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订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8574150发布日期:2024-07-05 11:49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络订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订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网络共享和5g sa国际漫游架构中,涉及到不同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之间的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s,nf)实例的订阅、订阅取消、订阅更新等流程。

2、当拜访plmn向归属plmn的nf发起订阅时,归属plmn中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在订阅响应中需要在订阅身份标识(subscription id)中记录后续用于取消订阅消息、更新订阅消息等在归属plmn内nrf之间前转的路由信息。但是目前业界未提供成熟方案来实现plmn之间的订阅请求、取消订阅、更新订阅等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订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阶段plmn之间的订阅请求、取消订阅、更新订阅等流程无法实现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订阅方法,应用于plmn中的功能网元,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订阅id,第一订阅id用于指示拜访plmn访问订阅资源;发送第二订阅响应消息;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路由标签用于指示第一订阅响应信息由归属plmn中的第一功能网元生成;接收来自拜访plmn的订阅变更请求消息;订阅变更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路由标签,第二路由标签用于指示订阅变更请求消息指向第一功能网元;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

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在分级组网的plmn网络中包括的边界nrf中新增路由标签变更功能,以实现在用于订阅请求或订阅响应的消息中增加路由标签,来使得订阅相关的消息能够发送至正确的分级nrf网元。并且,本技术能够在归属plmn的nrf分级组网时、各级nrf为不同设备厂商提供时、拜访网络的nrf为不同设备厂商提供时,来统一地实现对设备之间的iot以及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承载于第一订阅id中,第一路由标签与第一订阅id的字符之间存在分隔符。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定位标识,第一定位标识用于定位第一功能网元,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定位标识确定为第一路由标签。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订阅变更请求消息包括第二定位标识,第二定位标识用于定位拜访plmn中的功能网元;在向第一功能网元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定位标识替换为第二路由标签。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二路由标签的最大长度为128比特。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订阅id的最大长度为256比特。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包括第一功能网元的拓扑信息和/或ip地址信息。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对第一订阅id进行加密处理。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订阅变更请求消息的类型包括订阅更新请求消息和订阅取消请求消息。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订阅方法,应用于拜访plmn中的功能网元,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二订阅响应消息;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路由标签用于指示第一订阅响应信息由归属plmn中的第一功能网元生成;发送第三订阅响应消息;第三响应订阅消息包括第一前缀标识,第一前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订阅响应消息来源于归属plmn;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订阅变更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路由标签,第二路由标签用于指示订阅变更请求消息指向第一功能网元。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订阅id,第一前缀标识承载于第一订阅id中。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订阅id;在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将第一订阅id中的第一前缀标识删除。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二定位标识,第二定位标识用于指示第三订阅响应消息的来源。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二路由标签的最大长度为128比特。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订阅id的最大长度为256比特。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包括第一功能网元的拓扑信息和/或ip地址信息。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对第一订阅id进行加密处理。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订阅变更请求消息的类型包括订阅更新请求消息和订阅取消请求消息。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订阅装置,该网络订阅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订阅id,第一订阅id用于指示拜访plmn访问订阅资源;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二订阅响应消息;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路由标签用于指示第一订阅响应信息由归属plmn中的第一功能网元生成;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拜访plmn的订阅变更请求消息;订阅变更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路由标签,第二路由标签用于指示订阅变更请求消息指向第一功能网元;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功能网元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承载于第一订阅id中,第一路由标签与第一订阅id的字符之间存在分隔符。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订阅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一定位标识确定为第一路由标签。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将第二定位标识替换为第二路由标签。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二路由标签的最大长度为128比特。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订阅id的最大长度为256比特。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包括第一功能网元的拓扑信息和/或ip地址信息。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对第一订阅id进行加密处理。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订阅变更请求消息的类型包括订阅更新请求消息和订阅取消请求消息。

31、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订阅装置,该网络订阅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订阅响应消息;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一订阅响应消息,第一路由标签用于指示第一订阅响应信息由归属plmn中的第一功能网元生成;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三订阅响应消息;第三响应订阅消息包括第一前缀标识,第一前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订阅响应消息来源于归属plmn;发送单元,还用于发送订阅变更请求消息;订阅变更请求消息包括第二路由标签,第二路由标签用于指示订阅变更请求消息指向第一功能网元。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一订阅id,第一前缀标识承载于第一订阅id中。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订阅装置还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将第一订阅id中的第一前缀标识删除。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订阅响应消息包括第二定位标识,第二定位标识用于指示第三订阅响应消息的来源。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和第二路由标签的最大长度为128比特。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订阅id的最大长度为256比特。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路由标签包括第一功能网元的拓扑信息和/或ip地址信息。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对第一订阅id进行加密处理。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订阅变更请求消息的类型包括订阅更新请求消息和订阅取消请求消息。

40、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网络订阅方法。

41、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网络订阅方法。

42、第七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订阅装置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订阅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网络订阅方法。

43、第八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网络订阅方法。

44、具体的,本技术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4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46、本技术中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至第八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47、在本技术中,上述网络订阅装置、接收单元、处理单与、发送单元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技术类似,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48、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