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带组件和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9035发布日期:2022-08-24 11:5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头带组件和头戴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带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耳机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头戴式耳机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现有的头戴式耳机普遍可以调节头带组件以适配头型,使消费者获得更舒适的体验。现有的头带组件主要由钢头带和塑料伸缩臂组成,其中钢头带常设计为带有弧度的发箍形状以贴合人体头部,塑料伸缩臂包括滑动壳体和固定本体,滑动壳体在钢头带上滑动,用于连接耳机壳以调节耳机壳和人耳的相对位置,在调整好位置后,固定本体可将滑动壳体固定。由于固定本体是通过锁紧件锁紧的方式固定贴合在钢头带的表面,这种堆叠式的固定方式使得装配后的头带组件厚度增加,不满足头戴式耳机轻薄化的设计趋势。同时钢头带自身重量较大,当佩戴时间过长时,头戴式耳机对头部产生的压迫过大,影响佩戴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头带组件和头戴式耳机,旨在减少头带组件的厚度和重量,实现头戴式耳机的轻薄化设计。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带组件,应用于头戴式耳机,头带组件包括:
5.钢头带,钢头带的端部开设有贯通钢头带内外两侧的贯通孔,贯通孔沿钢头带的长度方向向钢头带的中部延伸设置;和
6.伸缩臂,伸缩臂包括固定本体和滑动壳体;固定本体嵌设于贯通孔中,并沿贯通孔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滑动壳体套设在固定本体和钢头带上,并与钢头带滑动连接,以使滑动壳体能够沿钢头带的长度方向由钢头带的端部伸出或缩回;
7.其中,固定本体和滑动壳体相互限位,以调节滑动壳体由钢头带的端部伸出的长度。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插槽,贯通孔具有两并排设置的内侧边,每一内侧边插设于一安装插槽内。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贯通孔远离钢头带的末端的一端设有插入口,插入口的宽度大于贯通孔靠近钢头带的末端的一端的宽度,固定本体经由插入口滑入贯通孔中,以使贯通孔具有的两并排设置的内侧边分别滑入两安装插槽内。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为弹性件。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的内侧设有固定弹片,滑动壳体面向固定弹片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弹片齿位,多个弹片齿位沿滑动壳体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固定弹片卡持于相邻两弹片齿位之间,以限制滑动壳体的滑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贯通孔数量为两个,两个贯通孔分别设置在钢头带
的两端;伸缩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臂分别与钢头带的两端配合。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钢头带还设有护套槽,护套槽设于两个贯通孔之间;头带组件还包括护套和固定件,护套套设于钢头带并固定于护套槽;固定件套设并固定在钢头带上,固定件位于护套的端部,以限位护套。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固定上盖和固定下盖,固定下盖位于钢头带的内侧,固定上盖由钢头带的外侧盖合于固定下盖;
15.固定上盖的内侧凸设有定位柱,钢头带的外侧边凹设有定位缺口,固定本体的侧边凹设有限位缺口;限位缺口与定位缺口在钢头带的厚度方向上叠设在一起;定位柱依次贯穿限位缺口和定位缺口,以将固定本体固定在钢头带上。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和护套均设有线孔,头带组件还包括头带线,头带线穿设于线孔内。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头带组件。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头带组件的钢头带上开设有贯通孔,降低了钢头带自身的重量,伸缩臂的固定本体嵌设于贯通孔中,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固定本体贴设于钢头带表面的方式,钢头带与伸缩臂的位置关系,从原有的堆叠式固定变为嵌入式固定,缩减了钢头带和固定本体装配后的厚度,满足头带组件轻薄化的设计方向,符合头带组件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设计趋势,可以设计出更轻更薄的头带组件,为头戴式耳机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式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头带组件的爆炸图;
