加密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安全防护策略,对所述隐私状态数据和所述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获得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
89.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90.云端存储模块,用于通过云端存储接口,将所述经过加密处理后的隐私状态数据和隐私数据发送至云端存储平台。
91.系统实施例
92.参见图3,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隐私状态数据获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用户的移动终端500和车载驾驶终端600;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移动终端系统,所述车载驾驶终端包括驾驶系统。
93.所述移动终端通过预设的隐私服务接口,接收隐私合规操作指令;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由所述车载驾驶终端发出。
94.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向所述用户发起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相对应的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
95.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授权请求所对应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发出;
96.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隐私合规操作指令对应的隐私状态数据。
9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及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及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提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9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