22.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23.图4为图2又一视角的爆炸图;
24.图5为头带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5.图6为钢头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固定本体和钢头带的装配示意图;
27.图8为固定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003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
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带组件100,应用于头戴式耳机1000,头带组件100包括:
[0037]
钢头带10,钢头带10的端部开设有贯通钢头带10内外两侧的贯通孔11,贯通孔11沿钢头带10的长度方向向钢头带10的中部延伸设置;和
[0038]
伸缩臂20,伸缩臂20包括固定本体21和滑动壳体23;固定本体21嵌设于贯通孔11中,并沿贯通孔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滑动壳体23套设在固定本体21和钢头带10上,并与钢头带10滑动连接,以使滑动壳体23能够沿钢头带10的长度方向由钢头带10的端部伸出或缩回;
[0039]
其中,固定本体21和滑动壳体23相互限位,以调节滑动壳体23由钢头带10的端部伸出的长度。
[004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头带组件100的钢头带10上开设有贯通孔11,降低了钢头带10自身的重量,伸缩臂20的固定本体21嵌设于贯通孔11中,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固定本体21贴设于钢头带10表面的方式,钢头带10与伸缩臂20的位置关系,从原有的堆叠式固定变为嵌入式固定,缩减了钢头带10和固定本体21装配后的厚度,满足头带组件100轻薄化的设计方向,符合头带组件100轻量化和小型化的设计趋势,可以设计出更轻更薄的头带组件100,为头戴式耳机1000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0041]
头戴式耳机1000佩戴的舒适度和重量有关,与现有头带组件100通过螺钉等锁紧件70将固定本体21固定在钢头带10表面上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头带组件100在钢头带10上开设贯通孔11用于嵌设固定本体21。贯通孔11的开设减轻了钢头带10的重量,提高了头戴式耳机1000的佩戴舒适度。同时,在钢头带10的生产中,需对钢头带10进行外观处理,钢头带常用的外观处理方法是电镀,电镀是一种薄膜制备技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使电镀材料沉积在被镀的钢头带10上。钢头带10开设贯通孔11后,其表面需要电镀的面积减少了,降低了钢头带10的外观处理成本,节约了钢头带10的生产成本,减排的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0042]
参照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21的两侧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安装插槽211,贯通孔11具有两并排设置的内侧边111,每一内侧边111插设于一安装插槽211内。
[004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插槽211,在将固定本体21装入钢头带10的过程中,只需将贯通孔11的内侧边111对齐安装插槽211,即可顺利将固定本体21滑入贯通孔11内,两并排设置的内侧边111紧密卡持住固定本体21,防止其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头带组件100简化了安装固定本体21的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
[0044]
在固定本体21装入贯通孔11的过程中,内侧边111与安装插槽211接触面积增大时,会导致安装插槽211在内侧边111上所受的摩擦阻力随之增大,导致固定本体21难以滑入贯通孔11,为了减小内侧边111和安装插槽211的摩擦阻力,提高装配效率,可在安装插槽211内间隔设置凸点,安装插槽211的凸点与内侧边111抵接,凸点的设置减少了安装插槽211与内侧边111的接触面积,使固定本体21在贯通孔11内滑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减小,将面接触改进为点接触,提高了装配效率。
[0045]
参照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贯通孔11远离钢头带10的末端的一端设有插入口113,插入口113的宽度大于贯通孔11靠近钢头带10的末端一端的宽度,固定本体21经由插入口113滑入贯通孔11中,以使贯通孔11具有的两并排设置的内侧边111分别滑入两安装插槽211内。
[0046]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插槽211为固定本体21侧面向内凹陷所形成,且与贯通孔11的内侧边111紧密抵接,安装插槽211的宽度小于固定本体21其余部分的宽度,在将固定本体21装配到钢头带10上时,因固定本体21其余部分体积过大,无法直接装入贯通孔11内,需开设宽度大于贯通孔11的插入口113以插入固定本体21,使贯通孔11的内侧边111滑入固定本体21上的安装插槽211,实现将固定本体21固定在钢头带10上。插入口113的设计,可以使安装插槽211和内侧边111紧密配合,不用在贯通孔11的设计上为固定本体21的装配留有过大的安装空隙,导致内侧边111与安装插槽211无法紧密抵接,提高了安装于钢头带10的固定本体21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使得固定本体21具备可拆卸的功能,只需反向滑动固定本体21即可取出。
[0047]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21为弹性件。
[004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与现有的塑料固定本体21不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固定本体21为弹性件,材料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或热塑性弹性体(tpe)等具备弹性的橡胶,在此不对橡胶的种类做出限定。
[0049]
现有的头带组件100在生产过程中,带有弧度的钢头带10量产时成型后公差较大,难以控制各钢头带10弧形统一,且塑料固定本体21常用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pc/abs)为材料制备而成的热可塑性材料,成型后无法改变形状。各弧形不同的钢头带10和弧形相同的塑料固定本体21难以完全贴合,导致结构不稳定,在打开和闭合滑动壳体23时,滑动壳体23沿钢头带10滑动容易卡壳,影响头戴体验。本实用新型中以橡胶为材料制成的固定本体21具有弹性,即使批量生产的钢头带10具有公差,固定本体21也可以紧密贴合在钢头带10上,固定本体21紧密贴合的设置,在滑动壳体23伸出后,也不会因为固定本体21和钢头带10之间存在空隙而夹到头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钢头带10发生变形后,具有弹性的固定本体21也可以随之改变形状,延长了头带组件100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头带组件100结构的稳定性。
[0050]
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21的内侧设有固定弹片213,滑动壳体23的面向固定弹片213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弹片齿位235,多个弹片齿位235沿滑动壳体23的滑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固定弹片213卡持于相邻两弹片齿位235之间,以限制滑动壳体23的滑动。
[005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滑动壳体23包括滑动上盖231和滑动下盖233,滑动上盖231套设在钢头带10外侧,并与钢头带10滑动连接,以使滑动壳体23能够沿钢头带10的长度方向由钢头带10的端部伸出和缩回,滑动下盖233与滑动上盖231固定连接,滑动下盖233内侧表面凸设有抵接结构2331,钢头带10内侧表面凸设有防脱出结构17,当滑动壳体23伸出到最大长度时,抵接结构2331与防脱出结构17抵接,避免滑动壳体23脱出钢头带10,导致无法复位。
[0052]
固定本体21内侧设有弹片安装位217,固定弹片213设于弹片安装位217上,滑动下盖233内侧表面上设有多个弹片齿位235,在滑动上盖231与滑动下盖233装配连接后,固定
弹片213卡持于某两个相邻的弹片齿位235之间,任意两个相邻的弹片齿位235间距和高度与固定弹片213的形状适配,以能卡持住固定弹片213,防止固定弹片213脱出弹片齿位235为准。
[0053]
因每个用户的头型不同,在佩戴头戴式耳机1000时,需要打开或闭合来调整与耳机壳200相连接的滑动壳体23的相对位置,以适配每个用户的头型。在滑动壳体23打开和闭合时,固定弹片213具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固定弹片213变形以划过弹片齿位235,直到用户根据头型调整好滑动壳体23后,固定弹片213停止移动并卡持于某两个相邻的弹片齿位235上,使滑动壳体23相对钢头带10保持静止,以维持调整后头戴式耳机1000的形状,提高了头戴式耳机1000结构的稳定性。
[0054]
当固定本体21为弹性件时,固定弹片213两端固定在弹片安装位217上,当固定弹片213划过弹片齿位235时,固定弹片213受到挤压,固定弹片213两端向弹片安装位217施加压力。由于固定本体21具有弹性,对固定弹片213的变形起到缓冲的作用,促使变形的固定弹片213复位,可以延长固定弹片213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头戴式耳机1000结构的稳定性。
[0055]
为了将头带组件100做得更薄,需缩减滑动下盖233与钢头带10之间的空隙,即缩小滑动下盖233与伸缩臂20之间的空隙。由于弹片齿位235对固定弹片213的卡持效果和相邻两个弹片齿位235形成的谷部深度相关,当缩小滑动下盖233与伸缩臂20之间的空隙时,弹片齿位235的高度也随之缩短,以避免弹片齿位235过高与伸缩臂20抵接产生摩擦。当弹片齿位235高度缩短后,相邻两个弹片齿位235形成的谷部深度减小,对固定弹片213的卡持效果变弱,为了在缩小做薄头带组件100的同时,保持滑动壳体23的卡持效果,在任意两个相邻弹片齿位235之间设有限位槽237,限位槽237的设置相对加深了任意相邻两个弹片齿位235谷部的深度,从而保证弹片齿位235对固定弹片213的卡持效果,提高了头带组件100的稳定性。
[0056]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贯通孔11数量为两个,两个贯通孔11分别设置在钢头带10的两端;伸缩臂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伸缩臂20分别与钢头带10的两端配合。
[0057]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钢头带10还设有护套槽13,护套槽13设于两个贯通孔11之间;头带组件100还包括护套30和固定件40,护套30套设于钢头带10并固定于护套槽13;固定件40套设并固定在钢头带10上,固定件40位于护套30的端部,以限位护套30。
[005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护套槽13设于两个贯通孔11之间,护套槽13和贯通孔11之间设有固定件40,固定件40用于将伸缩臂20和护套30固定在钢头带10上,其中,伸缩臂20的端部和护套30的端部分别伸入固定件40中,护套槽13为贯通设置,进一步减轻了钢头带10的自身重量,实现了头带组件100的轻量化设计,同时钢头带10的表面积减少,钢头带10的外观处理成本进一步降低。护套30用于保护人体头部,避免佩戴耳机后头部直接与钢头带10接触,增加了头戴式耳机1000的佩戴舒适感。
[0059]
参照图2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40包括固定上盖41和固定下盖43,固定下盖43位于钢头带10的内侧,固定上盖41由钢头带10的外侧盖合于固定下盖43;
[0060]
固定上盖41的内侧凸设有定位柱411,钢头带10的外侧边凹设有定位缺口15,固定本体21的侧边凹设有限位缺口215;限位缺口215与定位缺口15在钢头带10的厚度方向上叠
设在一起;定位柱411依次贯穿限位缺口215和定位缺口15,以将固定本体21固定在钢头带10上。
[006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下盖43包括下盖壳体431和固定支架433,固定支架433与固定本体21形成卡扣连接,用于将固定本体21的端部紧密固定在钢头带10上。下盖壳体431通过锁紧件70与固定上盖41连接,并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固定支架433和固定本体21的端部压紧在钢头带10上,避免固定本体21端部翘起导致头带组件100结构不稳定。定位柱411穿过限位缺口215和定位缺口15,锁紧件70从固定下盖43插入,锁紧于定位柱411中,锁紧件70可以是各种螺钉,固定件40进一步使固定本体21的端部与钢头带10紧密贴合,增强了固定本体21与钢头带10装配后的稳定性。
[0062]
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本体21和护套均设有线孔50,头带组件100还包括头带线60,头带线60穿设于线孔50内。
[0063]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固定本体21和护套中设有贯通的线孔50,线孔50的开设减轻了固定本体21和护套的重量,进一步减轻了头带组件100的重量,降低了头戴式耳机1000对头部的压力,提高了头戴式耳机1000佩戴的舒适感。同时,线孔50开设于伸缩臂20和护套槽13内部,缩小了现有头戴式耳机1000用于收纳头带线60所设置的收纳空间,使头带组件100的设计趋向于轻薄化,优化了头戴式耳机1000的佩戴体验。
[0064]
参照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头戴式耳机1000,该头戴式耳机1000包括耳机壳200和头带组件100,该头带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头戴式耳机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5]
其中,耳机壳200与头带组件100的滑动壳体23连接,滑动壳体23在钢头带10上滑动时,可调整耳机壳200和人耳的相对位置,使头戴式耳机1000适配具体用户的头型,提高佩戴的舒适感。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